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欺騙和隱瞞
民法不叫做詐騙抄,如果交易或合同存在欺詐行為(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被欺詐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關系,並賠償損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和產品質量法中還有懲罰性賠償的規定)。
其實,刑法的詐騙和民法的欺詐,不是絕對分離的。
刑法中詐騙罪的要件,主要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欺騙、隱瞞事實真相等手段,使受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處分財產的行為。當然,構成本罪還要達到一定的金額。各省標准不一。
個人以為,民法的欺詐主要還是在等價有償的基礎上的。比如以次充好,將過期食品再包裝銷售,至少已有對價的。
而刑法上的詐騙,更多的是光憑一張嘴,不用對價或用嚴重不對等的代價,讓受害人處分大額財產,比如集資詐騙等。
㈡ 欺詐和欺騙有什麼區別法律怎麼認定
這兩個詞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區別,說法不同而已。硬要是區分的話,在程度上有所差別。我們更多的是用「欺詐合同」,而不是用「欺騙合同」。
民法中「欺詐」包括虛構事實,隱瞞真實情況。意味著即使沒有欺騙行為,但當事人有義務告知他人真實情況而故意不告知,使對方錯誤理解,從而做出錯誤決定,依舊可以認定為欺詐。
而欺騙更趨向於主動虛構事實,使對方陷於錯誤認識。
㈢ 民事訴訟中通過隱瞞事實真相惡意訴訟,欺騙法院贏得大量錢物是詐騙嗎
民事訴訟通過隱瞞事實真相惡意訴訟,欺騙法院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民法欺騙和隱瞞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六十七條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㈣ 隱瞞和欺騙有什麼區別
隱瞞和欺騙的區別是:意思不同、引證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隱瞞的意思是:掩蓋真相,不讓人知道。
例句:
大家都知道了,他還想隱瞞。
2、欺騙的意思是:用虛偽的言行隱瞞真相,使人上當。
例句:
千萬不要貪圖小利,免得受壞人欺騙。
二、引證不同
1、隱瞞
引證:峻青《海嘯》第四章:「這一點,我對你並不隱瞞。」
2、欺騙
引證:曹禺《雷雨》第一幕:「他不願意再想他欺騙過他的父親。」
三、側重點不同
1、隱瞞:側重於表達掩蓋真相,不想讓對方知道,是中性詞。
2、欺騙:側重於騙,欺騙是不可以原諒的,結果是負面的,欺騙是貶義詞。
㈤ 什麼屬於民事欺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相關 司法解釋規定,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內更、終止民事權利容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可以依法進行起訴。欺詐是故意欺騙他人,使之陷於錯誤的行為。受欺詐而實施的行為則是由於他人的欺詐行為陷於錯誤而作出的意思表示。
拓展資料
民事欺詐主要是指行為人為了用於經營,藉以誇大履行能力等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當事人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
相關法律知識:合同詐騙,即行為人必須有使對方當事人受欺詐而陷入錯誤,並因此為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有欺詐行為。
欺詐行為既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對方當事人陷入錯誤,也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礙對方當事人使其發生錯誤;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方式,也可以表現為本應作為而故意不作為的方式。
受欺詐人因受欺詐而陷入錯誤。這里所說的「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
㈥ 是詐騙還是民事欺詐
可以根據其概念來斷定是否是詐騙還是民事欺詐
民事欺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詐騙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㈦ 民法中「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具體標準是什麼
明顯的欺詐。但是一般的訴訟時效是2年,2004年知道的必須要在2006年以前去內法院起訴。現在都2009年了如果容再去起訴肯定被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因為已經喪失了勝訴權。所以現在再去法院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雖然勝訴權喪失了,但是實體權利沒有喪失,也就是說你仍然可以與工廠私下協商解決此問題,讓工廠給予一定的補償。
如果工廠不通情達理的予以解決,那就只有私下以 公平 的手段來自我救濟了。
㈧ 欺騙和隱瞞一樣嗎
孩子跟你們的生活怎麼會無關?不需要撫養?不需要關心的?無法想像!
說這話的時候有沒有帶一點的責任心?如果他的孩子知道他們的爸爸這樣說他們,要怎麼去傷心?要怎麼去和你相處?
說不清,,,他很復雜!也很不誠實!沒有半點可依靠的條件!
他對你的愛太重了,重到所說的話都帶著事實的隱瞞!
真相既然知道了,接下來的問題你也考慮到了!繼不繼續你說了算!
㈨ 民法中有否隱瞞欺騙罪
民法中沒有與犯罪相關的罪名或法條。民法的作用是調節民事責任行為以及相關利益,與犯罪相關的法條屬於刑法范疇。
一【民法是用以調整民事行為事項】
民法是用以調整民事行為事項的法律,其根本任務是解決民事問題,以《民法通則》為主體法。
《民法通則》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二【犯罪行為屬於刑事法律范疇】
犯罪行為屬於刑事法律范疇,其根本任務是懲罰犯罪,解決民法不能夠解決的嚴重威脅社會的行為,《刑法》是該體系的主體法。
《刑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則明確指出了《刑法》的根本任務。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㈩ 欺騙和隱瞞,哪一種更讓你反感
一直以為最恨別人騙我,剛才發現被隱瞞的一些事, 結果發現對我的心情,信任造成的影響是一樣的,甚至會更深,這么一來會覺得不知道還是多少事情我是被隱瞞的,謊言起碼已經擺上桌面了,善於隱瞞的人,和善於欺騙的人,前者更讓我感到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