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司法行為
㈠ 司法行為與行政行為的概念、特徵以及區別。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 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
㈡ 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對嗎
具體行政行為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就特定事項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作出的單方行政職權行為。
種類包括:
1.行政許可:指行政機關根據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依法賦予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的法律資格或者實施某種行為的法律權利的具體行政行為。
非行政許可比照列入。具體許可、非許可項目以《行政許可法》實施後的清理、認定結果為准。
2.行政處罰:是指具有法定管轄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欄項目要以每個單行法規規定的具體違法行為為標准,每個具體違法行為填報一條「行政處罰」。行政處罰包括:
(1)警告(包括通報批評、責令檢討、責令悔過等)。警告屬於申誠罰,是一種影響相對方聲譽、給相對方施加一定精神上壓力的處罰。
(2)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所謂沒收違法所得,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將相對人通過違法行為獲取的財產收歸國有的處罰形式;沒收非法財物,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將違禁物品或者用以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收歸國有的處罰形式。如淫穢錄像帶、非法出版物等。
(4)暫扣、吊銷許可證或執照。
(5)責令停產停業。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3.行政強制:行政強制包括兩種,一是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為了預防或制止正在發展或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危險狀態以及不利後果,或者為了保全證據、確保案件查處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對相對人的人身自由、財產予以強行限制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它也叫「即時強制」。二是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時,行政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強制性手段,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強制措施包括:
(1)對人身的強制。如強制拘留、強制戒毒、強制扣留、強制管束、強制約束、強制隔離、強制治療、強制戒毒、強制傳喚、強制履行、強制服役、對在公共場所鬧事者採取強行帶離現場或驅散等等;
(2)對財產的強制。如查封、扣押、凍結等等;
(3)對行為的強制:強制許可等。
行政強制執行包括:強制劃撥、強制扣繳、強行拆除、強制銷毀、變價出售、強制抵繳、強制退還。
4.行政徵收: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規定,以強制方式取得相對方財產所有權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徵收有以下幾種:
(1)稅的徵收。包括國稅、地稅和關稅三大類。
(2)行政性收費的徵收包括:環保費的徵收。如排污費的徵收等;資源費的徵收。如礦產資源費、水資源費的徵收等;建設資金費的徵收。如重點水利、電力建設項目的資金徵收、重點能源項目、交通項目的建設資金項目的徵收等;使用費的徵收。如土地使用費、車輛通行費和公路養路費的徵收等;管理費的徵收。如工商管理費、城建管理費的徵收等;滯納金徵收。
5.行政給付:是指行政機關對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等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賦予其一定的物質權益或與物質有關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包括撫恤金、離退休金、社會救濟金、自然災害救濟金等。
具體表現形式:安置、補助、撫恤、優待、救災扶貧等。
6.行政裁決: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授權,對發生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的平等主體間的特定民事爭議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具體有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權屬糾紛的裁決。
(1)對自然資源的確權裁決,如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的裁決;
(2)民事賠償的裁決,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關於民事賠償的裁決;
(3)根據專利法、商標法的規定,由行政機關組織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評審委員會對專利和商標糾紛案件,包括行政爭議和民事確權糾紛的裁判等等,都屬於行政裁決、裁判制度。設立這些制度是完全必要的,但共同的缺點是缺乏對裁決、裁判程序的規定。
行政復議、行政仲裁比照列入。
7.行政確認: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相對人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和相關的法律事實進行甄別,予以確定、許可證明並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根據法律規范和行政活動的實際情況,行政確認的形式主要有:
(1)確定。如頒發房屋產權證、土地使用證、宅基地使用證、專利證、商標專用權證等;
(2)認可。如對產品質量的認證等。
(3)證明。如學歷、學位證明、居民身份證明、親屬關系的證明、貨物原產地證明等;
(4)登記。如產權登記、戶籍登記、婚姻登記等;
行政確認的內容主要有:
(1)對法律上主體資格、身份及法律地位的確認。如通過企業、公司登記對企業、公司經營主體資格的確認。
(2)對權屬的確認。如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確認、對房屋所有權的確認。
(3)對法律關系的確認。如婚姻登記就是對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的確認。
(4)對法律事實的確認。如計程車出城登記就是對計程車駕駛出城這一法律事實的確認。
(5)對法律責任的確認。如醫療事故鑒定、交能事故的認定便是對法律責任的確認。
(6)對能力的確認。如技術鑒定即是對個人是否具有從事某種行為的能力的確認。
8.行政監督檢查: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定職權,對相對人遵守法律、法規、規章的情況進行檢查、了解、監督、檢查的行政行為。如產品質量的抽查。
「行政監督檢查權」指對管理相對人進行檢查指導、監督管理的許可權。行政執法部門對自己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規章,一般均有行政監督檢查權。
9.其他種類的具體行政行為(比如備案等)。中顧法律網
㈢ 下列哪些屬於行政機關的行政司法行為多選題
行政主體是指有行政權的機關和個人以及依法取得行政的團體和個人。所以在上述四種機構中,可以成為行政主體的是a:行政機關和c:法律、法規授權機關。司法機關不能行政,立法機關是權力機關而不是行政機關。
㈣ 下列哪些屬於行政機關的行政司法行為
所謂 司法 其實就是 法的適用 ,帶有裁決糾紛的性質 ,行政復議是因為行政相對專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屬提起,因此屬於就相對人和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糾紛的解決,行政裁決是雙方相對人之間就某些涉及行政事務的權利發生爭議,因此行政機關介入解決雙方的糾紛 行政調解類似於行政裁決 只不過是採取調解的方式 而監督檢查是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屬於行政機關內部的事務,不涉及與相對人的糾紛問題
㈤ 什麼是行政司法行為
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機關作為第三者,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特定的行政爭議或民事爭議案件所作出的裁決行為;它所形成的法律關系是以行政機關為一方,以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各人為一方的三方法律關系,具體包括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行政行為,如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國家行為等。
行政司法的特徵
⒈行政司法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它按照準司法程序來裁處糾紛,堅持程序司法化的原則;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它們是由於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決定,或雙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或行政機關、其他當事人侵害相對方合法權益而產生的,在權利和義務發生利害關系的爭議或糾紛;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㈥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1、含義不同:
司法行為:是指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所實施的行為,例如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公證機關的公證行為等。
准司法行為:即行政司法行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應。
2、執行主體不同:
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司法機關。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
准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3、執行對象不同:
司法行為:司法行為執行主體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為:准司法行為的執行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4、執行程度和范圍不同:
司法行為:除去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自己行使內部系統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務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罰執行、法律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幾大塊。
准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6)行政司法行為擴展閱讀:
關於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情況延伸:
隨著《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繼頒布並實施,使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受理、審查、執行程序更加規范,審查更加嚴格,對指導和規范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起著重要作用。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是有關法律的明確規定: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請求該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行政救濟制度。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求得司法救濟的法律制度。
所謂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指行政機關不因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而暫時停止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從以上法律條文的規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明確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1、為了保障行政機關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2、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和對社會的管理權,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權本身就具有強制力和執行力。
3、是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能隨意間斷和停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司法行為
㈦ 行政機關的行政司法行為
具體問題
㈧ 行政司法行為包括哪些
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
當事人對行政裁決行為可以提起訴訟;因為行政調解不具有強制力,所以不能也不必要訴訟。
㈨ 行政司法的特徵
⒈行政司法抄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它按照準司法程序來裁處糾紛,堅持程序司法化的原則;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它們是由於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決定,或雙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或行政機關、其他當事人侵害相對方合法權益而產生的,在權利和義務發生利害關系的爭議或糾紛;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㈩ 行政復議是屬於行政司法行為嗎
在行政法學上,行政復議屬於行政司法的范疇。所謂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以裁判者的身份,按照特定的法律程序(准司法程序),依法解決行政糾紛或特定民事糾紛的活動。
如有疑問請登錄京佳論壇:http://bbs.jingj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