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意思表示

民法意思表示

發布時間: 2021-03-15 04:08:05

『壹』 民法中意思表示的構成與效力。論述題。速求

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把進行某一民事行為的內心意願,以一定的方式表示於外部的行為。
2、要素

(1)目的意思。合同的目的

目的意思,為指明法律行為具體內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據以成立的基礎。

(2)效果意思。指明法律行為具體內容的意思要素,如買什麼,買幾件,什麼價位

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慾使其表示內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內在意思要素。

目的意思又分為三個構成:要素(必備條款)、常素(主要條款)、偶素(個別條款)

(效果意思+目的意思)=內心意思(mind)

(3)表示行為。

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將其內在意思(包括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示於外部,並足以為外界所客觀理解的行為。

△內心意思與表示行為合起來就是"意思表示"(expression on mind)

3、意思表示與准意思表示

准意思表示有兩種情形,即意思通知與事實通知。

(1)所謂意思通知是指由通知意思而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的行為。意思通知的法律效果不是基於當事人的追求,而是法律的規定。如承認的催告(《合同法》第47條第2款)、拒絕受領、催告履行等均為意思通知。

(2)所謂觀念通知是指通過認識事實並通知該事實而發生法律所規定的效果的行為。典型的觀念通知有債務的承認、債權轉讓的通知等。

二、意思表示的類型

1、明示意思表示與默示意思表示

(1)明示。明示是使用直接語匯實施的表示行為,除常見的口頭語言、文字、表情語匯外,還包括依習慣使用的特定形體語匯,如舉手招呼出租汽車,即表示有租用該車之意。

A、口頭形式。

口頭形式即口頭語言形式,如以口頭語言洽談並訂立的合同,以口頭語言委託代理人,以口頭立遺囑。口頭形式的優點是便捷,但也具有不易保留證據的缺點。

B、書面形式。

書面形式即書面語言形式,主要指文字(文件、信函、電報)、圖表、照片、技術工程用圖、電子數據等形式。書面形式的特點是煩難不便,但卻有鄭重庄嚴和"白紙黑字,鐵案如山"的優點。書面形式又分一般書面形式和公證、登記等特別書面形式。

a、公證形式即以公證書對民事法律行為加以證明的形式。民事法律行為除法定必須公證的以外,是否辦理公證,應依當事人意思決定。

b、登記則是國家主管行政機關對於民事主體資格和物權變動等事實通過實質審查,予以確認並在專門登記簿上加以登錄的管理手段。設立法人和個體工商戶、取得和變更不動產物權、結婚等民事法律行為,依法必須登記。凡法定登記行為,只有依法完成登記才能發生效力。

(2)默示形式。默示形式是含蓄或者間接表達意思的方式。默示所包含的意思,他人不能直接把握,而要通過推理手段才能理解。因此,默示形式只有在有法律規定或交易習慣允許時才被使用。按默示時的作為和不作為又可劃分為:
法律 敎育 網

A、推定,即行為人用語言外的可推知含義的作為間接表達內心意思的默示行為。所謂可推知,是從該行為中,一般人能夠容易地推知其意思的內容。例如租賃合同屆滿,承租人繼續交付租金並為出租人接受,便可推知其表示要延展租賃期間。

B、沉默,即行為人依法或者依約以不作為間接表達內心意思的默示行為。不作為即緘默、沉默不語。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的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的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等,都屬法定沉默形式。此外,當事人可以約定以沉默作為意思表示。

2、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遺囑、拋棄)

(1)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又分為有特定相對人的(要約)和不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商業廣告)

A、有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又分為對話方式和非對話的方式―――對話方式一般只能撤銷,不能撤回

對有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對話方式(了解主義―――到達主義的變種),非對話方式(到達主義)

B、對不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採取發出主義(懸賞廣告)

(2)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採取做出主義(遺囑――由於是死因行為,因此生效適用特殊規則)

『貳』 意思表示和表示意識的關系(民法)200字左右

按照德國民法理論,意思表示可以分為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意識和表示行為(也有加上行為意思的),台灣學者(王澤鑒為代表)堅持四要件說,對大陸構成很大影響。
表示意思就是行為人認識其行為具有某種法律行為上意義。傳統德國民法認為行為人在欠缺表示意識的情況下發出的表示,或者根本就不是意思表示,或者雖然構成意思表示,但該意思表示也屬於無效。
但是最近有人認為,行為人主觀上具有表示意識,並不是意思表示的必要條件。似乎後一種觀點在大陸占據統治地位。

『叄』 2017《民法總則》是怎麼規定意思表示的

《民法總則》對意思表示做了比較完整的規定,共有六個條文,解決六個問題,它們是:

(一)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三)公告方式的意思表示;

(四)明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五)意思表示的撤回;

(六)意思表示的解釋。
法條規定如下:《民法總則》
第一百三十七條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一百三十八條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三十九條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
第一百四十條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一條行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應當在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前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相對人。
第一百四十二條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應當按照所使用的詞句,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意思表示的含義。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不能完全拘泥於所使用的詞句,而應當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行為人的真實意思。
希望能夠幫到你。
1127

『肆』 民法中意思表示的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行為意思怎麼理解,最好舉例一下,謝謝!

1. 效果意思,即行為人慾依其表示發生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這是意思表示構成的核心。效果意思所關注的是行為人的內心追求,是行為人內心所想達到的法律效果。例如,承租人具有以一定數量的租金承租某物的法效意思;出賣人具有以一定價金出賣自己物品的法效意思。
2. 表示意思,就是行為人認識其行為具有某種法律行為上意義,例如以郵件訂貨、電話表示解約等。這里主要強調的是行為人不僅希望產生自己追求的法律效果,而且基於該目的的外在行為的法律意義其必須理解清楚,實際是對一個「理性人」的基本要求。
3. 行為意思,即表意人自覺地從事某項行為,例如少女含羞點頭答應男友之求婚,路人舉手招呼計程車。行為意思要求行為人的動作必須出於行為人有意識的身體動作,而非僅有行為外觀。此要件強調的是行為人的意思自由,其強調的是「表示行為是否是表意人自願實施的,亦即是否出於表意人的意思,只有具有行為意思的表示行為,方符合意思自治要求,才可能被認定為意思表示」。

『伍』 民法總則中民法的意思表示指的是什麼

您好!意思表示,指將企圖發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內心意思,表示於外部,版內心的意思因外權部表示而客觀,合為一體。其構成要件可分為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
(1)客觀要件:在客觀上可認識其在表示某種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傳真訂購書籍 ,停車於收費停車場,含羞點頭答應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觀要件:指內心的意思,更可分為a行為意思,即表意人自覺地從事某種行為,例如簽名。b表示意識,即行為人認識其行為具有某種法律行為上意義,例如以郵件訂貨,投向咖啡自動販賣器。c效果,即行為人慾依其表示發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購買A書,兼具表示意識及效果意思。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陸』 簡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從生效時間看分為: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2、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柒』 關於民法意思表示的問題!

這兩題都是經典啊,呵呵,你洋洋灑灑這么多,也不給點分啊。
意思表示,是為了通過民事法律行為在雙方之間創設一個民事法律關系。
那麼先看簽到,公告為了購買,但某同學甲以為是簽到,於是簽名。在這里,甲根本就沒有與之創設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何來意思表示呢?通俗點說,甲連購買的意思都沒有,怎麼會把購買表示出來呢?
再看請客吃飯,民法初學好玩,到中層次就會混淆現實生活與法條。民法中,意思表示行為只有六個:債法合同行為、物權的處分行為、婚姻、收養、遺囑、代理。 我的理解是,請客吃飯、帶路、施捨乞丐、公交車讓座、大學舍友幫你帶份飯等小事情,並不能以法律的合同來調整。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人身權與財產權之間的關系。請客吃頓飯難不成還調整我們之間的財產關系了?這是我們一般社會中的社會習慣就能解決的問題。是道德解決的范疇。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所以小恩小惠就不屬於其調節了。
但是,如果改成「如果考上大學,我一定送你一輛寶馬車」,這就是一個附條件的贈與了。WHY?大恩大惠,超越了道德可以調整的范圍。
賴一頓酒、一頓飯,你不會覺得什麼,因為在社會關系中,這根本不是你在意的內容;賴一輛車,你肯定不幹。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不構成意思表示的原因。

『捌』 關於民事行為意思表示~

1、a的行為不是要約。要約指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而向對方所作的意思表示。所以,b不可以承諾,因為a還沒有邀約。
2、我國民法中規定,要約人或受要約人死亡的,不影響要約的效力。所以要約成立, b可以承諾。
(但應當向其繼承人作出承諾)
3、要約和承諾均生效,合同成立。但生效與否取決於合同的類型。

『玖』 請問什麼是民法所說的意思表示的解釋原則

意思表示解釋與法律行為解釋和合同解釋不同.意思表示解釋有其特殊的法律構造,其解釋對象是表示行為和效果意思而不僅僅是目的意思,意思表示解釋的原則,依意思表示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國民法通則對意思表示解釋沒有規定,在未來的民法典總則中應當對此加以完善.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一審事實不清 發布:2025-09-11 11:05:00 瀏覽:40
民事訴訟法第64和144條 發布:2025-09-11 11:03:44 瀏覽:885
勞動法規定加班時間不能多久 發布:2025-09-11 10:52:3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法261 發布:2025-09-11 10:40:11 瀏覽:253
法律法規效力級別 發布:2025-09-11 10:34:38 瀏覽:91
法院辦公系統 發布:2025-09-11 10:33:50 瀏覽:616
法律知識比賽團隊展示 發布:2025-09-11 10:29:15 瀏覽:853
免費的醫療事故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1 10:29:12 瀏覽:94
句容法院淘寶網 發布:2025-09-11 10:23:55 瀏覽:714
初一初二政治法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9-11 10:21:49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