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耿林民法

耿林民法

發布時間: 2021-11-20 08:37:55

㈠ 鄭州大學法學好嗎需不需要轉專業

鄭州大學法學院已形成了穩定、明確、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 民商法專業 民商法專業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9人。學科帶頭人田土城教授為中國法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管優秀專家。導師組下設民法研究方向,由耿林副教授負責,主要從事民法基本理論研究;商法研究方向由寧金成教授負責,主要從事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由王鋒教授負責,主要從事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研究;親屬法研究方向由吳洪副教授負責,主要從事親屬法基本理論研究。近幾年,該專業已出版學術專著7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 憲法與行政法專業 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10人。學點已經形成了中國憲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 外國憲政與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三個相對穩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專業目前任全國性學會理事7>名。學科帶頭人苗連營教授為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會、中國青少年法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劉向文教授任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全國人大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中國憲法學會顧問,是我國著名的俄羅斯、中亞法學問題專家。沈開舉教授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兼職研究員。近三年來,本學科點承擔國家項目3項,國際合作等橫向研究項目9項,省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教育廳項目10項,鄭州大學項目2項 ;出版學術專著16部,教材12部,在《中國法學》、 《法學研究》、《法學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5篇。其中,多篇學術論文被轉載,轉摘。 刑法學專業 鄭州大學刑法學科是河南省法學教育領域第一個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單位,一直是河南省法學教育中的強項,連續四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本學科點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較理、且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學術氣氛活躍的學術隊伍;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教授8人,8人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學科帶頭人為魯嵩岳教授和劉德法教授。 該學科點已經形成中國刑法理論與實踐、外國刑法學、犯罪學等三個相對穩定、優勢明顯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擔國家社科項目5項,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該專業一向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充分發揮刑法學這一實用型學科的特點,以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經濟法專業 鄭州大學經濟法學科設立於1985年,是全國最早設立的經濟法學科之一,1993年取得經濟法專業碩士授權資格,1997年、2000年、2003年連續三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經過近20年的建設發展,本點已形成了穩定的、具有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以肖乾剛、程寶山教授為帶頭人的經濟法研究方向, 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主要從事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近5年來,該專業共承擔省級以上規劃項目1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近10項。 國際法專業 國際法專業同樣也是一個實力較強的學科,其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學,學科帶頭人趙建文教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出版學術著作部,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法學理論專業 法學理論專業的研究方向為法理學和立法學。法律史專業研究方向為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訴訟法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環境資源法專業研究方向為自然資源法、環境污染防治法和能源法。

㈡ 程嘯的學術成果

1、損害賠償的方法(與王丹同志合著;第一作者),《法學研究》2013年第3期
2、不動產登記簿的推定力,《法學研究》2010年第3期
3、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主體之研究,《法學研究》2006年第4期
4、物權行為理論辨析(與謝懷栻先生合著;第二作者),《法學研究》2002年第4期
5、損害賠償法的完善與未來中國民法典,《法律科學》2015年第5期
6、論侵權法上的第三人行為,《法學評論》2015年第3期
7、婚內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與不動產物權變動,《暨南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3期
8、擔保物權人物上代位權實現程序的建構,《比較法研究》2015年第2期
9、論抵押財產的轉讓——「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新萬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評釋,《中外法學》2014年第5期
10、混合共同擔保中擔保人的追償權與代位權——對《物權法》第176條的理解,《政治與法律》2014年第5期
11、多人環境污染損害中的因果關系形態與責任承擔,《暨南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3期
12、論抵押財產出租時抵押權與租賃權的關系——對《物權法》第190條第2句的理解,《法學家》2014年第2期
13、過失相抵與無過錯責任,《法律科學》2014年第1期; 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4年第5期
14、不動產登記簿的推定力、公信力與買方信賴的保護——「丁某與石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評釋,《交大法學》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4年第3期;縮寫版轉載於《法學文摘》2014年第2期
15、因法律文書導致的物權變動,《法學》2013年第1期
16、論動產多重買賣中標的物所有權歸屬的確定標准,《清華法學》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3年第2期
17、論抵押權的實現程序,《中外法學》2012年第6期
18、論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以《侵權責任法》第11、12條為中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19、論異議登記的法律效力與構成要件,《法學家》2011年第5期
20、不動產登記簿錯誤之類型與更正登記,《法律科學》2011年第4期
21、論不動產登記簿公信力與動產善意取得的區分,《中外法學》2010年第4期
22、論不動產善意取得之構成要件,《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
23、論《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中「共同實施」的涵義,《清華法學》2010年第2期
24、論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件——以《侵權責任法》第10條為中心,《法律科學》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0年第7期
25、試論侵權行為法之補償功能與威懾功能,《法學雜志》2009年第3期
26、不動產登記簿研究,《清華法學》2007年第4期
27、論保證人追償權與代位權之區分及其意義(與王靜博士合著;第一作者),《法學家》2007年第2期
28、高壓電致害責任的免責事由與過失相抵問題,(與王靜博士合著;第二作者),《人民司法》2007年第1期
29、論物權法中的佔有權利的推定規則,(與尹飛教授合著;第一作者),《法律科學》2006年第5期
30、現代侵權行為法中過錯責任原則的發展,《當代法學》2006年第1期
31、保證與擔保物權並存之研究,《法學家》2005年第6期
32、主合同無效時保證人的責任問題,《法學論壇》2005年第6期
33、共同危險行為論,《比較法研究》2005年第5期
34、現行法中抵押權實現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法學雜志》2005年第3期
35、保證人先訴抗辯權的疑點分析,《人民司法》2005年第5期
36、論未來我國民法典中物權請求權制度的定位,《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37、論未來我國民法典中應如何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法學雜志》2004年第3期
38、論侵權行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39、侵權行為法中過錯與違法性問題之梳理,《中外法學》2004年第2期
40、侵權行為法中「違法性」概念的產生原因,《法律科學》2004年第1期
41、論意思聯絡作為共同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的意義,《法學家》2003年第4期
42、論我國合同法中合同違反法定形式之法律效果(與柳堯傑合著,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02年第9期
43、論操縱市場行為及其民事賠償責任,《法律科學》2001年第4期
44、知識產權法若干基本問題之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01年第5期
45、肖像權與肖像作品著作權沖突的研究(與楊明宇博士合著;第一作者),《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3期
46、訴訟時效客體研究(與陳林合著;第一作者),《法律科學》2000年第2期
47、民法典與社會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00年第3期 1、《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2、《民法原理與規范解釋》,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4、《不動產登記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侵權行為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保證合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物權法·擔保物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8、《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民法學(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王利明、楊立新、王軼合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2、《民法總論(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崔建遠、韓世遠、申衛星、王洪亮、耿林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3、《物權法》(與崔建遠、申衛星、王洪亮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中國物權法教程》(與王利明、尹飛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5、《物權法》(與楊立新、梅夏英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謝懷栻:《外國民商法精要(第三版)》,程嘯增訂,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謝懷栻:《票據法概論(增訂版)》,程嘯增訂,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先後在《中國房地產》、《中國地產市場》、《月旦民商法》、《侵權法評論》、《合同法評論》、《判解研究》、《民商法論叢》、《中國改革》、《新世紀》等刊物上發表四十餘篇文章,另在《人民法院報》、《中國青年報》、《國土資源報》、《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報紙上發表短文或評論四十餘篇。
1、王利明主編:《民法學(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王利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參與撰寫),中國法出版社2010年版
3、程嘯主編:《以案說法·醫療糾紛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住宅與房地產業司、村鎮建設辦公室編:《房屋登記辦法釋義》(參與撰寫),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張新寶主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法律適用》(副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6、王利明主編:《人身損害賠償疑難問題:最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之評論與展望》(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7、王利明主編:《民法學》(參與撰寫),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版
8、郭峰主編:《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通論》(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楊立新主編:《侵權行為法案例教程》(副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
10、楊立新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精神損害賠償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王利明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無權處分》(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2、唐德華主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理解與適用》(參與撰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13、王利明主編:《合同法要義與案例析解(總則)》(參與撰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4、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主編:《擔保法新釋新解與適用》(參與撰寫),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

㈢ 鄭州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鄭州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於1980年共同組建的鄭州大學法律系。1985年,法律系在全國第一批設立了經濟法專業,1988年經濟法專業獨立組建為經濟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經濟法系合並組建成為現在的鄭州大學法學院。建院以來,國內外高校數以百計的著名專家學者經常到我院講學和指導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與恢復後的全國法學教育同步發展。
鄭州大學法學院是「文革」後新創建的法律院系。1980年初,鄭州大學從原政治系中分出並組建了鄭州大學法律系,當年即有1977、1978、1979三個年級100多名學生,1981年底,該院培養出了第一屆法學專業畢業生26名,是全國有1977級法律專業畢業生的四個院校之一。
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該院從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等高校調入近30名優秀教師。其中包括劉國任、肖乾剛、葉高峰、金凱、潘永隆、霍震、沈紹芳、胡仕湘、呂泰峰等十多位著名學者,為該院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1980-1981年,北京大學派出魏敏教授、李志敏教授、揚敦先教授、張玉鑲教授、北京政法學院派出甘繼華教授;湖北財經學院派出蔣碧昆教授、朱繼良教授、曾紹汝教授、卓之干教授;西南政法學院派出常怡教授等十多位著名專家長期在該院任課。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也經常派教師到我校作專題講座,為該院前三屆學生的培養和以後的發展,給予了令我們永遠難以忘懷的支持。
1985年,該院在全國第一批設立了經濟法專業,1988年經濟法專業從法律系中分出,獨立組建了經濟法系。
1994年,法律系和經濟法系合並組建了鄭州大學法學院。
1991年取得刑法專業碩士授予權。之後,又先後取得了經濟法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法理學、法史學和訴訟法學、環境資源法學專業的碩士授予權。並於1998年被批准為第三批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單位。
2003年學院的科研機構「鄭州大學私法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評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2005年取得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授予權,這是河南省的第一個法學博士點。
2008年法學專業成為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
2008年12月鄭州大學法學院代表隊赴清華大學參加全國影響力最大的模擬法庭競賽——第六屆「理律杯」全國模擬法庭大賽,獲得團體冠軍。
2010年取得法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2011年12月,鄭州大學法學院獲第九屆「理律杯」全國高校模擬法庭冠軍。[1]
2012年5月,鄭州大學法學院成立亞洲第一個邊沁研究中心。[2]
2012年取得博士後流動站。
2012年入選國家首批法學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2]
建院以來,國內外高校數以百計的著名專家學者經常到我院講學和指導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與恢復後的全國法學教育同步發展,走過了33年的發展里程。
鄭州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於1980年共同組建的鄭州大學法律系。鄭州大學法律系於1980年初成立伊始,便從政治系轉來了77、78、79三屆學生,從 而成為全國擁有77級法律專業畢業生的四個院校之一和全國最早恢復法學教育的院系之一。1985年,法律系又在全國第一批設立了經濟法專業,1988年經濟法專業獨立組建為經濟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經濟法系合並組建成為鄭州大學法學院。

師資力量編輯
鄭大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7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8人,博士生導師13人, 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為河南省優秀省管專家,2人為全國優秀教師;3人先後擔任教育部法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擔任全國性法學研究會顧問,2人擔任全國性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0餘人擔任全國性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3人擔任河南省法學會副會長。[3]
法學院現有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鄭州大學私法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以及俄羅斯法研究中心、邊沁研究中心、中國土地法律研究中心、中國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河南省國有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等多個校級研究機構。[3]

專業介紹編輯
鄭州大學法學院已形成了穩定、明確、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
憲法與行政法
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10人。學點已經形成了中國憲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 外國憲政與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三個相對穩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專業任全國性學會理事7>名。學科帶頭人苗連營教授為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會、中國青少年法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劉向文教授任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全國人大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中國憲法學會顧問,是我國著名的俄羅斯、中亞法學問題專家。沈開舉教授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兼職研究員。本學科點承擔國家項目3項,國際合作等橫向研究項目9項,省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教育廳項目10項,鄭州大學項目2項 ;出版學術專著16部,教材12部,在《中國法學》、 《法學研究》、《法學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5篇。其中,多篇學術論文被轉載,轉摘。
民商法專業
民商法專業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9人。學科帶頭人田土城教授為中國法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管優秀專家。導師組下設民法研究方向,由耿林副教授負責,主要從事民法基本理論研究;商法研究方向由寧金成教授負責,主要從事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由王鋒教授負責,主要從事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研究;親屬法研究方向由吳洪副教授負責,主要從事親屬法基本理論研究。近幾年,該專業已出版學術專著7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
刑法學專業
鄭州大學刑法學科是河南省法學教育領域第一個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單位,一直是河南省法學教育中的強項,連續四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本學科點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較理、且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學術氣氛活躍的學術隊伍;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教授8人,8人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學科帶頭人為魯嵩岳教授和劉德法教授。 該學科點已經形成中國刑法理論與實踐、外國刑法學、犯罪學等三個相對穩定、優勢明顯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擔國家社科項目5項,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該專業一向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充分發揮刑法學這一實用型學科的特點,以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經濟法專業
鄭州大學經濟法學科設立於1985年,是全國最早設立的經濟法學科之一,1993年取得經濟法專業碩士授權資格,1997年、2000年、2003年連續三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經過近20年的建設發展,本點已形成了穩定的、具有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以肖乾剛、程寶山教授為帶頭人的經濟法研究方向, 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主要從事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該專業共承擔省級以上規劃項目1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近10項。
國際法專業
國際法專業同樣也是一個實力較強的學科,其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學,學科帶頭人趙建文教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出版學術著作部,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法學理論專業
法學理論專業的研究方向為法理學和立法學。法律史專業研究方向為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訴訟法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環境資源法專業研究方向為自然資源法、環境污染防治法和能源法。

熱點內容
綜合治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08 15:20:42 瀏覽:320
濟南維權律師 發布:2025-09-08 15:19:50 瀏覽:196
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新婚 發布:2025-09-08 15:19:47 瀏覽:585
群內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8 15:18:22 瀏覽:685
獻血指標勞動法 發布:2025-09-08 15:15:03 瀏覽:779
刑事訴訟法補充證據 發布:2025-09-08 15:14:16 瀏覽:110
青島拆遷律師 發布:2025-09-08 15:07:44 瀏覽:191
劇里律師 發布:2025-09-08 15:05:30 瀏覽:318
訴訟法四百三十七 發布:2025-09-08 14:52:25 瀏覽:94
2016年婚姻法1女2夫 發布:2025-09-08 14:49:49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