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關於兩搶司法

關於兩搶司法

發布時間: 2021-11-20 09:04:03

Ⅰ 「兩搶」是指什麼

搶劫、搶奪

Ⅱ 關於兩搶一盜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為原則,以嚴厲打擊街頭「兩搶」、入室盜竊和盜搶機動車犯罪活動為重點,以集中解決、重點整治本地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亂點為突破口,以遏制「兩搶一盜」犯罪大幅上升的勢頭為總目標,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多警種密切配合,打防管控多措並舉,向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性侵財犯罪展開凌厲攻勢。2005年,全省共立「兩搶一盜」案件19.6萬余起,同比下降3.68%,破獲「兩搶一盜」案件10.1萬余起,追繳被盜搶汽車3543輛,居全國第一位。打掉盜搶汽車犯罪團伙221個,追繳贓款贓物摺合人民幣9000多萬元。打擊處理「兩搶一盜」犯罪力度進一步增強。2005年,全省起訴「兩搶一盜」案件1.3萬余起、起訴犯罪嫌疑人2.4萬余名,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2.2%、17.1%。在公安部打擊「兩搶一盜」專項斗爭階段性戰果排名中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

當前山東省「兩搶一盜」犯罪的特點

(一)盜搶汽車案件呈高發態勢。針對我省盜搶汽車突出的情況,各級公安機關高度重視,全警動員,採取有力措施,嚴厲予以打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種種原因,此類犯罪仍呈上升勢頭。主要特點是:一是發案時間多為夜間。從全省發案情況看,盜竊汽車案件大多發生在夜晚或凌晨,雙休日發案尤為突出。夜間發案占發案總數的90%以上。二是犯罪分子多選擇無人看管的小區或廣場街道實施作案。這些地方大多沒有專門停車場,也沒有相應的物防、技防措施,致使車輛被盜案件頻繁發生。三是被盜竊車輛多以中低檔車型為主。從全省被盜汽車的車型看,多為微型麵包、桑塔納等中低檔汽車,佔全部被盜搶汽車的70%以上。四是作案形式以團伙作案居多。犯罪分子多以親友、老鄉、獄友等關系為紐帶組成職業化的犯罪團伙。五是作案手段日趨專業化。盜車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斷升級,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二)入室盜竊案件降幅較大。2005年,入室盜竊案件發案有了較大幅度下降,全省共立此類案件同比下降17%。發案地域以城市居多,佔65.1%。在城市,有的犯罪分子多以低樓層住戶為目標,入室盜竊現金、首飾等。在農村,犯罪分子多竄入農戶家中,盜竊農機具和牲畜。

(三)「兩搶」犯罪略有下降。2005年,「兩搶」案件總量呈下降趨勢,但街頭、路面「兩搶」案件占較大比重。2005年,發生在街道、公路的「兩搶」案件佔全部「兩搶」案件的50.9%。

今年的打擊重點

2006年,公安部部署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犯罪專項斗爭。我們將根據公安部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公安機關的打擊職能,全力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並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進一步做好我省打擊「兩搶一盜」犯罪專項斗爭:

一是突出重點,確保專項斗爭取得實效。各級公安機關在今年的專項斗爭中,將以提升偵查破案水平、加大打擊處理力度和探索建立完善全國公安機關「辦案協作機制」為切入點,突出打擊地域性職業群體犯罪和團伙系列流竄犯罪、街頭「兩搶」犯罪和盜搶汽車犯罪「四大重點對象」,繼續清理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亂點、「頑症」,堅決遏制「兩搶一盜」犯罪高發勢頭。期間,我們將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適時組織開展打擊盜搶汽車犯罪專項行動,制定行動方案,明確重點地區和重點車型,細化任務目標,確保盜搶汽車犯罪發案穩中有降。

二是積極探索打擊防範「兩搶一盜」等多發性侵財犯罪的長效機制。公安機關將認真總結去年專項斗爭的經驗做法,積極探索採取成立打防專業隊、推進網格化巡邏防控,研判情報信息串並案,長線經營打團伙、破系列等舉措,打防並舉,堅決壓住「兩搶一盜」犯罪的高發勢頭。積極推廣運用從盜、搶、改、運、銷各個環節入手,從車到人到案查破案件,跨地區串並案偵查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提升破案水平和贓車追繳到案率。著力構建公安機關之間、公安機關各警種之間的整體聯動打防控日常工作機制,用制度規范和改進作戰方式,增強打防控實效。

三是加大輿論宣傳,進一步營造嚴打氛圍。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強與新聞宣傳部門聯系,充分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斗爭成果,報道與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先進典型。通過製作公益廣告,確定集中宣傳日,在城市廣場等群眾聚集的地方現場講解、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增強廣大群眾自我防範意識,特別是隨著汽車走入家庭,希望廣大群眾自覺為車輛安裝防盜裝置,目前,使用方向盤鎖就是一種很好的防範措施,從我們破獲的盜車案件看,尚未發現一起是使用方向盤鎖而被盜的。同時要拒絕購買來歷不明車輛,自覺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通過召開贓物返還大會,顯示公安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信心,震懾各類違法犯罪分子。通過在城市主要街道、居民小區、公共活動場所、交通路口和城區顯著位置,發布通告、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積極營造濃厚的嚴打氛圍。
相關資料:
問:「兩搶一盜」犯罪具體包括哪些犯罪?
答:「兩搶一盜」犯罪是指搶劫、搶奪和盜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
問:這類犯罪的高發季節是什麼季節?
答:街頭搶劫、搶奪犯罪及入室盜竊犯罪的高發季節是在夏季,盜搶機動車犯罪秋冬季相對較為突出。
問:當前隨著個人購車越來越多,車主如何防範車輛被盜?
答:首先,作為我們公安機關,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防範、打擊力度,壓縮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間。另外,廣大車主也要切實增強防範意識。務必安裝防盜報警裝置,購置方向盤鎖,將車輛停放在停車場或小區內,不要亂停亂放,切記停車落鎖。

Ⅲ 兩搶的介紹

兩搶是司法術語。具體是指搶奪和搶劫這兩種犯罪行為。

Ⅳ 什麼叫兩搶a搶劫 ,搶奪b詐騙,偷盜C搶劫,偷盜d搶奪,詐騙

兩搶是司法術語。具體是指搶奪和搶劫這兩種犯罪行為。A

Ⅳ 什麼是「兩搶、三盜」

「兩搶、三盜」來源於「兩搶三盜一詐騙」,是公安機關開展為期六個月的打擊「兩搶三盜一詐騙」犯罪的專項行動,重拳打擊搶劫、搶奪、入室盜竊、盜竊機動車、盜竊車內物品,詐騙等六類多發性侵財案件,全力增強群眾安全感、提升群眾滿意度,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一、兩搶是司法術語。具體是指搶奪和搶劫這兩種犯罪行為。
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開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財物的行為。
二、三盜是入室盜竊、盜竊機動車、盜竊車內物品

Ⅵ 最高院搶劫罪司法解釋有哪些法條

最新的最高院關於搶劫罪的司法解釋,見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印發了關於《關於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該通知的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關於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報告我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1月6日

搶劫犯罪是多發性的侵犯財產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1997年刑法修訂後,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搶劫解釋》)和《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兩搶意見》),對搶劫案件的法律適用作出了規范,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搶劫犯罪案件的情況越來越復雜,各級法院在審判過程中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為統一適用法律,根據刑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近年來人民法院審理搶劫案件的經驗,現對審理搶劫犯罪案件中較為突出的幾個法律適用問題和刑事政策把握問題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關於審理搶劫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

堅持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於多次結伙搶劫,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及老人等弱勢群體實施搶劫,在搶劫中實施強奸等暴力犯罪的,要在法律規定的量刑幅度內從重判處。

對於罪行嚴重或者具有累犯情節的搶劫犯罪分子,減刑、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嚴格控制減刑的幅度和頻度。對因家庭成員就醫等特定原因初次實施搶劫,主觀惡性和犯罪情節相對較輕的,要與多次搶劫以及為了揮霍、賭博、吸毒等實施搶劫的案件在量刑上有所區分。對於犯罪情節較輕,或者具有法定、酌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的,堅持依法從寬處理。

確保案件審判質量。審理搶劫刑事案件,要嚴格遵守證據裁判原則,確保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特別是對因搶劫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更要切實貫徹執行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嚴格依法審查判斷和運用證據,堅決防止冤錯案件的發生。

對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死刑,應當堅持「保留死刑,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刑事政策,以最嚴格的標准和最審慎的態度,確保死刑只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搶劫犯罪分子,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二、關於搶劫犯罪部分加重處罰情節的認定

1、認定「入戶搶劫」,要注重審查行為人「入戶」的目的,將「入戶搶劫」與「在戶內搶劫」區別開來。以侵害戶內人員的人身、財產為目的,入戶後實施搶劫,包括入戶實施盜竊、詐騙等犯罪而轉化為搶劫的,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因訪友辦事等原因經戶內人員允許入戶後,臨時起意實施搶劫,或者臨時起意實施盜竊、詐騙等犯罪而轉化為搶劫的,不應認定為「入戶搶劫」。

對於部分時間從事經營、部分時間用於生活起居的場所,行為人在非營業時間強行入內搶劫或者以購物等為名騙開房門入內搶劫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對於部分用於經營、部分用於生活且之間有明確隔離的場所,行為人進入生活場所實施搶劫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如場所之間沒有明確隔離,行為人在營業時間入內實施搶劫的,不認定為「入戶搶劫」,但在非營業時間入內實施搶劫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

2、「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從事旅客運輸的各種公共汽車,大、中型計程車,火車,地鐵,輕軌,輪船,飛機等,不含小型計程車。對於雖不具有商業營運執照,但實際從事旅客運輸的大、中型交通工具,可認定為「公共交通工具」。接送職工的單位班車、接送師生的校車等大、中型交通工具,視為「公共交通工具」。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既包括在處於運營狀態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及司售、乘務人員實施搶劫,也包括攔截運營途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對旅客及司售、乘務人員實施搶劫,但不包括在未運營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針對司售、乘務人員實施搶劫。以暴力、脅迫或者麻醉等手段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特定人員實施搶劫的,一般應認定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3、認定「搶劫數額巨大」,參照各地認定盜竊罪數額巨大的標准執行。搶劫數額以實際搶劫到的財物數額為依據。對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明確目標,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搶到財物或實際搶得的財物數額不大的,應同時認定「搶劫數額巨大」和犯罪未遂的情節,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結合未遂犯的處理原則量刑。

根據《兩搶意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搶劫信用卡後使用、消費的,以行為人實際使用、消費的數額為搶劫數額。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無法實際使用、消費的部分,雖不計入搶劫數額,但應作為量刑情節考慮。通過銀行轉賬或者電子支付、手機銀行等支付平台獲取搶劫財物的,以行為人實際獲取的財物為搶劫數額。

4、認定「冒充軍警人員搶劫」,要注重對行為人是否穿著軍警制服、攜帶槍支、是否出示軍警證件等情節進行綜合審查,判斷是否足以使他人誤以為是軍警人員。對於行為人僅穿著類似軍警的服裝或僅以言語宣稱系軍警人員但未攜帶槍支、也未出示軍警證件而實施搶劫的,要結合搶劫地點、時間、暴力或威脅的具體情形,依照常人判斷標准,確定是否認定為「冒充軍警人員搶劫」。

軍警人員利用自身的真實身份實施搶劫的,不認定為「冒充軍警人員搶劫」,應依法從重處罰。

三、關於轉化型搶劫犯罪的認定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犯盜竊、詐騙、搶奪罪」,主要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一般不考察盜竊、詐騙、搶奪行為是否既遂。但是所涉財物數額明顯低於「數額較大」的標准,又不具有《兩搶意見》第五條所列五種情節之一的,不構成搶劫罪。「當場」是指在盜竊、詐騙、搶奪的現場以及行為人剛離開現場即被他人發現並抓捕的情形。

對於以擺脫的方式逃脫抓捕,暴力強度較小,未造成輕傷以上後果的,可不認定為「使用暴力」,不以搶劫罪論處。

入戶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詐騙、搶奪後,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在戶內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構成「入戶搶劫」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兩人以上共同實施盜竊、詐騙、搶奪犯罪,其中部分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對於其餘行為人是否以搶劫罪共犯論處,主要看其對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人是否形成共同犯意、提供幫助。基於一定意思聯絡,對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人提供幫助或實際成為幫凶的,可以搶劫共犯論處。

四、具有法定八種加重處罰情節的刑罰適用

1、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具有「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等八種法定加重處罰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應當根據搶劫的次數及數額、搶劫對人身的損害、對社會治安的危害等情況,結合被告人的主觀惡性及人身危險程度,並根據量刑規范化的有關規定,確定具體的刑罰。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一般應並處沒收財產。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

(1)搶劫致三人以上重傷,或者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

(2)在搶劫過程中故意殺害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致人死亡的;

(3)具有除「搶劫致人重傷、死亡」外的兩種以上加重處罰情節,或者搶劫次數特別多、搶劫數額特別巨大的。

3、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抗拒抓捕而殺害被害人,且被告人無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可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對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應當慎重。對於採取故意殺人以外的其他手段實施搶劫並致人死亡的案件,要從犯罪的動機、預謀、實行行為等方面分析被告人主觀惡性的大小,並從有無前科及平時表現、認罪悔罪情況等方面判斷被告人的人身危險程度,不能不加區別,僅以出現被害人死亡的後果,一律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4、搶劫致人重傷案件適用死刑,應當更加慎重、更加嚴格,除非具有採取極其殘忍的手段造成被害人嚴重殘疾等特別惡劣的情節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一般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5、具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的「搶劫致人重傷、死亡」以外其他七種加重處罰情節,且犯罪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特別嚴重的,可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認定「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特別嚴重」,應當從嚴掌握,適用死刑必須非常慎重、非常嚴格。

五、搶劫共同犯罪的刑罰適用

1、審理搶劫共同犯罪案件,應當充分考慮共同犯罪的情節及後果、共同犯罪人在搶劫中的作用以及被告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等情節,做到准確認定主從犯,分清罪責,以責定刑,罰當其罪。一案中有兩名以上主犯的,要從犯罪提意、預謀、准備、行為實施、贓物處理等方面區分出罪責最大者和較大者;有兩名以上從犯的,要在從犯中區分出罪責相對更輕者和較輕者。對從犯的處罰,要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從犯的罪責,確定從輕還是減輕處罰。對具有自首、立功或者未成年人且初次搶劫等情節的從犯,可以依法免除處罰。

2、對於共同搶劫致一人死亡的案件,依法應當判處死刑的,除犯罪手段特別殘忍、情節及後果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外,一般只對共同搶劫犯罪中作用最突出、罪行最嚴重的那名主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罪行最嚴重的主犯如因系未成年人而不適用死刑,或者因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而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不能不加區別地對其他主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3、在搶劫共同犯罪案件中,有同案犯在逃的,應當根據現有證據盡量分清在押犯與在逃犯的罪責,對在押犯應按其罪責處刑。罪責確實難以分清,或者不排除在押犯的罪責可能輕於在逃犯的,對在押犯適用刑罰應當留有餘地,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格外慎重。

六、累犯等情節的適用

根據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搶劫犯罪被告人具有累犯情節的,適用刑罰時要綜合考慮犯罪的情節和後果,所犯前後罪的性質、間隔時間及判刑輕重等情況,決定從重處罰的力度。對於前罪系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的累犯,應當依法加大從重處罰的力度。對於雖不構成累犯,但具有搶劫犯罪前科的,一般不適用減輕處罰和緩刑。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罪犯具有累犯情節的也應慎重,不能只要是累犯就一律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被告人同時具有累犯和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應當綜合考慮,從嚴掌握。

七、關於搶劫案件附帶民事賠償的處理原則

要妥善處理搶劫案件附帶民事賠償工作。審理搶劫刑事案件,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不主動開展附帶民事調解工作。但是,對於犯罪情節不是特別惡劣或者被害方生活、醫療陷入困境,被告人與被害方自行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的,民事賠償情況可作為評價被告人悔罪態度的依據之一,在量刑上酌情予以考慮。

Ⅶ 「兩搶」案件是什麼

兩搶是司法術語。具體是指搶奪和搶劫這兩種犯罪行為。
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開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財物的行為。
搶奪罪與搶劫罪的界限
搶奪罪與搶劫罪都以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為月的,主體要件也基本相同,並且都帶一個「搶」字。但兩者也有較大的區別:
1、客體要件不完全相同。搶奪罪為單一客體只侵犯公私財產。搶劫罪為復雜客體,侵犯的不僅是公私財產,而且是人身權利。
2、客觀要件表現不同,搶劫罪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財物,並且法律上沒有數額的限制;而搶奪罪則是乘人不備,公然從財物所有人手中搶走財物,並且法律要求數額較大時才構成犯罪。

Ⅷ 什麼是兩搶意見

兩搶意見,是指下面司法解釋的簡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法發[2005]8號

頒布日期:20050608 實施日期:20050608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搶劫、搶奪是多發性的侵犯財產犯罪。1997年刑法修訂後,為了更好地指導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搶劫解釋》)和《關於審理搶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搶奪解釋》)。但是,搶劫、搶奪犯罪案件的情況比較復雜,各地法院在審判過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為准確、統一適用法律,現對審理搶劫、搶奪犯罪案件中較為突出的幾個法律適用問題,提出意見如下:
一、關於「入戶搶劫」的認定
根據《搶劫解釋》第一條規定,認定「入戶搶劫」時,應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戶」的范圍。「戶」在這里是指住所,其特徵表現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與外界相對隔離兩個方面,前者為功能特徵,後者為場所特徵。一般情況下,集體宿舍、旅店賓館、臨時搭建工棚等不應認定為「戶」,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確實具有上述兩個特徵的,也可以認定為「戶」。二是「入戶」目的的非法性。進入他人住所須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搶劫行為雖然發生在戶內,但行為人不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進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戶內臨時起意實施搶劫的,不屬於「入戶搶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必須發生在戶內。入戶實施盜竊被發現,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發生在戶內,可以認定為「入戶搶劫」;如果發生在戶外,不能認定為「入戶搶劫」。
二、關於「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認定
公共交通工具承載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數人的特點。根據《搶劫解釋》第二條規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主要是指在從事旅客運輸的各種公共汽車、大、中型計程車、火車、船隻、飛機等正在運營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司售、乘務人員實施的搶劫。在未運營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針對司售、乘務人員搶劫的,或者在小型計程車上搶劫的,不屬於「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三、關於「多次搶劫」的認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四)項中的「多次搶劫」是指搶劫三次以上。
對於「多次」的認定,應以行為人實施的每一次搶劫行為均已構成犯罪為前提,綜合考慮犯罪故意的產生、犯罪行為實施的時間、地點等因素,客觀分析、認定。對於行為人基於一個犯意實施犯罪的,如在同一地點同時對在場的多人實施搶劫的;或基於同一犯意在同一地點實施連續搶劫犯罪的,如在同一地點連續地對途經此地的多人進行搶劫的;或在一次犯罪中對一棟居民樓房中的幾戶居民連續實施入戶搶劫的,一般應認定為一次犯罪。
四、關於「攜帶凶器搶奪」的認定
《搶劫解釋》第六條規定,「攜帶凶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行為人隨身攜帶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搶奪,但有證據證明該器械確實不是為了實施犯罪准備的,不以搶劫罪定罪;行為人將隨身攜帶凶器有意加以顯示、能為被害人察覺到的,直接適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行為人攜帶凶器搶奪後,在逃跑過程中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適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五、關於轉化搶劫的認定
行為人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未達到「數額較大」,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較輕、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論處;但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1)盜竊、詐騙、搶奪接近「數額較大」,標準的;
(2)入戶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詐騙、搶奪後在戶外或交通工具外實施上述行為的;
(3)使用暴力致人輕微傷以上後果的;
(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脅的;
(5)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六、關於搶劫犯罪數額的計算
搶劫信用卡後使用、消費的,其實際使用、消費的數額為搶劫數額;搶劫信用卡後未實際使用、消費的,不計數額,根據情節輕重量刑。所搶信用卡數額巨大,但未實際使用、消費或者實際使用、消費的數額未達到巨大標準的,不適用「搶劫數額巨大」的法定刑。
為搶劫其他財物,劫取機動車輛當作犯罪工具或者逃跑工具使用的,被劫取機動車輛的價值計入搶劫數額;為實施搶劫以外的其他犯罪劫取機動車輛的,以搶劫罪和實施的其他犯罪實行數罪並罰。
搶劫存摺、機動車輛的數額計算,參照執行《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
七、關於搶劫特定財物行為的定性
以毒品、假幣、淫穢物品等違禁品為對象,實施搶劫的,以搶劫罪定罪;搶劫的違禁品數量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搶劫違禁品後又以違禁品實施其他犯罪的,應以搶劫罪與具體實施的其他犯罪實行數罪並罰。
搶劫賭資、犯罪所得的贓款贓物的,以搶劫罪定罪,但行為人僅以其所輸賭資或所贏賭債為搶劫對象,一般不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關規定處罰。
為個人使用,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員或近親屬財產的,一般不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關規定處理;教唆或者夥同他人採取暴力、脅迫等手段劫取家庭成員或近親屬財產的,可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八、關於搶劫罪數的認定
行為人實施傷害、強奸等犯罪行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處境,臨時起意劫取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在被害人失去知覺或者沒有發覺的情形下,以及實施故意殺人犯罪行為之後,臨時起意拿走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盜竊罪實行數罪並罰。
九、關於搶劫罪與相似犯罪的界限
1.冒充正在執行公務的人民警察、聯防人員,以抓賣淫嫖娼、賭博等違法行為為名非法佔有財物的行為定性
行為人冒充正在執行公務的人民警察「抓賭」、「抓嫖」,沒收賭資或者罰款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以招搖撞騙罪從重處罰;在實施上述行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脅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行為人冒充治安聯防隊員「抓賭」、「抓嫖」、沒收賭資或者罰款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在實施上述行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脅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2.以暴力、脅迫手段索取超出正常交易價錢、費用的錢財的行為定性
從事正常商品買賣、交易或者勞動服務的人,以暴力、脅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與合理價錢、費用相差不大錢物,情節嚴重的,以強迫交易罪定罪處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買賣、交易、服務為幌子採用暴力、脅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與合理價錢、費用相差懸殊的錢物的,以搶劫罪定罪處刑。在具體認定時,既要考慮超出合理價錢、費用的絕對數額,還要考慮超出合理價錢、費用的比例,加以綜合判斷。
3.搶劫罪與綁架罪的界限
綁架罪是侵害他人人身自由權利的犯罪,其與搶劫罪的區別在於:第一,主觀方面不盡相同。搶劫罪中,行為人一般出於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實施搶劫行為,綁架罪中,行為人既可能為勒索他人財物而實施綁架行為,也可能出於其它非經濟目的實施綁架行為;第二,行為手段不盡相同。搶劫罪表現為行為人劫取財物一般應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具有「當場性」;綁架罪表現為行為人以殺害、傷害等方式向被綁架人的親屬或其他人或單位發出威脅,索取贖金或提出其他非法要求,劫取財物一般不具有「當場性」。
綁架過程中又當場劫取被害人隨身攜帶財物的,同時觸犯綁架罪和搶劫罪兩罪名,應擇一重罪定罪處罰。
4.搶劫罪與尋釁滋事罪的界限
尋釁滋事罪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人實施尋釁滋事的行為時,客觀上也可能表現為強拿硬要公私財物的特徵。這種強拿硬要的行為與搶劫罪的區別在於:前者行為人主觀上還具有逞強好勝和通過強拿硬要來填補其精神空虛等目的,後者行為人一般只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前者行為人客觀上一般不以嚴重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方法強拿硬要財物,而後者行為人則以暴力、脅迫等方式作為劫取他人財物的手段。司法實踐中,對於未成年人使用或威脅使用輕微暴力強搶少量財物的行為,一般不宜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其行為符合尋釁滋事罪特徵的,可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5.搶劫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
行為人為索取債務,使用暴力、暴力威脅等手段的,一般不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構成故意傷害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等規定處罰。
十、搶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認定
搶劫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既侵犯財產權利又侵犯人身權利,具備劫取財物或者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後果兩者之一的,均屬搶劫既遂;既未劫取財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後果的,屬搶劫未遂。據此,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的八種處罰情節中除「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這一結果加重情節之外,其餘七種處罰情節同樣存在既遂、未遂問題,其中屬搶劫未遂的,應當根據刑法關於加重情節的法定刑規定,結合未遂犯的處理原則量刑。
十一、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奪取他人財物行為的定性
對於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以下簡稱「駕駛車輛」)奪取他人財物的,一般以搶奪罪從重處罰。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1)駕駛車輛,逼擠、撞擊或強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機奪取財物的;
(2)駕駛車輛強搶財物時,因被害人不放手而採取強拉硬拽方法劫取財物的;
(3)行為人明知其駕駛車輛強行奪取他人財物的手段會造成他人傷亡的後果,仍然強行奪取並放任造成財物持有人輕傷以上後果的。
2005年6月8日

Ⅸ 最高院關於搶劫罪的司法解釋都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法發〔201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關於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報告我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1月6日
搶劫犯罪是多發性的侵犯財產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1997年刑法修訂後,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搶劫解釋》)和《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兩搶意見》),對搶劫案件的法律適用作出了規范,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搶劫犯罪案件的情況越來越復雜,各級法院在審判過程中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為統一適用法律,根據刑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近年來人民法院審理搶劫案件的經驗,現對審理搶劫犯罪案件中較為突出的幾個法律適用問題和刑事政策把握問題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關於審理搶劫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
堅持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於多次結伙搶劫,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及老人等弱勢群體實施搶劫,在搶劫中實施強奸等暴力犯罪的,要在法律規定的量刑幅度內從重判處。
對於罪行嚴重或者具有累犯情節的搶劫犯罪分子,減刑、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嚴格控制減刑的幅度和頻度。對因家庭成員就醫等特定原因初次實施搶劫,主觀惡性和犯罪情節相對較輕的,要與多次搶劫以及為了揮霍、賭博、吸毒等實施搶劫的案件在量刑上有所區分。對於犯罪情節較輕,或者具有法定、酌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的,堅持依法從寬處理。
確保案件審判質量。審理搶劫刑事案件,要嚴格遵守證據裁判原則,確保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特別是對因搶劫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更要切實貫徹執行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嚴格依法審查判斷和運用證據,堅決防止冤錯案件的發生。
對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死刑,應當堅持「保留死刑,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刑事政策,以最嚴格的標准和最審慎的態度,確保死刑只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搶劫犯罪分子,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二、關於搶劫犯罪部分加重處罰情節的認定
1、認定「入戶搶劫」,要注重審查行為人「入戶」的目的,將「入戶搶劫」與「在戶內搶劫」區別開來。以侵害戶內人員的人身、財產為目的,入戶後實施搶劫,包括入戶實施盜竊、詐騙等犯罪而轉化為搶劫的,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因訪友辦事等原因經戶內人員允許入戶後,臨時起意實施搶劫,或者臨時起意實施盜竊、詐騙等犯罪而轉化為搶劫的,不應認定為「入戶搶劫」。
對於部分時間從事經營、部分時間用於生活起居的場所,行為人在非營業時間強行入內搶劫或者以購物等為名騙開房門入內搶劫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對於部分用於經營、部分用於生活且之間有明確隔離的場所,行為人進入生活場所實施搶劫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如場所之間沒有明確隔離,行為人在營業時間入內實施搶劫的,不認定為「入戶搶劫」,但在非營業時間入內實施搶劫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
2、「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從事旅客運輸的各種公共汽車,大、中型計程車,火車,地鐵,輕軌,輪船,飛機等,不含小型計程車。對於雖不具有商業營運執照,但實際從事旅客運輸的大、中型交通工具,可認定為「公共交通工具」。接送職工的單位班車、接送師生的校車等大、中型交通工具,視為「公共交通工具」。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既包括在處於運營狀態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及司售、乘務人員實施搶劫,也包括攔截運營途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對旅客及司售、乘務人員實施搶劫,但不包括在未運營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針對司售、乘務人員實施搶劫。以暴力、脅迫或者麻醉等手段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特定人員實施搶劫的,一般應認定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3、認定「搶劫數額巨大」,參照各地認定盜竊罪數額巨大的標准執行。搶劫數額以實際搶劫到的財物數額為依據。對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明確目標,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搶到財物或實際搶得的財物數額不大的,應同時認定「搶劫數額巨大」和犯罪未遂的情節,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結合未遂犯的處理原則量刑。
根據《兩搶意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搶劫信用卡後使用、消費的,以行為人實際使用、消費的數額為搶劫數額。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無法實際使用、消費的部分,雖不計入搶劫數額,但應作為量刑情節考慮。通過銀行轉賬或者電子支付、手機銀行等支付平台獲取搶劫財物的,以行為人實際獲取的財物為搶劫數額。
4、認定「冒充軍警人員搶劫」,要注重對行為人是否穿著軍警制服、攜帶槍支、是否出示軍警證件等情節進行綜合審查,判斷是否足以使他人誤以為是軍警人員。對於行為人僅穿著類似軍警的服裝或僅以言語宣稱系軍警人員但未攜帶槍支、也未出示軍警證件而實施搶劫的,要結合搶劫地點、時間、暴力或威脅的具體情形,依照常人判斷標准,確定是否認定為「冒充軍警人員搶劫」。
軍警人員利用自身的真實身份實施搶劫的,不認定為「冒充軍警人員搶劫」,應依法從重處罰。
三、關於轉化型搶劫犯罪的認定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犯盜竊、詐騙、搶奪罪」,主要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一般不考察盜竊、詐騙、搶奪行為是否既遂。但是所涉財物數額明顯低於「數額較大」的標准,又不具有《兩搶意見》第五條所列五種情節之一的,不構成搶劫罪。「當場」是指在盜竊、詐騙、搶奪的現場以及行為人剛離開現場即被他人發現並抓捕的情形。
對於以擺脫的方式逃脫抓捕,暴力強度較小,未造成輕傷以上後果的,可不認定為「使用暴力」,不以搶劫罪論處。
入戶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詐騙、搶奪後,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在戶內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構成「入戶搶劫」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兩人以上共同實施盜竊、詐騙、搶奪犯罪,其中部分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對於其餘行為人是否以搶劫罪共犯論處,主要看其對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人是否形成共同犯意、提供幫助。基於一定意思聯絡,對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人提供幫助或實際成為幫凶的,可以搶劫共犯論處。
四、具有法定八種加重處罰情節的刑罰適用
1、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具有「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等八種法定加重處罰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應當根據搶劫的次數及數額、搶劫對人身的損害、對社會治安的危害等情況,結合被告人的主觀惡性及人身危險程度,並根據量刑規范化的有關規定,確定具體的刑罰。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一般應並處沒收財產。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
(1)搶劫致三人以上重傷,或者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
(2)在搶劫過程中故意殺害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致人死亡的;
(3)具有除「搶劫致人重傷、死亡」外的兩種以上加重處罰情節,或者搶劫次數特別多、搶劫數額特別巨大的。
3、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抗拒抓捕而殺害被害人,且被告人無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可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對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應當慎重。對於採取故意殺人以外的其他手段實施搶劫並致人死亡的案件,要從犯罪的動機、預謀、實行行為等方面分析被告人主觀惡性的大小,並從有無前科及平時表現、認罪悔罪情況等方面判斷被告人的人身危險程度,不能不加區別,僅以出現被害人死亡的後果,一律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4、搶劫致人重傷案件適用死刑,應當更加慎重、更加嚴格,除非具有採取極其殘忍的手段造成被害人嚴重殘疾等特別惡劣的情節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一般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5、具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的「搶劫致人重傷、死亡」以外其他七種加重處罰情節,且犯罪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特別嚴重的,可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認定「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特別嚴重」,應當從嚴掌握,適用死刑必須非常慎重、非常嚴格。
五、搶劫共同犯罪的刑罰適用
1、審理搶劫共同犯罪案件,應當充分考慮共同犯罪的情節及後果、共同犯罪人在搶劫中的作用以及被告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等情節,做到准確認定主從犯,分清罪責,以責定刑,罰當其罪。一案中有兩名以上主犯的,要從犯罪提意、預謀、准備、行為實施、贓物處理等方面區分出罪責最大者和較大者;有兩名以上從犯的,要在從犯中區分出罪責相對更輕者和較輕者。對從犯的處罰,要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從犯的罪責,確定從輕還是減輕處罰。對具有自首、立功或者未成年人且初次搶劫等情節的從犯,可以依法免除處罰。
2、對於共同搶劫致一人死亡的案件,依法應當判處死刑的,除犯罪手段特別殘忍、情節及後果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外,一般只對共同搶劫犯罪中作用最突出、罪行最嚴重的那名主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罪行最嚴重的主犯如因系未成年人而不適用死刑,或者因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而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不能不加區別地對其他主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3、在搶劫共同犯罪案件中,有同案犯在逃的,應當根據現有證據盡量分清在押犯與在逃犯的罪責,對在押犯應按其罪責處刑。罪責確實難以分清,或者不排除在押犯的罪責可能輕於在逃犯的,對在押犯適用刑罰應當留有餘地,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格外慎重。
六、累犯等情節的適用
根據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搶劫犯罪被告人具有累犯情節的,適用刑罰時要綜合考慮犯罪的情節和後果,所犯前後罪的性質、間隔時間及判刑輕重等情況,決定從重處罰的力度。對於前罪系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的累犯,應當依法加大從重處罰的力度。對於雖不構成累犯,但具有搶劫犯罪前科的,一般不適用減輕處罰和緩刑。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罪犯具有累犯情節的也應慎重,不能只要是累犯就一律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被告人同時具有累犯和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應當綜合考慮,從嚴掌握。
七、關於搶劫案件附帶民事賠償的處理原則
要妥善處理搶劫案件附帶民事賠償工作。審理搶劫刑事案件,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不主動開展附帶民事調解工作。但是,對於犯罪情節不是特別惡劣或者被害方生活、醫療陷入困境,被告人與被害方自行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的,民事賠償情況可作為評價被告人悔罪態度的依據之一,在量刑上酌情予以考慮。

Ⅹ 「兩搶」是指搶劫與搶奪嗎二者有何區別

搶劫與搶奪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二者的區別主要是:

1、客觀行為不相同。搶劫罪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而搶奪罪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財物,使他人來不及反抗;

2、客體不完全相同。搶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利,還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而搶奪罪則一般只侵犯了財產權利;

3、犯罪後果要求不同。搶劫罪對財物的數額沒有要求,而構成搶奪罪要求搶奪的財物數額較大。根據司法解釋,搶奪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4、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搶劫罪是希望或准備以武力或類似性質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取得財物,而搶奪罪是以突然取得財物的故意實施的,是希望通過趁被害人不備而取得財物,而不是希望通過武力威嚇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

一般情況下,搶劫罪與搶奪罪之間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就基本可以作出認定。但是,由於實際生活的復雜性,一些案件呈現出交織性,因此,需要結合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情形予以認定,並從中歸納出具有一般區分意義的、便於操作的標准。

1、行為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的狀態實施奪取財物的行為。如趁火車、汽車開動時奪取他人的手錶、提包等財物;利用他人處於醉酒狀態,雖然想反抗但無力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而奪取其財物的行為。筆者認為,由於行為人僅僅利用了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的狀態實施奪財行為,並且所利用的狀態並非行為人造成,因而以搶奪罪論處符合法律規定。如果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的狀態是行為人造成的,則應以搶劫罪論處。

2、飛車搶奪行為,即行為人騎摩托車猛力奪取行人財物並迅速逃走的情形如何處理。一般認為,應根據搶奪罪與搶劫罪各自的特徵分別解決這類案件的定性:(1)如果行為人一下子就搶走了財物,或者未搶走財物就開車逃離,應以搶奪罪論處;(2)如果行為人搶的是一老人,在搶奪時,用力過猛造成老人倒地死亡或傷害,則應作為搶奪罪的從重情節在量刑上從重處罰;(3)如果行為人搶奪財物時被害人不撒手,行為人利用機動車輛行進的力量強行拖拽,而致被害人倒地死亡的,應認為是搶奪過程中遇反抗而轉化為直接以暴力作為手段取得財物,很明顯,應認定為搶劫罪。(4)採取飛車行搶的方式作案,但其主觀故意及客觀行為卻已超出了搶奪罪的范疇。比如,行為人駕駛車輛逼擠被害人或者將被害人逼至空曠區域,使其產生精神上的恐懼,不敢反抗,當場劫取財物的;或者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輛,撞擊或強行逼倒被害人以排除其反抗,乘機奪取財物的;或者駕駛車輛強搶財物時,因被害人不放手而藉助高速行使的機動車產生的沖力,採取強拉硬拽方法使被害人不能抗拒或無力抗拒而劫取財物的,等等。在上述情形中,行為人的暴力行為不僅指向被害人的財物,還直接指向被害人人身,對其產生人身上和精神上的強制,使其不敢、不能或無法反抗,從而劫取被害人財物,不但嚴重侵害了公私財物所有權,還同時侵害被害人的人身權益,其行為完全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3、攜帶凶器搶奪的。根據司法解釋,「攜帶凶器搶奪的」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有學者在理解這里的凶器時認為,必須是具備「較易致人死傷的效能」,筆者不敢苟同。例如攜帶模擬手槍或者匕首,其不具有致人死傷的效能,但是其足以使人不敢反抗。因此,這里的凶器應該做較為寬泛的解釋。「攜帶」應該理解為為犯罪事先准備或者攜帶,以備使用。這里有以下幾個問題:

(1)少數民族基於風俗和習慣佩帶管制刀具,實施搶奪的。

(2)基於職業習慣而攜帶被劃分為凶器的器具實施搶奪行為的。

在認定「攜帶凶器搶奪」時,應當著重考慮攜帶凶器的原因和目的,如果並非是出於搶奪取財的目的而攜帶,則不能認定為搶劫。如果在搶奪過程中,故意將凶器顯露或者臨時使用凶器威脅,則應該認定為搶劫。

還有人對於這種轉化犯罪在認定時,必須以構成搶奪罪為前提。筆者認為,攜帶凶器搶奪的,並非要以構成搶奪罪為前提,即並非要以所得財物數額較大為前提。從立法上看,並未規定為「攜帶凶器犯搶奪罪的」,而是「攜帶凶器搶奪的」。其次,之所以規定為搶劫罪,是因為這種行為的嚴重性與搶劫罪相等,直接威脅到被害人的人身安全。

綜上所述,在區分搶劫罪與搶奪罪時,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主觀方面。如前所述,搶劫罪是希望或准備以武力或類似性質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取得財物,而搶奪罪是以突然取得財物的故意實施的,是希望通過趁被害人不備而取得財物,而不是希望通過武力威嚇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

2、客觀方面。搶劫主要是使用暴力或者類似強力,使得被害人不能、不敢反抗而得到財物,而搶奪則主要是依靠「出其不意」、依靠一種速度使得被害人來不及反應或反抗而取得財物。

3、攜帶凶器進行搶奪的,也要從主觀和客觀方面統一起來認定。主觀上攜帶凶器是為了可以或者可能在行為過程中使用或者依靠,客觀上使用的仍然是搶奪行為。否則,就直接構成搶劫罪了。

熱點內容
綜合治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08 15:20:42 瀏覽:320
濟南維權律師 發布:2025-09-08 15:19:50 瀏覽:196
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新婚 發布:2025-09-08 15:19:47 瀏覽:585
群內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8 15:18:22 瀏覽:685
獻血指標勞動法 發布:2025-09-08 15:15:03 瀏覽:779
刑事訴訟法補充證據 發布:2025-09-08 15:14:16 瀏覽:110
青島拆遷律師 發布:2025-09-08 15:07:44 瀏覽:191
劇里律師 發布:2025-09-08 15:05:30 瀏覽:318
訴訟法四百三十七 發布:2025-09-08 14:52:25 瀏覽:94
2016年婚姻法1女2夫 發布:2025-09-08 14:49:49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