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的商主體原則
❶ 試論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商法的特徵
(一)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版製法的兼容,3.組織權法與行為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商事結社自由,商事經營自由
❷ 問題 如何理解商主體嚴格法定原則
一、商主體類型法定:
商主體類型法定是指在確保商主體形態多樣性的基礎上,對可以進行商事經營活動的商主體在組織形式上由法律以強行法予以明確設定和控制,非經法律設定者不得享有商主體資格;投資者不得任意創設或商主體自行變更法定類型之外的非典型或所謂「過渡型」的商主體形式,禁止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商主體存在,如我國法律就不允許設立「一人公司」(除國有獨資公司及外商獨資公司外)、「有限合夥」等。投資者實質上僅享有在法定范圍內選擇所投資商主體類型的權利(而這也並非是完全任意自由的,即使符合法定商主體類型,還要符合商主體內容法定和公示法定的實體要件及程序要件)。
二、商主體內容法定
商主體內容法定,亦即商事能力法定,或者說實質性標准法定,是指可以進行經營活動的商主體的財產關系和組織關系等由法律予以明確的強行法規定。投資者只有在完全符合法定的實體要件才得以成立相對應的商主體,不得在不完全具備法定的實質性要件下任意創設、變更具有非規范性財產關系和組織關系的商主體。
三、商主體公示法定
商主體法定必然要求與商事登記法定製度也就是商主體公示制度聯系起來。商主體登記法定是指商主體之成立,不僅必須符合法定的實體要件,還必須按照法定程序通過商事登記並公告而對外予以公示。否則投資者便達不到設立商主體(或變更、注銷商主體)所預期的法律效果。商法對不同商主體規定有不同商事登記的公示條件、內容和程序,以便交易第三人及時注銷登記的規定均為達到公示之目的。
綜上所述,一個合格的商主體在內容上是合法的,范圍上是合法的,同時在程序上也必須合法。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穩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才能更好的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❸ 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徵抄
(一襲)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容,3.組織法與行為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❹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商法原則主要有:(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2)維護交易安全的原則;(3)促進交易迅捷的原則;(4)交易公平的原則。
商事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反映一國商事法律的基本宗旨,對於商事關系具有普遍性適用意義或司法指導意義,對於統一的商法規則體系具有統領作用的某些基本法律規則。
這些原則是:
(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
(2)維護交易公平原則,從兩個方面體現,一個是商事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一個是誠實信用。
(3) 促進交易迅捷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 交易簡便,2 短期時效,3 定型化交易規則。
(4)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拓展資料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商法具體規則與抽象的商法價值的交匯點,是現代商法性質的集中體現。對於商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商學界的學者們眾說紛紜,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目前在我國主要有四種觀點:一是「二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玉泉、何紹軍;二是「三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黎燕;三是「四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覃有士;四是「五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董安生。
雖然他們對商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層面不同,但是他們的學說都體現了商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反映了商法的宗旨和任務。尤其是他們在「維護交易安全」這一基本原則上達成了高度的一致,說明了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在商法基本原則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商法中確立維護交易安全原則的依據。現代商事活動,隨著交易標的額的增大、交易手段的復雜、交易周期的加快、交易范圍的擴大,交易風險日益加大。
為了增強商事主體的安全感、調動人們從事交易活動的積極性,維護交易安全便構成了商法的基本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就是要減少和消除商事交易活動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交易行為的法律效用和法律後果的可預見性。
❺ 商法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回時,應當講究答信用,嚴守諾言,不把自己利益的獲得建立在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基礎之上,應當在不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合同法)第6條就明確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不僅是中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基準進一步提升到民商立法中去,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商法的一條基本原則,因此將其稱為「帝王規則」。
1)誠實信用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規范。只有在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都符合誠實信用標准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會有質的發展和飛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2)正確理解和掌握《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真正內涵,正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去解釋合同,裁判案件,維護善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❻ 所謂商主體法定原則是指:
商主體是構成各種不同商事法律關系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商事主專體制度健全與否,不僅涉屬及到交易相對人的利益,商事活動的繁榮,而且關繫到市場秩序的穩定。因此,商法應以大量的強行法規則對商事主體的市場准入加以嚴格的控制。
❼ 商主體的定義
商主體在傳統商法中又稱為「商人」。是指依據商事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商事活動,享有商事權利並承擔相應義務的自然人和法人組織。作為商人應當具有商法上的資格或能力,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營業性商行為,並能獨立享受商法上的權利和承擔商法上義務。學者們在概括商主體概念時,往往強調其主體的基本特徵,認為「商業主體者,乃指商業上權利義務所歸屬之主體也」 。商主體也就是各種商事活動的參加者和商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然而,現代各國商法在對商主體概念作法律概括時,往往並不注重商主體的外部特徵,而更加強調構成商主體的實質性條件。也就是說,法律上通常要求商主體必須以持續地從事某種營利性商行為作為其基本構成條件,並規定凡是以從事特定的商行為作為其經常性職業的個人或組織 ,均可依法定程序成為商人。 與早期商法不同,在現代的商人法或商習慣法中,商人(商主體)概念並不具有非常確切的法律含義,也並不被作為一個獨立的階層被加以保護。1808年的《法國商法典》率先廢除了以商人為標准界定商法內容的舊的商人法原則,而代之以通過商行為來界定商法范圍的所謂商行為法原則,並禁止任何自然人享有商業特權。按照現代各國商法的一般理解,構成商主體的實質性標准在於商人必須從事營利性的商行為。也就是說,作為商人必須具備四個構成條件:(1)商主體所從事的必須是商行為,並且這種商行為應當具有特定性;(2)商主體必須自己就是其所從事的商行為的主體,是具體商事營業活動的主人,是商行為權利義務的實際承受者;(3)商主體須持續地從事同一性質的營利性行為,偶然從事某項營利活動的個人或組織通常不屬於商人;(4)商主體須以特定的營利性活動為其職業或經常性營業,從事非營業性營利活動者按照不少國家的法律規定也不屬於商人之列。
❽ 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商法具體規則與抽象的商法價值的交匯點,是現代商法性質的集中體現。對於商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商學界的學者們眾說紛紜,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在我國主要有四種觀點:一是「二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玉泉、何紹軍;二是「三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黎燕;三是「四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覃有士;四是「五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董安生[1]。雖然他們對商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層面不同,但是他們的學說都體現了商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反映了商法的宗旨和任務。尤其是他們在「維護交易安全」這一基本原則上達成了高度的一致,說明了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在商法基本原則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下面筆者就從其確立依據、要義和立法表現三個方面對它進行一番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