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開告知書
❶ 收到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後多久能開庭
我們知道,在襲訴訟活動中,法院需要向被告送達傳票,告知其按時應訴。那麼,法院送達傳票後多久開庭,開庭的流程是怎樣的呢?一般傳票上會寫明開庭日期的,最少也得三天前送達。開庭傳票上有開庭時間,看看上面的開庭時間便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立案後,要有向被告送達應訴通知書的時間、給予被告答辯的時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通常在一個月後開庭,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通常在一個月內開庭。具體還要看個案及法院的排期情況而定。法律規定的傳票送達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電話送達、司法快遞送達、上門送達、公告送達。當然,法院在第一次發送傳票給被告時,通常會先電話通知當事人到法院領取書面傳票。
❷ 個人案件網上查詢(2019)湘1103民初5954號
可以登錄司法公開告知書上的網址,查詢案件的審理信息。
❸ 地方法院違反了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上公開裁判文書的規定
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裁判文書查詢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方式:
1、在如果知道案號,可以在頁面的左側直接輸入案號直接查詢;
2、如果知道當事人姓名(名稱)可以輸入姓名(名稱)查詢(有些法院考慮到當事人隱私等情況,可能會把當事人姓名、名稱以某某代替,這樣可能用姓名查詢就查不到);
3、如果只想要查找一類案件,可以在案由中直接輸入你想要找的案由即可。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如果離婚案件涉及個人隱私的,生效的離婚判決書將不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當事人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無法查詢到相關的判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第四條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
(二)涉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的;
(四)其他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
第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范圍,並通過政務網站、電子觸摸屏、訴訟指南等多種方式,向公眾告知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相關規定。
第六條 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時,應當保留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等真實信息,但必須採取符號替代方式對下列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的姓名進行匿名處理:
(一)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件中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二)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證人、鑒定人;
(三)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以及免予刑事處罰,且不屬於累犯或者慣犯的被告人。
附中國裁判文書網鏈接:
❹ 起訴立案後,立案通知書司法公開通知書等法律文書是光給原告還是被告也有一份
被告會收到法院的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等材料
❺ 司法公開告知書是掛號信嗎
一般是EMS.
❻ 急求 關於 公安局 立案 和立案通知書 規定
1、樓上說的有誤,公安立案怎麼不算嚴格意義的立案?
2、公安的程序是先受理,再決定是否立案。派出所幹警給你做了詢問筆錄(不叫錄口供,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說明他們已經受理了,但一般要在7日之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需要經局領導審批,屬於正式、嚴格意義上的立案)。如果立案,公安的卷宗里會有正式的立案文書,叫做《立案決定書》但不用書面通知報案人,也沒有「立案通知書」這個文書。如果不立案需要書面通知報案人,並在《不予立案通知書》上簽字。
3.、具體到你的案子,既然鑒定為輕傷,就符合立案條件,現在應該是立案了(沒讓你簽《不予立案通知書》也是佐證),你可以放心。如果你還是不放心,可以問問辦案民警,直接問他立沒立案,他不會也不敢也沒有必要騙你。
4、派出所說抓不到人?那可能性就有很多了,可能是真的抓不到,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最好找找熟人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也可以託人給你催催。另外你可以自己找找打人的對方,找到以後控制住他,扭送到派出所或者打110。
5、現階段還談不到檢察院、法院,公安是偵查機關,說白了是調查事情到底是怎麼個來龍去脈的,先把公安階段的問題處理清楚再說吧。
6、通過法律途徑或許比較繁瑣拖沓,雖說群眾利益無小事,但畢竟派出所警力不足、案件繁多,需要你有一定的耐心。
您可以參考一下《刑事訴訟法》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3934&page=2,重點看規定立案的那幾個章節
❼ 司法公開通知書是幹嘛的
取保候審期間公安局送來一個通知單(傳票)是正常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做到隨傳隨到。應當接受司法機關的訊問,不能耽擱。否則就會沒收保證金,並且可以逮捕。
❽ 告知書是什麼意思
告知書指以書面告知的形式,送達到被告知人的手裡。
告知書分為兩種:一種是「通告」;另一種是「書面文件式」的「通知」。
一、告知書格式
(一)標題
告知書的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構成,有時也可以只由事由和文種構成。
(二)正文
1、開頭。寫行文的緣由、背景和依據。一般來說,告知書的開頭或說明根據上級的有關指示精神,或簡要敘述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需要、疑惑和困難。
2、主體。寫需要商洽、詢問、答復、聯系、請求批准或答復審批及告知的事項。
3、結語。不同類型的告知書結語有別。如果行文只是告知對方事項,則結語常用「特此告知」。
(8)司法公開告知書擴展閱讀
告知書與通知書的區別:
第一,聽證告知書和聽證通知書出現在聽證過程的不同階段。聽證告知書是在進入聽證程序以前的一種法律文書;而聽證通知書是行政機關決定受理聽證請求,進入聽證程序後所發出的一種法律文書。
第二,聽證告知書和聽證通知書的內容不一樣。聽證告知書往往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告知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以及行政處罰建議等實體內容。
二是告知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如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以及要求舉行聽證的期限和組織機關等;而聽證通知書的主要內容除了當事人的姓名以及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建議等外,還包括聽證主持人的姓名、聽證地點、時間以及當事人有申請迴避的權利、應該准備參加聽證會的證據、材料等內容。
第三,兩者的目的不一樣。聽證告知書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聽證以及提出聽證請求的時限;而聽證通知書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告知當事人舉行聽證會的時間、地點、聽證主持人是誰、當事人應該准備參加聽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