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紀要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紀要

發布時間: 2021-03-14 12:21:09

1. 民事案件審理,看最高法新"紀要"怎麼說

您好,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回部分)紀要》(以下簡稱紀答要),內容涉及侵權案件、房地產糾紛案件、物權糾紛案件、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等,旨在指導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審理各類民事案件,妥善保障各類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侵權責任不因受害人獲得社會保險而減輕或者免除:

關於侵權糾紛案件的審理,紀要對社會保險制度與侵權責任的關系、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審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介紹,對於社會保險和侵權責任的關系,一般認為,社會保險是一種社會性風險分擔機制,是對受害人的一種基本社會保障,沒有分散侵權人侵權責任的功能;而侵權責任是行為人因自己侵害他人權益所應承擔的責任。兩者在立法目的、價值取向、保護范圍、適用條件等方面均有明顯不同。

基於此種認識,紀要第9條明確:「被侵權人有權獲得工傷保險待遇或者其他社會保險待遇的,侵權人的侵權責任不因受害人獲得社會保險而減輕或者免除。根據社會保險法第30條和42條的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工傷保險基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險支付工傷保險待遇或者其他保險待遇。」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2. 最高法院每年的審判會議紀要都在哪兒發布

我看了一下,只能在「法院資訊---要聞」裡面找到,其他地方沒找到。還是持續關注最高院的新聞吧

3. 關於最高院發布的關於《xx通知》《會談紀要》的效力如何,能否在民事案件裁判中作為依據,能否參照

最高院發布的關於《xx通知》《會談紀要》等不屬於司法解釋,只是法院在內部在審理具體案件中參照執行,不能作為裁判依據引用。司法解釋是可以在裁判中引用的,是經法定程序頒布的。

4. 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會議紀要通知是否能適用

會議紀要不能適用。它只是告訴你怎麼理解自己開會都說了什麼。具體的還需要引用法條,不能引用會議紀要。

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號《會議紀要》若干問題的請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法司法解釋》第六十八條的請示的答復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3]冀民二請字第4號《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法司法解釋〉第六十八條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針對債務人的財產,已經啟動了執行程序,但該執行程序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僅作出了執行裁定,尚未將財產交付給申請人的,不屬於司法解釋指的執行完畢的情形,該財產在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後應列入破產財產。但應注意以下情況:
一、正在進行的執行程序不僅作出了生效的執行裁定,而且就被執行財產的處理履行了必要的評估拍賣程序,相關人已支付了對價,此時雖未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且非該相關人的過錯,應視為執行財產已向申請人交付,該執行已完畢,該財產不應列入破產財產;
二、人民法院針對被執行財產採取了相應執行措施,該財產已脫離債務人實際控制,視為已向權利人交付,該執行已完畢,該財產不應列入破產財產。
此復

6.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失效了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於1998年4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74次會議通過,現今仍在沿用。
但此文件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起參考作用。
具體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對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問題作以下規定:
第一條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的,經濟糾紛案件和經濟犯罪嫌疑案件應當分開審理。
第二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為單位騙取財物為目的,採取欺騙手段對外簽訂經濟合同,騙取的財物被該單位佔有、使用或處分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責令該單位返還騙取的財物外,如給被害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該單位的名義對外簽訂經濟合同,將取得的財物部分或全部占為己有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外,該單位對行為人因簽訂、履行該經濟合同造成的後果,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條個人借用單位的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出借單位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佔有、使用、處分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責任外,出借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的單位,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被害人明知簽訂合同對方當事人是借用行為,仍與之簽訂合同的除外。
第五條行為人盜竊、盜用單位的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私刻單位的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佔有、使用、處分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構成犯罪的,單位對行為人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私刻單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簽訂經濟合同的方法進行的犯罪行為,單位有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行為與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單位對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條企業承包、租賃經營合同期滿後,企業按規定辦理了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登記,而企業法人末採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沒有及時採取措施通知相對人,致原企業承包人、租賃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賃企業的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占為已有構成犯罪的,該企業對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原承包人、承租人利用擅自保留的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原承包、租賃企業的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占為已有構成犯罪的,企業一般不承擔民事責任。單位聘用的人員被解聘後,或者受單位委託保管公章的人員被解除委託後,單位未及時收回其公章,行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單位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占為己有構成犯罪,如給被害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單位進行走私或其他犯罪活動所得財物以簽訂經濟合同的方法予以銷售,買方明知或者應當知道的,如因此造成經濟損失,其損失由買方自負。但是,如果買方不知該經濟合同的標的物是犯罪行為所得財物而購買的,賣方對買方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八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害人對本《規定》第二條因單位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對第四條、第五條第一款、第六條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被告人未能返還財物而遭受經濟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一並審理。被害人因其遭受經濟損失也有權對單位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若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九條被害人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犯罪嫌疑期間中斷。如果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涉嫌經濟犯罪案件或者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撤銷案件或決定不起訴之次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條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已立案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並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的,有關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經過審查,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並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如認為確屬經濟糾紛案件的,應當依法繼續審理,並將結果函告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熱點內容
德州市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地址 發布:2025-09-11 18:01:06 瀏覽:352
廬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1 17:51:39 瀏覽:725
行政法背誦表格 發布:2025-09-11 17:46:40 瀏覽:6
2019新勞動法變化解析 發布:2025-09-11 17:12:40 瀏覽:996
最新婚姻法是哪天頒布的 發布:2025-09-11 17:05:31 瀏覽:98
論我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1 17:03:55 瀏覽:188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1 16:51:19 瀏覽:845
刑事法律援助公函填寫樣式 發布:2025-09-11 16:49:14 瀏覽:485
央視網CCTV12社會與法圖片 發布:2025-09-11 16:47:36 瀏覽:111
社會與法搶 發布:2025-09-11 16:47:35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