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四百三十七

訴訟法四百三十七

發布時間: 2025-09-08 14:52:25

Ⅰ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意見規定了什麼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 民事訴訟法 意見規定了什麼?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意見主要規定了 管轄 、迴避、 訴訟 參加人、 證據 、期間和送達、調解、保全和先予執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訴訟費用 、第 一審 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簡易程序中的小額訴訟、公益訴訟、第三人撤銷之訴、執行異議之訴等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一、管轄 第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 專利 糾紛案件由 知識產權 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第三條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第五條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 管轄權 。 第六條 被告被注銷戶籍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確定管轄;原告、被告均被注銷戶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條 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八條 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九條 追索 贍養費 、撫育費、 扶養 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條 不服指定監護或者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可以由被 監護人 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一條 雙方當事人均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民事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 第十二條 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 起訴離婚 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三條 在國內 結婚 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 離婚訴訟 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者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四條 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者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五條 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第十六條 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 法院起訴離婚 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七條 已經 離婚 的中國公民,雙方均定居國外,僅就國內 財產分割 提起訴訟的,由主要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 合同履行 地。 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財產租賃合同 、 融資租賃合同 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條 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 買賣合同 ,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一條 因財產 保險合同 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可以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人身保險 合同糾紛 提起的訴訟,可以由被保險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 因股東名冊記載、請求變更公司登記、 股東知情權 、公司決議、公司合並、公司分立、公司減資、公司增資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確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債權人 申請支付令,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由 債務人 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 侵權行為 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 信息 網路侵權 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第二十六條 因產品、服務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 人身損害 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服務提供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沒有在法定期間起訴或者申請仲裁,給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引起的訴訟,由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在法定期間內起訴或者申請仲裁,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因保全受到損失提起的訴訟,由受理起訴的人民法院或者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 經營合同 糾紛、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政策性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不動產已登記的,以 不動產登記 簿記載的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不動產未登記的,以不動產實際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 第二十九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書面協議,包括書面合同中的 協議管轄 條款或者訴訟前以書面形式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 第三十條 根據管轄協議,起訴時能夠確定管轄法院的,從其約定;不能確定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確定管轄。 管轄協議約定兩個以上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一條 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與消費者訂立管轄協議,未採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消費者主張管轄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十二條 管轄協議約定由一方當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協議簽訂後當事人住所地變更的,由簽訂管轄協議時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 合同轉讓的,合同的管轄協議對合同受讓人有效,但轉讓時受讓人不知道有管轄協議,或者轉讓協議另有約定且原合同相對人同意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因 同居 或者在解除婚姻、 收養 關系後發生財產爭議, 約定管轄 的,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確定管轄。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在答辯期間屆滿後未應訴答辯,人民法院在一審開庭前,發現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裁定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第三十六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先 立案 的人民法院不得將案件移送給另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復立案;立案後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將案件移送給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第三十七條 案件受理後,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 第三十八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判決後的上訴案件和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進行審判;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再審、發回重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再審或者重審。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 管轄異議 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 級別管轄 、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第四十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 指定管轄 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的,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的,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 依照前款規定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 第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指定管轄的,應當作出裁定。 對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應當 中止審理 。指定管轄裁定作出前,下級人民法院對案件作出判決、裁定的,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在裁定指定管轄的同時,一並撤銷下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 第四十二條 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可以在開庭前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一)破產程序中有關債務人的訴訟案件; (二)當事人人數眾多且不方便訴訟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其他類型案件。 人民法院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前,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後,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將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二、迴避 第四十三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 證人 、鑒定人、辯護人、訴訟 代理 人、翻譯人員的; (四)是本案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 上市公司 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的; (六)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 律師 、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五條 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發回重審的案件,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後又進入第 二審程序 的,原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四十六條 審判人員有應當迴避的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的,由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決定其迴避。 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對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和書記員等人員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第四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參與本案審理的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第四十九條 書記員和執行員適用審判人員迴避的有關規定。 三、訴訟參加人 第五十條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依法登記的為准,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不需要辦理登記的法人,以其正職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負責人的,以其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已經變更,但未完成登記,變更後的法定代表人要求代表法人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其他組織,以其主要負責人為代表人。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的,由新的法定代表人繼續進行訴訟,並應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 身份證 明書。原法定代表人進行的訴訟行為有效。 前款規定,適用於其他組織參加的訴訟。 第五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一)依法登記領取 營業執照 的個人獨資企業; (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 合夥企業 ; (三)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外資企業 ; (四)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五)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 (六)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 (七)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 (八)其他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組織。 第五十三條 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 第五十四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依法承擔 民事責任 的,該掛靠人和被掛靠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五十五條 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 繼承人 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第五十六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第五十七條 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受害人提起訴訟的,以接受勞務一方為被告。 第五十八條 在 勞務派遣 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以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為當事人。當事人主張勞務派遣單位承擔責任的,該勞務派遣單位為共同被告。 第五十九條 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型大小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型大小為當事人,但應同時註明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基本信息。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條 在訴訟中,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合夥的全體 合夥人 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經 人民調解 委員會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 第六十二條 下列情形,以行為人為當事人: (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登記而未登記,行為人即以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但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除外;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後,行為人仍以其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第六十三條 企業法人合並的,因合並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合並後的企業為當事人;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四條 企業法人解散的,依法 清算 並注銷前,以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以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 第六十五條 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六條 因 保證合同 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保證合同約定為一般保證,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以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第六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其監護人為共同被告。 第六十八條 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與他人發生 民事糾紛 的,村民委員會或者有獨立財產的村民小組為當事人。 第六十九條 對侵害死者遺體、遺骨以及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等行為提起訴訟的,死者的近親屬為當事人。 第七十條 在 繼承 遺產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將其列為共同原告。 第七十一條 原告起訴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要求 承擔連帶責任 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為共同被告。 第七十二條 共有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時,應當通知其他當事人。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 第七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 第七十六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確定的,可以由全體當事人推選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當事人推選自己的代表人;推選不出代表人的當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可以自己參加訴訟,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可以另行起訴。 綜上所述,最高法院雖然不直接參與到社會上的具體案件的處理問題上,但是為了指導其他的法院能夠更好的為公民判決不公正的案件,需要將 民訴法 中不確定的內容都賦予確定的含義之後再交由其他的法院來運用以維護社會的法律秩序。

Ⅱ 支付令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督促程序,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向債務人發出的限期履行給付金錢或有價證券的舉敗法律文書。今天我為你解答支付令的法律依據有哪些的相關問題。
支付令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一、支付令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到第二百一十七條。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七條到四百四十三條。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二、支付令的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一)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
(二)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依法申請支付令的案件,不受爭議金額的限制。
三、支付令的申請期間
1.《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四、支付令的申請條件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第(一)款: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一)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
(二)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九條: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符合下列條件的,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在收到支付令申請書後五日內通知債權人:
(一)請求給付金錢或者匯票、本票、支票、股票、債券、國庫券、可轉讓的存款單等有價證券;
(二)請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已到期且數額確定,並寫明了請求所根據的事實、證據;
(三)債權人沒有對待給付義務;
(四)債務人在我國境內且未下落不明;
(五)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六)收到申請書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七)債權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支付令申請書後五日內通知債權人不予受理。
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申請支付令案件,不受債權金額的限制。
五、支付令申請書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申請書應當寫明請求給付金錢或者有價證券的數量和所根據的事實、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八條:人民法院收到債權人的支付令申請書後,認為申請書不符合要求的,可以通知債權人限期補正。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五日內通知債權人是否受理。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人民法院收到債權人的書面申請後,認為申請書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債權人限期補正。補正期間不計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的期限。
六、支付令申請費
1.《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四條:申請費分別按照下列標准交納:......(三)依法申請支付令的,比照財產案件受理費標準的1/3交納。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第一百九十五條:支付令失效後轉入訴訟程序的,債權人應當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補交案件受理費。支付令被撤銷後,債權人另行起訴的,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交納唯答仿訴訟費用。
七、支付令的受理、審查與發出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債權人提出申請後,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通知債權人是否受理。
2.《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債權人提供的事實、證據,對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合法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債務人發出支付令;申請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駁回。債務人應當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內清償債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債務人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提出異議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由審判員一人進行審查。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駁回申請:(一)申請人不具備當事人資格的;(二)給付金錢或者有價證券的證明文件沒有約定逾期指纖給付利息或者違約金、賠償金,債權人堅持要求給付利息或者違約金、賠償金的;(三)要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屬於違法所得的;(四)要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尚未到期或者數額不確定的。
人民法院受理支付令申請後,發現不符合本解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駁回申請。
八、支付令的駁回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的支付令申請後,經審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
(一)當事人不適格;
(二)給付金錢......的證明文件沒有約定逾期給付利息或者違約金、賠償金,債權人堅持要求給付利息或者違約金、賠償金;
(三)債權人申請支付令之前已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或者申請支付令同時又要求訴前保全。
九、支付令的債務人異議及審查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人民法院收到債務人提出的書面異議後,經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支付令失效的,轉入訴訟程序,但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提起訴訟的除外。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八條:債務人對債務本身沒有異議,只是提出缺乏清償能力、延緩債務清償期限、變更債務清償方式等異議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債務人的口頭異議無效。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債務人對債權債務關系沒有異議,但對清償能力、清償期限、清償方式等提出不同意見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
十、支付令的送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一條:向債務人本人送達支付令,債務人拒絕接收的,人民法院可以留置送達。
十一、督促程序轉訴訟程序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四十條:支付令失效後,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提起訴訟的,應當自收到終結督促程序裁定之日起七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提起訴訟的,不影響其向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四十一條:支付令失效後,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自收到終結督促程序裁定之日起七日內未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表明不同意提起訴訟的,視為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起訴。債權人提出支付令申請的時間,即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時間。
十二、督促程序終結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已發出支付令的,支付令自行失效:
(一)人民法院受理支付令申請後,債權人就同一債權債務關系又提起訴訟的;
(二)人民法院發出支付令之日起三十日內無法送達債務人的;
(三)債務人收到支付令前,債權人撤回申請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三條:債務人在收到支付令後,未在法定期間提出書面異議,而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訴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債務人超過法定期間提出異議的,視為未提出異議。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七條:經形式審查,債務人提出的書面異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異議成立,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一)本解釋規定的不予受理申請情形的;
(二)本解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情形的;
(三)本解釋規定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情形的;
(四)人民法院對是否符合發出支付令條件產生合理懷疑的。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九條:人民法院作出終結督促程序或者駁回異議裁定前,債務人請求撤回異議的,應當裁定準許。債務人對撤回異議反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人民法院受理支付令申請後,債權人就同一債權關系又提起訴訟,或者人民法院發出支付令之日起三十日內無法送達債務人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人民法院作出終結督促程序前,債務人請求撤回異議的,應當准許。
十三、支付令的申請執行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四十二條: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支付令的期間,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的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六十二條:發生法律效力的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與其同級的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執行。
十四、支付令的撤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四十三條:人民法院院長發現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確有錯誤,認為需要撤銷的,應當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後,裁定撤銷支付令,駁回債權人的申請。

Ⅲ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1.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2.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3.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4.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5.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6.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7.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3)訴訟法四百三十七擴展閱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Ⅳ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第一部分

一、刑事訴訟法分編、章,修正案也不分」部分「,所以提問所指」第一部分「內容不清。
二、提供《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對第一編總則部分的修改條款,請參考:
一、將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二、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

刪去第二款。

三、將第二十條修改為:「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四、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五、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六、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七、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九、將第三十六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修改為:

「第三十七條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十、增加二條,作為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

「第三十九條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四十條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十一、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二條,修改為:「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辯護人涉嫌犯罪的,應當由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辯護人是律師的,應當及時通知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或者所屬的律師協會。」

十二、增加二條,作為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

「第四十六條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第四十七條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或者控告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十三、將第四十二條改為第四十八條,修改為:「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九條:「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十五、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五十條,修改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十六、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五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將第二款改為第三款,修改為:「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十七、將第四十六條改為第五十三條,修改為:「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十八、增加五條,作為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

「第五十四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七條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五十八條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十九、將第四十七條改為第五十九條,修改為:「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二十、增加二條,作為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三條:

「第六十二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三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二十一、將第五十一條改為第六十五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二十二、將第五十五條改為第六十八條,修改為:「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三、將第五十六條改為三條,作為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修改為:

「第六十九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條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第七十一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二十四、增加三條,作為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

「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第七十四條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二十五、將第五十七條改為第七十五條,修改為:「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十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六條:「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二十七、將第六十條改為第七十九條,修改為:「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二十八、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二十九、將第六十五條改為第八十四條,修改為:「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三十、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

「(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

「(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

「(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三十一、將第七十一條改為第九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三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九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三十三、將第五十二條改為第九十五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三十四、將第七十四條改為第九十六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三十五、將第七十五條改為第九十七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三十六、將第七十七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修改為:

「第九十九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三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三十八、將第七十九條改為第一百零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滿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間,應當至期滿之日為止,不得因節假日而延長。」

Ⅳ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437條

民事訴訟法抄司法解釋
第四百三十襲七條 經形式審查,債務人提出的書面異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異議成立,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一)本解釋規定的不予受理申請情形的;
(二)本解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情形的;
(三)本解釋規定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情形的;
(四)人民法院對是否符合發出支付令條件產生合理懷疑的。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英語翻譯 發布:2025-09-08 20:24:14 瀏覽:745
我和民法典視頻 發布:2025-09-08 20:19:59 瀏覽:64
道德讓座作文800字 發布:2025-09-08 20:13:57 瀏覽:621
七師法院湯 發布:2025-09-08 20:13:57 瀏覽:585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網站 發布:2025-09-08 20:08:50 瀏覽:887
2016中級經濟法課件 發布:2025-09-08 20:06:33 瀏覽:255
協商立法程序案例 發布:2025-09-08 20:02:22 瀏覽:376
咸安法院 發布:2025-09-08 20:00:59 瀏覽:675
租賃合同日期倒簽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08 19:49:25 瀏覽:73
道路法規條例 發布:2025-09-08 19:48:33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