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消費者權益
⑴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責任法》是如何修正民法的
民法通則相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責任法而言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因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責任法制定的時間比較晚,如果與民法通則規定不一致,則根據從新原則,適用消法和產品質量法的規定。
舉一例說明,訴訟時效民法通則規定的出手不合格產品沒有事先說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但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為兩年。
⑵ 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有哪些
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物權法》、《民法通則》、《侵權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
(2)民法典關於消費者權益擴展閱讀
廣義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泛指調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過程中,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
關於產品質量方面的立法:《產品質量法》《進出口檢驗法》《國家標准管理辦法》《行業標准管理辦法》《企業標准管理辦法》《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等。
關於安全保障方面的立法:《食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葯品管理法》《化妝標識品管理規定》有關公平交易的法律:《計量法》《價格法》等。
消費者與經營者,國家與消費者,國家與經營者,其他社會組織與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消費者一般是指為了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個人或單位;
1、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類型: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
2、消費行為的目的:滿足生活消費的需要;
3、經營者一般是指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人;
4、經營者包括法人、其他經濟組織、自然人;
5、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
⑶ 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上包括哪些
法律規定的消費者權益包括人身、財產安全權、知悉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受教育權、受尊重權、監督權。這些屬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容受到侵害。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⑷ 判斷:憲法=民法+教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不成立,憲法只是一個總綱,不是所有部門法的簡單相加。
⑸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民法的關系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關系如下:
1、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內容和性質來看,與民法雖有聯系,但也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消費者的權利與民事權利是不完全一致的,它已經超出了民法所確認的民事權力的范疇。其次,有一些對消費者保護的措施,不都是民事責任能包括的。比較典型的,像許多國家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確認的召回制度,它不是民事責任,或者不是民事制裁措施,它主要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或者在有關產品責任領域里所採用的措施,它跟民事責任有很多區別,民事責任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是發生糾紛以後,要有一方提出請求,才產生民事責任。但是召回制度有政府的干預,不履行召回義務,政府應當主動干預。這和民法的民事責任不一樣。
所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從民法里分立出來的一部,我們在法律上把它稱為「特別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既具有包括民法的規范,同時也包括行政法規范,屬於經濟法的范疇。
2、以對超市制定的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制問題為例。格式條款是指一方為了反復使用而預先制定的,在訂立合同時不能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格式條款的出現,對消費者保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消費者盡管在和對方訂約的時候,可以表示接受,也可以表示不接受,形式上好象符合民法的平等原則。但是實際上,消費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因此實際上是不平等的。格式條款的運用對民法的合同自由是一個沖擊,為了強化對消費者保護,世界各國立法普遍都是都採取了對格式條款進行限制的措施。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 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此後,在《合同法》,又進一步做出了限制性規定,集中體現在《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和第41條的規定中,這些條款理應適用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提醒合理注意原則,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應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二是不合理免責條款無效原則,如造成對方人身傷害、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以及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其格式條款無效。三是作有利格式條款相對人解釋原則,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時,如果不能依通常理解進行解釋,應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合同法》的這些規定,無疑應當成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規定。從而通過合同法的完善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
⑹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如下: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合同內法》
3、《勞動合同法》
4、《物權法》
5、《民法通容則》
6、《侵權法》
7、《產品質量法》
8、《專利法》
9、《著作權法》
10、《憲法》
拓展資料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享有以下九種權利:
一、安全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人身財產不得受侵害;
二、知情權。即消費者享有知悉所購買商品或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
三、自主選擇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受他人脅迫;
四、公平交易權。即消費者在質量、價格、計量交易條件等方面享有與所有消費者、經營者同等的權利;
五、求償權。即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時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六、結社權。即消費者有成立維護自身權利的組織,也就是當前的消費者協會;
七、受教育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消費者權益方面知識的權利;
八、受尊重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人格尊嚴、民族習慣等受到尊重的權利;
九、監督權。即消費者有對商品、服務、經營者、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消費者維權方面進行監督的權利。
⑺ 憲法中有關於消費者權益的部分嗎
一國憲法確認的公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權利。資產階級國家稱為人權、公民權。公民權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憲法加以明確規定。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體現了廣泛性、平等性、真實性以及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編輯本段分類
基本權利
基本權利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 .平等權 2 .政治權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權 5 .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賠償權 6 .社會經濟權 7 .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8 .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 9 .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政治權利和自由
其中政治權利和自由可分為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表現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權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可分為 1.人身自由權 2.住宅不受侵犯權 3.人格尊嚴權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社會經濟權利
社會經濟權利可分為 1.財產權 2.勞動權 3.勞動者休息權 4.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權 5.獲得物質幫助權 6.受教育權
獲得救濟的權利
獲得救濟的權利可分為 1.申訴、控告 2.取得國家賠償權 3.取得國家補償權
社會生活權利
1.宗教信仰自由權利。 2.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3.婦女兒童權利等。
公民的平等權利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民法嗎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項特別法,從廣義上來講屬於民法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