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刑法犯罪
1. 張三算犯罪預備嗎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構成犯罪預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分子主觀上具有某種犯罪的目的;2.犯罪分子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進行了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3.犯罪預備行為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的某一點上。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是犯罪預備行為由於尚未著手實行犯罪,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因此《刑法》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 張三犯罪,數罪並罰李四犯罪,擇一重罪論處,這是什麼情況
二人犯罪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處罰情況不同。
數罪並罰的情況:
數罪並罰是指對犯兩個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別定罪量刑後,按一定原則判決宣告執行的刑罰。我國刑法第69條、第70條和第71條分別作了規定。普通的數罪是指判決宣告以前發現的數罪,對於這種數罪的並罰,是數罪並罰的典型形態。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漏罪的數罪並罰,依我國刑法第70條規定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再犯新罪的數罪並罰,依刑法第70條規定:「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總之,一般情況數罪並罰。
從一重處罰的情況:
刑法中從一重處罰是指對想像競合犯和牽連犯的處罰原則,就是從犯罪行為中所觸犯的罪名中,就其中一個最重的罪名定罪和量刑,而不以數罪並罰。想像競合犯、牽連犯的本質為數罪,想像競合犯是—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但在處理時作—罪,從一重處罰;牽連犯的手段行為和了結行為、目的行為和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了不同罪名,但在處理時作一罪,從一重處罰。
3. 對張三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張三構成故意殺人罪(預備)和過失致人死亡罪。
張三為殺人而配製毒葯的行為,屬於為了犯罪而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由於尚未著手實施投毒行為,所以只能是故意殺人罪預備,而不是未遂。
張三自己配製了毒酒,對其毒性十分清楚,對這種危險物品,張三本人有對其妥善加以保管的義務,但是卻對其任意處置,使被害人錯誤飲用了該毒酒,所以張三應當成立(疏忽大意)過失致人死亡罪。由於故意殺人罪預備和過失致人死亡罪之間有輕重關系,應成立吸收犯,對張三以兩罪中的重罪處斷,而不實行數罪並罰
行為人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相區別的主要標志。所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行為。如搶劫犯罪分子舉刀脅迫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殺人犯罪分子舉槍向被害人射擊,等等。
認定著手實行犯罪,應當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從客觀方面看,犯罪的著手屬於犯罪實行行為的起點,它已經超越了為犯罪的實行創造有利條件的預備階段,從而對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造成了現實的危險。從主觀方面看,行為人的犯罪目的已逐漸明確,並在這一目的的支配下,把犯罪向能夠直接完成乃至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階段推進。犯罪實行的著手僅僅是實行行為的開始,而非完成了實行行為的全過程。因此,只要實施了屬於實行行為內容的舉動,即可成立犯罪實行的著手。
在本案中,張三試圖以投毒的方式殺害李四,殺人行為的著手時間是投放毒物之時。在此之前的行為,都屬於製造犯罪工具,為實施犯罪做准備。
「應注意的問題
兩個犯罪之間,有輕重關系可以比較的,原則上應成立吸收犯,以重罪吸收輕罪,不需要數罪並罰。例如,偽造貨幣以後又出售或者運輸的,偽造貨幣罪吸收出售、運輸假幣罪,而不數罪並罰。但是,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應當遵從該規定
4. 為什麼.張三的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5. 張三算犯罪嗎
不構成犯罪。可從四要素方面具體分析。
6. 從刑法上來說,張三的行為有罪嗎算間接殺人嗎
張三的行為沒有罪,因為其沒有幫助病人捐款的義務,更沒有犯罪的故意,間接殺人,是主觀是有殺人的故意但是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所以其不算間接殺人
7. 張三是什麼梗
出自b站法考主講刑法的羅翔老師,張三是他通俗易懂的刑法小案例里的主角,燈之後還被粉絲
改編成歌曲「法外狂徒張三」
羅翔,男,湖南耒陽人,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畢業,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2008年以來入選法大歷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2018年入選法大首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優秀導師。
43歲的羅翔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3月9日,他受邀把自己的刑法課「搬」上視頻網站,兩天之後漲粉百萬,粉絲數量已超532萬 。
8. 請問:張三會被判刑坐牢嗎
這里涉及兩個法律關系,一個是刑事法律關系,一個是民事法律關系。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構成交通肇事罪。
犯罪行為人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受害人還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由於犯罪行為人在承擔刑事責任之後,經常惡意逃避民事責任的執行(如轉移財產),因此,司法實踐中對於惡意不賠償的犯罪行為人會酌情從重處罰,對於完全賠償的犯罪行為人會酌情從輕處罰,因此,是否賠償民事責任雖然不會影響定罪,但是,肯定會影響量刑。
本案中,張三撞死李四,如果確認張三在交通事故中承擔全部或主要責任,張三就必然承擔刑事責任。即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但是,如果張三充分賠償李四的損失,李四向法院要求從輕處罰,那麼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因為,刑法規定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判處緩刑,因此,法院極有可能判處緩刑,那麼,張三就可能不需要實際進監獄服刑。
相反的,如果張三惡意轉移財產導致無法執行民事賠償,法院原本只擬判處6個月拘役,因為張三的行為,法官可能會判處2至3年有期徒刑,並且不可能考慮緩刑。
############################
法律依據:[刑法條文]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15 法釋〔2000〕33號)
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
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9. 張三和13歲的兒子參與一起搶劫案,其兒子是否構成犯罪,為什麼
我國刑法關於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1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只對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故意殺人,搶劫,強奸,放火,爆炸,販賣毒品,投放危險物質罪負刑事責任。因為張三的兒子只有13歲,屬完全不負刑事責任時期。故不構成犯罪。其父張三構成教唆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從重處罰。
10. 請問張三的行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不構成故意殺人罪,而構成刑法上的投毒罪論處,行為人張三的行為,他明知自己的投毒行為會引起不特定多人或不特定多禽畜中毒傷亡,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就以投毒罪論處,雖然,張三的目標指向李四,
而且該井是公用的,張三的行為侵害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就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司財產的安全。主觀方面張三的行為也是故意的,雖然張三的行為並沒有造成使用該井的其他人中毒,只有李四一個中毒生亡。但這並不否認張三的投毒罪名。但張三的行為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已構成投毒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