我國刑法體系分
A. 求一篇《關於我國刑法分論體系須完善之處》的論文
網上沒有同名的論文,你可以到知網找相關資料.要我下載請追問
B. 中國刑法的構成體系包含了什麼
一、刑法體系的含義
刑法的體系即是指刑法的組成和結構。我國修訂後新刑法典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個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
刑法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刑法總則除第一章和第五章外,其餘章下均設若干節;刑法分則大多數章下不設節,但由於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兩 章涉及具體犯罪眾多、內容龐雜,因而該兩 章下均又分設若干節。刑法除總則編和分則編外,第三部分為附則。刑法附則部分僅一個條文,即刑法第452條。該條的內容一是規定修訂後的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規定修訂後的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刑法中有關刑事 責任的內容之失效。
概括地說,刑法總則是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法分則是關於具體犯罪和具體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解決具體定罪量刑問題的標准。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抽象與具體的關系。總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所確定的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二者相輔町成。只有把總則和分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才能正確地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
二、我國刑法條文的結構
刑法規范除附則外,按其內容屬性,或者屬於總則性規范,或者屬於分則性規范。組成刑法的諸規范,都以條文形式出現。配置在各編、章、節中的刑法條文,全部用統一的順序號碼進行編號。刑法條文採用統一編號,既可以達到系統化的目的,又可以保證查閱方便,引用准確。條文之下分款、項。有的條文只有一款,如刑法第1條、第2條、第3條等等。如果條文包含數款,則第2款、第3款、第4款等均以另起一行來表示。例如刑法第6條包含3款;第7條包括2款;第241條包含6款。在款的後面,如果用(一)、(二)、(三)等基數號碼的,則為項。例如,刑法第240條第1款包含8項,引用時應寫成每第X條第X款第X項;第315條只有1款,包含4項,引用時應寫成第X條第X項。刑法條文採用條、款、項這樣的結構是非常嚴謹的,任何人都不能隨便顛倒改動,引用條文時必須絕對准確。
有的條文在同一款里包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例如刑法第56條第1款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該款包含兩個意思,用分號隔開。刑法第53條規定:「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該條包含 三個意思,用名號隔開。一個條文的同一款中包含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的,在學理上稱之為前段、後段,或者前段、中段、後段,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條款當中,如有用「但是」這個連接詞來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學理上稱之為「但書」。
我國刑法條文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例如,刑法第13條在規定了什麼是犯罪之後,接著「但書」指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是從什麼情況下不認為是犯罪的角度,來補充說明什麼是犯罪。這個「但書」對於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義。(2)「但書」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第246條在規定侮辱罪、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的同時,又「但書」指出:「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3)「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例如,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免除處罰。」在這里,「但書」對防衛過當人負刑事責任作了限制性的規定。
C.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分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分為七個主要的法律部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D. 簡述我國刑罰體系
《刑法》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回和附加刑答】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E. 我國刑法分則體系建立的主要依據
我國刑法分則體系也是建立在主要以社會道德為基礎建立的法律體系。
F. 我國法律體系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包括:以憲法抄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
中國法律體系簡介:中國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新華社發換屆後的十屆全國人大提出,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目標是「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重點將是「提高立法質量」。
中國法律體系特徵:1、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本質,由這個國家的法律確立的社會制度的本質所決定。
2、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進。
3、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如何構成,一般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法律傳統、政治制度和立法體制等因素。
G.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體系的基本構成是什麼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專統一的整體。各國刑屬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H. 我國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體系,是指我國的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專、順序、聯系屬、有機地排列,組成統一的整體。
我國修訂後的刑法典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
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分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第三,是附則,僅有一個條文,其具體規定:一是修訂後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修訂後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行刑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內容之失效。
I. 簡述我國的刑罰體系
一、刑罰的體系
1、所謂刑罰的體系,是指國家為充分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基於刑法明文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2、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的刑罰方法被區分為主刑與附加刑兩大類,這種分類實際上是依各刑種能否獨立適用而作出的劃分。根據刑法典第33條之規定,我國刑法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我國刑法典第34條規定了罰金、剝奪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第35條規定了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這是一種特殊的附加刑。
在刑法理論中也有根據具體刑種的不同性質,將其分為生命刑、自由刑、財產和資格刑四種。生命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如死刑,是最重的一種刑罰。自由刑,是剝奪或限制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罰方法,包括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它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刑罰。財產刑,是剝奪犯罪人財產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沒收財產。資格刑,是指剝奪犯罪人行使某些權利和資格的刑罰方法,如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等。
二、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的刑罰。一個罪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二個以上主刑。如前所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追答
三、附加刑
附加刑,是指既可獨立適用,又可附加於主刑適用的刑罰。根據刑法典之規定,我國刑法中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與驅逐出境四種附加刑。
J. 我國刑法總體分為那三個部分
一、刑法體系的含義
刑法的體系即是指刑法的組成和結構。我國修訂後新刑法典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個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
刑法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刑法總則除第一章和第五章外,其餘章下均設若干節;刑法分則大多數章下不設節,但由於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兩 章涉及具體犯罪眾多、內容龐雜,因而該兩 章下均又分設若干節。刑法除總則編和分則編外,第三部分為附則。刑法附則部分僅一個條文,即刑法第452條。該條的內容一是規定修訂後的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規定修訂後的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刑法中有關刑事 責任的內容之失效。
概括地說,刑法總則是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法分則是關於具體犯罪和具體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解決具體定罪量刑問題的標准。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抽象與具體的關系。總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所確定的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二者相輔町成。只有把總則和分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才能正確地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
二、我國刑法條文的結構
刑法規范除附則外,按其內容屬性,或者屬於總則性規范,或者屬於分則性規范。組成刑法的諸規范,都以條文形式出現。配置在各編、章、節中的刑法條文,全部用統一的順序號碼進行編號。刑法條文採用統一編號,既可以達到系統化的目的,又可以保證查閱方便,引用准確。條文之下分款、項。有的條文只有一款,如刑法第1條、第2條、第3條等等。如果條文包含數款,則第2款、第3款、第4款等均以另起一行來表示。例如刑法第6條包含3款;第7條包括2款;第241條包含6款。在款的後面,如果用(一)、(二)、(三)等基數號碼的,則為項。例如,刑法第240條第1款包含8項,引用時應寫成每第X條第X款第X項;第315條只有1款,包含4項,引用時應寫成第X條第X項。刑法條文採用條、款、項這樣的結構是非常嚴謹的,任何人都不能隨便顛倒改動,引用條文時必須絕對准確。
有的條文在同一款里包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例如刑法第56條第1款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該款包含兩個意思,用分號隔開。刑法第53條規定:「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該條包含 三個意思,用名號隔開。一個條文的同一款中包含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的,在學理上稱之為前段、後段,或者前段、中段、後段,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條款當中,如有用「但是」這個連接詞來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學理上稱之為「但書」。
我國刑法條文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例如,刑法第13條在規定了什麼是犯罪之後,接著「但書」指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是從什麼情況下不認為是犯罪的角度,來補充說明什麼是犯罪。這個「但書」對於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義。(2)「但書」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第246條在規定侮辱罪、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的同時,又「但書」指出:「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3)「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例如,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免除處罰。」在這里,「但書」對防衛過當人負刑事責任作了限制性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