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農民法制

農民法制

發布時間: 2021-11-28 17:33:37

① 如何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1、通過正確的教育指來導,自使他們的概念建立憲法和法律的最高權威,培養法治秩序和自由的概念統一,引導他們建立規則意識,權利和義務相一致,與實踐的行為准則,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加快普及素質教育。通過大規模的國家素質教育的普及,社會的所有成員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這樣社會的成員有一個強壯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獲得知識和技能,有很強的能力獲得和運用法律知識

3、提高普法水平。普法工作應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提升公民的現代法律意識為目標,以現代法律的基本概念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訴訟意識和法治意識。

4、完善法制。完善法制,需要加強立法,提高立法水平,使法律更加嚴謹、具體、可操作性強,從而更有效地規范和制約現代社會生活的運行。

5、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當今社會法律意識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識普及的結果,而不是深層社會現實和文化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社會效應和公共性的作用,這也是提高法律意識的必要手段。

② 對村民進行法制教育要達到什麼目的

新農村的發展需要素質高、綜合全面的新型農民。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民缺乏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他們法律意識受到束縛,對法律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欠缺,這樣會影響新農村的發展。新農村社會環境安定有序、富有活力,需要強有力的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法律保障新型農村發展是迫切需要的。因此,需要加強新型農民法制教育,使其樹立法制觀念,為新農村發展保駕護航。

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使農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在農村加強法制宣傳能使農民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農村繁榮進步需要法制予以保障。建立和諧社會需要新農村和諧穩定,新農村和諧穩定關繫到和諧社會的進程,通過法制宣傳要讓農民認識到法律能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法制宣傳需要發揮文化功能,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通過法制宣傳可以使農民汲取有益文化,提高自身素質。地方領導要認識到法制宣傳的重要性,採取一些措施保障法制宣傳正常開展。增強農民政治參與意識,為法制宣傳提供基礎。教育程度高與低關繫到法制能否被接受,因此在農村要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加強農民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總之,採取多種方式加強法制宣傳使農民樹立法制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發自內心地認可法律,接受教育。

2、明確教育理念,使教育內容和方法符合農民的要求。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各個環節有效相連。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有最新的教育理念,能夠運用於農村法制教育中,以規范合理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法制觀念教育。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主動性,科學合理以農民為主展開教育,講課注重實踐、聯系實際。社會在向前發展,人們的價值理念也要發生變化,與時俱進,因此,農村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也要更新,把最新、正確的教育理念用於農民的法制教育中。同時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在教育中針對不同的群體側重不同的法規,如針對老年人講解《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針對在外務工的農民講解在外如何維護自己權利的法規。用最新的內容,最適合的教育方法,具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達到農民對法規的渴求,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教育方法要多樣,能夠使農民接受,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及時了解農民對法制教育的看法,以農民為主,運用最新、最有效的方式對農民展開法制的教育。

③ 用政治生活的知識闡明如何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本題設問不科學。
城市法治建設與農村法治建設有什麼不同嗎?版法律面前一律平權等。
要加強法治建設,國家要加強普法宣傳,完善法制;政府依法履行各項職能、依法行政;社會各界依法政治參與、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農民不斷學習,提升法治意識與觀念。

④ 許多農民缺少法律意識,應如何向他們普及法律觀點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基礎上形成的觀念。但是我國山區農民缺少法律知識,甚至邊遠農村是法律不入之地,所以提升培養農民的法律是是非常重要的。運用宣傳改變農民們原有的錯誤思想觀念。在山區農村,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發生矛盾後,要麼忍氣吞聲,要麼私聊,要麼就用暴力的方式解決,要麼就找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者村組幹部來解決,很少有到法院去打官司的,甚至有一個村十年來沒有一例到法院打官司的。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那些農民認為打官司是醜事,攝入官司就是家門不幸,會讓人瞧不起,而這類錯誤的思想觀念,一定要得到改正,才可以讓農民們真正的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⑤ 誰知道關於農民的法制案例啊

主要是哪些方面的樓主沒說清楚...
-----------------------------------------
無證焊工作業時傷殘 僱主被判擔責賠償80%

24歲的安徽小伙劉某沒有電焊上崗證,卻去從事船舶修造電焊工作,結果因錯誤操作燒傷了後背構成8級傷殘。日前,劉某將僱主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被承辦包單位舟山市瀝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告訴至寧波海事法院,要求兩公司賠償各項損失160435.7元。
劉某在起訴狀中稱,事發3天前,其受雇於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從事電焊工作,雙方約定日薪90元。2007年國慶節,永恆公司安排劉某節日加班,指令其到正在修理的「遠東先鋒」號輪的船尖艙內電焊船體。船艙內放有松香水易燃物品,因電焊火花飛濺到松香水上,導致艙內著火,原告身體被大面積燒傷。隨後劉某被送至醫院搶救治療。出院後經鑒定,構成8級傷殘。
兩公司對劉某受傷事實沒有異議,但認為失火原因是由於原告重大過錯造成的,劉某應當自行承擔大部分責任。經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申請,法庭傳喚了事故發生後及時趕到現場的領班趙某和事故發生時在船尖艙下層工作的陳某到庭作證。兩位證人都陳述,事故發生時船艙內沒有存放鬆香水,劉某除了背部燒傷外,其他部位沒有被燒傷。更為奇怪的是原告的內衣被燒,外套卻絲毫無損,船艙內既沒有爆炸發生,也沒有任何物品燃燒。不過,劉某被燒之後摔下底層船艙,用於焊割的氧氣管也跟著掉下來,並在漏氣。
劉某對此辯稱是逃離時背對火源而燒傷背部的,後又辯稱發生事故時,船艙內有一個沒有蓋子的油漆桶,內有少量的松香水,是因工作勞累便坐在上面進行電焊,電焊火花濺到桶里引起燃燒,故只有背部被燒傷,看似有故意隱瞞事故原因的跡象。
法庭經審查認為,事發之後氧氣管還在漏氣等事實均為證人親眼所見,可以認定。劉某主張導致事故發生系由於其坐在裝有松香水的油漆桶上電焊、桶內松香水燃燒造成的,但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原告只有背部被燒傷,臀部未被燒傷,內衣被燒,外套未被燒,劉某陳述的前因與實際後果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法庭還認為,單純氧氣本身並不會發生燃燒,但在純氧氣的作用下,能夠加大加快其他物品的燃燒。根據原告受傷的情形,劉某受傷原因極有可能是在船尖艙內進行電焊時,違反規定用割槍氧氣管綁在褲帶背後吹風降體溫時,由電焊花引燃氧氣而引起燃燒。
法庭認為,劉某不具從事電焊工作的資格,且作為一個具有正常理智的成年人,應該知道在電焊作業中用氧氣管對身體進行吹風的危險性,但劉某疏於關注自身安全,違規操作,並最終釀成事故,故對事故的發生具有重大過錯。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在僱傭原告之前對原告是否具備電焊資質未加核實,僱傭之後又未對其進行相關的崗前培訓,故該公司對劉某的錯誤做法也具有一定過錯,依法應承擔僱主責任。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在法定僱主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下,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最後,法院最終判決劉某自行承擔20%的責任,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對本次事故承擔80%的責任,劉某所得賠償款為38304.42元;舟山市瀝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17歲農民工連續5天作業被摔殘 上海維權打贏「工傷認定」官司

由於連續五天的強度加班,河南電工小楊在凌晨作業時,不幸從三米高的人字梯上摔下,導致腦部嚴重受傷,癱瘓不起。今天上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就小楊摔傷引發的建築公司狀告勞保局要求「撤銷工傷認定」一案進行了公開開庭,三個半小時後,法院作出當庭宣判,維持浦東新區勞保局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

五天五夜不停加班

2006年3月,在哥哥的介紹下,小楊來到上海羿富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羿富公司)承包的揚州工程項目從事電工工作,當時小楊及工友都接受「包工頭」高某的直接管理,高某向小楊等人支付工資。

三個月後,小楊輾轉到羿富公司承包的另一個在常熟的「藍泰工程」工地。9月1日凌晨,已經連續工作五天五夜的小楊等電工,根據高某的安排在設備機房內加班架設電纜。凌晨零點五十分左右,小楊在人字梯上作業,手搭在風管的支架上,在用力拉電纜時失去重心從梯上墜落,由於當時螺桿固定不牢固,安全帶未起作用。更致命的是,小楊本人安全帽帽帶未扣,當其從3米高處摔下時安全帽脫落,小楊頭部直接著地,當即耳鼻出血不省人事。在當地醫院搶救治療了三個月後,小楊轉入上海長征醫院治療,經診斷,小楊為特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外傷性左額顳骨顱骨缺損。

蹊蹺「私了」協議書

2006年11月24日,高某以自己開辦的上海望佳建築工程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望佳公司,該公司於2006年8月成立)與小楊的父親簽訂了一份《事故處理協議》,協議約定,望佳公司支付小楊醫療費用、工資補助、後續治療費、家屬補貼等共計44萬余元,但小楊父母必須承諾小楊以後的恢復治療費用、生活費用以及家屬補貼等一切費用與望佳公司「無關」,雙方之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糾紛」,小楊「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他第三方索要任何形式的費用」。

然而,高額的醫療費用仍然讓楊家不堪重負。看著神志不清的小楊,2007年2月,小楊家屬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羿富公司為小楊補繳2006年3月至9月的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仲裁支持了小楊的請求。羿富公司對此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先後經歷了一審、二審。2007年8月29日,小楊又向浦東新區勞保局申請認定工傷,9月,勞保局正式受理此案,2008年4月11日勞保局作出工傷認定書,認定小楊構成工傷。

一個「死不認」一個「搶著認」

在今天的庭審中,該院院長丁壽興親自擔任案件的審判長,浦東新區勞保局局長王家楨出庭應訴。

庭審中,羿富公司的代理人表示,小楊並非是羿富公司聘用的職工,其在事故發生時是和高某開辦的望佳公司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小楊是「受望佳公司指派在事故發生地工作」,因此勞保局以羿富公司作為涉案工傷發生單位是「錯誤的」。

羿富公司還認為勞保局認定工傷的程序也有問題,勞保局在受理工傷申請時,沒有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羿富公司「充足的情況回復時間」,更沒有進行必要的審查,就盲目認定小楊是羿富公司的職工。尤其羿富公司指出,小楊之前的外來綜合保險官司的二審生效判決是在2007年11月才下達,而勞保局竟然在9月就作出將羿富公司作為用人方的受理決定,顯然完全違反了程序,「偏聽偏信」。

其實,早在前一起官司中,羿富公司也提出了「小楊不是我公司員工」的觀點,並提交了與望佳公司簽訂的工程分包合同書、安全管理協議、以及望佳公司的《情況說明》。望佳公司在說明中一口表示小楊「原是我公司臨時招聘的員工,在其發生受傷事件時,與我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而耐人尋味的是,小楊受傷在2006年9月,望佳公司成立於之前的8月,工程分包合同書和安全管理協議的簽訂時間則是7月。當法院詢問分包合同有無備案時,羿富公司表示「我們是上海的公司,工地在常熟,外地沒有明確規定要備案,是否備案要回去核實。」

工友作證

面對羿富公司的質疑,勞保局提交了一系列證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關於證明小楊與羿富公司之間用工關系的材料,即小楊與羿富公司之間簽訂的勞動協議、勞動合同、考勤表、施工人員識別證,其中勞動協議和勞動合同只有復印件,小楊一方曾在庭前表示「當時合同原件都給公司收回去了」。而問及為何與高某的望佳公司簽訂「私了協議時」,小楊的代理律師表示「當時楊父是在兒子生命危急、被脅迫無奈下簽字的,而且楊父對主體也不清楚。」記者發現,關於這個事故協議,羿富公司也曾經在外來綜合保險一案中表示,他們出於人道給瞭望佳公司26萬元,承擔了部分費用,「因為望佳是高某的一人公司,他當時沒有錢處理事故。」

勞保局另外還提供了小楊工友的證人證言和勞保局的調查筆錄,一位工友在調查筆錄中表示「我們只知道羿富公司,我們穿的安全帽、工作服上面都有羿富的名字。」

法院判決

在經過了2個小時的緊張庭審後,合議庭經過了短暫合議後做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首先,是否需要繳納外勞力綜合保險與勞動關系是否成立屬於兩個范疇。本案中,小楊在工傷認定申請時提交的證據與生效法律文書相結合,形成了一組證據鏈,被告勞保局依據這些證據認定小楊和羿富公司具有勞動關系,該認定事實正確。

其次,勞動關系應當由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在羿富公司沒有證據證明其與小楊之間已經經過協商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系,小楊的家屬與望佳公司簽訂的事故處理協議不能改變小楊與羿富公司早就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故羿富公司關於與楊之間不具有勞動關系的訴稱主張缺乏事實證據,理由不能成立。

最後法院指出,勞保局在受理工傷申請前就將征詢函發給原告羿富公司,確有不當,但該行為不影響工傷認定的合法性,勞保局應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程序意識。

綜上,法院判決維持被告勞保局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

丁壽興院長特別提醒:用工規范函待提高

農民工為什麼頻頻發生工傷事故?本案審判長丁壽興表示,近幾年建築市場中,一些建設單位不嚴格履行法定建設程序,違規建設和無證施工,一些施工企業違法分包或轉包、無資質施工、項目經理掛靠等現象也較多存在,造成工地安全違章情況比較嚴重。此外,由於一些業主的盲目壓價和施工企業的惡性競爭,客觀上造成建築施工安全經費嚴重不足,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防護設施不能有效落實,加之在施工中忽視安全管理和事故隱患的整改,以致違章工程中發生安全事故居高不下。所以,作為企業,一定要注意規范用工,建立安全生產制度,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嚴格杜絕疲勞加班的情形,同時還要按時繳納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給農民工創建安全生產的環境。

勞保局局長王家楨:外來務工者要加強維權意識

農民工維權難,究竟難在哪裡?本案被告勞保局局長王家楨認為,不簽勞動合同、不保存證據是農民工維權最大的難點。勞動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盡量確保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要求單位繳納社會保險或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一旦發生工傷事故,勞動者要留心保存工作證、考勤卡等能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相關證據,在注意保存好自己已有證據的基礎上,也要及時收集其他證據,比如病歷卡、醫葯費等憑證。此外,勞動者如果發現用人單位更改姓名或拒絕出具相關證明的,可以向當地勞動行政監察部門投訴,發現用人單位涉嫌騙保的,也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

相關鏈接:「青年農民工」現狀堪憂

據相關部門調查,低文化、低技術、低能力的外地青年農民工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工作環境艱苦收入低廉的建築裝修業、道路修建業、交通運輸業、人力搬運業、餐飲服務業,然而他們的工作環境令人堪憂。就電工工種的職業考察,目前大型企業中基本執行了持證上崗制度,而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甚至在大型裝修行業中作電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基本無上崗資格證,他們的文化程度基本在初中以下,在就業前,從未接觸過電的知識和技術培訓,只是在就業過程中跟著工作,不到1個月就獨立操作,其中的工作原理一點也不清楚。

疲勞上崗也逐漸成為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幾乎每個務工人員都有加班,許多人每天兩班作業,沒有休息日的調整,有時甚至連續加班幾天幾夜。2004年,吳江市的一個鑄鐵廠內,一位務工人員在疲勞工作中,把一直燒紅的鐵鉗誤插入同伴體內,導致同伴當場身亡。超時工作、超強度勞務,既無勞動合同保障,無人替其繳納相應的保險,等等這些都為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埋下了隱患。

---------------------------------------
幹活後老闆"人間蒸發" 70名工人追索工資獲支持
2007年11月28日,原告張緒軍、劉華建等70名工人相繼應聘到被告重慶泰順服裝有限公司上班。上班後,被告未與原告等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僅口頭約定工人每月的工資報酬並給原告等人配發了工作牌。不料,天有不測風雲,由於被告疏於管理、經營不善,導致債台高築,於2008年6月8日停產歇業。相繼欠下原告等人65元至8850元不等的工資。正當70名原告准備向被告索要自己的辛苦錢時,內憂外患的公司老闆劉某卻了無音訊,玩起了「人間蒸發」,原告等人無奈,訴至法院要求解決。

重慶雲陽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告張緒軍、劉華建等人到被告重慶泰順服裝有限公司上班,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原、被告之間約定了工資標准並配發工作號牌,已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被告應按約定支付原告的勞動報酬。原告等人請求被告支付下欠工資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法院予以支持。

據此,法院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判令被告重慶泰順服裝有限公司在判決書生效後十日內支付原告張緒軍、劉華建等70人工資款131821元。

⑥ 農民可以向國務院法治辦提問題嗎

國務院是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因此,從政府角度看,政府必須依法決策、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從公民的政治參與看,必須廣泛...

⑦ 什麼是農村法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要點
「新農村」讓農民變得有錢了,有錢了人就會變壞,變壞了就要暴力機關使用暴力工具來統治
莫說農村要法治,城市也要法治

⑧ 簡述加強農村法制建設的措施

一是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作為工作主線,充分發揮綜治、司法、信訪等部門的協同作用,通過狠抓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強化細化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及刑滿釋放重點對象的管理,建立並落實了群防群治責任制。

二是以「法務網格工程」為依託,完善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五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統籌城鄉法律服務資源,建立結構合理、服務優質、運轉高效的法律服務體系,推動法律服務更好的惠及群眾,保證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和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三是按照「人員本土化、隊伍專職化、職能多元化、管理規范化」的要求,為及時有效的掌握村民民意、化解矛盾糾紛、管理交通和消防安全等工作,積極推進了「一村一警務主力」工作,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⑨ 為什麼說農村是法制建設的薄弱環節

經過多年的普法教育,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明顯增強,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自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以來,農民的法律、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民知道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總體來看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還處於較低水平,農村法制宣傳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對法律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學習積極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農村普法宣傳仍是法制教育的薄弱環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國家「五五」普法20多年的發展進程,在明確提出「法律進鄉村」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於法律的了解還是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多的農民百姓認識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法律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糾紛,促使其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農民接受法制學習教育的機會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少,農村法制宣傳存在「死角」
,農民日益增長的法制需求與落後的法制宣傳教育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矛盾。
(二)農民對法律的認識不到位,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意識淺薄。

大多數的農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更多的人認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權利的實現,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為的發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選舉中我們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選票,候選人用金錢「買選票」的事情屢屢發生。他們不知道這樣濫用自己權利的後果是導致選舉結果並不能達到真正實現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損壞自己的利益告終,而這種權利、義務意識的淺薄最終不能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
(三)農民法律維權意識存在誤區。覺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維權的手段,特別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徵用賠償等問題上更是望而卻步。由此造成許多本可以通過法律訴訟、司法調解等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演變成了信訪問題。法律意識維權上的這一誤區直接造成對政府的信賴往往勝過對法律的信賴,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訪的工作量以及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三、問題存在原因
(一)主觀原因:1、農民群眾本身文化素質相對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村民對於法律知識的接受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多的農村村民特別是農村青壯年湧入城市,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婦女和小孩。而這樣的一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更甚者不識字的占據了絕大多數,他們不懂法律並且法律意識相當薄弱,所以這樣的農村村民較少參與普法活動。正是由於他們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意識都比較低,對法律缺乏信任感,從而不會應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2、鎮、村雖然都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機構,但法制宣傳作為一種「軟指標」做與不做在短時期也沒有明顯的效果。在一些村幹部中,他們本身的法律知識就相當的薄弱,更別說讓其帶頭學法了。所以少數地方的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還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應付檢查上。
(二)客觀原因:1、封建文化思想在農民百姓腦中已根深蒂固。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廣大農民思想觀念中,權大於法的思想難以根除。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農民對國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強制性的一面,認為法律的主要職能是鎮壓,而相對忽略了法律同時還具有權利保護的一面。長期以來,就形成了政府的權利大於法律的思想認識。這種法律制度與封建文化思想之間的鴻溝,阻礙了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2、法制宣傳隊伍力量薄弱,經費缺乏。

目前農村的普法工作主要依靠鄉(鎮)司法所進行。全國農村人口占據全國總人口的80%,如此龐大人口的法制宣傳任務,僅僅讓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擔負,
普法職能存在嚴重不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法律維權意識的薄弱現象,影響農民百姓對法律的深入了解。
另外由於普法經費的缺少也影響著普法宣傳工作。
3、普法宣傳的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
首先,農村普法的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時候還是採取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通過掛橫幅、貼標語進行宣傳,往往造成農民只知法律名稱而不知其內容。至於分發的宣傳資料,雖然內容詳細,但是受不同程度的文化影響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其次,內容缺乏針對性表現在,沒有對不同地區的農民百姓所需的法律知識進行認真的分類。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心得 發布:2025-08-26 21:23:42 瀏覽:549
郵寄勞動法 發布:2025-08-26 21:23:32 瀏覽:188
遼寧省司法鑒定機構名冊 發布:2025-08-26 21:14:08 瀏覽:330
法官具體整改措施 發布:2025-08-26 21:13:09 瀏覽:831
司法部6號 發布:2025-08-26 20:37:02 瀏覽:141
年閩清法院 發布:2025-08-26 20:36:08 瀏覽:97
2017年經濟法題 發布:2025-08-26 20:27:56 瀏覽:845
勞動法對企業內部退職待遇 發布:2025-08-26 20:26:57 瀏覽:552
廣東省動物防疫條例 發布:2025-08-26 19:58:21 瀏覽:773
司法部任永安 發布:2025-08-26 19:50:31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