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❶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均不能成立。甲作為普通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如果甲為有限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有一定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企業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丁作為入伙的合夥人,(1)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如果為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有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乙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責任,與其他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同樣,丙的說法也不對。丙為勞務出資,為普通合夥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十六條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 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合夥企業法第六十四條有限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作價出資。 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2,解散企業的時候,合夥人分配了企業財產,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應當負有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清算人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合夥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合夥企業解散,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 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擔任;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同意,可以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後十五日內指定一個或者數個合夥人,或者委託第三人,擔任清算人。 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未確定清算人的,合夥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合夥企業財產在支付清算費用和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以及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分配。
根據題目描述,該企業已經不存在剩餘財產。所以基於合夥企業財產賠付債權人已經不可能。
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注銷後,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仍負有無限連帶責任。
由普通合夥人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所有對企業負無限責任。
3,合夥人應當按照以下順序賠付,1),按照合夥協議的規定,2)各合夥人協商,3),按照實繳出資比例,4),平均。
合夥企業法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❷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二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約》第71條第(1)款規定,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 或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將不履行大部分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2.要求提供擔保
《公約》第71條第(3)款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3.行使停運權
《公約》第71條第(2)款規定,「如果賣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顯化以前已將貨物裝運,它可以阻止將貨物交給買方,即使買方持有其有權獲得貨物的單據」。根據上述規定,停運權作為一種救濟方式僅為賣方享有。但是,賣方不得在行使停運權的同時採取與這一救濟措施相抵觸的其他救濟方法,如宣告合同無效等。同時,公約規定了賣方在行使停運權之後的及時通知義務。
4.宣告合同無效 (解除合同)
《公約》第72條第(1)款規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顯看出一方當事人將根本違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所謂根本違反合同,依《公約》第25條的規定是指「一方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後果」。
❸ 國際商法經典案例分析
根據《貨物買賣法》第18條(1)條規定:「凡屬無保留條件的特定物的買賣,如果該物以處於可交付狀態,則貨物所有權於合同訂立時轉移,除非當事人表達了不同的意思。」在CIF合同中,3000噸小麥在裝運後所有權就屬於商人A,其轉賣1000噸給B,應在其合同訂立時就轉移了所有權,所以應將000噸小麥歸還B
❹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我公司與國外一家大公司簽訂一筆進口精密機床合同,該公司在歐盟區內共有3家工廠 生產這種機床。臨近裝運日期時,對方一工廠突然發生火災,機床被燒毀,該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撤銷合同。問:可否撤銷?說明理由。
原則上不能撤銷合同。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後果。一般說來,不可抗力的後果有兩種, 一種是撤銷合同,一種是延期履行合同。什麼情況下解除合同,什麼情況下履行合同要看所發生事故的原因、性質、規模以及履行合同所產生的影響程度。 本案中,火災雖然是當事人無法預料的,應該屬於不可抗力的范圍,但由於對方還有兩家 工廠可以生產合同項下的產品,因此,我方要求對方延期履行合同。
2.我國某公司與外商簽訂了一份CIF出口合同,我國公司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辦理了保 險。貨物發出後,銀行議付了貨款,但貨到目的港後發現嚴重破損,而保險中沒有投保破損險(因為買方沒有指明),買方要求我國公司到保險公司辦理索賠事宜。問:我方應否辦理?
買方要求不合理。此案涉及到CIF合同的性質。 ①根據《2000年通則》,CIF屬於象徵性交貨術語,即賣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證規 定的正確完整的單據,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所以不是到岸價。 ②CIF雖然由賣方辦理保險,但投保金額和險別必須事先約定,如果沒有約定,只能按照 國際慣例辦理,即按FOB貨價×(1+10%)投保平安險。 ③在CIF術語下,賣方辦理保險僅為代理性質,應由買方處理索賠事宜。如果買方要求賣 方代替辦理索賠事宜,但責任和費用用由買方承擔。 本案例,買方顯然是在推卸責任。因此我方不能答應對方要求。
3.某年11月,我國某外貿公司與一外商簽訂了出口5000公噸鋼材的合同,價格條款為 CIF溫哥華。支付方式為即期不可撤銷信用證。我方按合同規定辦理了租船定艙和保險並支付了相關費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單據並到議付行付貨款,不料貨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嘯,全部滅失。外商以貨物滅失為由拒絕付款贖單,問我方如何處理?
這是一起並不復雜案例。在CIF術語中,買賣雙方風險劃分地點是裝運港船舷,越過船舷 後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賣方辦理保險僅僅是代理性質,出險後應由買方辦理索賠事宜。另外CIF屬於象徵性交貨,即憑全套合格單據,買方就不得拒付貨款。還有,信用證業務屬於銀行信用,應由議付銀行承擔第一付款責任。 處理措施:我方首先應向議付行議付貨款,再由議付行向付款行申請付款,只要全套單據 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其次我方應向買方講明道理,提出嚴重交涉,只要對方不無理取鬧, 就會按照國際慣例迅速支付貨款。最後,我方可以協助買方辦理向保險公司索賠事宜,但責任壞人費用要由買方承擔。
❺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這明明就是我國民商法的內容,不是國際商法的內容。
1、牛丟失,風險由乙方承擔,風險適用交付原則
2、牛生小牛,小牛歸甲方,孳息歸所有權人所有
3、租金歸乙所有,乙具有處分權。
4、損失由乙承擔,因為牲畜造成的損失由其管理者承擔
5、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
6、定金部分有效,定金規定不超過總價款的20%,超過部分無效,因此超過的1000元部分無效
❻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急!
1、要約邀請。因為空調機廠要求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因為在數量上沒有確定,而是給了一個上限,所以說在數量上是讓對方決定,而不是讓對方承諾。符合要約邀請的特徵。
2、寶利商場發出的是要約。因為此時數量、金額、交貨方式和費用承擔都已經明確。符合要約的特徵。
3、過期承諾。因為4月6日空調機廠又發出讓寶利商場自提貨的反要約(也就新要約)並讓其當天承諾,但寶利商場未按期承諾。
4、合同未成立。理由同3.空調機廠不用承擔合同責任。
5、送貨上門改為自提貨物,這已經把交貨方式和承擔費用都作出了改變,屬於實質性變更。
❼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正確。中方公司發出要約時說明「以未出售為條件」,即要約的有效承諾(接受)期間為美方公司收到要約至鐵釘賣出日期為止。
2.由美方承擔。《公約》規定承諾要在到達要約人時生效,1月25日到達的美方的接受已經逾期,並且中方在1月29日在合理的期間內通知美方,告知對方1月10日的發盤已於1月20日失效,履行了告知的義務。
❽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
這個要看具體的交貨質量了。一般而言憑樣品買賣為准。在出口交易中,賣方應特別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同時,賣方想買方寄送樣品時,應考慮留存「復樣」,備作交貨或處理糾紛時核對。
本題當事人營業地位於不同國家,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其中31條規定,
如果賣方沒有義務要在任何其他特定地點交付貨物,他的交貨義務如 下:
(a)如果銷售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賣方應把貨物移交給第一承運人 ,以運交給買方;
(b)在不屬於上一款規定的情況下,如果合同指的是特定貨物或從特定 存貨中提取的或尚待製造或生產的未經特定化的貨物,而雙方當事人在訂 立合同時已知道這些貨物是在某一特定地點,或將在某一特定地點製造或 生產,賣方應在該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
根據(b)我們知道,環島公司已經完成交付義務,而交付完成那麼風險也隨之轉移,所以城外公司應該負擔這批貨物的風險,即應該將款給環島。
❾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無論在哪個國家起訴,
由於雙方沒有約定解決合同糾紛應使用的法律,
因此法院應當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CISG
對於母子公司方面的法律,如子公司被操縱等問題時,
應適用法院地法,即適用美國統一商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