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辯護案例
『壹』 有誰知道一些司法案件中因為類似新證據的出現而使案件峰迴路轉的案例故事
新證據案例:2000年,因拒不承認拖欠貨款,四川某商業公司被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貓公司)告上法庭,結果白貓公司因證據不足被成都中院判決敗訴。在尋找新的證據期間,兩年的申訴期很快就過去了,當初的判決已經生效。但白貓公司沒有放棄,歷盡艱辛終於在2003年取得了新的關鍵證據,並於當年底再次起訴。
是否可以根據新的證據受理此案?成都中院經過多方論證,最終決定立案,這讓白貓公司深感意外。但商業公司認為,此案的判決已經生效,白貓公司的新證據是在已過訴訟時效後取得的,不具備法律效力,遂請求法院駁回其訴求。
由於案子涉及大量稅務票據、貨運單據、銀行票據,在庭審時,法官們對案件爭議的焦點都進行了准確歸納,對每一個細節和數據的提問都體現了對當事人充分負責的態度,反映出很高的庭審駕馭能力。
2004年3月4日,成都中院判決白貓公司勝訴,被告支付106萬余元的貨款。判決後,被告不服,上訴到四川省高院,但省高院維持原判駁回了上訴。
『貳』 這里有一個刑事案例分析。。請您告訴我如何對被告定罪,如果我是辯護律師該如何辯護
你先看看犯罪嫌疑人的年歲多大了,符合不符合成年人年齡,在說夠不夠成犯罪
『叄』 我想求一些給重大案情中的嫌疑人做無罪辯護成功的案例,謝謝!
樁人命案的無罪辯護
1998年12月1日上午6時許,在溫州雙嶼稽師單達五金廠內,被告人陳牛法、陳年英夫婦因瑣事與葉志操夫婦發生爭吵,進而發生扭打,葉志操在這場爭打中致死。1999年12月15日,鹿城區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分別判處兩被告11年和5年有期徒刑。被告不服,向市中院提起上訴,認為自己無罪。2000年4月24日,鹿城區人民法院根據市中院裁定重新審理了這起案件.控辯雙方再次圍繞本案事實進行舉證、質證,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唇槍舌戰,依然沒有結果。法院宣布「擇日另行判決」。
據經辦津師介紹,這起案件的復雜性在於控辯雙方對造成死者死亡的原因分岐很大,是故意傷害致死,還是意外事件,一直雙方爭論的焦點。
一審
鹿城區人民檢察院於1999年10月8日向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組成合議
庭,公開進行審理。
根據市公安局的屍檢報告,檢察機關指控兩被告人構成故意傷害罪
被告人陳牛法辯解:我只打葉的頭部一下,請求從輕處罰
被告人辯護律師朱祖飛在辯護詞中就控方指控被告人陳牛法故意傷害致死罪事實不清一說做了詳細的說明。
他認為,故意傷害,是指故意非法地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上,應當與一般毆打行為予以嚴格區分,這涉及到罪與非罪的界限。本案兩被告人與受害人葉志操系同廠工人因一艇瑣事而爭吵,繼而發生互毆的情況,被告人陳牛法僅打了受害人一拳。從被告人主觀方面進行分析,雙方沒有什麼過深的成見,僅為一點鎖事而爭吵,根本沒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
同時關於本案定性的問題,朱律師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認為,葉志操的死亡是抑制死。也就是胸腺淋巴體質的人受到輕微的刺激而引起猝死。這可有法醫的鑒定書予以證明:受害人葉志操是個胸腺淋巴體質的人,根據法醫學的原理,具有這種特異體質的人受到輕微的刺激或感染即可引起猝死。同時鑒定書審查意見也曾提出.葉的死亡不排除抑制死的可能。
因此,朱祖飛認為本案屬於意外事件
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陳牛法、陳年英為瑣事而故意傷害他人身休,致入死亡,其行為均已構成故意傷害罪,應子處罰。公訴機關指控兩被告人所犯的罪名成立。鑒於兩被告人歸案後尚能供認上述事實,且被告人陳年英在共同故意傷害中起輔助作用,系從犯,可依法減輕處罰。根據《刑法》,判決如下:被告人陳牛法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1年;被告人陳年英犯故意傷害害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陳牛法、陳年英分別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麗的損害賠償費69000元和30000元;被告人陳牛法、陣年英對其總經濟損失99000元承擔連帶責任。
二審
對此判決,.陳牛法、陳年英表示不服,分別以「一審判決錯誤」.和「一審適用法律錯誤」等理由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兩被告人的辯護律師在二審中再次為他們辯護
朱祖飛認為,一審的認定事
實錯誤。他的根據其一是司法部門的審查意見書上認為「葉的腦乾的小灶性出血難以認定為死亡原因」。其二,陳牛法僅打了受害人一拳,同時有證據證實葉突然倒地死亡,其死亡經過短暫、快速。如果葉志操系腦干損傷死亡,死亡時間應較長。朱律師還引用了司鑒所對葉志操胸腺淋巴組織增生活躍的鑒定後指出,葉系胸腺淋巴體質,受到輕微的刺激就可以發生抑制死
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此案時認為,原判認定被告人陳牛法、陳年英犯故意傷害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且嚴重違反訴訟程序。據此,作出
終審裁定,撤銷鹿城區人民法院(1999)鹿刑初宇第882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發回重審。重審
4月24日下午,鹿城區人民法院再次開庭審理了此案。控方將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醫鑒定書當庭舉證,認為葉志操的死因符合頭部受外刀作用後腦干挫傷、出血所致。鑒定書寫道:受害人葉志操在與他人扭打過程中,大腦被拳擊後即刻倒地死亡。屍體解剖驗發現腦t點灶性出血,其他器官未發現致命性損傷,結合案清調查分析,認為葉的死亡符合頭部外傷後腦干損傷,出血所致。
這份鑒定書也對葉系抑制死的說法進行反駁,認為他的死不符合抑制死的診斷標准。而對胸腺淋巴體質急死說」.這份鑒定書也認為不能成立,因為對於該體質急死學說,目前學術界傾向於否定」。而在法庭上,被告人律師朱祖飛認為該鑒
定書是錯誤的
此案的主審法官陳朝輝說,此案現正根據法律程序,進行民事賠償方面的調解,進行合議庭合議,近日將有判決結果。
本報記者衰壽省(轉載自2000年4月27日《溫州晚報》的《法制時空》)
刑辯網首頁>辨詞薈萃>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浙江省陳牛法故意傷害(致死)案二審辯護詞
朱祖飛2005-08-1013:44:24來源:中國刑辯網
審判長、審判員:
浙江浙南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被告人陳牛法的委託,指派我擔任被告人陳牛法的二審辯護人,現就本案發表以下辯護意見。
一、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溫中法技審(2000)第21號法醫文證審核鑒定書及溫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科溫公刑屍檢(98)170號屍體檢驗報告書的鑒定結論是錯誤的,其中市中法鑒定違背了程序法的規定。
第一、按照法醫學原理,腦干挫傷的病人在腦乾的組織切片中應發現:(1)腦干挫裂傷。腦干損傷部位的神經組織連續性遭到破壞,局部有出血、水腫,可合並腦神經及神經纖維挫傷和撕裂傷。(2)腦干點狀及灶狀出血(本案僅見幾個紅細胞滲出);(3)腦干軟化。即腦干局灶性組織缺血。隨後則出現大量的格子細胞,吞噬並清除軟化的壞死組織。而本案腦血管周圍僅有幾個紅細胞滲出,而沒有腦干挫裂傷及腦干軟化的表現。故認為葉系腦干挫傷缺乏事實依據。
第二、兩鑒定書犯了把腦干點狀出血與腦干挫傷等同起來的錯誤。據司法部司法所的鑒定時所見,死者葉志操腦乾的組織切片中見血管擴張(據了解,法醫僅見到血管邊幾個紅細胞)。點狀出血系血管擴張滲出所致,是死者常有的表現,並非是腦挫傷造成的。
第三、市中院法醫鑒定書認為腦干內的局灶性出血系腦出血管的摩擦與撕裂造成的。本辯護人認為,該觀點沒有任何客觀事實依據的,既然腦血管的撕裂,那麼撕裂口何在?沒有撕裂口,何來腦血管的摩擦與撕裂。顯然,這種觀點是不能成立。
第四、市公安局法醫鑒定認為,葉志操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及肺、腎出血均系鈍物打擊所致。這一認定也是完全錯誤的,葉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多是擦傷,系葉死亡後屍體被拖拉所造成的,肺、腎出血系猝死症狀。
第五、市中院法醫鑒定認為本案抑制死難以成立。本辯護人認為是錯誤的,具體理由見第二大點。
第六、胸腺淋巴體質急死學說,雖然近100年來,醫學界對這一問題一直存在爭論。但客觀事實上,國內一直來仍舊陸續有胸腺淋巴體質猝死的報道,浙江醫科大學法醫學教研室和病理解剖學教研室對40多年來遇到的胸腺淋巴體質猝死14例進行死因分析,其中11例與胸腺淋巴體質有關。在醫學界對胸腺淋巴體質急死學說有積極肯定研究成果的情況下,市中院法醫鑒定卻對葉死亡斷然排除其與胸腺淋巴體質無關,其鑒定科學性何在?
第七、司法部司鑒所鑒定是權威鑒定,鑒定法醫仔細觀察送檢標本,綜合案件情況,作出符合法醫學原理的鑒定,認為葉志操腦乾的小灶性出血難以認定為死亡原因,也沒有相應的證據足以推翻該鑒定認定的事實及鑒定的科學性,所以法院對該鑒定結論應予採納。值得指出的是,該鑒定書是控方移送到一審法院的,並非是辯方提供的證據,一審法院認為是辯方提供的證據,是錯誤的。
第八、中院法醫鑒定違背了程序法的規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20條第二項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而本案在對鑒定有爭議的情況下,竟然由中院法醫室鑒定,違背了上述規定,其鑒定結論是無效的。
二、一審判決認為受害人葉志操系腦干損傷死亡,是完全錯誤的。葉的死因是抑制死或者屬於胸腺淋巴體質猝死。
第一、據上訴人陳牛法交代,陳牛法僅打了受害人一拳。
第二、在扭打中,陳牛英用膝蓋頂了葉身上一下,「葉便鬆手了,倒地了」。說明葉在受到不重的外力作用下,即刻死亡,其死亡經過是短暫、快速。
第三、若腦干損傷死亡,死亡經過時間較長,與本案不符。
第四、司鑒所(1999)病鑒字第31號書證審查鑒定書的分析結
論指出:葉志操腦乾的小灶性出血難以認定為死亡原因。
第五、司鑒所鑒定書的分析說明第(二)點指出:「在組織切片檢驗中,鏡下顯示葉志操的胸腺實質面積與胸腺組織全面積之此大於40,並見胸腺淋巴組織增生活躍」。根據法醫學原理,葉系胸腺淋巴體質,受到輕微刺激就可以發生猝死。
第六、司鑒所鑒定認為:「葉的死因不排除因受外力的作用發生抑制死的可能。
第七、通過全面屍體解剖檢查,已經絕對排除了重要的致死性病變、機械性損傷或中毒等。
第八、本案沒有充分的暴力死證據。
綜合上述幾點,本辯護人認為葉的死因是抑制死或者是胸腺淋巴體質猝死。故一審判決認為葉系腦干損傷死亡,是完全錯誤的。
三、一審判決及控方指控被告人陳牛法犯故意傷害(致死)罪存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故意傷害,是指故意非法地損害他人人身健康的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一種是對人體器官機能的損害。在司法實踐上,應當與一般毆打行為予以嚴格區分,這涉及到罪與非罪的界限。而一般的毆打行為,通常只造成人體暫時性的疼痛,或神經輕微刺激,並不傷及人體的健康,一般毆打不屬於犯罪,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處罰予以行政處罰。區分一般毆打行為與故意傷害罪,出了主觀故意內容不同之處,其客觀傷害後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本案兩被告人與受害人葉志操系同廠工人,因一般瑣事而爭吵,繼而發生爭吵,根本沒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2、故意傷害罪構成,除未遂形態外,都必須以造成被告人傷害為前提,即造成輕傷或重傷的後果,而不包括輕微傷。本案從損害後果來看,除猝死的症狀(如腦干點壯出血,肺腎出血、脾淤血及其他皮肉出血的急死症狀)與擦傷的症狀(擦傷系受害人死後因屍體被拖拉造成的)其他沒有任何的損傷症狀,也就是本案兩被告人的毆打行為沒有造成受害人的輕微傷後果,何況是輕傷或重傷的嚴重後果。故意傷害(致死)罪是結果加重犯,本罪結果只能是傷害(輕傷或重傷),本案傷害前提都不存在,何來結果加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本辯護人認為一審判決及控方指控被告人犯故意傷害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本案的被告方的行為屬於一般毆打行為。
四、關於本案定性的問題,本辯護人提出以下意見,供和議庭參考。
一、本案能否定過失致人死亡罪。
從客觀上看,本案也出現受害人死亡的嚴重後果,通過今天的庭審調查,本辯護人認為,葉的死因是抑制死或者屬於胸腺淋巴體質猝死,也就是葉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急死。假設本案排除意外事件,那麼就存在這樣的情況,本案輕微的刺激造成葉的死亡到底是誰造成的,是陳牛法還是陳年英呢?還是受害人情緒激動或按壓所造成的呢?就此,本案也存在事實不清,無法認定。
二、本案屬於意外事件。
假設本案是兩被告人的其中一個人的輕微刺激而造成受害人的死亡的話,本案也應屬於意外事件。意外事件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實施某一行為在客觀上導致了他人死亡的結果,但既不是出於故意,也不存在主觀上的過失,而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所謂不能預見的原因,是指行為人對其引為發生損害結果不但未預見到,而且根據其實際認識能力和當時的具體條件,行為時也根本不能預見。
本案受害人葉志操受到輕微刺激就可死亡,就是絕頂聰明的人也是不可能預見。兩被告人是是自農村的打工者,因而不能要求他們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輕微成績)可能造成身高馬大的葉志操死亡的結果,他們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即無故意,也無過失,而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屬於無罪過的意外事件。
綜上所述,也的死亡純屬意外事件,一審判決及控方指控被告人陳牛法犯故意傷害罪證據不足,因此,本辯護人認定被告人陳牛法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敬請法庭能予以採納,同時本辯護人認為本案以下二點應引起合議庭充分重視:一、不能因為葉志操已死,就來客觀歸罪;二、不能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仍採用疑罪從輕的作法對被告作有罪判決,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宣判被告人無罪。
此致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辯護人:浙江浙南律師事務所
朱祖飛 律師
2000年5月15日
『肆』 有爭議的司法案件比較出名的
辛普森、許霆案、
『伍』 美國史上的著名司法案件
http://wenku..com/view/f78abfbff121dd36a32d82ab.html美國25個著名的司法案專例屬
『陸』 司法案件
刑事案件一般由公安偵查終結後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你說檢察院不放人內,那麼應容該是進入審查起訴階段,檢院要麼起訴到法院要麼不起訴通知公安放人。審查起訴最長一個半月。如果加上公安的偵查期限,四個月完全有可能沒超辦案期限。公安的偵查時限視案情程度從兩個月到七個月。被害人指證他沒犯罪不影響辦案。如果確實是錯案,他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柒』 法律的經典案例
以下為法制的事例:
案例一:
一天晚上,某縣中學的4位學生,傍晚闖進了城郊某中學的男生寢室里,掏出匕首威脅並毆打宿舍學生,共搶劫200餘元。由於受害學生報案及時,他們在回家40分鍾後同時落網。
案例分析:在此案中,行為人「在客觀上表現為對財物的保管者、所有者、守護者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迫使其交出財物」;在方法上,實施暴力,公然「對被害人的身體實施打擊或者強制,例如,捆綁、毆打、禁閉、傷害等等」,嚴重威脅著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主觀上,是有意地採用暴力手段,奪取錢物,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故4位學生的行為已觸犯了刑法。我國刑法還對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1)犯罪時已滿16歲的人是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因為他們的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2)犯罪時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是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對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犯罪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搶劫、販毒、放火、爆破、投毒等犯罪負刑事責任。這4位學生犯罪時3位16周歲,一位15周歲,理應根據刑事責任年齡,追究他們應負的法律責任。 案例二:
16歲的中學生劉某是某中學高二學生,家庭條件很好,劉某從小就嬌生慣養,在學校不求上進,幾乎每天都出入網吧並染上了賭博的惡習,花錢如流水,時間長了,父母知道他的惡習,便嚴格控制他的經濟來源。由於找父母要錢這條路走不通,又實在渴望出去瀟灑一下,一天,他趁父母外出之機,將家裡的5000元現金偷走。一個多月後,劉某的父母發現5000元現金被盜,很快就懷疑到他,於是追問兒子有沒有拿家裡的錢。此時,5000元錢都快被他揮霍光了,劉某害怕家長責備,便一再說自己沒有拿,其父親便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公安機關經過縝密的偵查後將犯罪目標鎖定在劉某身上。在大量事實面前劉某不得不承認錢是自己偷的,公安機關遂將其刑事拘留,後轉為逮捕。父母知道竊賊是自家的兒子後,認為兒子偷拿父母的錢財不犯罪,他們也不想追究責任,要求公安機關釋放劉某,但公安機關認為劉某已涉嫌犯罪,因此對於劉某父母的請求未予允許。
案例分析:盜竊父母或近親屬的財物,在是否構成犯罪和處罰上有其特殊性。法律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在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劉某偷盜自家錢財達5000元,數額大,在父母追問時又拒不承認,且把偷拿的錢用於賭博和揮霍,結合這些情節看,劉某應當屬於「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情形。司法機關以涉嫌盜竊罪將劉某刑事拘留,這是完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不過,劉某偷盜的財物畢竟是自己家的,其社會危害性明顯比在社會上作案要小,加之他屬於未成年人,因此法院在宣告其有罪的同時,通常會給予較大幅度的減輕處罰。 案例三: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學三位同學乘門衛不注意,悄悄溜進學校,直奔某班教室。一名同學對著教室門先踹了幾腳,然後另兩名同學接著踹,將教室門板踢下一塊,三人乘此鑽進教室,又開始毀壞其他東西,後揚長而去。
案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72條規定:「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名同學破壞校舍及其他財產行為,應由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案例四:
李某(男,19歲)、王某(男,19歲)、徐某(男,15歲)預謀綁架某鄉中學生劉某、張某,然後向其家勒索現金。於2005年5月8日晚6時許,犯罪嫌疑人李、王帶著事先准備好的凶器卡簧刀二把,繩子三根,鐵棍一根,膠帶一卷,預先到達某鄉大橋東頭第三瀉洪口處,另一犯罪嫌疑人徐以去河西玩電腦游戲為由將劉某(男,16歲)、張某(男,15歲)從家中騙出,當三人走到西大橋東頭時,徐借口說去橋墩取事先藏在那的錢,將被害人騙至西大橋東頭第三個橋墩處,這時躲在橋墩處的李、王手持卡簧刀將二被害人逼住,李用鐵棍猛擊劉頭部數下,劉倒地後王、徐又用事先准備好的繩子將劉的脖子勒住,約一分鍾後見劉不動了,又用同樣的手段將被害人張打倒,認為二被害人已死亡迅速逃離現場。三犯罪嫌疑人第二天給張某家打電話索款,要人民幣五萬元。 案例分析:李某、王某和徐某預謀實施的是綁架罪,但具體實施犯罪過程中,他們不僅實施了綁架的行為,並且還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實施綁架行為並殺害被綁架人的,以綁架罪論處。這種類型的綁架罪實質上包含兩種具體的行為:一為綁架行為,二為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這兩種情況在我國刑法中均可構成獨立的犯罪,即一般情節的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本案中,李某、王某已夠法定年齡,所以應承擔完全刑事責任。徐某案發時的年齡為未滿16周歲,根據刑法第17條的規定,其不應對綁架罪承擔刑事責任,但應對其實施的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讓我們每一個同學自尊自愛,遵規守紀,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捌』 法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
本書選擇了來50個典型自案例,主要來源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刊物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參考案例,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被媒體廣泛報道並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的案例。案例選擇的總體思路是近年來具有一定爭議,在理論上具有較強探討價值,在實踐中具有較廣適用空間。選擇時考慮案例在刑法各部分的分布,但有多有少,並不面面俱到。在分析過程中,如果對裁判結果和論證過程有不同意見,也會提出相應的質疑和批判。本書在展開個案分析時,除展示案例裁判者的論證思路、理由之外,不再進行一般教材式的、全面的基礎理論敘述,更多直接基於事實和規范,從某些獨特和關鍵的角度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以此試圖說明,刑法適用的過程,是在目的指導下,運用各種論證方法,不斷拉近規范和事實的距離,得出符合正義、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結論;同時希望說明,一個合格的法律工作者,需要強大的事實和規范的處理能力,人類生活復雜多樣,新問題層出不窮,具有良好的社會生活感悟能力、應對能力和事實分析能力的法律工作者,才是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玖』 有關律師實務的案例分析
一、1、錢某不符合兼職律師的執業條件;
2、錢某未取得律師執業許可,不能以內律師的名義容從事法律服務;
3、律所不應指派錢某一人擔任企業法律顧問,應指派有執業許可的律師;
4、錢某索要活動經費是個人行為,律所不承擔任何責任。
二、甲公司可以依據顧問合同、法律意見書、損失結果的相關證據,與律所通過協商或訴訟解決損失賠償事宜。 活動經費不在賠償范圍。
三、顧問合同是單位之間的協議,具體經辦人可以忽略不計,甲公司有權要求律所依據顧問合同及律師賠償規則進行賠償。
『拾』 刑事案件一審、二審的律師辯護
直接打到欲委託的律師,將您的委託意向表達出來。
具體如何辦,律師會告訴您。
一般來講,是要交律師費的。與律師事務所簽訂委託協議。委託要由被告人的親屬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