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海商法
㈠ 解讀保險法:如何理解不可抗辯條款
不可抗辯條款具體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6條第三款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兩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因此不可抗辯條款是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條款。按照新《保險法》的規定,出現法定合同解除的事由,保險人主張解除時,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
如果合同簽訂未滿兩年,依據新《保險法》第16條第二款規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第三款,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兩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拓展資料:
保險法是指調整保險關系的一切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內容主要包括保險合同法、保險業組織法、保險監管法等。凡有關保險的組織、保險對象以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等法律規范等均屬保險法。
保險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四種:
保險業法。保險業法又叫保險業監督法,是調整國家和保險機構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凡規范保險機構設立、經營、管理和解散等的有關法律均屬於保險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85年3月3日發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對保險企業的設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做了具體規定,即屬於保險業法性質。
保險合同法。保險合同法又叫保險契約法,是調整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關系的法律規范。保險方與投保方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確定的,凡有關保險合同的簽訂、變更、終止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律,均屬保險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關於保險合同的規定,1983 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等。
保險特別法。保險特別法,是專門規范特定的保險種類的保險關系的法律規范。對某些有特別要求或對國計民生具有特別意義的保險,國家專門為之制定法律實施。如《海商法》中的海上保險,英國的海上保險法,日本的人身保險法等。在這種保險特別法中,往往既調整該險種的保險合同關系,也調整國家對該險種的管理監督關系。
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法是國家就社會保障所頒發的法令總稱。例如2010年10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㈡ 商法的幾個名詞解釋
股票和債券的區別:
股票與債券都是有價證券,是證券市場上的兩大主要金融工具。兩者同在一級市場上發行,又同在二級市場上轉讓流通。對投資者來說,兩者都是可以通過公開發行募集資本的融資手段。由此可見,兩者實質上都是資本證券。從動態上看,股票的收益率和價格與債券的利率和價格互相影響,往往在證券市場上發生同向運動,即一個上升另一個也上升,反之亦然,但升降幅度不見得一致。這些,就是股票和債券的聯系。
股票和債券雖然都是有價證券,都可以作為籌資的手段和投資工具,但兩者卻有明顯的區別。
1.發行主體不同
作為籌資手段,無論是國家、地方公共團體還是企業,都可以發行債券,而股票則只能是股份制企業才可以發行。
2.收益穩定性不同
從收益方面看,債券在購買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獲得固定利息,而不管發行債券的公司經營獲利與否。股票一般在購買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隨股份公司的盈利情況變動而變動,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無盈利不得。
3.保本能力不同
從本金方面看,債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說連本帶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債一樣。股票則無到期之說。股票本金一旦交給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遠歸公司支配。公司一旦破產,還要看公司剩餘資產清盤狀況,那時甚至連本金都會蝕盡,小股東特別有此可能。
4.經濟利益關系不同
上述本利情況表明,債券和股票實質上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有價證券。二者反映著不同的經濟利益關系。債券所表示的只是對公司的一種債權,而股票所表示的則是對公司的所有權。權屬關系不同,就決定了債券持有者無權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則有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
5.風險性不同
債券只是一般的投資對象,其交易轉讓的周轉率比股票較低,股票不僅是投資對象,更是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對象,其交易轉讓的周轉率高,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大,可以暴漲暴跌,安全性低,風險大,但卻又能獲得很高的預期收入,因而能夠吸引不少人投進股票交易中來。
另外,在公司交納所得稅時,公司債券的利息已作為費用從收益中減除,在所得稅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屬於凈收益的分配,不屬於費用,在所得稅後列支。這一點對公司的籌資決策影響較大,在決定要發行股票或發行債券時,常以此作為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股票的特性:第一,股票具有不可返遞性。股票一經售出,不可再退回公司,不能再要求退還股金。第二,股票具有風險性。投資於股票能否獲得預期收入,要看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行情,而這都不是確定的,變化極大,必須准備承擔風險。第三,股票市場價格即股市具有波動性。影響股市波動的因素多種多樣,有公司內的,也有公司外的;有經營性的,也有非經營性的;有經濟的,也有政治的;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等等。這些因素變化頻繁,引起股市不斷波動。第四,股票具有極大的投機性。股票的風險性越大,市場價格越波動,就越有利於投機。投機有破壞性,但也加快了資本流動,加速了資本集中,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社會總供給,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商法的特性:
商法的特徵
商法的特徵是商法區別於其他法律部門的主要標志,是商法本質的外在表現形式。一般認為,商法具有以下特徵:
(1)商法的兼容性
商法的兼容性首先體現在作為私法的商法兼有公法的性質。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律被劃分為公法和私法。商法作為調整商事交易主體關系的法律,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從根本上說屬於私法的范疇。商法中關於商號、商業賬簿、商代理、商行為等的規定,以及關於商業交易,商主體間的權利義務等的規定,無疑都屬私法性質。但是,如前所述,廣義商法包括商事公法和商事私法。這就是說,以私法規范為核心法的商法,同時包含有大量的公法條款,即國家通過立法形式而干預商事交易活動的規范。例如,各國公司法中關於公司登記的規定,破產法、公司法以及保險法中的罰規,海商法中對於船長的處罰規定,以及票據法中對違反票據法的制裁規定等,均屬公法性質的規定。因此,有學者指出:現代各國的商事法,「雖然以私法的規定為其中心,但為保障其私法規定的實現,頗多屬於公法性質的條款,幾乎與行政法、刑法等有不可分離的關系,卻已形成商事法之公法化。」[4]
其次,商法的兼容性還體現在它兼有任意法與強製法的性質。商法作為私法規范,其中必然有大量的任意性規范,尤其體現在商事行為法方面。然而,商法中也有不少強制性規定,例如商業登記、公司之機關、票據的種類及票據的行為的方式、企業破產的清償秩序以及保險中的某些法定保險等,都不能依當事人的意思而定。德國商法學家德恩(Dahn)曾說:商法是一切法律中最為自由的,同時又是最為嚴格的。[5]
(2)商法的技術性
民法、刑法等法律,由於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及功能作用所決定,其條款絕大多數偏重於理性規范。商法則不同,它最初屬於「商人法」,從它產生時起就具有專門性及職業性,而後雖然由「商人法」發展成為「商行為法」,但由於「商行為」的專門性,這就決定了其內容包含了大量的技術規范。
商法的技術性既體現在其組織法上,也體現在其行為法中。例如,票據法中關於票據之文義性、獨創性、要式性、無因性、發票行為、背書行為、承兌行為、票據抗辯的限制,追索權之行使;保險法中關於保險費用、保險金額、保險標的、損害賠償的規定;公司法中關於公司機關、公司股份、公司債券、公司財務會計以及關於董事及監事的選舉等方面的規定;海商法中關於共同海損的理算規則等,都是具有明顯技術性的規范。商法的技術性特徵不僅體現於其規范的內容,而且表現於其不同系統規則之間的協調,離開了大量的技術規范的間接調整作用,商法的具體立法目的就難以實現。[6]
(3)商法的營利性
營利乃是「商」的本質。[7]商事主體從事商事活動,其直接和主要目的就在於營利,這是被各國商法所確認的。從這一角度而言,商法也可稱為「營利法」。
關於商法的營利性,有學者指出:「商事法與民法(尤其是債篇),雖然同為關於國民經濟的法律,有其共同的原理,論其性質,兩者頗有不同。蓋商事法所規定者,乃在於維護個人或團體之營利;民法所規定者,則偏重於保護一般社會公眾之利益」。[8]正是基於這種理念,商主體身份之確立,商行為之界定、商活動之目的及商立法和司法之原則,無不與營利有關。商法中一些重要制度之構造,如商主體設立、變更和終止、商事登記、商事賬簿、商名稱等,以及商行為中的一些重要規則之確定,如買賣、代理、倉儲、票據、證券、保險、海商等等,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此外,商法所特有的一些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定,如關於商法規則的靈活性,迅捷性、合同形式、利率、稅收、結算等方面的特殊規定,也無不以營利之特性為其出發點。但是,商法並不是單純地只講營利。商法只是鼓勵和保護通過正當交易手段和合法投資途徑去獲取經濟利益,商法是利己法,決不是損人法,是營利法,決不是投機法[9].
(4)商法的國際性
商法最初起源於商事交易習慣,而商事交易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因此,在人類社會早期階段,商法主要是一種跨國商事交易習慣和慣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中世紀。西方社會進入資本主義階段之後,貿易在各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國家開始重視對貿易的管制,便紛紛制定本國商法。這樣,商法才開始成為一種典型的內國法。但這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本世紀以來,隨著貿易全球化趨勢愈益加強,商法國際化呼聲日益高漲,最終導致兩種趨向:其一,國際商事立法得到加強,制定和締結了大量的國際商事法律、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其二,各國不斷修改本國商法規則,使其相互之間以及與國際商事法律、慣例之間更為協調。正因如此,當今世界各國商法都帶有較強的國際性色彩
㈢ 商法怎麼解釋
第一節 商法的概念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 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商行為,就是適用商事法律規范的營利行為。從本質上講,商行為就是市場中經常化、專門化和規范化的行為。
4 形式的商法和實質的商法
我國沒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實質的商法,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商事單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5 商法與民法、經濟法既有緊密聯系,也有一定區別。
簡單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導性原則,經濟法則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並以國家政策為主導。
第二節 商法的歷史沿革
商法雖源於古羅馬時代的商事規約,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義上的近代商法卻是始於中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人法,正式確立於1807年的法國商法典。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法極不發達,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商事立法,主要是引進借鑒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商法,但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商事立法也有不少是借鑒了英美法等的商事立法。
第三節 商法的一般原則
商法的一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現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則。
一 強化企業組織
1 提高企業素質。主要依靠兩套法律機制,一是,企業融資和確保企業財產基礎的法律機制,
如公司法上的有限責任、資本三原則。二是,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實現資產優化組合的法律機制,如破產、重整、兼並制度。
2 完善企業結構。包括完善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主要是合理分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和協調企業內部關系(主要保護職工利益,加強職工民主管理)。
二 提高經濟效益 即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營收益。商法的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保護產權、維護信用、促使交易便捷三個方面。
1 商法保護產權,主要體現在界定產權(明晰產權)和維護其權威上;包括在產權受侵害時,給予及時、充分的救濟。
2 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著可以低成本地進行交易,從而提高經濟效率。破產法對維護信用有積極的作用。
3交易便捷可以節約時間成本。為此,商法提供了不少制度支持。如商事交易的技術化(定型化),大量運用默示行為、證明形式自由、時效短促、商事促裁等。
三 維護交易公平
就是要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主要體現為平等原則和誠信原則。 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權原則、禁止內幕交易等,體現了平等原則。 董事對公司的忠實義務、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等,體現了誠信原則。
四 保障交易安全 商法為此提供的制度主要有:
1、強行主義;
2、公示原則;
3、外觀法則(客觀主義);
4、嚴格責任;
5、保護善意買受人(第三人)。
第四節 商法的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l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1994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56號發布 根據2005年12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1997年2月2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年8月30目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99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0號公布自2000年1 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修正根據2001年3月15目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根據2000 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2006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4號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8、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修正)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修正)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1992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4號公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作者: 柳經緯 主編
出 版 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799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定價:¥65.00I S B N : 9787561519806 內容簡介
伴隨著我國法學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法學教材建設也呈現日益繁榮的景象。在民商法學科,以高校教師為主體組織編寫出版的各種系列教材,不僅大大促進了民商法學科的教材建設.而且也為法科學生學習民商法選用教材提供了比較大的空間。同時,伴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的民商法學理論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研究領域的寬度還是研究領域的深度,民商法理論的進步g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令人欣喜的。我國民商法理論的進步與發展也充分反映在我國民商法學科教材的建設之中。進入本世紀以來出版的民商法學系列教材逐步改變了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存在的一本民法教材貫穿全部民法課程學習過程的狀況,不僅出版了民商法學的系列教材,而且教材的內容比過去豐富得多,理論深度也比過去大得多。進而,90年代以來,我國的民商法學教材建設也逐漸擺脫了80年代民法教材所具有的前蘇俄民法學教科書的影響,在構建我國科學的民商法學理論體系方面發揮著其他出版物所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本系列教材是我與我過去的廈門大學法律系民商法教研室的同事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與廈門大學出版社良好合作的結果。自2000年陸續出版以來,多次重印,陸續再版,逐漸被多所高校法學院系採用,作為本科教學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有的還被選作碩士研究生教學的教材或參考書。200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評選中,本系列中的《民法總論》和《商法》還被選定為規劃教材。
目錄
總序
第一編 商法導論
第一章 商法概述
第二章 商主體概述
第三章 商行為
第二編 公司法
第一章 公司與公司法概述
第二章 公司基本法律制度(一)
第三章 公司基本法律制度(二)
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有限責任公司
第六章 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章 外國公司分支機構
第八章 公司集團
第三編 證券法
第一章 證券法概述
第二章 證券發行法律制度
第三章 證券上市與交易法律制度
第四章 信息公開制度
第五章 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制度
第六章 證券交易所及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第七章 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服務機構與證券業協會
第八章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第九章 證券法律責任制度
第四編 票據法
第一章 票據法概述
第二章 票據法律關系
第三章 匯票
第四章 本票
第五章 支票
第五編 保險法
第一章 保險與保險法概述
第二章 保險合同
第三章 財產保障合同與人身保險合同
第四章 保險公司
第五章 保險業的監督管理與保險中介
第六編 海商法
第一章 海商法概述
第二章 船舶與船員
第三章 海上運輸
第四章 船舶租用合同和海上拖航合同
第五章 海上侵權
第六章 海上遇險的處理
第七章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第八章 海上保險合同 [編輯本段]《商法》新版作者: 中國法制出版社 編
[1][1]出 版 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1
字數: 245000
版次: 1
頁數: 311
印刷時間: 2009-11-1
開本: 64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9314920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法律考試 >> 司法考試
定價:¥11.00 [編輯本段]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2005年10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2006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2008年5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2006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2001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2000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2000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2004年8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2005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09年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09年9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年11月7日)
附錄:綜合比較記憶圖表
1.股東訴訟
2.匯票、本票、支票比較
3.《保險法》重要條文新舊對照
㈣ 論文關於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與海商法、票據法、民法通則、司法解釋這四個法律中涉外關系的關系
今年4月1日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出台之前,當我國與外國公民或者法回人發生國際民事答法律關繫上的糾紛時,適用的中國法包括民法通則、海商法、票據法、航空法相關部分及其司法解釋,但4月1日之後,新法出台,原來的許多法條因為新法優於舊法而作廢,具體情況參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附則。
現在二者的關系是,由《法律適用法》和海商法、票據法、航空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共同組成中國的國際私法體系。
你寫論文,可以就法律規則的變化與不變來寫,甚至可以從某一個國際私法上的具體制度作為切入點。當你完成論文的大綱之後,再將二級或者三級標題放在網上搜,那時你將非常容易搜到論文。
㈤ 海商法如何解釋「碰撞」
1、海商法中提到:船舶碰撞,雖然實際上沒有同其他船舶發生接觸,但操縱不當或者船舶碰撞不遵守航行規章,致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員、貨物過著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的,也適用船舶碰撞的規定(我國《海商法》
第165條、170條)。船舶碰撞是海事侵權糾紛中最普遍、專業性最強、審理難度最大的一類案件。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都毫無例外地對船舶碰撞問題專門做出規定,中國《海商法》第8章也是如此,但它們對船舶碰撞的定義卻不盡相同,有所謂傳統概念與新概念之分。
2、廣義的船舶碰撞概念的代表當首推《1910年統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規定船舶碰撞的國際公約》作出的定義,根據該公約第一條的規定,船舶碰撞的基本含義是指船舶之間在任何水域中發生實際接觸而造成一方或多方損害的海上事故。
根據該定義,可以看出廣義船舶碰撞的構成要件就包括:
a、碰撞雙方均為船舶,船舶碰撞只能發生在船舶和船舶之間,按照《1910年碰撞公約》規定,構成船舶碰撞,必須有一方是海船,故此處所說的船舶指海船或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包括海船和海船、海船和內河船,且不論是在航或沉船。從這個意義上說,船舶碰撞排除了船舶和非船舶(如碼頭、防洪堤、燈船等)之間的碰撞。
b、船舶和船舶間發生實質性接觸,構成船舶碰撞,必須在船舶之間發生了實質性的或直接的觸碰,即兩船或多船的某個部位同時占據了同一空間而產生力學上的作用和反作用對抗的物理狀態,包括一船和作為他船組成部分的船舶屬具,否則就不能歸結為碰撞事故。
由此,間接碰撞或浪損就不屬於船舶碰撞的范疇。所謂間接碰撞,是指船舶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接觸,但卻導致了與直接碰撞相同的客觀效果。所謂浪損,則指一船雖然沒有直接觸碰他船,但由於其掀起波浪使另一船與其他船舶發生碰撞,並導致財產損害或人身傷亡。
c、碰撞可以發生在任何水域,凡發生在海上、與海相通的水域、不與海相通的內水水域,也不論是否允許公眾航行的水域,均屬船舶碰撞。
d、碰撞必須造成損害後果,確定碰撞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碰撞必須造成損害後果,否則就失去了訴訟的基礎。
㈥ 如何解讀船隻所有權力
中國的海商法起源較晚,後來系統成立中國的海商法主要是在70年大連海事大學司玉琢教授組織翻譯和整理《海牙維斯比規則》和《漢堡規則》,形成了中國成文的海商法法規。海指海洋及與海相通的江、河、湖等水域;商指國內海上貿易及國際遠洋貿易;海商法主要調整商船海事(海上事故)糾紛,但若發生海上船舶碰撞,則軍艦、漁船、遊艇等船舶以及水上飛機都在海商法調整范圍之內。海商法的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有:船舶的取得、登記、管理,船員的調度、職責、權利和義務,客貨的運送,船舶的租賃、碰撞與拖帶,海上救助,共同海損,海上保險等。
㈦ 復旦大學海商法專業研究生
027法學院(55664978)
專業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30101法學理論
01法哲學
02法律社會學
03法律方法論
04 比較法 5 ① 101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 326法學概論
④ 434法理學 本院僅提供參考書目,不負責購書及相關咨詢。
030102法律史
01中國法制史
02外國法律制度
03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 7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435中外法制史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1憲法學
02行政法學 6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436憲法與行政法學
030104刑法學
01刑法學
02犯罪學 4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437刑法學
030105民商法學
01民法學
02商法學
03 金融法學
04知識產權法學 13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或214德語或215法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438民商法學
030106訴訟法學
01刑事訴訟法
02民事訴訟法
03證據法與司法鑒定 7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439訴訟法學
030107經濟法學
01經濟法學總論
02金融法
03競爭法 3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2法語或203日語或214德語或215法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 經濟法學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1國際環境法學
02中國環境法學 2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806環境法
030109國際法學
01國際公法
02國際貿易法與知識產權法
03 國際經濟法
04國際金融法
05國際私法
06海商法 16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2法語或203日語
③326法學概論
④440國際法及沖突法
參考書目:(以下書目僅供參考,不負責購書及相關咨詢)
030101法學理論:
①《中國法律概論》張光傑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②《民法總論》(修訂本)王全弟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③《法理學導論》張光傑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④《法理學導論》楊心宇主編上海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⑤《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030102法律史: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中國法制史》葉孝信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⑤《中國法律思想史》張國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⑥《中國法制史》郭建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⑦《外國法律制度導論》李昌道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⑧《憲法學(外國部分)》許崇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行政法學》董茂雲等人民出版社2005⑤《憲法》周葉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⑥《外國憲法》韓大元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030104刑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理論刑法學》陳浩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⑤《應用刑法學》總論陳浩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⑥《應用刑法學》分論陳浩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030105民商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債法概論》王全弟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⑤《物權法》梁慧星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⑥《中國商事法》王保樹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⑦《知識產權法》劉春田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2003⑧《現代侵權損害賠償研究》劉士國法律出版社1998⑨《民國商事立法研究》季立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030106訴訟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民事訴訟法新論》(修訂本)章武生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⑤《民事訴訟法教程》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⑥《刑事訴訟法學》謝佑平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⑦《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等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030107經濟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經濟法》史際春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⑤《經濟法理論的重構》張守文著人民出版社2004《需要國家干預;經濟法視域的解讀》單飛躍等著法律出版社2005《經濟法學》李昌麟等著法律出版社2007《經濟法原論》呂忠梅等著法律出版社2007《比較視野中的銀行破產法律制度》艾娃•胡普凱斯著季立剛譯法律出版社2006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環境法學》金瑞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⑤《生態環境法論》周珂法律出版社2001
030109國際法學: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國際法》王鐵崖主編法律出版社1995⑤《國際私法新論》韓德培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⑥《國際經濟法》董世忠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⑦《新編國際經濟法導論》(第二版)張乃根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⑧《國際法原理》張乃根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722法學概論④845國際法及沖突法
復試科目 國際法學 考試方式 口試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民法學、刑法學 考試方式 筆試
http://www.gsao.fudan.e.cn/s/3/t/17/p/11/c/25/d/34/i/1/list.htm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http://www.law.fudan.e.cn/復旦大學法學院網站
㈧ 學習海商法需要看些什麼
[海事海商動態][海難救助][共同海損][海事賠償][海上旅客運輸合同]
[海上拖航合同][訴訟時效][涉外海事][海商法解讀][海商法案例][海商法論文]
船舶所有權船舶抵押權船舶優先權船舶留置權[船舶]船員知識船長船員勞動合同[船員]船舶碰撞知識過失碰撞船舶碰撞責任承擔船舶碰撞損害賠償[船舶碰撞]運輸合同知識承運人的責任托運人的責任運輸單證貨物交付海上運輸合同解除航次租船合同多式聯運合同[貨物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知識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賃合同光船租購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知識合同的訂立、解除和轉讓被保險人的義務保險人的責任保險標的的損失和委付保險賠償的支付[海上保險合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管轄海事保全海事強制令船舶優先權催告程序海事證據保全海事擔保送達審判程序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債權登記與受償程序
㈨ 法學(海商法方向). 工商管理.金融學哪個專業比較好阿.讀完出來比較好就業呀.請專業人士幫忙分析下.
還是海商法吧~~如果你讀大連海事的話~~發展蠻好的~~
公務員的話可以海關,海事局~~可以做律師,主攻海事方面,也可以做船代貨代。
㈩ 名詞解釋什麼是羅得島海商法
羅得海商法》形成於公元8世紀左右,因地中海東南部的羅得島而得名,是在地版中海貿權易往來日益頻繁的大背景之下,產生於拜占庭帝國的成文法典,內容涉及海事貸款、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等海事法律制度,是研究拜占庭史和世界海商法史的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羅得海商法》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繼承和發展古代海商法律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海商法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約公元前20世紀的《「蘇美爾」法典》等法律文獻中已經有了海商法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