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規范性法律
Ⅰ 民法典具有溯及力,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法律的追溯效力而言,我國基本堅持不具有追溯效力的法律原則和具有追溯效力的例外原則。 例外主要是有用的回顧和空白回顧或填補空缺的例外。 新法實施時,新法的適用比舊法能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權益,而新法的適用有利於追溯,主要是為了方便新法的實施。 但是,當舊法未作規定,則適用新法時,有一些法律上的空白,當舊法適用時,新法與舊法之間,舊法與新法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不協調,這就是例外補缺。
如果行政法規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行政相對人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八十條的規定,主張行政法規的規定對該情形不予採納;或者法律不對此做出規定,但是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法規不能因此而以此為例外。
Ⅱ 規范性文件能規范民法關系嗎
規范性文件,從狹義上講,就是政府規章外,其他的在一定范圍內的有效的行政規範文件,在一定范圍內是有效的。但在司法實踐中,該規范性文件也面臨法律效力審查的問題,即在提起行政訴訟時,可以要求審查該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一、廣義上的規范性文件
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二、狹義上的規范性文件
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當前這類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體非常之多,例如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
狹義上的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外,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公開發布的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和特定事項,涉及或者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本行政區域或其管理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能夠反復適用的行政措施、決定、命令等行政規範文件的總稱。
Ⅲ 規范性法律文件有憲法,民法,刑法,,,還有什麼法
規范性法律是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制定的
按效力等級分為憲法、法律、行政規章和法規、地方性法規、地方性規章
Ⅳ 法典與法律規范條文都是什麼東西有區別么
中國法律上沒有規范性法律條文這一說。
中國只有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前兩個不說了,常規認知的。
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前者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制定的,比如公安部制定的規范警察行為的規章等等;後者只要是省、較大市(一般是省會,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如經濟特區等等)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是沒有立法權的市、縣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我們稱為紅頭文件,比如某市長辦公會上的會議紀要,規定的關於**的規定之類的
只對地方有約束力
總的來說,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是紅頭文件。
法典
法典是同一門類的各種法規經過整理,編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法典
源於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世紀,位於幼發拉底河中游東岸的巴比倫國王
漢謨拉比,統一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的
奴隸制國家.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和鎮壓奴隸反抗,消除國內司法的混亂現象,
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統一的法典,即《漢謨拉比法典》.原文鐫刻在一塊高
2.5米,直徑約1.5米的玄武岩橢圓石碑上,系楔形文字.
法典
code
就某一現行的部門法進行編纂而制定的比較系統的立法文件。現行法系統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為了便於查閱、適用法律規范和消除法規存在的某些缺陷,需要對現行法規(指成文法的規范性文件)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法規系統化的方法有兩種,即法典編纂和法規匯編。
法典編纂 重新審定某一法律部門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廢除已經陳舊的,修改相互抵觸的部分,彌補其缺陷或空白,使之成為基於某些共同原則、內容協調一致、有機聯系的統一法律。這種法律就稱為法典。法典較單行法規系統、完備,是一種新的立法文件。隨著法典的頒布,相應的單行法規即被廢除。在中國,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魏相李悝編纂的《法經》,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較系統的法典。唐律,主要指651年頒行的《永徽律》及其註解《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是完整保存下來的第一部封建法典。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和公元6世紀拜占庭士丁尼下令編纂的《 查士丁尼法典 》都是古代西方的法典 。1804年拿破崙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法典編纂的典型,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仿效 。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在 1922、1923年期間基本上完成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勞動法、土地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典的編纂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社會主義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婚姻法、民事訴訟法等,都是社會主義基本法律。
法規匯編 法規系統化的又一形式,即按一定順序把現行法規匯編成冊,如中國1952、1953年編的《中央人民政府法令匯編》、1956年以來陸續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等。法規匯編不同於法典編纂,它不是新的立法活動,只是對現行法規進行外部整理,使之系統化,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一般不作任何變動。系統化的具體方式,通常是按照頒布的時間順序,或按法律部門,或按法規名稱的拼音字首的順序加以排列,匯編成冊。有時也可以某一方式為主,結合其他方式進行排列。法規匯編雖僅限於對現行法規進行外部整理,但可為查閱、適用和研究現行法提供方便,是法律規范系統化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在西方各國的法律傳統中,以法國、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一貫採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國家一般不採用這種形式,由於制定法大量增加,也開始有以法典名稱出現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如美國的《統一商法典》,但內容仍不及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典嚴密。有的雖然稱為「法典」(如《美國法典》),實際上是法規匯編。
Ⅳ 民法典不包括原哪部法律內容
民法典復不包括行政訴訟法。《中華制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義在於:
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5)民法典規范性法律擴展閱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它關繫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誕生註定將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歷程中的里程碑被載入史冊。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桂冠給了民法彰顯著民法的重要性。它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我們要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中國第幾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6)民法典規范性法律擴展閱讀:
民法典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位置重要。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離不開法律制度、法律體系以及法治體系的現代化。
作為保障個人權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關每一個社會個體的方方面面,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
同時民法是萬法之母。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事立法不斷進步,但是民法體系仍有待完善。與單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規范民事關系,具有系統性、層次性、科學性的特點,集中體現民法的價值、理念和原則,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據和行為准則。
在這個意義上,制定、頒布和實施民法典,是中國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標識,更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布局。
Ⅶ 法律法規匯編和民法典有什麼區別
兩個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他們之間的匯編成率和他們之間的程序都是一樣的。
Ⅷ 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什麼地位
民法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我國的基本法之一。中國民法的專現代屬化作為一系列復雜社會因素促成的產物。
具有其深刻依據,且不可逆轉。實現法律的現代化,以現代化的法律促成並維護社會的現代轉型,已成為中國法治建設的不歸選擇。
(8)民法典規范性法律擴展閱讀: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Ⅸ 最新發布的民法典有法律約束力嗎可否作為開庭的法律依據。謝謝解答
最新發布的民法典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作為開庭審理案件的依據。
因為民法典尚未生效實施,是從2021年1月1日起才實施的,只有2021年1月1日起立案受理的案件,才能適用民法典審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