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默成行為

民法默成行為

發布時間: 2021-11-23 02:06:44

1. 民法上的表示行為都是合法的嗎

對的。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條。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的基本法,其內容包括基本民事主體和關系的定義,民法體系內通用的原則,與法律系譜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關系等。2017年3月15日由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7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 1、草案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在繼承法規定的基礎上明確,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草案下調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標准。考慮到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草案將民法通則規定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准從「十周歲」降到「六周歲」,以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3、草案增加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子女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父母負有贍養、照顧和保護的義務。草案同時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 4、草案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兩類,並賦予「非法人組織」以民事主體地位,設專章作了規定。 5、草案對訴訟時效制度作了完善,將現行兩年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為三年,同時明確了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強調了訴訟時效的法定性。

2. 民法總則規定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莫氏做出意思表示對嗎

對的。

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條。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3. 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哪些

‍‍

(一)法律行為成立的共通要件

這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皆有的要件。因我國民法通則僅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即有效)要件,沒有對成立要件作出明確規定,而後公布的合同法對兩者稍做了區分,所以,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可以概括為:

(三)法律行為成立的效力

法律行為的成立,表意人必須受意思表示的約束,不得擅自變更和撤回。法律行為成立的效力就是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

‍‍

4.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默示形式是什麼意思請舉個例子解釋

民事法律行為是由意思表示和其他事實要素兩部分組成的。其中意思表示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所謂民事法律行為的默示形式是指民事主體不用語言、文字等方式直接表達其內在意思,而是以實施某種行為或不實施某種行為間接地依法律規定、約定、習慣或常理推知其意思的表示形式。也就是說在一定情況下,行為人不以語言、文字、錄音錄像等明示方法,而用作為或不作為的事實行為進行意思表示的方式。默示形式必須以特定情況為基礎,只有當相對人將行為人作為或不作為的事實行為與這種特定情況聯系起來,能夠推斷出行為人的內心意思時,才能採用。
例如,通過郵購業務購買書箱或葯品將購買者來信購買的書箱或葯品如數郵寄,即可推定書店或葯店同意和顧客設立買賣關系。人之一定舉止,在法律上有推定為有一定內容之表示行為者,有認同如此之表示行為者,前者稱為推定的意思表示,後者謂之擬制的意思表示⑤。相對於依據法律規定、習慣或合同約定間接推知其意思的表示形式,是在一定條件下採用積極作為的事實行為進行意思表示的形式,是一種作為的默示行為,推定行為之所以可以作為意思表示的方式,在於這種積極的作為能使相對人推斷出行為人的內在心意。

5. 默示民事法律行為有哪些

1、默示,指以明示(以語言、文字、或當事人了解其意義的符號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外的其他方式,間接作出的意思表示。
2、默示分為兩種:
(1)推定:從行為人作出的特定積極行為推知其意思表示內容。如A公司司機外出時,車壞了,送去維修,修好後司機將車取走。汽修要求A公司支付維修費用,否則行使留置權。A公司請求寬限一周。(A公司沒有直接說還與不還,但是請求寬限的行為,可以推定A公司承認了債務,是一種默示行為)
(2)沉默:即從行為人的單純沉默(消極不作為)中推知其意思表示的內容。如:A要賣房子給B,但是B一時之間拿不到主意,兩人遂約定:B考慮10天,10天未作表示的,視為同意。10天過去了,B沒有作出任何錶示。AB之間的合同成立。(事先有約定,約定不作為的行為是一種意思表示。)
3、《民能意見》第66條規定:不作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或當事人雙方有的情況下,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如果(2)中的例子稍稍改一下,那麼B的行為就不是一種意思表示了。如A要賣房子給B,對B說:你考慮:10天未作表示的,視為同意。這並不是兩人的約定,也非法定情況。

6. 民法總則默示的規定是怎樣的

您好,一、民法總則規定的沉默意思表示的規定
第一百四十條【意思表示的形式】 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二、2017《民法總則》是怎麼規定意思表示的?
意思表示為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為是司法自治的實踐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義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為。
1、意思表示的生效
(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2)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3)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4)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
2、意思表示的撤回
行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應當在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前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相對人。
3、意思表示的解釋
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應當按照所使用的詞句,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意思表示的含義。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不能完全拘泥於所使用的詞句,而應當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行為人的真實意思。
根據以上民法總則規定的沉默意思表示的規定,只有在符合當地的交易習慣,或者兩者之間存在長期交易活動,或是由於法律所直接規定的情形下可以以沉默的形式建立合同關系。無論是沉默的形式還是明示的方式訂立的債權債務關系,都是可以進行撤回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7.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的默示具體內容是什麼

默示是以特定行為表達意思的方式。又可分為積極和消極的行為,

消極的行為即沉默,是指單純的不作為。

單純的沉默也可以用來行使形成權

以單方法律行為來行使形成權,而單方法律行為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默示的又包括積極的行為和消極的行為,消極的行為就是指單純的沉默,因此單純的沉默可以用來行使形成權。

熱點內容
經濟法債券定義 發布:2025-08-29 00:23:55 瀏覽:550
上海市公司法 發布:2025-08-29 00:18:55 瀏覽:832
哈爾濱司法技術 發布:2025-08-29 00:13:17 瀏覽:143
龍文區司法李 發布:2025-08-28 23:57:58 瀏覽:262
勞動合同法40條仲裁 發布:2025-08-28 23:57:52 瀏覽:999
梨園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28 23:33:53 瀏覽:913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8-28 23:33:52 瀏覽:614
深圳齊家律師團隊官網 發布:2025-08-28 23:31:57 瀏覽:910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內容在職 發布:2025-08-28 23:05:47 瀏覽:380
違反新聞法規案例 發布:2025-08-28 23:01:58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