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
A. 關於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
關於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於確保刑事訴訟活動的規范化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立案與偵查階段
在立案與偵查階段,規定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等機關必須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立案,不得隨意擴大或縮小立案范圍。同時,對偵查活動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如偵查措施的合法性、取證程序的規范性等,以確保偵查活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審查起訴與審判階段
在審查起訴與審判階段,規定要求檢察機關、人民法院等機關必須嚴格審查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確保起訴和審判活動的公正性和准確性。對於證據的收集、審查和運用,規定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以防止證據不足或證據瑕疵導致的誤判或錯判。
三、執行階段
在執行階段,規定要求執行機關必須嚴格按照刑事判決書或裁定書的內容執行刑罰或強制措施,確保刑罰或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時,對於被執行人的權益保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如保障被執行人的申訴權、辯護權等。
四、監督與救濟機制
為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定還建立了完善的監督與救濟機制。當事人對於刑事訴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或不當行為,可以依法提出申訴或控告,相關機關應當及時受理並依法處理。此外,對於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或裁定,還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進行糾正。
綜上所述:
關於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於確保刑事訴訟活動的規范化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義。它涵蓋了立案與偵查、審查起訴與審判、執行以及監督與救濟等各個環節,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依據。在實際操作中,各相關機關和人員應當嚴格遵守這一規定,確保刑事訴訟活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八條規定: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規定: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條規定: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⒈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⒋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⒈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
⒌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
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⒎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⒏屬於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本項規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以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有證據證明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B. 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8年6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8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9月8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9月2日公布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以依法審理,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理。
第五條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並案審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於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六條單位犯罪的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單位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單位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82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了被告人的辯護權,指出被告人有權自行辯護或委託辯護人代理,並且法院應當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了被告人的辯護權。根據該條規定,被告人有權自行辯護或委託辯護人代理,並且法院應當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具體來說,被告人的辯護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被告人有權自行進行辯護。其次,被告人也可以委託律師、親屬或者其他代理人進行辯護。無論是被告人自行辯護還是委託代理人進行辯護,法院都應當受理並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此外,法院還應當向被告人及其代理人介紹訴訟程序和被告人的權利義務,為被告人提供必要的協助和幫助,確保被告人能夠有效地行使其辯護權利。被告人的辯護權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辯護,被告人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證據,解釋自己的行為,並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對於自己無法辯明的事實,被告人也可以認罪態度辯護,表現出積極的悔罪態度,從而獲得減輕處罰或者獲得緩刑等優惠處理的可能。同時,辯護也可以促進司法公正,限制刑事檢察機關和法院的職權濫用,保障人權。
被告人辯護權的保障還有哪些方面?除了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的被告人的辯護權,還有其他相關規定來進一步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了被害人可以進行陳述和舉證,這也是保障被告人辯護權的體現之一。此外,刑事訴訟法第91條還規定了一審有罪判決應當組織辯論,應當讓被告人或者其辯護人就控辯雙方的爭點進行辯論。除了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司法解釋也進一步明確了被告人辯護權的具體內容。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被告人可以對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證明力等提出異議,並要求出示證據原件或者證明材料的副本。
被告人的辯護權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它是保障公正審判、維護人權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切實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利,讓被告人充分行使辯護權,為公正審判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睜含世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老首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悉肢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D.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
第一章管轄第二條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地和犯罪結果地。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路服務使用的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信息網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過程中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信息網路系統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第三條被告人的戶籍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為被告人被追訴前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
被告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第五條在列車上的犯罪,被告人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前方停靠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也可以由始發站或者終點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人不是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負責該列車乘務的鐵路公安機關對應的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人在列車運行途經車站被抓獲的,也可以由該車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六條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根據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該列車始發或者前方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第七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八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的犯罪,由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九條中國公民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由其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原戶籍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十條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犯罪,由其登陸地、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十一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應當受處罰的,由該外國人登陸地、入境地或者入境後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十二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登陸地或者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十三條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由原審地人民法院管轄;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在脫逃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但是,在犯罪地抓獲罪犯並發現其在脫逃期間犯罪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應當依法審判,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判。第十五條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或者其他需要並案審理的案件,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於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第十六條上級人民法院決定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應當向下級人民法院下達改變管轄決定書,並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第十七條基層人民法院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應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對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一)重大、復雜案件;
(二)新類型的疑難案件;
(三)在法律適用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
需要將案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應當在報請院長決定後,至遲於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書面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申請後十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不同意移送決定書,由請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並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E. 最高法刑訴法解釋第241條是什麼
法律分析:《最高法<刑訴法>解釋》241條規定了對第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按照不同情形應當作出的判決、裁定。
(一)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共規定了九種情形,並規定具有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判決前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保障被告人、辯護人充分行使辯護權。必要時,可以重新開庭,組織控辯雙方圍繞被告人的行為構成何罪進行辯論。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一條 在審判長主持下,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分別陳述。
F. 最高法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76條
法律分析:最高法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76條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和第六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做出的解釋。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七十六條 證人證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的;
(二)書面證言沒有經證人核對確認的;
(三)詢問聾、啞人,應當提供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而未提供的;
(四)詢問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證人,應當提供翻譯人員而未提供的。
G. 請教:最高院最近一次「刑訴法司法解釋」是在2021年2月4日,在此之前也發布過,是哪一年發布的
最高法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