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人刑法
㈠ 漢代有哪些罪名
據《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漢興,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所以西漢剛建立時只有三種罪名:殺人,傷人。偷盜。刑法志又說:「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通趾,腳趾),笞殺之,梟其首,菹(zu陰平,剁成肉醬)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彭越、韓信之屬皆受此誅。」就是說實際上還有「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而且仍然實行的是商周以來的「五刑」,即墨刑(臉上刺字)、劓刑(yi去聲,割鼻子)、刖刑(yue去聲,斷足)、宮刑(男閹割,女禁閉)、大辟(pi去聲,死刑)。對於罪特別大或皇帝特別痛恨的人,實施「大辟」之前還要讓他先受遍其餘四種刑罰,叫做「具五刑」(具:齊備)。
實際上這只是「刑」,至於為什麼要施以這些「刑」的「罪名」那就很多了:到漢武帝時「禁罔浸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也就是說,光是「大辟(死罪)」就有409條1882個案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到西漢文帝時,我國刑法史上出現個很大的進步,那就是第一次在國家法律上廢除了殘損面容肢體的三種肉刑即墨、劓、刖刑(宮刑不廢),代之以服苦役(城旦)和笞刑(鞭打背臀部)。促使漢文帝廢除肉刑的是當時著名的孝女淳於緹縈,她的父親,名醫淳於意獲罪當受殘損肢體的肉刑。作為最小的女兒,淳於緹縈勇敢地上書文帝願為官奴俾以贖父罪。漢文帝深受感動。便下詔廢除上述三種肉刑,這就是著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盡管以後的封建王朝不時地還恢復甚至創造出更新奇的肉刑,但至少那是被認為正規法律之外的「非刑」。
㈡ 漢代出現新的刑法名稱有哪些
1)死刑:大體上與秦朝相類似,有棄市、腰斬、具五刑、夷三族等,漢朝與秦朝不同的有「殊死」,殊死即斬首,據《漢書·高帝紀》記載:高帝六年,令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師古作注曰:「殊,絕也,異也,言其身首離絕而異處也。所以,殊死就是斬首。
(2)肉刑:
宮刑,在漢朝又叫腐刑或蠶室刑;
斬右趾,在漢文帝除肉刑時改為棄市,在此之前之後,都存在;
斬左趾,漢初曾沿用秦朝的斬左趾,在漢文帝除肉刑時改為笞五百,經景帝減少笞數,最後確定為笞二百;
劓刑:漢初也曾沿用秦朝舊制,在文帝除肉刑時改為笞三百,景帝時期減為笞一百。
黥刑:後改為髡鉗城旦舂。
(3)徒刑:兩漢時期的徒刑都規定了刑期,
髡鉗城旦舂:男犯剃掉頭發帶上械具去築城,女犯舂米的勞役刑,刑期是五年。
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築城,女犯舂米的勞役刑,刑期是四年。
鬼薪白粲:男犯為宗廟砍柴,女犯為宗廟擇米的勞役刑,刑期為三年。
司寇:男犯到邊境防禦寇賊,女犯服相當勞役的刑罰,刑期是二年。
罰作,復作,男犯守邊,女犯為官府幹活的勞役刑,刑期是三個月到一年。
(4)遷刑:
又叫做徙刑,把犯人遷到指定地區的刑罰。也適用於因連坐而坐罪之人。
七科謫: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的遣送七種人到邊疆地區服役的刑罰。這七種人有:罪吏,亡命(逃亡者),贅婿,賈人(有店鋪的商人),有市籍者(原來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來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如國家有戰事需要人戍邊首先考慮這七種人。
(5)罰刑:主要是罰金,在漢朝罰金是指強迫犯罪之人交納一定量黃金的處罰。此外還有奪爵免官等,與秦朝的規定類似。
(6)贖刑:贖刑與罰刑不同,贖刑是允許用金錢來贖原判刑罰。漢朝的贖刑比較重要的有女徒顧山,是漢平帝時規定的適用於女犯的贖刑。女犯被判刑後,可以放其歸家,每月交錢三百,雇別人上山砍柴以代替女犯應服的勞役。
㈢ 漢朝的腐刑是什麼樣的刑法
腐刑又叫宮刑,它是中國五大酷刑之一,也是最殘酷的刑罰之一。執刑人用刀子剜掉受刑男子的睾丸,如果受刑者是女的,那麼,這么女性將永遠地失去生育能力。總之,這是一種對人格施以極大侮辱的酷刑。司馬遷就遭受過這種酷刑
㈣ 簡述漢代刑法的主要原則
1、刑事責任年齡,幾次變化:10歲—70歲;8歲—80歲;7—80歲;10—80歲。
2、上請原則(貴族官僚有罪先請原則) 一定范圍內的官僚、貴族及其子孫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機關處理,而應先奏請皇帝裁決。官貴犯罪可以請示皇帝給予優待。
3、親親得相首匿(親屬相隱原則:漢宣帝),親屬間首謀藏匿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責任。
4、尊老憐幼原則(恤刑原則) 對於犯罪的老、幼、婦孺、病殘者,在定罪量刑方面給予照顧 。
㈤ 西漢後宮有哪些刑法
有 鳩殺
(主要是皇帝賜死)
白綾賜死
鞭笞
杖責
人彘
(將手腳砍斷,熏聾耳朵,灌啞葯,關在廁所里,起名為「人彘」。)
插 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
㈥ 漢朝有哪些刑罰
漢朝的刑罰情況如下:
漢初,繼續沿用戰國和秦的刑罰制度,刑罰以肉刑為主。秦國的各種死刑也繼續使用。此外漢朝自創了「殊死」這種死刑。雖然名稱聽上去有些可怕,但據《漢書·高帝紀》的韋昭注,「殊死」不過是斬首而已。在徒刑方面,漢朝有「顧山」。劉衍元始元年六月的書:「天下女徒已論,歸家,顧山錢月三百」(《漢書·平帝紀》),即女囚犯一個月出錢三百,代替自身勞役。這種刑罰只適用於女囚犯,也稱「女徒顧山」。
也就是說到了劉恆時代以前,中國的刑罰依舊野蠻殘忍。但是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這種情況註定要有所改變。而這種改變,在劉恆時代開始了。據傳說,劉恆的刑罰改革,跟一個女孩有關。《漢書·刑法志》記載了這個傳說:齊國太倉令淳於公有罪,當處肉刑,被解往長安。
他沒有男孩,只有五個女兒。根據封建禮節,女人不好到處走動,打點關系。這使他感到十分郁悶,就罵說:真恨我沒有兒子!女兒到了事情危急的時候,一點用處都沒有!最小的女兒緹縈不忍父親受苦,也因為對這句話不大服氣,於是隨父到長安,上書劉恆,表示願意沒為官奴婢,以贖父親的刑罰。劉恆憐憫她,遂發布了一道詔書說:「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是「不德」,要求改革刑罰制度。
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提出改革方案:凡當完者,完為城旦舂;當黥者,髡鉗為城旦舂;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當斬右趾者,棄市。劉恆批准了這個方案。這一年是劉恆即位的第十三年,耶元前167年。
於是一個巨變發生了:原先,中國的刑罰以野蠻殘忍為其特點,除了印度和曇花一現的亞述,天底下再也找不到像中國這么惡劣的刑罰制度。而劉恆的一道詔書卻改變了這一切。廢除肉刑!這在人類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創舉。對於習慣肉刑的中國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劉恆刑罰改革的歷史背景,是封建制度需要更多的生產力,而受過肉刑的人身體受到過不同程度的破壞,勞動力必然下降。而從法制經驗來看,受過肉刑的人在外形上有明顯的特徵,幾乎肯定會一輩子受人歧視,很容易會萌發破碗破摔甚至報復社會的心理,對社會治安沒有好處。
這兩條恐怕才是劉恆改革的深層考慮。但無論劉恆當年是怎麼考慮的,我們都應當承認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而勇敢的緹縈,也無意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她的位置,比後世那些自覺葬身於萬惡的封建禮教的「烈女」要高得多。
㈦ 漢代以行為人的什麼作為確定刑事責任的標准
秦朝以()作為確定刑事責任年齡的標准。
參考答案:身高
㈧ 漢朝有哪些刑罰
1)死刑:大體上與秦朝相類似,有棄市、腰斬、具五刑、夷三族等,漢朝與秦朝不同的有「殊死」,殊死即斬首,據《漢書·高帝紀》記載:高帝六年,令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師古作注曰:「殊,絕也,異也,言其身首離絕而異處也。所以,殊死就是斬首。
(2)肉刑:
宮刑,在漢朝又叫腐刑或蠶室刑;
斬右趾,在漢文帝除肉刑時改為棄市,在此之前之後,都存在;
斬左趾,漢初曾沿用秦朝的斬左趾,在漢文帝除肉刑時改為笞五百,經景帝減少笞數,最後確定為笞二百;
劓刑:漢初也曾沿用秦朝舊制,在文帝除肉刑時改為笞三百,景帝時期減為笞一百。
黥刑:後改為髡鉗城旦舂。
(3)徒刑:兩漢時期的徒刑都規定了刑期,
髡鉗城旦舂:男犯剃掉頭發帶上械具去築城,女犯舂米的勞役刑,刑期是五年。
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築城,女犯舂米的勞役刑,刑期是四年。
鬼薪白粲:男犯為宗廟砍柴,女犯為宗廟擇米的勞役刑,刑期為三年。
司寇:男犯到邊境防禦寇賊,女犯服相當勞役的刑罰,刑期是二年。
罰作,復作,男犯守邊,女犯為官府幹活的勞役刑,刑期是三個月到一年。
(4)遷刑:
又叫做徙刑,把犯人遷到指定地區的刑罰。也適用於因連坐而坐罪之人。
七科謫: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的遣送七種人到邊疆地區服役的刑罰。這七種人有:罪吏,亡命(逃亡者),贅婿,賈人(有店鋪的商人),有市籍者(原來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來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如國家有戰事需要人戍邊首先考慮這七種人。
(5)罰刑:主要是罰金,在漢朝罰金是指強迫犯罪之人交納一定量黃金的處罰。此外還有奪爵免官等,與秦朝的規定類似。
(6)贖刑:贖刑與罰刑不同,贖刑是允許用金錢來贖原判刑罰。漢朝的贖刑比較重要的有女徒顧山,是漢平帝時規定的適用於女犯的贖刑。女犯被判刑後,可以放其歸家,每月交錢三百,雇別人上山砍柴以代替女犯應服的勞役。
㈨ 漢朝的刑法是怎樣規定墨刑刑罰的
漢初刑法沿襲秦制,仍使用墨刑。《漢書·刑法志》規定「墨罪五百」,條款數目同周初一內樣。公元前167年,漢容文帝劉恆下詔廢除肉刑,規定將應受墨刑者「髡鉗為城旦舂」。意思是,男子應當黥面者,改為剃去頭發、頸上戴上鐵制的刑具,去做為期四年的「城旦」苦役;女子應當黥面者,改為去做為期四年的舂米苦役。以後直至漢末,黥面未再實行。但在漢代,匈奴曾規定,漢朝的使節如果不以墨黥面,不得進入單於所居住的穹廬。有一次,王烏充任漢朝使節,出使匈奴時順從了他們的規矩,單於大喜,同意讓匈奴的太子到漢朝做人質,請求與漢和親。沈家本在《歷代刑法考·刑法分考·墨》中說,匈奴的這種規定是他們的一種習俗,只是用墨畫在臉上,象徵性地表示黥面,並非真的用刀刻割皮肉。這和作為刑罰的黥面當有所區別。
㈩ 漢朝的刑法有那幾種
http://www.gxtvu.com.cn/ewest/web_courseware/law/0140/neirong/z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