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種類
1. 民法總則法人的分類有哪些
民法總則法人分為三種:
1、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為營利法人。
2、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
3、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4、非法人組織,其出資人或者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
依據《民法總則》第七十六條之規定: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為營利法人。
營利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等。
第八十七條: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
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
第九十六條: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第一百零二條: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1)民法典種類擴展閱讀:
在我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數量眾多,但由於現行法律沒有規定其民事主體地位,在一些情況下這些組織不能順利從事民事活動。
因此,增加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此外,法人一章中增設第四節「特別法人」,將機關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等涵蓋在內,以利於這些組織更好地參與民事生活,利於保護其成員和與其從事民事活動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關於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法人地位的問題,有的部門、地方和一些基層幹部群眾代表提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履行其職能需要從事一些民事活動。
現行法律沒有規定其民事主體地位,致使其在一些情況下不能順利從事民事活動。民法總則應明確賦予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人資格。
對此,此次增加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2. 民法典第1012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民源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是: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姓名權的具體分為:
1、姓名決定權
姓名決定權是自然人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
2、姓名使用權
姓名使用權是自然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或不使用自己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3、姓名變更權
姓名變更權是自然人依照有關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2)民法典種類擴展閱讀: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1、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2、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3、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自然人決定、變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組織決定、變更、轉讓名稱的,應當依法向有關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 民法的性質
民法的性質對於正確適用民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民法的性質是指民法的基本屬性和民版法所體現的基權本理念。有關民法性質的探討,一直以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由於這一問題關繫到對民法的價值、原則、制度等諸多問題的認識和設計.
民法最基本的原則是私法自治,這也是市民社會本質特徵在法律上的反映。在意思自治原則的規范下,民事主體在法定的范圍內享有廣泛的自由,也就是說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國家就不得對其進行干預。行政機關也不得限制和干預民事主體依據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財產自由和人身自由。所以,意思自治原則構建了民事主體和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劃分,確定了二者之間的正確關系。「在私法自治范圍內,法律對於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即依其意思而賦予法律效果;依其表示而賦予拘束力;其意思表示之內容,遂成為規律民事主體行為之規范,相當於法律授權民事主體為自己制定的法律。」
4. 民法典上物的種類
自行車本身是種類物,但因為李飛的xuanding而成了特定物。其他兩個選項中自行車肯定不是無主物,原物相對於復製件說的,很容易排除。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分則是獨立的法律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實就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即《刑法典》含九個修正案)一樣是一部完整體系的法律,唯一區別是在成文法(即制定法)國家《刑法典》為總則(有關國家刑事立法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立法目的、刑罰等基本內容),和分則(即分則編,規定的是諸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等相關種類和具體罪名與刑罰處罰),再加上附則(不作為獨立分編存在,只解決法律適用和時效問題),而《民法典》不同,由於其體系龐大、囊括內容繁多,所以除了總則編(即已經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之外還要分為合同、侵權責任、債、婚姻家庭或叫親屬(這部分主要是人法)、收養,甚至還有學術界在爭論的人格權編等許多分編,所以說,《民法典》的最大特點就是,其把分則編可以分為很多單獨編,而《刑法典》只有總則、分則兩編內容,再具體到我國立法,由於政治發展、法治文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原因,我國方方面面的體系化完整立法普遍較晚,即便是第一部《刑法典》也是在1979年的第五屆全國人大會二次會議上才通過的,而民法方面起步還確實是比較早的,第一部民事法律是《婚姻法》,是在1950年制定出來的,應該說這部法律比第一部《憲法》還早,後由於政治運動、公有化經濟等方方面面原因,一次次掀起的《中國民法典》編篆也是倍受阻力,最終在1984年中央決定暫時把《民法典》以變通方式處理,分別制定單行法,待時機成熟後統一編篆為民法典,所以從1986年到2009年這期間分別制定了《民法通則》(主要是《民法典》總則編性質的內容)、《婚姻法》、《公司法》、《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單行法,但在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由於立法不系統、不完善導致了法出多門,法院和法官經常需要在法律中去找法律的情況,甚至同類案件判決依據不同、同一法律適用不同類型的案件的情況,乃至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釋變相立法(屬於違背上位法行為)來解決民事法律沖突和法律空白的問題,所以,現在在一系列單行法都已經比較完備、理論和司法實踐經驗也積累的比較豐厚的情況下國家決定再次啟動編篆《民法典》的工作,但是這次編篆還是比較特別,也不同於德國、法國和我們的台灣(沿用了我國1931年頒布的《中華民國民法典》)立法中的一次成型,還是分兩步走的,也就是先《總則》後《分則(各分編)》,《民法總則》已經頒布,按照常委會的作的《關於<民法總則>草案說明》的規劃來看,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通過後就開始各個分編的編篆工作,分則各編在2020年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預計)提交審議通過。
6. 民法總則是一部關於什麼類型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
《民法總則》規定了民版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權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我國民法典編纂,其依據是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文提到「編纂民法典」。民法典編纂,我國採取了分步走的方式,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召開座談會,徵求專家的意見。王利明教授建議分三步: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制定人格權法; 第三步編纂民法典。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孫憲忠教授建議分兩步: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兩位權威學者的意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分步走,而且第一步都是制定民法總則,所以法制工作委員會就決定先制定民法總則。
7. 民法典中合同分則規定了多少個合同,分別是什麼
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保證合同、租回賃合同、融答資租賃合同、保理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客運合同、貨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技術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物業服務合同、行紀合同、中介合同、合夥合同等19類典型合同,其中運輸合同有客運合同、貨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3個小類,技術合同有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3個小類。規定在《民法典》第三編合同第二分編典型合同第九章至第二十七章。與原《合同法》比較,典型合同由15個大類增加到19個大類,其中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為新增典型合同,原居間合同名稱變更為中介合同。
8. 分別列出物權法和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哪些物權類型並進行比較二者在物權類型規定上的區別思考立法理由。
民法典中物權編變動點如下
(一)徵用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45條
(1)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
(2)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
(3)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2. 注意:《民法典》對徵用制度,根據疫情有重要修改,需要考生引起足夠的注意,對新的制度變化要了解、記憶。
(二)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74、275、276、278條
(1)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2)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中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
(3)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
①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
②決定籌集維修資金、改建或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
③決定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2. 注意: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常規核心考點,是哪些財產屬於業主共有,民法典在這里有新的規定,考生要足夠注意。此外,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屬於記憶性質的考點,需要考生足夠注意並進行記憶。
(三)土地經營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333、334、335、342條
(1)「三權分置」: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
土地經營權,是指權利人有權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佔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2)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3)流轉期限為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自流轉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土地經營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 注意: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近年的考試當中,考查次數較多,而且著重在考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變動模式。近年《民法典》又明確規定了「三權分置」制度,要引起充分重視。
(四)抵押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05、406條
(1)抵押財產的處分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2)抵押不破租賃規則
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
3. 注意:抵押權是擔保物權中最為重要的制度,每年均進行考查,考查的分值在2-4分左右。今年《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需要考生引起足夠注意。
(五)抵押權與質權競合時的先後順序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15條
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2.注意:擔保物權的競合與混合擔保一直都是命題人偏愛的制度,特別《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考生要注意具體效力規則。
9. 民法典的第一條按照哪四個層次的順序
民法典的第一條按照:一般權利、類型權利、項別權利、具體權利四個層次的順回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答典》第一章基本規定: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9)民法典種類擴展閱讀: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
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0. 民法典知識產權有幾種
從知識產權與民法典的銜接模式來看,目前世界范圍內主要有三種方式:納入式、糅合式、鏈接式。其中,納入式即將知識產權全部納入民法典之中,使其與物權、債權、繼承權等平行,成為獨立一編,以《俄羅斯民法典》為代表;糅合式即將知識產權視為一種無形物權,與一般物權進行整合,規定在「所有權編」,《蒙古民法典》就是其中一例;鏈接式則是在民法典中對知識產權作出概括性、原則性規定,知識產權仍保留有單獨立法(專門法典或單行法),這種方式以1942年《義大利民法典》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