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事前故意

刑法事前故意

發布時間: 2021-03-06 04:41:46

㈠ 事前故意的介紹

事前故意是刑法犯罪故意的一種。又稱韋伯的概括性故意,是指行為人事先對犯罪事實整體有認識而實施行為的一種故意心態。

㈡ 刑法理論因果關系錯誤中的事前故意有幾種處理意見

刑法犯罪故意的一種。
事前故意,又稱韋伯的概括性故意,是指行為人事先對犯罪事實整體有認識而實施行為的一種故意心態。
在事前故意中,判斷故意的有無應以行為人行為當時的意圖為判斷標准,後行為的故意應當被認為是事前故意的延續,對該引起結果的全過程應進行概括把握,而認為具有故意的情況。
刑法理論對這種情況有以下處理意見:
(1)第一行為即勒頸部、捂口鼻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第二行為即將錢某"屍體"縛重扔入河中的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2)如果在實施第二行為時對死亡有間接故意(或未必的故意),則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否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罪;
(3)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概括的故意,認定為一個故意殺人既遂;(4)將兩個行為視為一體,作為對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來處理,只要存在相當的因果關系,就認定為一個故意殺人既遂

㈢ 刑法中什麼是事前的故意及其三種觀點

這個是2010年司法考試中有的題目。
在三大本里有。

㈣ 刑法中行為方式錯誤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與因果關系錯誤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你的10分根本就不夠簡單的說認識錯誤:A犯罪了,但是自己以專為沒有犯罪的屬;B沒犯罪,但是自己以為犯罪的.手段錯誤:A使用的犯罪手段會出現危害後果,但是他自己卻以為不會出現危害後果;B使用的手段不可能導致危害後果,但是他自己以為會出現危害後果的.你說的行為偏差應該是打擊錯誤,打擊錯誤:A想要射死B,結果由於技術原因,結果射死了B身邊的價值萬元的寵物.因果關系錯誤又分為狹義的因果關系錯誤,事前故意,犯罪構成的提前實現,裡面的關系更為復雜哇後兩個比較簡單,我只舉例狹義因果關系錯誤:A為了使B溺死,而將B推下井裡,但井中並沒有水,結果B摔死在井中.其中B的死和A的設想是不一致的,不存在認識上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認識與損害後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所以稱為因果關系錯誤.但是因為行為人主觀上仍是故意,所以定故意殺人罪是沒有問題的.OK,完畢.我知道你看完之後可能會覺得其中認識錯誤和因果關系錯誤會有點搞,但只要記住2者所造成的結果是不同的就OK了.

㈤ 事前故意殺人,沒殺死,事後毀屍滅跡導致人死的,怎麼定罪

仍然定故意殺人罪。
因為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是希望發生致人死亡的結果。客觀方面也實行了殺人的行為。並且造成了他所追求的致人死亡的結果。這符合刑法分則關於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按法定符合說,定故意殺人罪。

㈥ 刑法中的事前故意與犯罪構成的提前實現有什麼區別

前者是故來意的一種,是主源觀形態。後者是犯罪既遂狀態,是客觀方面。

1111刑法犯罪故意的一種。
事前故意,又稱韋伯的概括性故意,是指行為人事先對犯罪事實整體有認識而實施行為的一種故意心態。
在事前故意中,判斷故意的有無應以行為人行為當時的意圖為判斷標准,後行為的故意應當被認為是事前故意的延續,對該引起結果的全過程應進行概括把握,而認為具有故意的情況。

22222犯罪構成的提前實現,實際上是指提前實現了行為人所預想的結果。例如,甲准備使乙吃安眠葯熟睡後將其絞死,但未待甲實施絞殺行為時,乙由於吃安眠葯過量而死亡。要認定這種行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關鍵在於行為人在實施第一行為時,是否已經著手實行。如果能得出肯定結論,則應認定為故意犯罪既遂,如果得出否定結論,則否認故意犯罪既遂。犯罪構成的提前實現實質上是犯罪結果的提前發生。犯罪構成的提前實現已構成犯罪但未必一定是既遂。

㈦ 刑法上的認識錯誤中事實上的認識錯誤包含的手段錯誤、行為偏差、因果關系錯誤的具體例子,不是很明白呀

額,補充下樓上答案哦:
打擊錯誤中,A想要射殺B,結果由於技術原因射死了B身邊的寵物,屬於內抽象事實容認識錯誤,即客體非同一類。處理時根據行為人的主客觀性分別定罪比較好擇一重處理,如故意殺人未遂與故意毀壞他人財務數額巨大競合擇一重。
打擊錯誤事實上主要在具體實施認識錯誤中與對象錯誤進行區分,打擊錯誤主要為客觀錯誤,對象錯誤主要為主觀錯誤。舉例:A想要射殺B結果射偏殺死了C,屬於打擊錯誤(客觀槍法不準造成);A想要殺死B,誤認為眼前的C就是B,將C殺死則為對象錯誤(主觀認識錯誤造成)。目前刑法中針對兩種錯誤有兩大學說: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目前多以法定符合說為主流觀點。具體區分可以自己查找並不困難。
順便補充下因果關系錯誤中的事前故意和犯罪構成提前實現的例子:
1事前故意:甲約乙出來用刀刺死,誤認為乙已經死亡便將其埋到荒山中,事實上乙是由於甲將其掩埋而憋死。
2提前發生:甲買毒葯准備3日後毒死乙,將毒葯放於家中,次日乙來甲家中作客,趁甲做飯之際誤食毒葯而死。

㈧ 請教:刑法中因果關系錯誤中事前故意的四種處理方法

1.第一行為與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故第一行為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第二行為成立過版失致人死亡罪權。有的主張擇一重罪處罰,有的主張數罪並罰。
2.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概括的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3.分兩種情形:行為人在實施第二行為之際,對於死亡持未必的故意(或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行為之際,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罪。
4.行為人第一行為具有導致死亡的可能性,屬於殺人的實行行為;殺人後毀屍滅跡的行為具有通常性,不屬於異常的介入因素。第一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只是客觀的因果發展進程與行為人預想的因果進程不一樣,屬於因果關系錯誤。而因果關系錯誤不影響故意的認定,即現實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欲實現的結果完全一致,故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㈨ 刑法中因果關系斷定的問題

很顯然這是具體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因果關系的錯誤主要有三種情況:即狹義的因果關系的錯誤、事前故意與構成要件的提前實現。
你所舉的例子屬於事前故意。所謂事前故意是指行為人誤以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結果,出於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的情況。通常認為,在這種場合,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即仍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現實的結果與行為人意欲實現的結果完全一致,故應以故意犯罪論處。

㈩ 什麼是事前的故意刑法33

事前故意就是主觀方面的預謀。

熱點內容
法院新標志 發布:2025-09-13 16:20:23 瀏覽:40
加強法治宣傳思想工作 發布:2025-09-13 16:13:43 瀏覽:119
江蘇省違章停車法規 發布:2025-09-13 16:03:30 瀏覽:839
票據不得轉讓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16:03:29 瀏覽:963
道德決定上層建築 發布:2025-09-13 15:54:47 瀏覽:650
法院內分 發布:2025-09-13 15:35:31 瀏覽:959
行政訴訟法保全 發布:2025-09-13 15:18:17 瀏覽:84
涉港國安立法表決通過票數 發布:2025-09-13 15:13:01 瀏覽:456
新婚姻法2020年新規軍婚 發布:2025-09-13 15:11:36 瀏覽:429
道德經情侶 發布:2025-09-13 14:49:05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