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法國罵街刑法

法國罵街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3-13 03:12:34

A. 罵人屬於違反治安法嗎能上升到刑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如果造成了其他更嚴重的後果(人身損害),可以上升為刑法的侮辱罪,誹謗罪。

B. 罵人違法但是民法還是刑法,,,,

罵人是違法行為,如果情節輕微傷,會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民版法總則》,受到行政處權罰,承擔民事責任。
罵人屬於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但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應予立案。 如果在公共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則是觸犯了刑法規定的侮辱罪。比如一幫人在大街上罵一女孩子是破鞋,女孩子受不了,精神恍惚得了精神病,那麼罵人的人就要受到刑事處罰。

C. 法國最重的刑罰是什麼

法國刑法,指《法國刑法典》和單行刑事法律的總稱。
法國現代刑法的制定始於法國革命,其制憲會議於1791年制定了《法國刑法典》,該法典以刑事古典學派的刑法理論為指導思想,以罪刑法定主義為基本原則,同時貫徹了罪刑等價、刑罰人道主義以及罪責自負等刑法原則;在體繫上最先劃分了總則與分則,並把犯罪劃分為重罪、輕罪和違警罪;對重罪規定了不允許法官有裁量餘地的絕對確定的法定刑,大大縮小了適用死刑的范圍,並廢除了無期徒刑、殘害肢體的身體刑和沒收全部財產的刑罰。因此,該法典被稱為「過分寬大」的革命刑法。拿破崙發動政變並於1804年建立第一帝國之後,於1810年制定了新的刑法典,即《拿破崙刑法典》。該法典強化全面鎮壓,以重刑著稱。例如,恢復了無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刑;明顯增加了死刑的運用范圍;擴大法官的裁量權,對重罪採用相對法定刑。但該法典仍然保留了作為法國革命成果的罪刑法定主義、罪責自負等原則,並詳盡規定了犯罪構成要件。而且其立法技術也達到相當高度,體系完備,概念明確。因而該法典成為19世紀歐洲許多國家制定刑法的典範。法國現行刑法典由通則和4卷5個部分組成,共477條。「通則」規定了犯罪的分類(重罪、輕罪和違警罪)、未遂的可罰性和罪刑法定主義。第1卷「關於重、輕罪的刑罰及其效力」,規定了重罪、輕罪刑罰的種類,並對刑罰作了總則性規定。所規定的身體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流刑、有期徒刑、監禁及懲役;名譽刑包括驅逐出境及剝奪公民權;懲治刑包括於懲治場所的有期拘禁、停止一定的公民權、私權及親屬權。第3卷「關於重罪、輕罪之處罰、宥恕與刑事責任」,主要規定了共犯與責任能力等問題,共犯分為正犯與從犯兩種,對從犯「應處以與正犯相同之刑」。第3卷「重罪、輕罪及其處罰」,屬於刑法分則,分為「危害國家之重罪與輕罪」與「危害個人之重罪與輕罪」兩編,前者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非法群集罪、危害國憲的犯罪和妨害公共安寧的犯罪;後者包括侵害人身罪和侵害財產罪。第4卷「違警罪及其處罰」,規定了違警罪的刑罰種類,以及各種具體的違警行為及其法定刑。違警刑分為拘役、罰金和扣押物品的沒收。該法典自1811年1月1日施行以來,經過了多次修改和補充。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重要修改和補充有:1970年有關法律擴大了緩刑的適用范圍,制定了「刑事監護」的新措施;1975年有關法律增補了以消除受刑者復歸社會障礙的措施;1981年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死刑的法律,將死刑相應地改為無期懲役或無期監禁。

D. 世界上最殘酷的52種刑法

第名:銅牛
銅牛,也稱西西里公牛,其是當地最為殘酷的刑罰。該酷刑源自古希臘,其是用黃銅鑄造的一隻中空公牛,在其一側有門和門栓。
行刑時,受刑者會被放入銅牛內,而後在其下面點火。隨著不斷的加熱,公牛會逐漸變為黃色,最終造成受刑者被活活烤死。
而銅牛的設計會使受刑者的喊聲變得極具樂感。可以預見的是該刑具的發明者,最終也被執行了該酷刑。
第2名:十字架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古老刑罰之一,因為耶穌就是被執行的此刑罰。
受刑者的手腳會被釘在十字架上,而後十字架會被升起。
受刑者會被吊在十字架上直至死亡,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天,通常受刑者都是被渴死的。
第3名:合婚共死
合婚共死是一種最為可怕的死刑,當然其肯定也是最為有趣的一種。該酷刑源自於法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較為常見。
即將兩個年齡相仿的裸體男女綁在一起,而後將他們投入水中使之溺水而亡。
在一些不能採用溺水處決的情形下,這對受刑者將會被處以一箭穿心。
第4名:斷頭台
斷頭台是最為臭名昭著的死刑方式之一。其是由一把與繩子相連的鍘刀構成,受刑者的頭會被放置在刀架中間,而後,刀片迅速落下使之斬首。
斷頭台看似是一種人道的死刑,實則不然,因為在受刑者的頭被斬落的幾分鍾內,其還是活著的。據圍觀者說,在受刑者頭被斬落後,其仍然會眨眼睛和說話。
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刀片落下的速度很快,尚未對大腦造成意識喪失。
第5名:水泥鞋
這一酷刑源自美國黑手黨,其執行方法是將受刑者的腳放入煤塊中,而後填充濕水泥,最後將受刑者扔入水中。
這一酷刑直至今天仍在沿用,與魚同眠是這一死刑的委婉說法。
第6名:絞刑,剖腹,分屍
在英國,犯有叛國罪的人會被處以絞刑,剖腹及分屍,該酷刑在中世紀時極為常見。
雖然,1814年,該極刑被廢除了,不過有數千人都是死於該酷刑。該處決的程序如下:首先受刑者會被一輛木製的囚車運往行刑地。
而後,受刑者會被勒住脖子懸吊一段時間,直至其幾乎斷氣(絞刑)。再次,會對受刑者進行剖腹和閹割,其腸子和生殖器會在受刑者面前進行焚燒。
最後,受刑者的身體會被分成四段,而後斬首(分屍)。
第7名:格魯比亞領帶刑
哥倫比亞領帶又稱哥倫比亞割喉,是黑幫慣用的懲罰手段。
用刀子或銳器割開受刑者的喉嚨,將舌頭從裡面掏出,然後在脖子外面打一個結,就是「領帶」了!該酷刑在充滿殺戮的哥倫比亞時期極為常見。
第8名:五種酷刑
這一刑罰比較好理解,即對受刑者處以五種酷刑:即割鼻,斷一手,斷一腳,而後閹割,最後腰斬。
這一刑罰是中國丞相李斯發明的,不過,戲劇的是,其最終也是死於這一酷刑。
第9名:象刑
在南亞及東南亞,象刑已經存在幾千年了。人們會訓練動物執行兩種形式的死刑,一種是慢慢地折磨致死,另一種是瞬間地碾死。
王室成員通常會採用象刑來證明其控制野生動物的能力,並用以增強民眾對皇室的畏懼。
而這一刑罰後來被羅馬軍隊採納,並將之用於處決逃兵。
第10名:火項鏈處決
這一刑罰在南非比較普遍,不幸的是,其直到今天仍在沿用。
火項鏈處決是用一個充滿了汽油的橡膠輪胎套在受刑者的胸部和手臂上,而後執行火刑。
火項鏈處決會將人的身體燒熔, 這也是其會排入前十的原因。
第11名:火刑
火刑已經被延用幾個世紀了,通常犯有叛國罪和巫術罪的人會被處以火刑。
今天,火刑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殘酷而罕見的刑罰,不過,在18世紀以前,這一刑罰卻很常見。
受刑者會被綁在大木樁上,且往往會被放置於城鎮的中心,以供圍觀者觀看其受刑的全過程。
火刑被認為是最慢的死刑方式之一。
第12名:凌遲
凌遲也被稱為千刀萬剮,其存在於公元900年到1905年。該刑罰是慢慢地對受刑者的身體各部分進行切割,盡最大可能的延長刑犯的痛苦。
根據儒家思想,如果一個人的身體支離破碎,那麼其死後,靈魂也不會完整,這就意味著受刑者即使死後,其靈魂也會一直受折磨。
第13名:西班牙鉤刑
這種死刑常見於中世紀時的歐洲。其刑具可以撕開任何阻礙物,包括肌肉,骨骼及皮膚。
受刑者通常會被裸體捆綁,而後被慢慢折磨致死,有時也會被當眾受刑。
行刑時會從四肢開始, 逐步向內,最後是脖子和臉。
第14名:蛇坑
蛇坑是最古老的死刑之一,也是很常見的一場死刑方式。罪犯會被投入到一個充滿了毒蛇的深坑中,坑中憤怒而飢餓的蛇會對其進行攻擊,直至罪犯死亡。
許多名人都是死於這一極刑,這其中包括朗納爾·洛德布羅克,維京戰神,和勃艮第國王貢納。
後來,人們對傳統的蛇坑進行了改進,使之變成了一個裝滿水蛇的小游泳池。
第15名:活埋
活埋是一種極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該刑罰即可以用於個人,也可以用於集體。
其通常會將受刑者捆綁起來,而後放置於洞孔中進行活埋。
最近的一次駭人聽聞的活埋發生於二戰時期的南京大屠殺,日本士兵們活埋了數萬中國百姓,其填埋地被稱為「萬人坑」。

E. 刑法對罵人如何處理

沒有相關處罰!

F. 辱罵他人在法律上是什麼罪可判什麼刑

情節輕微的話構不成犯罪的,如果導致嚴重後果了,就會以侮辱罪或者誹謗罪來定刑

(6)法國罵街刑法擴展閱讀

侮辱罪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2:侮辱罪客觀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敗壞他人名譽;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為會造成敗壞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另外根據《刑法》規定,只有情節嚴重的侮辱行為才構成本罪。

3: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所謂人格尊嚴,是指公民基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聲望、工作環境、家庭關系等各種客觀條件而對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尊重。所謂名譽,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名望聲譽,是一個公民的品德、才幹、信譽等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所謂名譽權,是指以名譽的維護和安全為內容的人格權。

誹謗罪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G. 刑法里有無罵人罪,對方不斷罵你,嘴裡帶臟話有辦法嗎

沒有罵人罪,有侮辱、誹謗罪。但注意誹謗必須是面對不特定人群,比如在公開場合虛構事實造謠中傷,目的是使對方的社會評價降低,如果只是私下裡面對面辱罵,至多是侮辱罪,且此罪是親告罪,需要自行向法院提起自訴並且舉證。

H. 有關法國刑法年齡

法國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確定為12歲,12歲即可承擔刑事責任。

I. 罵人在刑法和治安處罰條例上,是怎麼規定的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條規定,對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J. 法國處刑方式的逐漸轉變是什麼

大革命之前的法國,處決死刑犯都是用車裂,即類似中國古代的「五馬分屍」。用這種刑法處決犯人時,其慘象叫人不忍觀看。

法國有一位叫約吉坦的醫生,在國會里當議員,對車裂的刑法看不過去,認為這是不人道的事情。於是在1789年12月1日的議會會議上提出,想改革車裂的刑法。議員們覺得他的想法合理,當即通過了他的議案。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知識題庫 發布:2025-09-12 02:35:35 瀏覽:916
合同法1011條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508
公房買賣條例 發布:2025-09-12 02:32:46 瀏覽:270
司法局都調查什麼 發布:2025-09-12 02:21:06 瀏覽:841
法規拼音 發布:2025-09-12 02:18:49 瀏覽:361
代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2:13:19 瀏覽:950
簡述依法治園的重要意義 發布:2025-09-12 02:05:16 瀏覽:580
勞動法如何規定企業十三月工資 發布:2025-09-12 01:55:42 瀏覽:246
道德規范功能 發布:2025-09-12 01:54:17 瀏覽:453
法院支持的借條 發布:2025-09-12 01:40:18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