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行政仲裁與司法仲裁

行政仲裁與司法仲裁

發布時間: 2021-11-23 06:45:49

Ⅰ 行政仲裁與仲裁法中的仲裁規定有何異同

民事訴訟與仲裁的異同:

相同之處:

仲裁和民事訴訟都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當事人的地位都平等,都必須遵循公開、公正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都必須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其義務等。

兩者的不同之處:

一、適用的范圍不同

仲裁受理的案件范圍,小於民事訴訟范圍,即「平等主體的公民,法

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仲裁法》第二條)。而民事訴訟的范圍,幾乎包括了民事爭議的所有范疇。

二、案件管理的機構和性質不同。

仲裁受理案件的機構是仲裁委員會。仲裁委員會是屬於非官方的社團法人,它獨立於行政機構,與行政機關無隸屬關系,和仲裁委員會之間也無隸屬關系。

民事訴訟受理案件的機構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是國家的機構之一。各級人民法院,存在著上下級的隸屬關系。

三、案件受理的條件不同

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其條件有三:一是雙方自願;二是有仲裁協議;仲裁協議可表現為事前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或事後雙方就解決爭議達成的仲裁協議;三是仲裁協議中有明確的仲裁委員會。這三者必須同時具備,仲裁委員會才可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只要是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四個條件(參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且經濟糾紛案件當事人無仲裁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都可受理。

四、是否可以選擇案件管轄機構和案件審理人員不同。

仲裁案件,雙方當事人可選擇案件管轄的仲裁委員會。只要雙方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明確寫明國內的任何地區的仲裁委仲裁,都具有法律效力。同時,雙方當事人一經申請仲裁,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就有權從該仲裁委的《仲裁員》名單中選擇審理該案件的仲裁員。如果雙方難以選定,可以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這些規定都體現了仲裁非常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願,仲裁委員會對案件的受理和管轄,即是雙方當事人選擇的結果,又是雙方當事人授權的產生。

人民法院對案件的管轄是有法定的,強制性的管轄權。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案件的管轄分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四種,至於審判人員的組成,當事人也無權選擇。

五、終局制度不同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訴訟實行「兩審終局」制,仲裁的裁決只有一次,一經作出便是終局的裁決,便產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就已經裁決的爭議糾紛再次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訴訟實行的是兩審終局制,即第一審判決後不發生法律效力,還有一個上訴期,只有上訴期滿,當事人仍不上訴時,一審的判決才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上訴,則判決就不生效,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才是終審判決,才產生法律效力。

民事訴訟的管轄權包括:地域管轄、級別管轄、移送管轄跟指定管轄、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定。

仲裁管轄:

(一)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二)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四)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五)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六)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七)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Ⅱ 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啥區別

行政仲裁與行政裁決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適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是仲裁委員會依據《仲裁法》及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處理糾紛;而行政裁決是由國家行政管理機關依其職權和有關行政法規處理糾紛。

2、受理的依據不同。仲裁實行協議管轄,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的依據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仲裁協議;而行政裁決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據其行政管理職能強制管轄。

3、裁決的機構不同。仲裁是由當事人選定的仲裁庭作出裁決;而行政裁決是由國家行政管理機關作出的。

4、裁決的性質不同。仲裁是對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作出裁決;而行政裁決是由國家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其職權,以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隸屬關系進行的裁決。

(2)行政仲裁與司法仲裁擴展閱讀:

行政裁決是指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律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裁決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授權和法定程序,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特定民事、經濟糾紛進行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裁決又稱為行政司法。

行政仲裁亦稱「行政公斷」。行政機關以第三者身份依法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按照法定仲裁程序予以解決的制度。是具有準司法性質的行政活動。行政機關所設的特定仲裁機關,依法對民事爭議當事人雙方提交仲裁的爭議進行裁決,其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爭議雙方受到裁決約束。行政仲裁機構只能是行政機關設立的解決民事爭議的專門機構。

Ⅲ 仲裁分行政仲裁和民事仲裁么

民事仲裁
受理的是
平等主體間的民商事糾紛
行政仲裁
的一方是作出具體行為的行政機關,另一方是
行政相對人
受理的范圍、主體
都不同

Ⅳ 行政仲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區別

行政仲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都屬於我國行政司法的主要內容,也是公民求助或訴訟的重要法律途徑。行政仲裁是指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以第三者的身份依法對其內部發生的行政爭議做出最終裁決的一種行政司法行為。通俗的說,當我們與別人發生糾紛無法協調時,可以向政府申請行政裁決。行政復議是法定行政復議機關應行政爭議特定方當事人的申請,審查對方當事人所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並作出相應裁決的行政司法行為。通俗的說,當我們不服政府機關的某一執法行為的時候,可以想該機關的上級申請裁決。行政訴訟是指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對該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做出裁決的活動,通俗的說,當我們不服政府機關的某一執法的時候,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裁決。行政訴訟具有終局性。

Ⅳ 行政裁決與司法裁決的關系是什麼

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裁決,對當事人是有法律效力的。當事人對行政裁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當事人沒有提起復議或者訴訟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司法裁決則是國家司法機關也就是人民法院的裁決,適用民事訴訟法 的相關規定。

Ⅵ 行政仲裁是屬於行政司法還是行政執法

有的屬於行政執法,有的屬於行政司法

Ⅶ 行政仲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三者之間的區別

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與行政仲裁的區別:

這三個機構接受的機構是不同的。 法院接受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被行政機關接受。 原行政機關的上級部門普遍接受,在特殊情況下,由同級行政機關接受。

2.爭議解決的性質不同。 人民法院對行政訴訟案件的處理屬司法行為,適用行政訴訟法; 行政機關作為行政行為的一部分處理行政爭議的,適用行政復議法。

3.適用於這兩者的程序是不同的。 行政復議適用行政復議程序,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程序。 行政審查程序簡單,快速,廉價,但公平性有限; 行政訴訟程序復雜,需要更多費用,但公平性和可靠性很高。 行政復議實行終結制度; 行政訴訟實施二審最終審查制度。


4.兩者的審查力度不同。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原則上只能審查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 行政復議機關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可以審查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

5.兩者的接受和審查范圍不同。 「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對接受范圍作了詳細規定。 從列舉來看,行政復議法的范圍比行政訴訟法更廣泛。 此外,「行政復議法」還規定了國務院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等監管文件。 提交行政復議機構審查。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監督,每種都有自己的力量,不能相互替代。 因此,現代國家通常同時創建兩個系統。 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中,行政復議可視為行政訴訟的前期階段; 或當事人可以選擇補救途徑,或在當事人選擇補救救濟途徑後,仍然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Ⅷ 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裁決指行政機關依法律、法規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有關,與行政合同有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行為。
行政仲裁是指糾紛雙方當事人按事先或事後達成的協議,自願將有關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機構以第三者的身份對爭議的事實和權利義務作出判斷和裁決,以解決爭議,維護正當權益,當事人有義務履行裁決的一種制度。
行政仲裁與行政裁決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行使的機構不同。仲裁是仲裁機構根據當事人雙方自願訂立的仲裁條款或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受理並由仲裁庭對雙方當事人的爭議事項進行審理和裁決,而行政裁決則是由國家行政機關根據其行政管理職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受理的根據不同。仲裁機構受理案件是根據當事人雙方達成的仲裁協議,其對案件管轄權的取得完全基於當事人雙方的授權。而行政裁決則是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實施強制管轄。
三、適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機構處理爭議是根據事實、依據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處理糾紛,即在全面、深入、客觀地查清與案件有關的事實的基礎上,根據有關的法律規定確認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法律法規未對有關爭議作明確規定時,可以參照經濟貿易慣例或者行業慣例來確認責任。而行政裁決則只能根據事實,依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來確認責任。
四、效力不同。仲裁實行一裁終局。裁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行政裁決作出後,當事人不服可依法申請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性質不同。仲裁是對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作出裁決;行政裁決則是由國家行政管理機關依其行政職權,以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隸屬關系進行的裁決。

Ⅸ 行政仲裁到底屬不屬於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回為。
行政司法行為答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 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Ⅹ 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的區別

1、依照不同

行政裁決是依照法律授權。

行政仲裁是按照法定仲裁程序予以解決的制度。

2、組織不同

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組織。

行政仲裁是行政機關設立的解決民事爭議的專門機構。


(10)行政仲裁與司法仲裁擴展閱讀:

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依法裁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權益爭議的活動。行政裁決的特徵有以下方面:

(1)行政裁決的主體是法律授權的特定行政機關。

(2)行政裁決的對象是特定的民事、經濟糾紛。

(3)行政裁決在形式上具有準司法性。

(4)行政裁決在效果上具有強制性。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行政裁決主要有以下幾類:

(1)損害賠償裁決。這是指行政機關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因涉及與行政管理相關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賠償爭議所作的裁決。

(2)權屬糾紛裁決。這是指行政主體對平等主體之間,因涉及與行政管理相關的某一財產、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所作出的裁決。

(3)侵權糾紛裁決。這是指在平等主體之間,一方當事人認為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受到了另一方侵犯時,依法請求行政機關制止侵害,並責令侵權方對其侵害行為已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

熱點內容
重慶市沙坪壩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9 00:30:53 瀏覽:9
經濟法債券定義 發布:2025-08-29 00:23:55 瀏覽:550
上海市公司法 發布:2025-08-29 00:18:55 瀏覽:832
哈爾濱司法技術 發布:2025-08-29 00:13:17 瀏覽:143
龍文區司法李 發布:2025-08-28 23:57:58 瀏覽:262
勞動合同法40條仲裁 發布:2025-08-28 23:57:52 瀏覽:999
梨園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28 23:33:53 瀏覽:913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8-28 23:33:52 瀏覽:614
深圳齊家律師團隊官網 發布:2025-08-28 23:31:57 瀏覽:910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內容在職 發布:2025-08-28 23:05:47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