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身份權

刑法身份權

發布時間: 2021-03-07 01:11:52

A. 刑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權包括那些權利

剝奪的人身自由權參見憲法的規定了。我不一一例舉。樓上所言有失偏頗,政治權利當人身內自由權了。
至於容是否有結婚權、生育權這個法律上沒有完整的相關規定,不能一概而論!
婚姻法中規定的結婚要件,的確沒有提到服刑人員不能結婚的情況,但是有一點很關鍵,結婚需得雙方到登記機關登記,試問監獄里出不來的人員如何去登記?代辦么?
至於生育權,更是要慎重考慮,生育權的實現必須要有性生活為前提,而失去人身自由的服刑人員那裡去實現這一權利?若可以實現,那監獄成什麼了,不敢想像啊。
實踐中,出現過服刑人員准許結婚的案例,但是那是特例,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同時,也有所謂的探視性生活,不過那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不可能允許你生育!
相關的信息你可以搜索看一下,這事在法學理論上尚存爭議,我也不妄加評判了。

B. 民法、刑法對人身權的保護有何區別

從兩個側重點來進行區別。首先我們認為,民法是通過設定平等主體之間專的權利義務來保屬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的。由於人身權是屬於絕對權,民法對於人身權的保護主要是通過對於除權利人以外的其他主體設定義務來實現的。那麼 違反了民法設定的義務侵犯了他人人身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比較常見的類型就是侵權責任。但前提是侵犯人身權的行為沒有觸及刑法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的主體為侵權人與相對人。
其次,刑法對於人身權的保護,更多的是體現國家強制力的特點,同時,只有在人身權收到極大的侵害時才涉及刑法保護的問題。因為此時人身權遭受侵害已經上升到刑法所保護的客體高度,比起民事中的侵權,更為嚴重。此時國家介入訴訟,。刑事訴訟的主體為國家和犯罪嫌疑人。
通俗的說,從形式上來看,民法主要通過設定義務來保證相應的人身權利,側重於事前保護。而刑法主要通過對義務主體違反義務後的懲罰來進行規制,具有相當的嚴厲性。而且違反民法規定的義務承擔民事責任,始終限定在當事人之間,而侵害了刑法所保護的客體的時候,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此時國家機關介入訴訟。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C. 人身權的種類包括哪些

人身權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版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財產權。人權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人身權是我國公民和法人的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和反映。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

D. 法碩考試刑法身份犯共同犯罪

您好,
在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時,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在對有身份者與無身份者共同犯罪進行定性時,應當採取部分犯罪共同說,並區分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在單獨犯罪中,是否具有某種身份無論在定罪還是量刑方面,一般地說相對簡單,實踐中也易於操作。但是,如果身份與共同犯罪相聯系,其認定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單獨犯的情況。因而,從犯罪構成的意義上說,身份問題在共同犯罪中顯現的更為密切。無身份者不可能單獨構成某種身份犯,這是不言而喻的。而無身份者能否構成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的問題,在理論上是已經得到肯定的,那麼,與有身份者一起構成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罰?目前,我國刑法理論對此的研究,可謂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對於有身份者和無身份者在共同犯罪中的認定,我國刑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盡管有所涉及但是僅僅就具體犯罪而言,尚未形成關於此問題的一般性規范。結合各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審判實踐,筆者以為,無身份者亦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時,應當採用部分犯罪共同說的觀點進行定罪處罰。
一、無身份者亦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之共同實行犯
就身份犯罪而言,兩人以上都具有作為身份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的特定身份,可以成立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對於無身份者能否構成有身份者實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一)肯定說。此說認為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在日本刑法學界該說已成為通說,在我國台灣地區多數學者也持肯定意見。如韓忠謨教授認為:無身份之人與有身份之人共同實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者,例如普通人與公務員分受賄賂之類,按犯罪以一定身份為成立要件者,無身份之人在理論上原不得成立該項犯罪行為,然事實上無身份之人與有身份之人共同實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亦屬常見,又不得不與其它正犯同其處罰,故刑法上對於無身份之共同正犯,殊有特設規定之必要,有學者稱此為擬制的規定。 在我國刑法理論界,也有學者明確指出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真正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二)否定說。該說認為無身份者不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有學者指出,真正身份犯或者說特殊主體的犯罪,畢竟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體實行犯罪才可能構成,無身份者是不可能實施真正身份犯的實行行為的。……因而除法律特別規定無身份者和有身份者可以構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實行犯外,實際上是不可能構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實行犯的。 陳興良教授也支持否定說,他認為,無身份者不能成為強奸罪的實行犯,因為沒有特定的身份,就不可能完成該罪的實行行為……無特定身份者盡管不可能成為這些犯罪的實行犯,但是可以成為這些犯罪的教唆犯或者幫助犯。 他認為,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與沒有特定身份的人之所以不能構成法律要求犯罪主體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就在於沒有特定身份的人不可能實施泛濫要求犯罪主體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實行行為。因為身份是犯罪主體的構成要素之一,身份決定著犯罪主體的性質,身份總是和犯罪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相聯系的,尤其是法定身份,其身份是由法律賦予而具備的,法律在賦予其一定身份的同時,必然加諸一定的權利與義務。……並且認為我國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否定無特定身份的人可以和有特定身份的人構成共同實行犯。
(三)折中說。該說認為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對此問題區別對待。如我國刑法學家馬克昌先生指出:「在實際上,某些真正身份犯,無身份者並非不可能實施部分實行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否認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的可能性,似與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不合。因而我們主張……凡無身份者能夠參與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實行行為的,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凡無身份者根本不能參與真正身份犯的實行行為的,即不能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

E. 民法上的人身權 和 刑法上的人身權,有什麼區別

人身權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專財產權。人屬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人身權是我國公民和法人的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和反映。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

F. 人身權包含哪些權利

身份權包括榮譽權、親權、親屬權和配偶權,它具有自身顯著的特點,即基於特定的身份關系而產生,並不得轉讓,不得由他人代為行使;身份權具有權利、義務集合性(尤其是親權等權利)。

G. 法律上保護人身權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上保護人身權的方式有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人身權 是指與人身相專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屬直接財產內容的權亦稱人身非財產權。一、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基於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利益為客體、為維護其獨立人格所必需的權利。人格權又包括具體人格權和一般人格權。具體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信用權。一般人格權:人格獨立權、人格自由權、人格尊嚴權。二、身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依一定行為或相互之間的關系所發生的一種民事權利。身份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它不僅為權利人的利益而設立,同時也為相對人的利益而設立,因此權利人依法行使法律賦予的各項身份權利,也必須履行相應的法定義務。

H. 人身權包括哪些

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親屬權,榮譽權。

《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8)刑法身份權擴展閱讀:

人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換言之,人的生存分為自然生存和社會生存兩方面,人身權制度既包含有保護人自然生存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內容,也包含有保護人社會生存的名譽權、信用權等內容。

在民法意義上,民事主體之所以成為完整的民事主體,是因為具備了各種人身權。法律對人身權的保護「確保我們能夠充分享受自我」。失去人身權保護的各種利益,民事主體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每個人都被當作了人看待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巨大成果。人本身被看做了目的,而不再是客體和手段。這一進步促進了民法人身權制度的發展,而民法人身權制度為這種進步提供了保障,並且仍在不斷促進這種進步。

法律規定人身權制度,一方面為人身權提供具體的保護,防止他人對權利人的侵犯;另一方面也著力於提倡對人身權的尊重、對人本身的尊重,這種尊重既有源於他人的,更有源於權利人自身的。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3 09:37:05 瀏覽:127
司法拍賣機構 發布:2025-09-13 09:35:36 瀏覽:559
最低限度的道德 發布:2025-09-13 09:35:34 瀏覽:274
勞動法中甲方可以提 發布:2025-09-13 09:19:46 瀏覽:148
嘉興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3 09:03:44 瀏覽:582
與道德相勃 發布:2025-09-13 08:48:46 瀏覽:67
道德是撒 發布:2025-09-13 08:46:51 瀏覽:338
移民搬遷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3 08:46:45 瀏覽:306
民間借貸最高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3 08:37:46 瀏覽:332
功能視角中的行政法 發布:2025-09-13 08:30:20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