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法典與教育
① 為什麼把家庭教育寫入民法典刻不容緩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然而,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在於立德樹人;其次,它是終身教育,無階段性;再者,它是私人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親屬實施。家庭教育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對家庭教育有所規范,但不夠全面系統。2006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家庭保護一章強調「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2016年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監護和教育職責,不得實施家庭暴力」。《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及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委出台的《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到2020年,90%的城市社區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推進家庭教育立法的進程。
上述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為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提供了依據,但其性質屬於公法和社會法規范。從私法層面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刻不容緩。
② 黨課教育與學民法典有什麼關聯
黨課教育與民法典有很大的關系,黨員也應該學習民法典,遵守民法典,執行民法典
③ 為什麼要把家庭教育寫入民法典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然而,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在於立德樹人;其次,它是終身教育,無階段性;再者,它是私人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親屬實施。家庭教育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本身是一個涵蓋面廣泛的概念,它是為提升家庭成員素養、實現家庭功能而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其內容包括倫理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學習教育、資源與管理教育等;其外延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以及性別和婚姻教育等。民法親屬編關於家庭教育的規范,側重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履行監護責任時如何開展此項教育。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家庭建設。家庭建設成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理念、思想、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建設的核心是家風,樹立良好家風的基礎在於家教。並且,家庭教育的目標不只關乎兒童健康成長與家庭福祉,也關乎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提供合格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不久前,一對中國夫妻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前往美國洛杉磯度假。在飛機上,孩子對鄰座青年的騷擾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在忍耐了3個小時、禮貌地請求孩子父親管教一下孩子無果後,青年終於忍無可忍,大罵了孩子的家長。孩子父親惱羞成怒,與青年大打出手,最終導致一家三口被美國海關禁止入境。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熊孩子」在公眾場合吵鬧,父母不予以阻止導致路人出手「教育」孩子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凸顯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目前,民法典的親屬編正在抓緊編纂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性別與法律中心主任薛寧蘭提出,將家庭教育寫入民法典,刻不容緩。
④ 怎樣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
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加強宣傳,尤其在青少年之中開展廣泛宣傳,在大中小學中設置相應的課程
⑤ 如果要在大學校園里展開關於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活動,你最關注的內容是什麼,請闡
現在年輕人較為關注的是有關民法典中的婚姻法更改,這個比較符合年當下年齡段的關注焦點和熱點話題,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望樓主採納。
⑥ 中國民法典主要內容和意義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進、體例科學、結構嚴謹、內容完整的法典。總計1260條,專包括總則編和物權、合同、人屬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6個分編。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立法工作者、專家學者的夙願。」張文顯介紹,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國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創新和最大亮點之一。」王利明認為,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這既是民法典回應時代需求的集中體現,也更好地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⑦ 民法典實施後教育法還有效嗎
民法典是民法。
教育法是行政法。
這兩部法律,內容並不沖突,都是有效的。
⑧ 民法可以從幾方面對家庭教育進行規范
從民法的私法屬性和親屬關系的倫理性特徵出發,我國民法親屬編對家庭教育的規范,可從三方面展開。
第一,在親屬編通則中,確立兒童最佳利益原則,規定:父母等監護人在處理涉及兒童的家庭事務或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時,應當以兒童最佳利益為首要考慮。同時增加「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的原則性規定。可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婚姻登記機關、婦女聯合會、共產主義青年團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國家鼓勵社會組織提供家庭教育服務。這一方面有利於轉變家庭教育純屬私人事務的傳統觀念,突出國家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另一方面,為相關部門制定幼兒教育、學校教育、結婚登記中的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的法規及操作規范,提供法律依據。
第三,在其他近親屬的權利義務中,專條規定其他監護人的教育職責。這主要針對父母雙方均已死亡、喪失監護人資格或不能履行親職的情形,依照民法總則第27條,此種情形下,由祖(外祖)父母或者兄姐擔任監護人。為此,可規定:未成年人與其他監護人共同生活的,有關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內容適用本編對父母子女的規定。
在我國,促進家庭教育的地方立法已經起步,制定國家層面的家庭教育促進法也在全國兩會上熱議。在民法典親屬編中融入家庭教育的相關內容,對於推動制定國家及地方家庭教育促進法無疑將產生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