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消滅案例
① 誰有經典的刑法案例
某日深夜0時許,被告人丁某駕駛汽車,沿一座拱橋下坡時,由於拱橋橋面的自然供起遮擋視線,加之天黑,丁某未發現醉倒在拱橋另一側下坡橋面的被害人李某,將李某碾壓於車下。事後,丁下車查看,發現有一人躺在汽車下,想將被害人從車下拉出,但沒有拉動,被告人就用千斤頂將車頂起,將被害人從車底拉出來丟棄在路邊,駕車逃離現場。被害人李某後來被他人送到醫院,經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經法醫鑒定,李某是由於內臟損傷,創傷性失血性休剋死亡。交警大隊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認定死者李某趴在橋下坡約5米(橋全長14米)處偏右位置,經開車試驗,該位置在汽車上橋時是不能發現的,而在汽車從橋頂下坡,如果是夜裡,就較難發現,即使發現也肯定來不及採取措施。分析一下這個案例。
劃清交通肇事罪與非罪,應著重把握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看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失。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失,可以構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為人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則不存在罪過,因而不能認定是犯罪。二是要看行為人有無違章行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後果。行為人必須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後果,且對該後果負責的條件下,才能構成交通肇事犯罪。關於事故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二款的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這是交通意外逃逸致人死亡
第一條 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第三條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第四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條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第六條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 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 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中:
保險的事只要事故發生的時間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就有效,和事故處理完畢的時間無關。但不要超過訴訟時效。
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他不故對方生命安全而逃逸,難道不應該對對方死亡負主要責任嗎?這里主要是看他造成的結果.)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他也符合這一條,而且應該對受害者做出民賠償呀!
② 刑法經典案例分析
1。已經構成了犯罪了!罪名是「投毒罪」,因為她已經不是針對一個專人了,而是對不確定的宮屬
2。這不構成犯罪中止,只要投毒行為已經威脅到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就可以構成本罪。雖然她最後撥了110,使得實際情況沒有發生,但這也只是一個量刑情節,不是中止原因!
③ 一道刑法真實案例
其實法院對盜竊車牌後又敲詐車主的行為在很多地方的法院都有判例,但是判處的罪名不盡相同,有的是判處敲詐勒索罪,有的是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兩種說法均有道理。
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客觀方面表現為盜竊國家機關證件或印章的行為,所謂盜竊,即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採取自認為不被證件保管者、使用人、所有人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證件取走的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國家機關證件,所謂「國家機關證件」意為國家機關或有關部門製作並頒發的用以證明身份、經歷或其他有關事項的證明文件,如結婚證、工作證、學生證、駕駛證等,汽車牌照是由公交機關和交管局共同頒發的,屬於國家機關證件范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經出台《關於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其中第七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牌證及機動車入戶、過戶、驗證的有關證明文件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從中可以看出國家機關證件的外延涵蓋了機動車牌照,故汽車牌照應屬於國家機關證件,其可以作為本罪的犯罪對象。
至於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是國家機關的證件而仍決意盜竊,過失不構成本罪。至於其動機可多種多樣,或為了出賣謀利,或為了自用等等。不論動機如何,均不影響本罪成立。
至於你所說的數罪並罰是不成立的,因為是一個行為,不能判處兩個罪名,屬於想像競合,擇一重罪處罰即可,因此,判處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或敲詐勒索罪都是可以的。
④ 刑法案例分析,一定要詳細
第一題:
甲的行復為構成強奸罪共犯,制因為強奸行為發生在其緩刑考驗期,所以應當對甲撤銷緩刑,進行數罪並罰;
乙的行為構成強奸罪(因為乙已經達到14周歲以上),主動到公安機關講清事實屬於自首,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因為乙未成年,所以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題:
劉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還有可能構成誣告陷害罪;
許某告發馬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因為其主觀上不存在誣告陷害的目的。
⑤ 刑法的案例:
這個人的主觀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所以他肯定是構成犯罪。第一種是盜竊罪,構成盜竊罪必須具備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並且行為人實施了秘密竊取的行為。第二種是侵佔罪。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遺忘物,是指出於自己的本意,本應帶走卻因遺忘沒有帶走的財物,如買東西將物品忘在櫃台上,到他人家裡玩將東西遺忘在人家家裡,乘坐計程車把財物遺忘在車里等。應當提出,遺忘物不等於遺失物。
盜竊罪有4個種處罰
1.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所謂「數額較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百元至2千元以上。 2、犯本罪,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處罰金所謂情節嚴重,是指數額巨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所謂數額巨大,根據《解釋》,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千元至2萬元以上。 3、犯本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是指數額特別巨大或者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所謂「數額特別巨大」,根據《解釋》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3萬元至10萬元以上。4、犯本罪,具有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或者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侵佔罪與盜竊罪同屬侵犯財產罪,其主體都是一般主體。其區別主要表現在:盜竊罪是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在盜竊時,財物並不在行為人控制之下:而侵佔罪則是行為人侵佔物主委託管理的財物,其實施侵佔行為時,被侵佔之物當時已在他的實際控制之下。
侵佔罪是典型的「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本條是刑法分則中規定的五種「告訴才處理」 的犯罪中惟一沒有例外,只能由受害人或依刑法第98條的規定由其近親屬告訴的犯罪。犯本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⑥ 刑法中的消滅處理方式是指死刑嗎
消滅處抄理是刑事責任解決方式的一種。
刑事責任解決方式包括:定罪判刑、定罪不判刑、消滅處理、轉移處理。
消滅處理是指行為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因為出現法定阻卻刑事責任的事由存在 ,導致刑事責任歸於消滅。此時,國家不再追究行為人的犯罪責任,同時行為人也不再負刑事責任。
如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告訴才處理的犯罪中的被害人沒有告訴或者在判決確定前撤回告訴,犯罪嫌疑人死亡或者被赦免等,使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歸於消滅。
感謝閱讀。
⑦ 刑法案例..
從其毒老鼠的行為來看,應當不構成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六版條規定:行為權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鍾某在自家使用農葯,目的為毒老鼠,而且採取了鎖門的措施,所以對於損害結果的發生沒有故意和過失;
但是,如果鍾某存在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則有可能構成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
⑧ 刑法案例
刑法263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財物的構成搶劫罪。而脅內迫是指對被害人立即使容用暴力相威脅,實行精神強制,使被害人產生恐懼不敢抗拒,被迫當場交出財物或者搶走財物的行為。在這里,無論是暴力、脅迫還是其他方法,必須是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財物時當場使用,才能構成搶劫罪。
被害人被持刀威脅而強奸在先,其人身權利和性權利受到暴力侵犯。而犯罪分子是否已經就此停止犯罪行為,是否還會對被害人實施其他犯罪行為,被害人無從知曉。作為神志清醒,具備正常責任能力的成年女性來說,把危險降到最低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因此,被害人眼看犯罪分子拿走自己的手機而不反抗,非為自願,而是不敢,這是理所當然的「精神被強制」的情形。
因此,構成搶劫罪,由於與強奸罪並沒有牽連關系,應與強奸罪並罰。
⑨ 求助刑法經典真實案例
去找法官或是自己去走訪,這樣你的見解會更加獨到
⑩ 經典刑法案例分析
1、構成犯罪,故意殺人罪。
2、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因王明知有專人偷瓜,卻仍在瓜中注射農葯屬,是明顯的放任結果的發生,屬間接故意。王雖然明確告知瓜內有毒,但這不足以為其開脫,因為如題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話:「西瓜打了農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負責」,但此後西瓜仍然被盜。」,所以有足夠證據證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過於自信,而是放任。
3、bc
4、無罪
5、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