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司法獨立
Ⅰ 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Ⅱ 三中全會是什麼意思全稱是什麼幾年一次
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類似的還有「五中全會」等。全稱是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五年一次。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該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稱之為「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簡稱「一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叫「二中全會」……以此類推,第三次全體會議即「三中全會"。
一般每屆一中全會產生黨內的領導,二中全會推選國家機構領導人和全國政協領導人的建議名單,三中全會研究經濟改革,四中全會聚焦黨建。每次三中全會一般耗時3-5天,出席人員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有關負責同志可列席會議。
(2)三中全會司法獨立擴展閱讀:
新一屆領導集體通過三中全會「出手」:
歷屆三中全會,往往帶有每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烙印。可以說,要看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高明之處」,可通過觀察三中全會的「出手」,來體現出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特點。
每次三中全會都面臨著不同的時代議題,因此會議議題有較強的針對性。
1978年,中國剛剛經歷了「文革」,當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撥亂反正,還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發表重要談話。當年的十四大上,首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次年11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0年間,中國加入WTO,經濟領域的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與10年前相比,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由「建立」改成「完善」。
Ⅲ 檢察院司法獨立意識薄弱的原因
你好、
我講講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
檢察院的管理體系是上級人民檢察院直接管理下級人民檢察院的,也就是行政色彩比較濃厚,下級的要直接聽從上級領導。
法院的司法獨立也不夠完善,但是人家畢竟是上下級監督關系,只是監督關系還要聽上級人民法院的,人民檢察院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另外次要的一點,財政來源。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司法改革的內容
(1)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2)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3)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
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Ⅳ 中共歷屆三中全會主要內容是什麼
以下為中共歷屆三中全會重要內容一覽,
1978年以來中共歷屆三中全會重要內容一覽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22日)
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做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
在經濟建設問題上,要求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系進行調整,對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著手認真的改革;並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發到各省、市、自治區討論和試行。
十二屆三中全會 (1984年10月20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會議提出要增強企業活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充分重視經濟杠桿的作用。還要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改革財政體制和金融體制。
十三屆三中全會 (1988年9月26-30日)
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政策和措施,確定把其後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
全會並原則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議國務院在今後五年或較長一些時間內,根據嚴格控制物價上漲的要求,並考慮各方面的實際可能,逐步地穩妥地組織實施。
十四屆三中全會 (1993年11月11-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是20世紀90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其中提出要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等。
十五屆三中全會 (1998年10月12-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並強調要長期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
十六屆三中全會 (2003年10月11-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並明確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非公有經濟都可以進入,以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化農村改革等。
十七屆三中全會 (2008年10月9-12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十八屆三中全會 (2013年11月9-12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改革進行整體系統部署,不僅僅是經濟體制改革,還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多方面。
公報指出,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稅制度,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Ⅵ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哪些舉措
您好,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的舉措內容: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Ⅶ 十三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這次會議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1 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 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的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
3 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錯誤結論。全會增選陳雲為中共中央副主席,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選舉產生了以陳雲為首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會議,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它在撥亂反正,提出改革任務,推動農村改革方面起了偉大的歷史作用。
Ⅷ 兩會,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等重要會議之間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原諒我感覺總是在開會傻傻分不清楚
兩會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參會的分別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三中全會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第N屆全國代表大會三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第N屆全國代表大會四次全體會議」,參會的位黨員代表,共同點為都是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出謀劃策,不同點是「人代會」關系著立法,表決通過各項法案,決策,同時還選舉國家主席。「政協會」為中國特有的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為共產黨領導國家發展建言獻策。「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都是共產黨的會議,修改完善黨的綱領、章程、制定黨的方針、政策,同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還選舉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黨的領導。望採納。
Ⅸ 人民代表大會、黨代會、三中全會,三者有什麼區別
42位粉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人民代表大會,簡稱人代會。
黨代會的代表全部來自黨內或特邀的其他黨派的嘉賓,由黨員選舉或黨組織指定的人員組成;而人代會的代表來源更為廣泛,是代表全體公民或本國的僑民的一個群體,也由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產生(分行政級別而有所不同),人代會的代表中有黨員,黨代會代表也可能是人代會代表,但人代會代表不一定都是黨員.
黨代會主要是解決黨內問題,而人代會是解決有關國家大事和法律等事項的.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就是指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其餘類推。組成人員是中央委員
,人代會和黨代會各級組織都有
。
Ⅹ 三中全會、黨的會議和全國人大有什麼不同
「全會」,一般是指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有關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一般每五年召開一次,我們通常簡稱為「XX大」。根據慣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一般於下半年召開。可以預計,黨的十八大將於2012年10月前後召開。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就是我們平時簡稱的「中央」、「黨中央」或「中共中央」。黨的第幾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就是第幾屆中央委員會。黨的中央委員會一般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全會」或「中央全會」。一般來說,每一屆中央委員會總共召開五至六次全體會議。人大和政協的會議一般稱為「第X屆第X次會議」,不稱為全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有關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每屆任期五年,每年舉行一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也是換屆會議。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每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應當召開五次會議。
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類似的還有「五中全會」,其餘類推。
黨的會議
包括:
1、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2、黨中央全會;
3、黨中央政治局會議。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5、全國人大常委會;
6、政協全國委員會;
7、全國政協常委會。
全國人大
全國人大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