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刑法
⑴ 簡述刑法的特徵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與刑罰的法律。具體而言,刑法是以國家名義規定什麼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
刑法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有屬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特定性。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換言之,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為;其他法律規定的都是一般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第二,廣泛性。一般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如政治的、經濟的、財產的、婚姻家庭的、人身、社會秩序的等多方面的社會關系。
第三,嚴厲性。一般部門法對一般違法行為也適用強制方法,如賠償損失、警告、行政拘留等。刑法規定的法律後果主要是刑法,刑罰是國家最嚴厲的強制方法。
第四,補充性。刑法補充性的基本含義是,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合法權益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止某種危害行為時,才能適用刑法。國家有許多部門法,需要保護的合法權益都首先由部門法來保護;如果所有的部門法都能充分有效地保護各種合法權益,刑法就沒有存在的餘地;反之,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合法權益時,才需要刑法保護。
第五,保障性。由於其他部門法在不能充分保護合法權益時需要刑法保護,刑法的制裁方法最嚴厲,這就使得刑法實際上成為其他法律的保障。刑法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作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難以得到徹底貫徹實施。
⑵ 法律刑法什麼是特定結果
你問的不夠 清楚 。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這樣看來我是不是可以這樣回答你?法律刑法的特定結果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
⑶ 刑法包括哪些
有期徒刑,是刑罰的一種,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五大主刑罰之一(其他四種分別回是管制、拘役、無答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為死緩和死刑立即執行)。它指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監禁於一定場所的刑罰。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要送交監獄執行,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有期徒刑,也是比較常見的刑罰,刑法規定的四百多個罪名中,基本上都可以適用有期徒刑。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
⑷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法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據是憲法。憲法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憲法在內容上所具有的國家根本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於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與憲法內容相抵觸的法律無效。
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為近、現代實行憲政制度的國家所公認,許多國家的憲法對此都有明文規定。
(4)特定刑法擴展閱讀
憲法的特別規定為了保持憲法的權威性,避免造成適用上的困難,有時需要有關國家機關對憲法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界限進行具體的明確的解釋。因此許多國家都在憲法中對解釋憲法和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歸屬問題,作了專門規定。
憲法的解釋權和監督權的歸屬,根據各國憲法規定,大致有以下3種體制:
①立法機構解釋制。有的國家由議會,有的國家由最高權力機關或其常設機關行使憲法解釋權和監督權。中國1982年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憲法的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解釋憲法。
②司法機構解釋制。這一體制始於美國。美國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法律和州法律是否符合聯邦憲法。最高法院的這種權力在憲法上沒有明文規定,而是在審判實踐中形成的憲法慣例。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採取司法機構解釋制。
③特設機構解釋制。由專門設立的憲法委員會、憲法法院或憲法法庭之類機構行使這一職權。
凡有權解釋憲法和監督憲法實施的國家機構,一般都有權對法律、法令、法規以及行政行為等是否違憲作出裁決。這種制度通稱違憲審查制度或憲法審查制度。
⑸ 中國刑法是哪些
我國的刑法淵源抄包括三大類:
第一,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單行刑法,單行刑法是最高權力機關以決定、規定、補充規定以及條例等名稱頒布的、規定某種或某類犯罪及其後果或刑罰的某一事項的法律。現行有效的單行刑法是1998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第三,附屬刑法。即最高權力機關在制定經濟、行政等非刑事法律中附加制定的對特定社會關系加以特別調整的罪刑規范。在附屬刑法中,刑事規范不是主體部分,而是具有附屬性。
此外,民族自治區人民帶包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屬於刑法的淵源,當然,這種規定只在特定地域適用(即該民族自治地方),而沒有普遍適用效力。
⑹ 《刑法》分為幾大類
我國刑法分為十大類犯罪: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專章 破壞社會主屬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⑺ 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有什麼區別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即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版政治上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和應負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
刑法有廣義和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是指僅適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⑻ 刑法規定上的特定對象是指什麼
比如:國家工作人員(公務員)、軍人、警察屬於特定主體。
比如禁漁期、禁漁工具等屬於特定的時間、方法。
⑼ 怎樣理解《刑法》第141條至148條規定的特定產品的范圍
《刑法》第141條至148條規定的特定產品指的是葯品、食品、食品原材料以及有一定危險性的家用廚具、農葯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對其違法行為會做出嚴厲的處罰,對人造成嚴重傷害的,最高可處以死刑。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9)特定刑法擴展閱讀 :
相關罪行的認定(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依《刑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犯罪。
此外,雖未造成嚴重後果、但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依照《刑法》第149條之規定,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本罪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界限
兩罪的主要區別:
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了國家對生產、銷售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等的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權、生命權。後者則侵犯了國家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是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而後者的范圍很廣泛。
構成犯罪的標准不同。前者要求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本罪;而後者則要求「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才構成本罪。
根據《刑法》第149條之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不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處罰。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
本罪與玩忽職守罪的界限
兩罪區分的關鍵在於玩忽職守罪是過失犯罪,對所生產或銷售的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不是明知而故意生產。
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則是故意犯罪,即明知所生產、銷售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產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而進行生產、銷售。
⑽ 什麼是特別刑法
特別刑法是指僅適用於特定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專法和屬附屬刑法。也有人把刑法典稱為主刑法,把特別刑法稱為輔刑法。
特別刑法的立法,重視經濟因素在各類犯罪中的反映,認識到財產刑的適用對於貪利性犯罪的懲罰作用。特別刑法的立法,對財產刑,特別是罰金刑的設置,朝著可操作的具體化方向發展,設置了「限額罰金制」、「比例罰金制」、「倍數罰金制」等,為司法機關具體適用提供了具體標准。而且,這些財產刑的設置,除個別條款規定是「可以並處」外,基本上都採納「必罰制」。可以說,重視財產刑的設置,除表明了立法者指導思想朝「經濟刑罰」的方向發展外,也是特別刑法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對修改刑法分則具有重要意義 。
特別刑法立法的另一個突出的成就,就是明確地規定了單位可以成為一部份犯罪的主體。有關單位能否成為犯罪主體,以及單位主體的犯罪能力等,歷來是刑法理論上爭論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發展,單位為牟取非法經濟利益的違法現象日益嚴重,單位犯罪不僅已成為可能,而且已成為我國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