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司法責任
⑴ 公安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司法機關、審判機關的區別
一、行政機關與權力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區別主要是權利、職權不同。具體情況如下:
1.權力機關是領導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機關,讓它們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進行工作的機關。
2.行政機關是權力的執行機關,其實就是指政府,主要是用來對各個部門發布命令,制度政策的。
3.審判機關是各級法院。
4.檢察機關是對於公安機關的案件進行審查,對於公安機關執法、人民法院執法、對刑事案件流程和監所機關執法進行監督,對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對於刑事案件提起公訴的機關。
權力機關制定規則,行政機關執行,檢察機關監督,審判機關審判。
二、公安、監察、司法行政機關與審判、檢察機關的區別:
1.公安機關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屬於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法制社會的定位里,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是對於公安、檢察提供的情況和各種證據等,來最後決定一個人或者團體是否有罪、是什麼罪,應該受什麼處罰的機關。
2.監察和檢察,主要區別在於范圍不同,監督對象不同。具體情況如下:
紀委檢查的對象是黨的組織和黨員;監察的對象是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檢察的對象,包括國家機關、國家工作人員(其中當然包括黨員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
另外在資本主義國家,司法機關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互不從屬而社會主義國家,司法機關從屬於國家權力機關而相對獨立於其他國家機關 如果單指司法局那塊,就是和公檢法同檔次的存在。
(1)檢察機關司法責任擴展閱讀:
部分機關組成:
1.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各專門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2.國家行政機關。
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派駐國外的大使館、代辦處、領事館和其他辦事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各工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派出機構,如開發區管委會、公安局派出所、鄉鎮工商所、稅務所等等。
3.國家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和派出的人民法庭。
4.國家檢察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和派出機關。
5.國家監察機關。
國家監察委員會,以及地方監察委員會,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⑵ 如何落實《關於完善人民檢察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司法部出台貫徹落實四中全會《決定》意見要求
司法部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出台《司法部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職能作用,認真做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見》共7個方面37條。
《意見》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司法行政機關是為國家法治建設和司法活動提供服務和保障的部門,在推進依法治國中承擔著重要職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意見》要求,要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司法行政機關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全過程,按照中央的部署,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大力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創新,用改革破解難題,以創新推動發展。
《意見》強調,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努力服務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推進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推進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著力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服務優良、運行有序的法律服務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提供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法律服務。
《意見》強調,要認真做好刑罰執行、戒毒管理等工作,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力加強監獄工作。全面加強監獄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穩定長效機制,確保監獄持續安全穩定;堅持把教育改造罪犯作為中心任務,創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改造質量;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執行變更程序和工作機制;加強監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監獄布局調整和信息化建設。
《意見》強調,要深入推進完善立法嚴格執法誠信執業,確保司法行政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規范運行。大力加強司法行政法制建設,積極推進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立法和《監獄法》、《律師法》修改工作,積極推進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立法,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配套規章制度建設。
《意見》強調,要切實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為司法行政機關推進依法治國提供組織和人才保證。
《意見》最後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始終堅持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領導,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決策部署,確保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確方向。
⑶ 如何構建司法責任制體系 檢察機關
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共識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明確;誰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檢察官對案回質量終答身負責;七項案事項須檢察官親自承擔健全檢察機關案組織;實行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案組明晰各類檢察人員職權;檢察長應履行十項職責檢委會運行機制實行五項改革;檢察官可向檢委會請求討論案件健全檢察管理監督制約機制;檢察官案信息將全程留痕檢察人員可被追究三類司法責任完善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啟動問責機制
⑷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改革
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的內容:
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
1、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充分發揮審前主導和過濾作用,健全聽取辯護律師意見機制,防止案件「帶病」起訴,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2、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探索檢察環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3、扎實推進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深入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
4、研究建立行政違法行為法律監督制度,完善和規范檢察建議的提出、受理、辦理、反饋機制,完善民事執行活動監督范圍和程序。抓好各項改革落實,鞏固改革成果。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從中國國情出發,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導司法體制改革實踐,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改革之路。要遵循司法規律,緊緊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要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把解決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貫穿司法體制改革始終。要深入調研論證,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和政法幹警的意見建議,廣泛凝聚改革共識。
排除非法干預、保證公正司法,首先要從司法機關內部做起,從司法領導幹部做起。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與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制度相互銜接配套,共同構築起抵禦干擾公正司法的制度防火牆。中央政法各單位都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切實將這項制度落實好。
⑸ 五專家開聊司法責任制下檢察官怎麼辦案
建立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通整合內設機構、優化辦案組織、明確執許可權責任等措施,調整完善辦案機制,能夠效減少案件審批層,增強主任檢察官辦案獨立性、責任,強化檢察職業特點,利於進步提高辦案質量效率,進步提升檢察隊伍素質能力律監督效能 ()建立辦案責任制頂層,主任檢察官主體責任體系 深化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完善辦案組織形式,新輪檢察改革乃至司體制改革重要課題 (二)建立內控體系主線監督機制 檢察權種綜合性權力,行使同職能主任檢察官應具同職權依合理授權,明確主任檢察官執辦案工作職責許可權,推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核問題關於具體職責劃,要根據偵查、審查起訴、律監督等檢察機關同職責別予設定,同,要考慮基層檢察機關與級檢察機關受理案件類型、主要職責同,放權范圍與式所區別 (三)建立權責體化律機理 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權責利統,責任界定十重要要符合央關於司體制改革精神要求,更加註重辦案責任落實應堅持檢察權運行主體角度研究辦案責任制注重落實執錯追究機制,依實行執責任終身制,主任檢察官其職權范圍內所作決定承擔責
⑹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任務:
1、必須查明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
2、必須查明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
3、必須查明有無附帶民事訴訟、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等。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
(一)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
(二)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
(三)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
(四)有無附帶民事訴訟;
(五)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⑺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⑻ 檢察官如何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最新相關信息
建立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通過整合內設機構、優化辦案組織、明確執法許可權責任等措施,調整和完善辦案機制,能夠有效減少案件審批層次,增強主任檢察官辦案獨立性、責任心,強化檢察職業特點,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效率,進一步提升檢察隊伍素質能力和法律監督效能。
(一)建立以辦案責任制為頂層,以主任檢察官為主體的責任體系
深化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完善辦案組織形式,是新一輪檢察改革乃至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
(二)建立以內控體系為主線的監督機制
檢察權是一種綜合性的權力,行使不同職能的主任檢察官應當具有不同的職權。依法合理授權,明確主任檢察官在執法辦案工作中的職責許可權,是推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核心問題。關於具體職責的劃分,要根據偵查、審查起訴、法律監督等檢察機關的不同職責分別予以設定,同時,要考慮基層檢察機關與上級檢察機關受理案件類型、主要職責的不同,在放權的范圍與方式上有所區別。
(三)建立權責一體化的法律機理
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是權責利的統一,對責任的界定十分重要。要符合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更加註重辦案責任的落實。應當堅持從檢察權運行主體角度去研究辦案責任制。注重落實執法過錯追究機制,依法實行執法責任終身制,主任檢察官對其在職權范圍內所作出的決定承擔責任。
⑼ 如何建構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
最高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目標:健全司法辦案組織,科學界定內部司法辦案許可權,完善司法辦案責任體系,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追究機制,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一、《意見》規定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
1、堅持遵循司法規律,符合檢察職業特點;
2、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加強監督制約相結合;
3、堅持權責明晰,權責相當;
4、堅持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一致,責任與處罰相適應。
二、檢察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七項辦案事項須檢察官親自承擔。
《意見》規定檢察官應當親自承擔7項辦案事項,即詢問關鍵證人和對訴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對重大案件組織現場勘驗、檢查,組織實施搜查,組織實施查封、扣押物證、書證,決定進行鑒定;組織收集、調取、審核證據;主持公開審查、宣布處理決定;代表檢察機關當面提出監督意見;出席法庭;其他應當由檢察官親自承擔的事項。
三、健全檢察機關辦案組織,實行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辦案組。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實行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兩種辦案組織形式。《意見》明確了獨任檢察官承辦案件,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由兩名以上檢察官組成,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可以相對固定設置,也可以根據司法辦案需要臨時組成,辦案組負責人為主任檢察官。主任檢察官作為辦案組負責人承擔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等工作,在職權范圍內對辦案事項作出處理決定或提出處理意見,其他檢察官在主任檢察官的組織、指揮下從事具體的辦案活動。
四、明晰各類檢察人員職權,檢察長應履行十項職責。
《意見》從五個方面明晰了各類檢察人員的職責許可權:一是完善了檢察長職責,明確了檢察長對案件的處理決定權和行政管理職能。二是原則規定檢察官依照法律規定和檢察長委託履行職責,同時,要求省級檢察院結合本地實際,根據檢察業務類別、辦案組織形式,制定轄區內各級檢察院檢察官權力清單。三是界定主任檢察官除履行檢察官職責外,作為辦案組負責人還負責辦案組承辦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工作。四是明確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作為檢察官在司法一線辦案,同時,規范了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五是明確了檢察官助理在檢察官指導下辦理案件的職責。
《意見》明確規定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應履行十項職責:決定是否逮捕或是否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決定是否起訴;決定是否提出抗訴、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意見或提請抗訴,決定終結審查、不支持監督申請;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立案、不立案、撤銷案件以及復議、復核、復查;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重要偵查措施;決定將案件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主持檢察委員會會議;決定檢察人員的迴避;主持檢察官考評委員會對檢察官進行考評;組織研究檢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法律規定應當由檢察長履行的其他職責。
五、檢委會運行機制實行五項改革,檢察官可向檢委會請求討論案件。
《意見》圍繞檢察委員會工作機制中與司法責任制相關的內容,提出了以下五項改革措施:一是規范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具體案件的范圍,劃分與檢察官、檢察長在司法辦案中的界限。二是明確了檢察委員會由檢察長、副檢察長、專職委員和部分資深檢察員組成,強化了檢察委員會委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三是賦予檢察官可以就所承辦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權,完善了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的程序。四是完善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的機制,提高了案件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五是提出了建立健全檢察委員會決策咨詢機制等改革措施。
《意見》規定,檢察官可以就承辦的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依程序報檢察長決定。檢察委員會對案件進行表決前,應當進行充分討論。表決實行主持人末位表態制。檢察委員會會議由專門人員如實記錄,並按照規定存檔備查。
六、健全檢察管理監督制約機制,檢察官辦案信息將全程留痕。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對司法辦案工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全面記錄辦案流程信息,全程、同步、動態監督辦案活動,對辦結後的案件質量進行評查。
《意見》指出,當事人舉報投訴檢察官違法辦案,律師申訴、控告檢察官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或有跡象表明檢察官違法辦案的,檢察長可以要求檢察官報告辦案情況。檢察長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更換承辦案件的檢察官,並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
《意見》要求,建立以履職情況、辦案數量、辦案質效、司法技能、外部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評價結果作為檢察官任職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建立辦案質量評價機制,以常規抽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等方式對辦案質量進行專業評價,評價結果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意見》強調,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建立健全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平台、重要案件信息發布平台、法律文書公開平台、辯護與代理預約平台,推進新媒體公開平台建設。
七、檢察人員可被追究三類司法責任
《意見》明確了司法責任的類型和標准,並分別列舉了各類司法責任的具體情形,以及免除司法責任的情形,增強了司法責任追究的可操作性。
《意見》根據檢察官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客觀上是否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將司法責任分為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重大過失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三類。
《意見》明確了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故意實施11種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包庇、放縱被舉報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使無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毀滅、偽造、變造或隱匿證據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以其他非法方法獲取證據的;違反規定剝奪、限制當事人、證人人身自由的;違反規定限制訴訟參與人行使訴訟權利,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超越刑事案件管轄范圍初查、立案的;非法搜查或損毀當事人財物的;違法違規查封、扣押、凍結、保管、處理涉案財物的;對已經決定給予刑事賠償的案件拒不賠償或拖延賠償的;違法違規使用武器、警械的;其他違反訴訟程序或司法辦案規定,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
《意見》規定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有重大過失,怠於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出現重大錯誤,或案件被錯誤處理的;遺漏重要犯罪嫌疑人或重大罪行的;錯誤羈押或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人員自殺、自傷、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毀證、逃跑的;舉報控告材料或其他案件材料、扣押財物遺失、嚴重損毀的;舉報控告材料內容或其他案件秘密泄露的;其他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等8類後果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
《意見》強調,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檢察人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怠於行使或不當行使監督管理權,導致司法辦案工作出現嚴重錯誤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八、完善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啟動問責機制
《意見》把司法責任具體落實到人,並從司法責任的發現途徑、調查核實程序、責任追究程序、追責方式、終身追責等幾個方面完善了司法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機制。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受理對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違紀違法行為和司法過錯行為的檢舉控告,並進行調查核實,對檢察人員承辦的案件發生被告人被宣告無罪,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或死亡、傷殘等情形的,一律啟動問責機制,核查是否存在應予追究司法責任的情形。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經調查後認為應當追究檢察官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或重大過失責任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決定後,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審議,及時向懲戒委員會通報當事檢察官的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事實及擬處理建議、依據,並就其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承擔舉證責任。當事檢察官有權進行陳述、辯解、申請復議,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無責、免責或給予懲戒處分的建議,檢察人員不服處理決定的,有權提出申訴。
《意見》明確了應當承擔司法責任的人員將面臨的三種追責方式。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調離司法辦案工作崗位以及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辦理;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涉嫌犯罪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將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