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用法
㈠ 中國刑法全文
刑法分則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版制。犯前款罪行權,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所說的重傷指以下情形:1.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的;2.使人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機能的;3.其他對於身體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根據你的情況上所述,不清楚你的傷害是哪一種類型。傷害有四種等級:輕微傷、輕傷、重傷、死亡。輕微傷一般僅僅是民事上的侵權行為而不作為犯罪(除非是直接傷害的情況下,存在犯罪未遂、預備、中止的可能)只有後者才能構成刑法上的故意傷害罪,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只對重傷、死亡負刑事責任。
㈡ 如何適用行政法如何使用刑法區別.
行政法適用於政府機關為主體,是對行政政府行政機關作為被告,而刑法適用於被告人,是自然人為被告二者區別是適用主體不同
㈢ 中國古代五千年刑法名稱及用法
五刑有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 奴隸制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進入封建社會後,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從漢初的文景帝廢除肉刑開始,以自由刑為主的封建五刑產生了,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這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 唐代封建制五刑:(1)笞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十到五十下。 (2)杖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絞和斬二等。 封建五刑一直到清末才被廢除。而除主要的五刑之外還有磔(俗稱凌遲)、髡(既剃發)、髕(也作臏,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割耳朵) 10 回答者: 3099147
㈣ 警察如何使用刑法
我國現行刑法中沒有襲警罪,如果襲擊警察,以妨礙公務罪起訴。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㈤ 施用刑法是什麼意思
上述問題中可能用錯了字:「施用」 與 「適用」。
【施用刑法】意思是:實施使用刑法。
【適用刑法】在法律上,意思是,應該依法運用刑法的相關規定。
㈥ 關於對刑法第219條適用的解釋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侵犯商業秘密罪】:
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主要內容:
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6)刑法用法擴展閱讀:
關於刑法219條所列舉的3條相關行為: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實施這一行為的人,一般是享有商業秘密的權利人的競爭對手。「其他不正當手段」,包括以高薪聘請挖人才、以重金收買知悉秘密的人等。
這里「挖人才」的目的是獲取他人的商業秘密,不是單純的高薪聘請人才。後者是人才流動是否合理的問題。「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是指向他人透露行為人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使用」是指自己使用。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主要是指行為人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是合法獲取的,但是違反了與權利人之間的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向第三人違約披露、使用或者允許第三人使用其所獲取的商業秘密。
實施這一行為的,有可能是與擁有商業秘密的企業訂立許可使用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也可能是本企業技術人員,因工作關系獲得商業秘密,但擅自告訴他人或自己使用、允許他人使用。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3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7)刑法用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貸款詐騙罪屬於金融犯罪的一種。
所謂情節嚴重,是指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況。其中數額巨大,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是指貸款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其他嚴重情節,則是指下列情節之一者:
(1)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較大的;
(2)揮霍貸款,或者用貸款進行違法活動,致使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
(3)隱匿貸款去向,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4)提供虛假的擔保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5)假冒他人名義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㈧ 如何運用案例解釋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1] ,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2] 修改後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這也是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通過的第九個刑法修正案。
中文名
刑法
外文名
criminal law
刑法的組成
總則、分則、附則、其他[1]
廣義刑法
一切刑事法律規范
狹義刑法
刑法典
㈨ 哪種刑罰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附加刑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附加刑,指刑法規定,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附加刑包括: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9)刑法用法擴展閱讀:
對犯罪的外國人適用驅逐出境的附加刑
驅逐出境是指對犯罪的外國人強迫離開中國國(邊)境的一種特殊的刑罰方法。它只對犯罪的外國人適用,對本國人不適用,因此,我國刑法將其作為對犯罪的外國人適用的特殊刑種作了單獨規定。
對於犯罪的外國人不是都適用驅逐出境,而是根據其犯罪的性質。情節及犯罪分子本人的情況,結合國際間的關系和斗爭形勢的需要等,可以適用驅逐出境,也可以不適用驅逐出境;可以獨立適用驅逐出境,也可以附加驅逐出境。如某外國人在我國犯盜竊罪,可以單獨判處驅逐出境,也可單獨判處有期徒刑。
某外國人在我國犯間諜罪,可以在判處有期徒刑的同時,附加適用驅逐出境,也可以不附加驅逐出境。對於判處主刑,附加適用驅逐出境的,一般應在主刑執行完畢後,執行驅逐出境。
是否判處犯罪的外國人驅逐出境,是獨立適用還是附加適用,由人民法院根據維護我們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來決定。這一內容體現了我國的主權原則。我國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外國人在我國境內犯了罪,除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一律適用我國刑法,接受我國的法律制裁。
㈩ 刑法中主刑可以單獨使用
主刑亦稱基本刑或本刑,是從刑或附加刑的對稱。是對犯罪適用的主要刑罰方法,只能獨立適用。中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其中管制為中國獨創。外國刑事立法中,主刑往往還包括罰金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