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入贅
1. 男方入贅要求離婚,孩子歸誰
一、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會判給女方。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指對子女有遺棄、虐待行為),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等等。
二、兩周歲以上的子女,會優先考慮條件較好的一方撫養孩子。
三、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主要考慮:經濟狀況、個人素質、生活環境、對子女的責任感、以及與子女的感情親密程度等。
四、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隨母生活發生爭議的,應考慮子女本人的意見。
五、父母雙方可協議輪流撫養子女,這個會根據雙方自願達成的撫養協議,或者在法院的參與下達成撫養協議。
【法律依據】
根據《婚姻法》第36條規定: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婚姻法》將於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根據《民法典》第1084條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民法典》生效時間為2021年1月1日)
2. 重慶男子入贅38年鬧離婚,分財產被拒,最後怎樣
少年夫妻老來伴,半路夫妻打破天。這是民間對各種形態婚姻的基本總結,雖然不全面,但還算靠譜。半路夫妻雖然大部分是因為感情因素,也有少部分是為了分擔家庭壓力而結合,這也是很多重組家庭的現實問題。
縱觀本案,有幾分傷感,但更多的是感動,人間自有真情在。李嗲嗲因堅持離婚
3. 關於入贅,有法律規定嗎
公民依法進行結婚登記後,男方可以將戶口遷到女方的戶籍所在地。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4. 入贅要怎麼做要簽合同
入贅協議書
{
要用紅紙寫
}
甲方:
乙方:
為全面保障甲乙雙方婚後的權利與義務,經雙方友好協商,自願達成
如下協議:
一、憑中說合,甲方自願到乙方入贅,今甘更名改姓,自贅之後,一
切聽從女方父母管教。結婚儀式交由女方全權辦理,婚後一切按照本地風
俗施行。
二、乙方同意甲方落戶女方家,婚後所生子女從母姓。
三、婚姻生活中,雙方應相敬如賓。雙方中任何一方不得向對方隱瞞
任何相關家庭利益的任何事項。任何一件重大事項也需經過甲乙雙方共同
協商達成一致後才可以實行。
四、為彌補與感謝乙方結婚前後在雙方感情、經濟問題上對甲方的寬
容與諒解,甲方在此生將對乙方一輩子體貼愛護,並善待其終生。甲方不
得以入贅為由,接受外界的流言蜚語;不得隱瞞已知的、可能會對婚姻生
活產生影響或後果的情況。如因此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乙方有權提出離
婚,離婚時甲方被視為自動放棄共有財產分割權,並獨立償還婚姻存續期
間家庭內外一切債務;此條款的財產意見於雙方在離婚協議上簽字之日起
自動生效。
在子女撫養權的問題上由乙方優先選擇,如果乙方選擇了子女
撫養權,則甲方應支付子女撫養費直至子女滿□□周歲,並在每年的元月
份內一次性付清當年所需費用,直至子女學業終止。
五、
婚姻期間,甲乙雙方任何一方不得與對方以外的任何異性建立戀
愛或同居等背叛對方或傷害對方感情的行為,不得在家庭內部使用顯形暴
力(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及隱形暴力(精神折磨)
。
六、甲方應對女方父母盡贍養義務,女方父母死後將房產遺贈給
XX
和
XXX
;
甲方未對女方父母盡贍養義務,女方父母死後無權擁有房產。
如有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另議。
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自
簽字日起生效。
甲方簽字:
乙方簽字:
見證人:
憑中人:
媒人:
代字人:
(
最後是雙方簽字和日期)
5. 中國姓氏有姓林鄭的嗎
沒有。林鄭是指本姓鄭,嫁人後冠夫姓。
冠夫姓是夫權婚姻的產物。有隻用版「夫姓權」與「夫姓+本姓」兩種基本形式。在某些族群(如白族)中有入贅男子從妻姓的風俗。漢族有入贅男子從妻姓的傳統,如今已經不多見了。
這個傳統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還保留著。現在的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各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隨著家族制度的徹底解體,其餘的目前僅存在於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和一部分海外僑胞中。
(5)民法典入贅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
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瑞士民法典第160條中規定:「(一)丈夫的姓氏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權當面向公民身份登記官員提出要求,將自己原有的姓氏置於夫姓之前。」
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
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中華民國1929年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0條就作此規定。
6. 男方入贅女方家有義務給她的公爹養老送終嗎
按照今年新的民抄法典,女婿和媳婦都沒有義務給對方的父母養老送終。但是中國人的習俗是住在一起的,和不住在一起的老年人都是要贍養,如果說女婿和媳婦都不贍養對方的父母的話,那麼你們在一起的話,你就看著你的老婆,或者你的老公一個人忙嗎?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事,雖然沒義務但是也是一起要辦的,望採納
7. 為何美、日等國還保留婚後妻子改隨夫姓的傳統,而中國取消了冠夫姓呢
從夫姓或冠夫姓是指婦女結婚後不用本姓而改用丈夫的姓氏,這是夫權婚姻的產物。有回只用「夫姓」答與「夫姓 本姓」兩種基本形式。在某些族群(如白族)中有入贅男子從妻姓的風俗。
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
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瑞士民法典第160條中規定:「(一)丈夫的姓氏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權當面向公民身份登記官員提出要求,將自己原有的姓氏置於夫姓之前。」
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
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中華民國1929年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0條就作此規定。
很多西方國家一般只用夫姓,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便以夫姓名世。不少女性
主義者反對女性必須在婚後改從夫姓。
8. 在大陸,現在女性婚後可否自願冠夫姓
冠夫姓
從夫姓或冠夫姓是指婦女結婚後不用本姓而改用丈夫的姓氏,這是夫權婚姻的產物。有隻用「夫姓」與「夫姓+本姓」兩種基本形式。在某些族群(如白族)中有入贅男子從妻姓的風俗。
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
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瑞士民法典第160條中規定:「(一)丈夫的姓氏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權當面向公民身份登記官員提出要求,將自己原有的姓氏置於夫姓之前。」
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
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中華民國1929年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0條就作此規定。
很多西方國家一般只用夫姓,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便以夫姓名世。不少女性主義者反對女性必須在婚後改從夫姓。
中國古代為「夫姓+本姓」的形式,如馬姓女子嫁與王姓男子,女子婚後特別是亡後就只稱「王馬氏」。1929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公布的《民法》第四編第三節第一千條,首次對「夫妻之冠姓」作了法律表述:「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贅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但當事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的婚姻法第11條規定:「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作出了夫妻在姓名權上完全平等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一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現代的中國大陸除了在族譜和墓碑外已經幾乎完全不用這種形式。
台灣、香港、澳門、海外華人舊時代中不少人則用「夫姓+本姓」作為婦女婚後的姓,如方瑀嫁給連戰以後叫連方瑀,但現在台灣因民法的修正,已經極少人從夫姓了。香港在正式場合中冠上夫姓的女性多為政府官員或名門望族的女性,例如前布政司司長陳方安生。
日本,1898年頒布的《戶籍法》中規定「每戶都要有固定姓氏,子承父姓,妻從夫姓,分家後仍用原姓,不得任意更改」。二戰後的新《民事法》,雖然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如果女子婚後不改夫姓,會在親子關系、財產繼承等很多方面遇到麻煩。所以今天的日本,仍然很多女性婚後改為夫姓,如何智麗嫁到日本從夫姓改名為小山智麗。不過,有不少人為了各種原因,婚後仍然保留各自原來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