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和國貿法
Ⅰ 國貿方面的法律都有哪些
可以抄去看看《聯合國國際襲貨物銷售合同公約》、《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以及《反補貼條例》《反侵銷條例》《保障措施條例》《對外貿易法》等等,了解即可
Ⅱ 法學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
請選擇1`
本人是法學本科學生`大3``雖然大學不是什麼重點``但回從這些年的了答解來看`大學本科的法學教育基本是普法教育``什麼法都學``科目非常多``沒有重點沒有方向/所以你轉了法學本科那也沒什麼結果`法學碩士主要趨向於法學研究`。我的意見是你學完國貿本科``這個專業很吃香``工作絕對好找``一旦沒考上法學 碩士還有工作``如果考上了`你再去深入學習法學知識那也是完全可以的`當然我沒有讀過研究生`不了解法學碩士的具體情況``法學本科畢業工作相當難找``進政府`要考公務員``等於和所有人一起競爭少數崗位沒有什麼法學優勢``外加公務員水分很多`家庭沒很厚的社會關系是沒什麼機會的``考司法``難``起碼考幾年才行``你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去考的。再說律所``本科進律所難上加難``一般不要。其他職業````想不出什麼門路了`法學實在是專業熱門``就業冷門啊。我就在憂慮前途呢````以上純熟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即不是獨立不同的,也不是同一學科不同叫法。而是中國法學,以至西方法學在這一領域的認識和學科劃分的不同階段和成果。
1、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
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
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2、國際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調整對象是國際商事關系,這種關系是各國商事組織在跨國經營中所形成的商事關系。
3、國際貿易法(international trade law)是調整不同國家之間商品交易關系及附屬於這種交易關系的其他關系,即國際商品貨物運輸、保險、支付與結算、調解與仲裁等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由於國際貿易法在國際貿易中起到越來越重要作用,社會出版了多種"國際貿易法"相關圖書。
(3)商法和國貿法擴展閱讀:
特點
1、就國際經濟法的主體而言,除了包括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經濟實體。
2、就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而言,是廣義上的國際經濟關系。
3、國際經濟法的規范,是表現為一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立法,以及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中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通過以上對國際經濟法特徵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正是由於國際經濟法有其獨特的主體,調整對象和與此相適應的法律規范,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即獨立的司法體系。
Ⅳ 國際貿易和國際商法有什麼區別嗎
國際貿易是貿易、經濟交流行為,國際商法是用於調整涉及到國際商事行為包括國際貿易在內有關行為的法律、法規等,用於規范、約束國際貿易行為。
Ⅳ 法學和國貿專業選哪個
金融專業肯定好些,而且就算你不出國,也是這樣。大家說法學專業是因為考到司法考試的證後,實際上一般法學專業畢業學生沒考到證的話連工作都找不到,怎麼談得上好。至於國貿專業,如果是四年前,你報下還行,現在這個專業人才基本飽和,今年我們學校商學院學生就業率不到30%,基本沒用。
至於金融,可以說是個永不會飽和的大蛋糕,你報這個專業前景相當好。而且你要是出國深造這個專業,也是相當有前景的,以後你不論是回國還是留在外面,都能找到分體面的工作
Ⅵ 國際貿易與商業法
據我看就是「國際商法」,國際商法,包括了國際貿易法,國際商事組織法等等。這個commerce大概是「商事」的意思。而「國際商法」的英文有「bussiness」字樣。
個人看法而已。具體還是自己作進一步調查。
Ⅶ 法學和國貿 哪個專業更對口 可以詳細說一下嗎
我的專業來是法學,大源概說一下:
1、國貿專業,如同推薦答案所說的,這個專業很雞肋。無非是多一點課時的商務英語,和很淺顯的國際貿易理論,學不到什麼內容。況且這個專業對於經濟形勢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的依賴,非常嚴重,個人不看好,最好別學。
2、法學專業(推薦答案搞錯了),這個專業的就業不好,並不是說僅僅對於法學這一個專業。是整個就業形勢對任何的專業來說,都不好。以法學為首的文科專業更甚。法學專業畢業生,比較好的出路是公務員、金融機構等,但是競爭激烈,另外就是做律師,但是必須通過司法考試。這是一個不低的門檻。
當然,這兩個專業,比文史哲、行政管理、檔案學、博物館學等就業要好很多了。那些專業,基本畢業了都要轉行,學了等於白學。而國貿、法學好歹不至於如此。
所以,除非你對這兩個專業興趣非常大,還是建議你不要選。學一些實際的專業,比如會計,你今後的道路可能更寬。
希望能幫到你!
Ⅷ 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法和國際私法有何區別
因此,按照大陸法系的法律部門劃分的思維進路,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是明確的,區別是明顯的,邊界是清楚的。即使二者在某些領域存在一定交叉,這種交叉也是較少的。比較典型體現大陸法系國際法部門劃分思維特點的是國際商法學的主要創始人施米托夫。這位有著德國系統法學教育背景又在英國乃至世界取得輝煌成就的學者,在國際法部門劃分上,仍然保留和延續了德國人的思維慣式。
在施米托夫的《國際商法———新的商人習慣法》(1961)一文中,對於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有這樣一段闡述:「國際商法不同於國際經濟法。後者是國際公法的一部分,而前者是私法的一個分支,但它又不從屬於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涉及的是多邊公約,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和國家之間的雙邊條約,如通商航海條約;國際經濟法還包括怎樣對待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國際商法調整的是在私法范圍內進行交易的國際商業法律組織。」[2](p.3)
施米托夫還有一段經典論述:「我們正在開始重新發現商法的國際性,國際法———國內法———國際法這個發展圈子已經完成。各地商法發展的總趨勢是擺脫國內法的限制,朝著國際貿易法這個普遍性和國際性的概念發展。」[2](p.12)這樣,與施米托夫所指的國際商法更為貼近的部門便是國內商法,而不是國際經濟法。正是基於此,施米托夫更著重於分析國際商法與國內商法之間的關系,並將國際商法界定為具有國際性的商法,享有商法的一般屬性,是商法的兩個分支,即國內商法和國際商法。[2](p.82)由此,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的區別便是較為明顯的:國際商法屬於私法范疇,國際經濟法屬於公法范疇。
盡管在若干年後,施米托夫等人所認為的國際經濟法屬於國際公法的一部分這一觀點,隨著國際經濟交往在深度與廣度上的不斷拓展而發生了改變,一些學者逐漸將國際經濟法視為獨立於國際公法的法律部門,或者將國際經濟法作為一個單獨的體系來研究。但是按照德國式思維所理解的國際經濟法仍然屬於公法范疇,具有經濟法的一般屬性。在德國教授彼特斯曼因(E-U. Petersmann)於1991年出版的《國際經濟法的憲章性作用和憲章性問題》一書中,就國際經濟法對國際經濟關系的憲章性作用以及發揮這種作用時所存在的問題作了深入剖析。該書中所稱的「國際經濟法」即是與國內經濟法相對應,與傳統的國際私法、國際公法相並列的,以關貿總協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議為核心內容的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體系。
英美法系對於國際法層面上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是從實務角度出發的,不注重區分公法與私法、國際法與國內法。英美法系的判例法體例和傳統也決定了其本身就沒有多少抽象的法律概念,也沒有建立像大陸法系那樣完整與自足的國內制定法部門體系,因此也不存在與已有的國內法律概念和制定法部門體系相互呼應與協調問題。
在英美國家,公法和私法的區分只具有學術意義而沒有法律部門劃分上的意義。[3](p.40~52)以美國為例,美國式思維對國際法部門的劃分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實用主義出發,按照這種思維進路所理解和界定的國際商法便成了「國際商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