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非法跨境刑法

非法跨境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3-14 07:32:08

刑法 跨國犯罪的定義

跨國犯罪

當犯罪行為、犯罪交易違反一個以上國家的法律時,犯罪學家將其稱為跨國犯罪 (Transnational Crime) 。為打擊跨國犯罪,第55屆聯大於2000年11月15日通過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 (U.N. Convention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該公約於2003年9月29日正式生效。以下是聯合國將跨國犯罪分為的17大類:

一、洗錢

洗錢的目的是要把非法獲得的資金變為合法資金。大部分現金是靠受賄、貪污、黑市交易、逃稅,特別是靠走私武器、銷贓、倒賣文物及販毒等不正當手段賺取的。

最典型的洗錢法是把「黑錢」轉移到國外去,通過多次國際匯款,把現金轉入國外的帳戶,這樣就再也無法查出錢的來源。經過這些處理,非法得來的現金可以堂而皇之地進行合法投資。

二、恐怖行動

所有反對國際恐怖行動的國家政府長久以來一直希望,既然問題能夠通過談判和簽協議來解決,那麼恐怖行動定會越來越少。但每次調解都未能使談判雙方滿意。結果,恐怖行動依然故我,而且藉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作案越來越容易。同時,那些堅決打擊恐怖分子的國家,應該隨時准備對付恐怖分子出人意料的行動。

目前,無法立即建立保障逮捕或審判國際恐怖分子的國際機制。犯罪學家僅僅是剛開始試圖研究這一不受國籍限制的犯罪問題。

三、盜竊文物和藝術品

這類犯罪潛在地威脅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早在埃及法老年代,陵墓和紀念碑就遭到了破壞。隨著作案手段的完善,人們對文物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文物運輸更為便利,這就使國際竊賊能制定出一整套辦法,從而使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失去珍貴的文化遺產。犯罪分子每年偷盜價值45億美元的藝術品到國際市場上賣。有4.5萬件被盜藝術品(1997年)在追查中,而且,每月平均要增加2000件新被盜的藝術品。

四、侵犯知識產權

侵犯知識產權包括侵犯版權以及非法使用保護版權的標志和商標等。犯罪分子非法復制受保護的作品並將其低價銷售,主要是在經濟欠發達國家銷售。生產國蒙受的損失很難用金錢來估算。據美國軟體製造商協會統計,僅非法被使用的軟體一項,每年就造成75億美元的損失。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是很難偽造保護產權的標志的。因為這需要巧妙的協調和組織有序的銷售系統,這往往需要串通政府人士。

五、非法買賣武器

如果沒有武器製造者和銷售者的國際網路,地球上任何一處都不會發生武裝沖突。這些非法製造和銷售武器者的活動規模很難統計清楚。其實,在這個陰暗的交易世界裡,扮演主要角色的人並不多,但參與這項危險游戲的人想出了許多狡猾的計謀,他們和政府機構結成同盟,共同行事。盡管武器和軍備的來源受到嚴密控制,但仍難有非法買賣武器的准確消息。

六、劫機

無論是70年代還是80年代,劫機事件一直沒有銷聲匿跡。偶爾會有劫機犯是為索取贖金,但一般說來劫機犯會提出恐怖分子愛提的典型的政治要求。他們想顯示自己的力量和聲勢,宣揚自己的意識形態。

打擊劫機者的行動往往迅速而頗有成效。今天,劫機的威脅仍未徹底消除,盡管這類事件發生的頻度降低了。

七、海盜

這種形式的犯罪似乎早已被世人遺忘。70年代中期又死灰復燃,有人用快艇或者漁船從南美或中美洲向美國非法販運毒品,海盜們在公海或港口將這些販毒船截獲,殺死船主和水手。類似這樣遇難的船隻已有數千艘。

搶劫船隻現象蔓延到狹窄的通航運河。成千上萬個來自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不願放過利用滿載珍寶和貨物的船隻發財的機會,這些船隻往往停泊在港口或低速航行。今天,這種形式的犯罪已日益減少。

現在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東南亞的海盜行為被一些同軍隊有聯系的犯罪集團操縱。犯罪學家得出結論: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海盜襲擊現象絕非偶然,這些犯罪分子的行動顯然受同一個中心控制。

八、搶劫地面交通工具

在一個國家范圍內劫持貨車可以算是偷竊行為。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貨車長途跋涉從東歐到西歐,或從中亞共和國到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都是常事。遺憾的是,貨車失蹤事件的發案率和貨流量的增長成正比。
究竟這類犯罪的規模有多大,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不容樂觀,由於邊境越來越開放以及團伙犯罪日益嚴重(尤其是在東歐國家),這種犯罪今後將更為猖獗。

九、騙保

保險業現已成為國際性的行業,因此,在任何一個國家騙保都會涉及該國的每個居民。世界各國因這類犯罪而蒙受的損失難以估量。但目前,澳大利亞每年因保險業詐騙損失17億澳元,美國每年損失多達1000億美元。

犯罪團伙通過聯合保險領域的一些小型經營者或打入保險界的途徑參與保險業詐騙。

十、計算機犯罪

守法的商業組織和政府機構剛剛涉足計算機服務領域,黑手黨的魔爪也伸了過來。犯罪團伙之手伸向了國際互聯網路。盡管現在很難判斷,國際互聯網路受刑事犯罪的侵害有多大,但犯罪團伙正充分利用該網路的各種功能。

目前犯罪學家只對那些為個人牟取暴利而非法利用國際互聯網路的個體犯罪進行了研究。每年,因計算機犯罪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80億美元。嚴峻的形勢要求人類刻不容緩地尋找保護這一領域的方法。

十一、生態犯罪

全人類都是生態犯罪的犧牲品。忽視生態標准、同建設監督生產系統的人相互勾結的企業是這類犯罪的主要肇事者。當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時候,這一點變得尤為明顯。在發展中國家,要麼沒有生態監督機制,要麼就是形同虛設,為外國生產者所控制。貧困的人民更青睞能保障他們就業和國民產值增加的工業化,更希望環境清潔。犯罪團伙在這一領域找到了機會,特別是在運輸和藏匿危險品方面。

十二、販賣人口

這類日益猖獗的犯罪包括販運非法移民、賣淫女,販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到生存條件極其惡劣的地方充當勞工或從事家庭服務,販賣兒童供人收養,等等。犯罪分子從中牟取暴利。

有許多法律規定取締這類犯罪。隨著一些國家邊境日漸開放,這方面的法律也日益嚴格。但由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居民力圖到相對富裕的國家,這個問題依然嚴峻。非法販運人口多由犯罪團伙操縱。通常,那些滯留在發達國家的人都沒有正當工作,他們漸漸成為受剝削的階層,參與犯罪,破壞社會秩序。

十三、人體器官交易

眾所周知,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是在1954年進行的。迄今為止,全球已經做了近50萬例腎臟移植手術。移植成為醫學界一個密不可分的領域,提供器官的行業也應運而生。

美國大約需要1.2萬個人體器官。因此,非法提供移植的器官能帶來高額利潤。這種交易也漸漸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為得到供移植的器官,犯罪分子不惜殺害無辜。更為可悲的是,貧窮家庭的孩子為了少得可憐的酬金把自己的器官當作商品。

新聞媒介披露非法交易人體器官的犯罪行徑後,一些國家建立了專門委員會來制定整頓這一領域的法令。大量的資料顯示,從第三世界國家非法購買人體器官受西歐一些國家犯罪團伙的控制。

十四、非法販賣毒品

在全世界流通的毒品價值有3000億—5000億美元。1961年的世界毒品公約和1988年的聯合國反對非法販賣毒品公約,為國際監督奠定了基礎。但由於以下原因,對販毒的監督難遂人願:

——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聯合國不能監督打擊販毒的國際文件的執行情況;同時,國家和地區性的禁毒計劃得不到撥款,無法發揮效力;

——各國對待打擊販毒的態度相去甚遠。一些國家堅持禁止,而另一些國家則主張控制和容忍。

——許多國家缺少執行國際協定所必需的法律和技術基礎。

十五、虛假破產

日益國際化的貿易把虛假破產從局部犯罪變成了國際性的犯罪。目前尚未統計這種犯罪的實際規模。抽樣調查表明:黑手黨在購買企業後使其破產,獲益頗豐。今後必須由各國聯手才能改善這種局面。

十六、參與合法經營

販毒集團和其他犯罪團伙控制著大量企業。據粗略統計,僅靠毒品交易的收益就能向合法的市場投入2000億—5000億美元的資金。犯罪經營的增幅和合法經營的增幅成正比。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從理論上說,整個世界經濟處於犯罪團伙控制下的日子已為時不遠了。很難斷定,公司老闆與毒品販子是否有聯系,也不知道犯罪分子是否會為藏匿贓款而收買企業。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每天在各國間流動的資金,有一半是在經濟特區「洗錢」。

十七、貪污受賄,向社會活動家、黨務活動家、官員行賄

目前在一些國家,向官員行賄不受處罰,但其他種類的賄賂均屬刑法典規定的處罰范圍之內。犯罪人員打著代理費、咨詢費、中介費和法律咨詢等幌子行賄。行賄受賄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

商人和投資商經常說,如果不違反業務所在國的政治和經營規則,就無法搞好生意。

Ⅱ 非法出入境案件是行政案件還是刑事

可以是行政案件,也可以是刑事案件,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罰。

一、行政案件如下所示:

《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七十條 本章規定的行政處罰,除本章另有規定外,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決定;其中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下罰款,可以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決定。

《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七十一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持用偽造、變造、騙取的出境入境證件出境入境的;

(二)冒用他人出境入境證件出境入境的;

(三)逃避出境入境邊防檢查的;

(四)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的。

《護照法》第十九條 持用偽造或者變造的護照或者冒用他人護照出入國(邊)境的,由公安機關依照出入境管理的法律規定予以處罰;非法護照由公安機關收繳。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二條 偷越國(邊)境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第三十條 持用偽造、塗改等無效的旅行證件或者冒用他人的旅行證件出境、入境的,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處罰外,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中國公民因私事往來香港地區或者澳門地區的暫行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 持用偽造、塗改等無效的或者冒用他人的前往港澳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港澳同胞回鄉證、入出境通行證的,除予以沒收證件外,並視情節輕重,處以警告或者五日以下拘留。

二、《刑法》中規定的非法入境行為有兩類:

1、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我國刑法第318條的規定)

2、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我國刑法第321條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條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集團的首要分子;

(二)多次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或者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人數眾多的;

(三)造成被組織人重傷、死亡的;

(四)剝奪或者限制被組織人人身自由的;

(五)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

(六)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

(七)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犯前款罪,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三百二十一條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多次實施運送行為或者運送人數眾多的;

(二)所使用的船隻、車輛等交通工具不具備必要的安全條件,足以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

(四)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在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中造成被運送人重傷、死亡,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犯前兩款罪,對被運送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2)非法跨境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第三百一十九條以勞務輸出、經貿往來或者其他名義,弄虛作假,騙取護照、簽證等出境證件,為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使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為他人提供偽造、變造的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或者出售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Ⅲ 刑法上的「為境外組織個人竊取,非法收買國家秘密、情況罪」的「境外」是否包括香港跟澳門

刑法上的「境外」,包括港澳台

在刑法領域對於「域外效力」這一問題往往是放在刑法的空間效力裡面加以討論,實質上其解決的是一國刑法適用於什麼地方的犯罪以及適用於什麼人的犯罪問題,即刑法適用的地域和主體的范圍問題.現在世界各國刑法大都採用以屬地原則為主、以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遍管轄原則為輔的做法。這是因為僅採用屬地原則雖能維護國家主權,但對本國公民在境外犯罪,或對外國公民在境外侵犯本國和本國公民利益的犯罪,或對行為發生在境外的國際性犯罪,就無法行使刑事管轄權。因此,為了彌補屬地原則的缺陷,大多數國家的刑法在對刑法的空間效力作出規定時,均分為境內犯罪和境外犯罪兩部分:對境內犯罪,嚴格採用屬地原則;對境外犯罪,則有條件地補充採用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遍管轄原則。

Ⅳ 非法經營罪定罪涉案13萬怎麼處理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非法經營罪的構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對象主要是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批准文件。
2、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經營,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具體包括以下三種行為:
(1)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專營、專賣物品」,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專門機構經營的物品,如食鹽、煙草等;「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實行限制性經營的物品,如化肥、農葯等。
(2)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進出口原產地證明」,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一特定產品的原產地進行確認的證明文件。「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所有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如礦產開采、森林採伐、野生動物狩獵等許可證。
(3)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如壟斷貨源、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倒賣外匯、金銀及其製品;倒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口的廢棄物;非法從事傳銷或者變相傳銷活動、彩票交易、倒賣汽油、特定許可證、執照、有傷風化的物品;非法買賣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珍稀植物、國家統一收購的礦產品等。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或者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採取租用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台電信業務進行營利活動,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2003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辦理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犯罪案件聯席會議紀要》補充規定,對於未取得國際電信業務(含涉港澳台電信業務,下同)經營許可而經營,或被終止國際電信業務資格後繼續經營,應認定為「擅自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台電信業務」;情節嚴重的,應按上述規定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其他方法」,是指在邊境地區私自架設跨境通信線路;利用互聯網跨境傳送IP話音並設立轉接設備,將國際話務轉接至我境內公用電信網或轉接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在境內以租用、託管、代維等方式設立轉接平台;私自設置國際通信出入口等方法。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個人和單位均可構成本罪的主體。
4、主觀方面由故意構成,即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會擾亂市場秩序而進行非法經營。過失不構成本罪。根據法律規定,非法經營行為除須具備上述的構成要件外,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
相關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8月28
第三條 在外匯指定銀行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買賣外匯,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非法買賣外匯二十萬美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五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第四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有關外貿代理業務的規定,採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商業單據,為他人向外匯指定銀行騙購外匯,數額在五百萬美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定罪處罰。
居間介紹騙購外匯一百萬美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十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五條 海關、銀行、外匯管理機關工作人員與騙購外匯的行為人通謀,為其提供購買外匯的有關憑證,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和商業單據而出售外匯,構成犯罪的,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8年12月23日起施行
第十一條 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本解釋第一條至第十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第十二條 個人實施本解釋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
(一)經營數額在五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至三萬元以上的;
(三)經營報紙五千份或者期刊五千本或者圖書二千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五百張(盒)以上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
(一)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至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三)經營報紙一萬五千份或者期刊一萬五千本或者圖書五千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張(盒)以上的。
第十三條 單位實施本解釋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具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
(一)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至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三)經營報紙一萬五千份或者期刊一萬五千本或者圖書五千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張(盒)以上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
(一)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至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至三十萬元以上的;
(三)經營報紙五萬份或者期刊五萬本或者圖書一萬五千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五千張(盒)以上的。
第十四條 實施本解釋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或者經營數量接近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數額、數量起點標准,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
(一)兩年內因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受過行政處罰兩次以上的;
(二)因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十五條 非法從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業務,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
(三)項的規第,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第十六條 出版單位與他人事前通謀,向其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該出版單位的名稱、書號、刊號、版號,他人實施本解釋第二條、第
四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對該出版單位應當以共犯論處。
第十七條 本解釋所稱「經營數額」,是指以非法出版物的定價數額乘以行為人經營的非法出版物數量所得的數額。
本解釋所稱「違法所得數額」,是指獲利數額。
非法出版物沒有定價或者以境外貨幣定價的,其單價數額應當按照行為人實際出售的價格認定。
第十八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的情況和社會治安狀況,在本解釋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的有關數額、數量標準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執行的具體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擅自經營國際電信業務者涉港澳台電信業務進行營利活動,擾 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依照刑法第225條第4項規定定 罪量刑。
4、《關於情節嚴重的傳銷或者變相傳銷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中指出:對於1998年4月18日國務院《關於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發布以後,仍然從事傳銷或變相 傳銷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225條第4項的規定,以非法經 營定罪處罰。實施上述犯罪,同時構成刑法規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5、根據兩高的解釋,違反國家的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違法 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從重處罰。
6、2002年8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人民檢察《關於辦理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葯品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未取得葯品生產、經營許可證件和批准,非法生產、銷售鹽酸克侖特羅等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葯品,擾亂葯品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
7、最高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七十、非法經營案(刑法第225條)
違反國家規定,採取租用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台電信業務進行營利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經營去話業務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2、經營來話業務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因非法經營國際電信業務或者涉港澳台電信業務,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進行非法經營活動的。
非法經營外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在外匯指定銀行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買賣外匯,數額在二十萬美元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2、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有關外貿代理業務的規定,採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商業單據,為他人向外匯指定銀行騙購外匯,數額在五百萬美元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3、居間介紹騙購外匯,數額在一百萬美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2、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3、個人非法經營報紙五千份或者期刊五千本或者圖書二千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五百張(盒)以上的,單位非法經營報紙一萬五千份或者期刊一萬五千本或者圖書五千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張(盒)以上的。
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
2、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Ⅳ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的刑法條文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禁止進出門的制度,犯罪對象則為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所謂珍稀植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的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並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如銀杉、水杉、銀杏、水松、杜仲、桫欏、珙桐、蘇鐵樹、金錢松、台灣松、香果樹等。既可以是原產、原生於我國,也可以是原產、原生於外國。根據國務院1996年9月30日發布的《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規定,珍稀植物,分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其名錄則由國務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建設等有關部門制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後公布。至於珍稀植物製品,則是指來源於珍稀植物,經加工出來的製成品,如葯材、木材、標本、器具等。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攜帶、運輸、郵寄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進出國(邊)境的行為。其具體方式可參見走私武器、彈葯罪中對走私行為方式的介紹。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可以是單位,又可以是個人。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是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而仍決意非法攜帶、運輸、郵寄進出國(邊)境。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如果不知是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或雖知是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但不知是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稀植物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即使有走私行為,也不能構成本罪。

Ⅵ 非法偷渡 量刑

《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條,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內期徒刑,並處罰金;有容下列情形之一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一)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集團的首要分子(二)多次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或者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人數眾多的(三)造成被組織人重傷、死亡的(四)剝奪或者限制被組織人人身自由的(五)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六)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七)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犯前款罪,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Ⅶ 新刑法有沒有非法買賣外匯罪

在刑法中沒有明確的條款,但為了打擊這種犯罪行為,出台以下決定: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四、在國家規定的交易場所以外非法買賣外匯,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2、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3、我國對外匯實行強制管理,法律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個人在我國境內從事外匯買賣、結匯業務,都必須獲得我國外匯管理部門的許可並在規定的交易場所內進行。在外匯指定銀行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買賣外匯,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Ⅷ 非法越境罪怎麼定罪

我國刑法沒有「非法越境罪」,只有「偷越國(邊)境罪」。我國刑法規內定,偷越國(邊)境情況嚴容重的才構成偷越國(邊)境罪。構不成犯罪的會被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一、《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偷越國(邊)境罪】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二條 為偷越國(邊)境人員提供條件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偷越國(邊)境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Ⅸ 如果在國外犯罪如何處理

一般的違法,適用所在國的法律。具體是被驅逐出境還是一般處罰,應根據具體罪行決定。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關於中國法在美國的效力,刑法規定了以下三種情況: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國外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適用刑法的定罪量刑的規定,但是在刑法規定法定最高刑在三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也就是說,中國公民在國外犯罪,不管當地法律是否認定為犯罪,也不論當地法律是否處罰,只要依我國刑法規定應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均應受到刑法處罰。

二、外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實施侵害,依刑法規定應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均應受到刑法處罰,如果這種犯罪在當地不認為是犯罪或者不受處罰的,刑法亦依從當地法律規定,不認為是犯罪。

三、對外國判決的認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公民犯罪,按中國刑法規定應受刑事處罰。該行為經外國法院判決,刑法仍可追究,如果犯罪人在國外受過刑事處罰,中國刑法可對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在國外的效力,是指刑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外對違反刑法的定罪量刑的效力。

(9)非法跨境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中規定犯罪的原則:

1、犯多大的罪,就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

2、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如賠償損失、返還財產、支付違約金等。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處罰如罰款、行政拘留等,以及行政處分如警告、記過、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公職等。

對於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來說,則要求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後果。因此,應受刑罰處罰也是犯罪的一個基本特徵。

3、在分析罪重罪輕和刑事責任大小時,不僅要看犯罪的客觀社會危害性,而且要結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從而確定其刑事責任程度,適用相應輕重的刑罰。

我國刑法中屬人原則的適用原則:

凡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無論是祖國內地居民還是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居民,都應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該根據本條的規定適用廣義上的我國刑法。

Ⅹ 非法越境如何處罰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一條協助組織或者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二條為偷越國(邊)境人員提供條件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偷越國(邊)境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10)非法跨境刑法擴展閱讀

軍人偷越國(邊)境外逃罪

軍人偷越國(邊)境外逃罪指的是現役軍人為逃往外國或港澳等地區而實施的非法越境行為。按中國刑法屬於違反軍人職責罪。

本罪主要特徵:

(1)行為人主觀上出於故意,基於何種動機不影響本罪成立。但以反革命目的而外逃,則以反革命犯罪論處。

(2)客觀上只須有偷越行為即可成立本罪。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業務培訓班 發布:2025-09-11 18:15:21 瀏覽:508
理性為自然立法德文 發布:2025-09-11 18:15:11 瀏覽:634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行政法輔導書 發布:2025-09-11 18:09:21 瀏覽:74
德州市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地址 發布:2025-09-11 18:01:06 瀏覽:352
廬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1 17:51:39 瀏覽:725
行政法背誦表格 發布:2025-09-11 17:46:40 瀏覽:6
2019新勞動法變化解析 發布:2025-09-11 17:12:40 瀏覽:996
最新婚姻法是哪天頒布的 發布:2025-09-11 17:05:31 瀏覽:98
論我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1 17:03:55 瀏覽:188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1 16:51:19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