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全國人大審議民法典
Ⅰ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是什麼意思是第十三次嗎那為什麼還有三次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意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是第十三屆的第三次會議。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京開幕,應出席代表2956人,當日上午的會議實際出席2897人,缺席59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2020年5月28日15:00,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2020年國務院工作報告、相關預算及決算案等的決議,通過了《民法典》。大會期間,代表們共提出建議9180件,會後統一交辦。
(1)十三全國人大審議民法典擴展閱讀: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
一、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二、審查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三、審查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四、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議案;
五、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六、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七、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八、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九、其他。
Ⅱ 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民法典草案關於農民三保障有那些
1.保障農村的人居環境,以解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2.保障農民工的工資,不拖不欠。
3.保障農民工穩定就業。
Ⅲ 十三屆人大表決通過民法典是否是協商民主
Ⅳ 中國首部民法典表決通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導讀】2020年5月28日,這一天註定要被載入史冊!
28日下午3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從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至今,這部民法典從編纂到表決通過,跨越了6個年頭。
2014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編纂民法典。第五次民法典編纂隨後啟動。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3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
2017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完成了民法典編纂工作而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編纂邁出第二步,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2019年12月,「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
百萬條建議,字字句句都凝聚著全國人民對民法典最殷切的期盼。在註定不平凡的2020年,首部民法典終於如約走來。
社會、經濟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前進,它也終於趕在這個重要的「歷史交匯點」破繭而出,這是歷史的選擇!
這是中國之治的傑出體現,更是民族復興之路的法律凝結,她將用前所未有對正義的追求,為我們撐起前所未有的法治支點,這是時代的呼喚!
昨天的奇跡不過是明天的必需品,所有驚嘆都會成為理所當然,我們相信,這座里程碑最終也將只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法治藍圖的一部分,這是未來的預告!
民法典,我們歡迎你的到來!時代為你歡呼!
Ⅳ 大伯或叔叔屬於近親屬嗎
不是。
近親屬的概念,在我國不同的法律條文中有著不同法律范圍。
刑事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六)項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行政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規定,行政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民法爭議
2019年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針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擬刪除「共同生活的公婆、岳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有委員認為不宜刪除,建立保留原有內容。
草案三次審議稿第822條第三款規定,共同生活的公婆、岳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
Ⅵ 民法典一共有幾篇分別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內法律,共1260條。
十三屆全國人容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正式步入民法典時代,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
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分為七編(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條。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6)十三全國人大審議民法典擴展閱讀
從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彰顯。
從深度看,民法典有助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從溫度看,民法典回應人民法治需求,飽含愛民、護民、利民、惠民的人民情懷,蘊涵著濃厚的人文關懷。
從廣度看,民法典對治國理政有重大意義。
Ⅶ 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民法典草案是否城市戶口可在農村租地
早就十八大了,怎麼還十三屆,而且民法典也正式公布了,早就不是草案了。就算以前草案有過什麼,正式法典已經出來,草案的規定早就無效了。
Ⅷ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說明了什麼
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在中央蘇區、陝甘寧邊區等局部地區就制定實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勞動、財經等方面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相繼制定實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關戶籍、工商業、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我們黨還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工作,但由於條件所限沒有完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商事法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先後制定或修訂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婚姻法、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涉外經濟合同法、繼承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企業破產法、外資企業法、技術合同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著作權法、收養法、公司法、擔保法、保險法、票據法、拍賣法、合夥企業法、證券法、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把編纂民法典擺上重要日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編纂民法典作出部署。之後,我主持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分別審議民法總則、民法典各分編、民法典3個草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於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Ⅸ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Ⅹ 民法典是2020年全國人大會議唯一通過的一部法律嗎
是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