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刑法定

最刑法定

發布時間: 2021-11-19 02:10:36

1. 名詞解釋: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1)最刑法定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中,並不存在罪刑法定這一原則,君主可以任意給人定罪處刑,這便造成了許多冤案和悲劇的發生。例如宋代名將岳飛,便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逮捕、處死。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治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紛紛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我國亦不例外。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罪刑法定原則還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定罪的法定,二是量刑的法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罪刑法定原則

2. 刑法為什麼規定罪刑法定原則

1、罪刑法定,是指是不是犯罪,已經應該處以什麼樣的刑罰,都必須有法律的明文專規定,法無明屬文規定不是罪,不處罰,即便這個行為明顯具有很大社會危害性。
2、刑法確立罪刑法定原則主要是為了限制國家刑罰權的專橫和恣意,保障人權。法治主義從限制國家權力,保護人民自由出發,認為法律主要是限制政府而非人民,單純限制人民並不需要法律,因為公權力具有自我擴張性,無法律更利於其高效打擊犯罪,可以想抓誰就抓誰,但這樣的環境下,人民就要遭殃,會人人自危。因此,為了限制政府公權,保護人民,政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依法打擊犯罪,禁止任意解釋法律,禁止類推定罪和法外定罪處刑,也禁止對法律實施之前的行為追溯處罰。

3. 什麼叫罪刑法定原則

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褫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到了17、18世紀,歐洲大陸啟蒙思想家針對封建刑法中罪刑擅斷、踐踏人權的黑暗現實,更加明確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張,並以三權分立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為系統,內容更加豐富。法國大革命勝利後,罪刑法定這一思想由學說轉變為法律,在憲法和刑法中得到確認。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4條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由於這一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民主與法治的發展趨勢,至今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一種嚴格的、不容變通的原則,它要求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定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法官沒有任何自由裁量的權力。這一立法思想反映在刑法立法上就形成了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對傳統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修正,其基本內容是:(1)在定罪的根據上,允許有條件地適用類推和嚴格限制的擴大解釋,即適用類推必須以法律明確規定類推制度為前提,以有利於被告人為原則,不允許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進行擴大解釋必須以不超越解釋許可權為前提,以符合立法精神為原則,不允許越權解釋或違背立法本意作任意解釋。(2)在刑法的淵源上,允許習慣法成為刑法的間接淵源,但必須以確有必要或不得已而用之為前提。只有當構成犯罪的要件確定後,必須藉助習慣法加以說明時,習慣法才能成為對個案定性處理的依據。(3)在刑法的溯及力上,允許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4)在刑罰的種類上,允許採用相對的不定期刑,即刑法在對刑罰種類作出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可以規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內選擇確定適當的刑種和刑度。 從當今世界各國的刑法立法和司法現狀來看,早期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已受到嚴峻的挑戰,代之而起的相對罪刑法定原則,成為各國刑法改革的發展方向。

4. 什麼是罪刑法定原則

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5. 罪刑法定怎麼解釋

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內"法無明文規容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罪刑法定原則由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其一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其二是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一個方面可稱之為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第罪刑法定二個方面,可稱之為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和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都有其各自的含義。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與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的統一,運用刑罰權,懲罰犯罪,保護人權與約束刑罰權,防止濫用,保障人權的統一,這就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全面的正確的含義。罪刑法定原則的這兩個方面的含義集中到一點,就是對人權的維護,這是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真諦。

6. 罪刑法定的基本內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實行罪刑法定原則,但這一原則在各國法律上的反映都不完全相同。概而論之,大約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刑法不再另作規定。屬於這種情況的有日本、丹麥、挪威、瑞典等國。
第二種情況:罪刑法定原則明確規定在刑法中。屬於這種情況的有德國、荷蘭、智利等國。
第三種情況:罪刑法定原則既規定在憲法中,又規定在刑法中。屬於這種情況的國家有義大利。
中國1979年刑法沒有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因此,對於1979年刑法是否實行罪刑法定原則,在刑法理論上存在爭論。第一種觀點認為,罪刑法定不是也不應成為中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理由在於:從方法論來看,罪刑法定是孤立的、靜止的觀點來看待犯罪現象,因而不能反映犯罪現象的復雜多樣和千變萬化的情況。中國刑法是根據同犯罪作斗爭的比較成熟的經驗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的。而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則,必然要求立法機關在沒有與某一方面犯罪作斗爭的經驗或經驗不成熟時,即對犯罪與刑罰勉強作出決定,這樣就會出現行不通或打擊過寬的現象。而且,中國刑事立法的實踐和刑法的實際精神是否定罪刑法定。中國1979年刑法既然規定了類推,就證明中國刑法沒有採用罪刑法定原則。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1979年刑法實行罪刑法定,因為刑法規定類推,因而也有的學者稱之為相對罪刑法定或基本上實行罪刑法定。主要理由在於:法律明文規定合法與非法,使廣大人民群眾知道什麼行為是犯罪,什麼行為受法律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在刑法上採取罪刑法定原則,對於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刑法是實行罪刑法定原則。但是,中國刑法只是基本上實行罪刑法定原則,而不是把這個原則絕對化,因為1979年刑法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還規定有類推制度。由於中國1979年刑法中的類推制度適用的條件極為嚴格,必須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此在實踐中適用類推定罪判刑只能是極個別的。基於這種情況情況,不妨說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的基本原則。1979年刑法第79條規定了類推制度,這實際上排斥了罪刑法定。

7. 罪刑法定原則的定義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簡單說來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罪要法定,刑也要法定」。由此派生出以下幾個原則:成文法主義;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主義是現代社會保障人權的要求和體現。刑法的機能,站在國家的角度要打擊犯罪,保護公眾;站在公眾的角度要限制國家權力,保障人權。罪刑法定主義,一方面,法律規定為犯罪的,必須要依照法律定罪處罰,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不得定罪處罰,這體現了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對人權的保障。所以說,罪刑法定主義是刑法機能的有機結合,它最終的落腳點是要保障人權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執法機關、執法人員在確認犯罪時要依客觀存在的事實,認真把握犯罪的特徵、構成犯罪的具體要件,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線,做到定罪准確、不枉不縱、於情於理、有法有據,所判決結果經得起客觀事實和時間的考驗;罪刑法定原則,排斥了辦案、審案、判案的習慣性和類推性,要求辦案、審案、判案人員要嚴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案為准繩,不超越許可權,不按個人理解和意識辦案、審案、判案,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折不扣地按「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行為,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8. 我國刑法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第3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基本內容是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明文規定。這里的法律,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法令,通常是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對於已廢止的法律,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犯罪行為發生之後生效的法律,對其生效前發生的犯罪行為,只有在其處罰輕於犯罪行為發生時生效的法律的場合才能適用於該行為。(2)明確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具體的規定,並用文字表述清楚。根據法定化和明確化的要求,禁止採用習慣法、類推解釋、行為後的重法(對被告不利的法律)、不明確的罪狀、不確定的刑罰等。
(3)合理化,即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合理確定犯罪的范圍和懲罰的程度,防止濫施刑罰,禁止採用過分的、殘酷的刑罰。

罪刑法定原則主要體現在
(1)在刑事立法方面,刑法總則規定了犯罪的一般定義、共同構成要件、刑罰的種類、刑罰運用的具體制度等;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了各種具體犯罪的構成要件及其法定刑,為正確定罪量刑提供明確、完備的法律標准。
(2)在刑事司法上,廢除了刑事司法類推制度,要求司法機關嚴格解釋和適用刑法,依法定罪處刑。

9.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9)最刑法定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

熱點內容
落日條例 發布:2025-09-09 16:30:51 瀏覽:673
函法院 發布:2025-09-09 16:30:47 瀏覽:567
廣東法院冷 發布:2025-09-09 16:20:25 瀏覽:498
法律碩士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09 16:20:07 瀏覽:427
經濟法調整的是什麼關系 發布:2025-09-09 16:09:25 瀏覽:540
廣東深圳勞動法產假規定2018年 發布:2025-09-09 15:43:09 瀏覽:309
守道德作文 發布:2025-09-09 15:28:31 瀏覽:796
李庄案對法治進程的影響 發布:2025-09-09 15:28:17 瀏覽:171
昌吉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9 15:24:37 瀏覽:39
請不要道德 發布:2025-09-09 15:20:14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