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解決什麼問題

民法典解決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 2021-11-19 02:19:46

『壹』 民法典制定的現實意義

民法典五大現實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中國正系統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並且試圖通過法律編纂方式,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法治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民事立法的全面總結,是對我國立法經驗系統梳理,同時也是對我國民事司法工作全面檢驗。可以這樣說,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在民事立法方面已經走出了探索階段,正准備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系統性法律規范。
過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國務院頒布的許多涉及民事方面的司法解釋和民事政策有可能會成為歷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各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規章制度都必須比照民法典進行徹底的清理,凡是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都必須立即廢除。中國民事法律規范第一次實現了法典化。
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標志著中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導向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絕對貧困不復存在,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就在眼前。總結過去民事立法成果,通過民事立法開辟新的未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肩負的神聖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個象徵,它象徵著中國已經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現代化闊步前進。
民法典是中國的分水嶺,它標志著中國從此告別貧困,走向現代化的美好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保留了傳統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法律體系框架,同時又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建立了新的法律制度體系,突出了人格保護的內容,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解決了中國社會發展中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如何建立和諧社會,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必先按勞分配,實現勞動平等。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資本的力量無處不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如何解決市民社會基本的社會矛盾,這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課題。
民法從本質上來說,應當體現互助精神,強調守望相助,互幫互助。因此,全國人大討論民法典(草案)的時候,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將我國控制重大疫情的有益經驗,納入民法典,全國人大主席團根據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及時修改民法典草案中的有關內容,並且付諸表決。這充分說明,中國民法典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體現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精神的具體法律規范。民法典所確立的各項原則,有助於弘揚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但是,必須充分意識到,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是守望相助,而市場經濟的本質則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民法典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19世紀法國拿破崙制定法國民法典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把民法這個充分體現互助精神的法典和商法這個充分體現營利精神的法典區分開來,民法解決的是民事關系問題,而商法則著重解決商人之間的關系問題。
由於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已經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規則,因此,法國立法機構只需要把商人的規則加以認可,即可成為國家的法律。
這種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遵循的原則與民事交往遵循原則的矛盾之處。換句話說,西方社會存在著商業化社會和非商業化社會,非商業化社會又可以分為傳統的家庭為核心的家庭倫理社會和社會組織為核心的道德倫理社會。
在保護個人利益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身份的區別,但同時也要考慮到行為的差異。法國民法典著重解決商業行為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完全採用「外觀主義」,強調商人的信用價值。德國則採用雙重標准,側重於關注商人的行為,建立了一套非常獨特的商業倫理價值體系。
可以這樣說,這種分別立法模式,旨在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價值觀念擴張所產生的問題。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之所以採用分別立法的模式,就是要防止市場經濟的交易規則進入到民事領域,從而破壞守望相助和諧的家庭或者鄰里關系。
20世紀商業活動日趨發展,許多國家特別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在立法過程中,一方面保留傳統的價值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單獨立法的方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法律規則體系。我國在合同法中規定了許多商業合同,這是我國民法典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由於我國民法典採用的是一種民事活動統攬全局的立法模式,因此,如果不了解民法特別法,那麼,實施民法典過程中,有可能會顧此失彼,出現錯誤判斷。
可以這樣說,我國民法典旨在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問題,但是,由於在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市場經濟基本道德倫理體系關系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精雕細刻,因此,民法典能否達到「定分止爭」的目的,還需要持續觀察。
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堅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中國抗擊重大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全國人大即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一個帶有隱喻性質的立法重大事件。它標志著中國的立法機關在如何保護公民權利方面,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
中國民法典呼應了人民的呼聲,對那些看起來並不重要的民事主體,給予了必要的關注,並且制定了法律規范。譬如,對於我國長期存在並且在改革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個體工商戶,除了民法通則作出詳細規定之外,在後來民事立法中往往一筆帶過,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民事立法機關認為,隨著現代化工業時代的到來,傳統民事主體譬如個體工商戶即將失去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作為主要市場主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民法典專注於「宏大敘事」,對於關系國計民生的小商小販,缺乏應有的關注。
重大疫情所帶來的失業問題以及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困難問題,已經納入中央決策體系之中。「中央文明辦」明確規定,佔道經營、馬路市場和流動商販今後不再列入文明城市考評的內容。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人們終於意識到,在中國社會仍然存在中低收入階層,他們收入來源於佔道經營,來源於馬路市場,如果不尊重小商小販,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那麼,中國民事法律規范將會失去應有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民法典適應我國現存社會發展狀況,對於過去那些被忽視的民事主體,給予必要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專門的法律規范,為他們保駕護航。
不僅如此,為了總結我國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經驗,立法機關在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基礎之上,衍生出了土地集體流轉和經營權制度。這些制度對於促進我國農村土地的集約經營,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信隨著我國民法典的實施,我國城市和農村的面貌將會發生一些變化,那些過去不被重視的市場主體,有可能會挺起腰桿,生存得更加有尊嚴。農村土地所有權人,會更加充分尊重承包權人的利益,允許他們將承包的土地轉讓經營,從而使農民過上沒有退休金,但是,可以依靠土地出租獲取固定收入的幸福生活。
第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解決了我國民事審判統一化的問題。如何把解決具體現實問題的法律規范編纂成為現代化的法典,形成完整統一的法律制度體系,解決我國司法統一化的問題,這是現代法治社會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不少學者反映,由於我國民事立法零打碎敲,以至於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不得不上窮碧落下黃泉,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法律依據,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之上,考察各個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作出司法判斷。我國民法典頒布之後,所有這一切都將成為歷史。民法典就是法官審理民事案件的行為指南,法官再也不需要從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會議紀要中尋章摘句,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必須依照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法律規范作出判決,如果民法典中沒有具體的行為規范,那麼,所有判決都必須符合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問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中國主流價值觀,也是國家價值觀。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到我國民法典中,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盡可能地融入到每一個法律規范,從而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許多爭議的案件。譬如,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如何證明是否構成侵權,「南京撞人」案件是否還會出現?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案件,法院是否會自由裁量,不同地區法院是否會作出不同的裁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充分吸取我國司法經驗,並在此基礎之上,把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的行為規范之中,從而使每一個法官在處理案件的時候,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中國正處在多元化社會轉型時期,將國家價值觀法律化,面臨巨大挑戰。立法機關充分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之上,試圖使用法律的語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規范,便於普遍實施。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每個人價值觀念不同,因此,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法官價值觀至關重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法學教育中,恰恰忽視了價值觀教育。雖然法學教育和其他專業教育一樣,都增加了有關意識形態的內容,但是從整體來看,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官的意識形態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法官拒絕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足夠的尊重,那麼,在適用法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新的分歧和矛盾。我國當前民事審判中的許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法官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由於一些法官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尊重,適用法律的過程中,先入為主,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結果導致民事審判出現了許多不應有的偏差。我國關於合同、公司、婚姻的司法解釋中,有許多規范之所以引起廣泛爭論,根本原因就在於,在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因此,民法典頒布實施之後,首要任務是,加強對法律企業共同體的價值觀教育,讓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充分意識到,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環境,那麼,盡管法律條文爛熟於心,在司法實踐中仍然會出現不應有的爭議。解決我國司法審判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從條文到條文,而應該加強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教育。

『貳』 民法典的意義和作用

《民法典》在來中國法治建自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它不僅僅是權利的宣言,更是國家治理遵循的基本法律制度。

《民法典》建立了一個前後一致、邏輯圓融、層次分明的有機法律體系。民法典將適用於不同民事領域的海量規則,按照特定的法學邏輯和原理,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全的規則體系。

(2)民法典解決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民法典》發揮「半部憲法」的功能,更深刻地形塑社會並影響社會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民法典與憲法同樣有控制權力和保護權利的雙重功能,編纂民法典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民法典》凝聚中國人的道德共識,展現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實踐理性。民法典的全部內容無外乎社會生活的記載和總結,其中最關鍵的內容無疑是道德共識、價值理念和文化象徵等精神層面的因素。

民法典應將這些精神要素澆築到具體的制度和規則中,妥當平衡各方主體的利益,賦予權利和利益,分配風險和義務。

『叄』 民法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民法主要解決公民間的民事糾紛,也包括公司與公司之間,公民與公司之間的民事糾紛

『肆』 民法典有什麼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依據《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網頁鏈接的詮釋的意義有: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第一,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第二,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

「法與時轉則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三,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及有關法律規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准。要加強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和監督指導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民法典專業性較強,實施中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要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務實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第四,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專業術語很多,要加強解讀。要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第五,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民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

『伍』 民法典解決哪些的社會問題

解決了高利放貸、霸佔座位、性騷擾、高空拋物、繼承權男女不平等、知識產權侵犯、破壞環境、偽劣產品等等一切與民生有關的社會問題。

熱點內容
落日條例 發布:2025-09-09 16:30:51 瀏覽:673
函法院 發布:2025-09-09 16:30:47 瀏覽:567
廣東法院冷 發布:2025-09-09 16:20:25 瀏覽:498
法律碩士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09 16:20:07 瀏覽:427
經濟法調整的是什麼關系 發布:2025-09-09 16:09:25 瀏覽:540
廣東深圳勞動法產假規定2018年 發布:2025-09-09 15:43:09 瀏覽:309
守道德作文 發布:2025-09-09 15:28:31 瀏覽:796
李庄案對法治進程的影響 發布:2025-09-09 15:28:17 瀏覽:171
昌吉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9 15:24:37 瀏覽:39
請不要道德 發布:2025-09-09 15:20:14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