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北洋司法局

北洋司法局

發布時間: 2021-12-01 14:25:35

⑴ 民國時有哪些檔案保管機構

建國後,1954年11月,中央批准在國務院設立國家檔案局,作為國務院直回屬機構,1959年中央檔案答館成立,同年,很多各省市地方檔案館也陸續成立。
我也是想找民國時期的檔案保管機構,確實沒有像建國以後的檔案館這樣單獨的機構,甚至不像古代也有專門機構。

⑵ 北洋政府司法組織體制的特點

希望對你有幫助1.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北洋政府的法律大體分兩類:一普通法,指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適用的法律,如《暫行新刑律》;二特別法,指用於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特定人或事的法律,如《陸軍刑事條例》。
2.恢復廢除的遣刑和笞刑。
3.軍隊會審重於其它審判機構。北洋政府的審判機構大體分三種:一為特別法院,二為普通法院,三為監理司法法院。特別法院主要是軍隊會審。北洋政府法律規定,軍隊會審的范圍有:一是軍人犯罪要由軍法會審機關處理,非軍人犯罪也可由軍法會審裁決;二是刑事案件要由軍法會審審判,民事糾紛也可由軍法會審處斷。這樣,它可以審訊所有人員,也可處斷一切案件。

⑶ 唐寶鍔的詳細

唐昭航有十三子、十一女,唐寶鍔是第四子。在唐昭航的眾多子女中有多人出國留學,後代遍布海內外,其中著名的除了唐寶鍔以外,還有第十子唐寶潮(族名唐宗斌)。 1872年容閎提倡、組織官派留學生赴美國,創官費留學之先河。其後,清廷又陸續派幼童赴歐洲留學。1894年,中日甲午之役,清廷慘敗,開始猛醒,朝野有倡學日本明治維新者,視游學東瀛為富強之要徑,乃有向日本派遣留學生之議。
唐寶鍔1896年初從上海回鄉考取秀才。這時正值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註:相當於外交部)首次選派留日學生。唐寶鍔應試入選,於1896年農歷三月派往日本。這是中國官費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學生,這一批共13人,沒有幼童,唐寶鍔18歲,是其中最年輕的。
唐寶鍔1899年從亦樂書院畢業後,被清廷任命為駐日本長畸領事館代理副領事,時年21歲。兩年後,1901年唐寶鍔調任駐東京公使館館員,因為他的日語講得非常流利,每逢清廷官員赴日訪問,他都擔任翻譯。
唐寶鍔在駐日公使館擔任翻譯期間,還在東京早稻田專門學校的邦交行政科學習國際法,並兼任宏文書院(即原亦樂書院)講師。1903年唐寶鍔從專門學校畢業後,又升入由專門學校升格而成立的早稻田大學,在政治經濟部學習,1905年畢業回國,是中國第一次在日本取得學士學位的留學生,同時畢業的中國留學生,還有先去日本的金邦平。
唐寶鍔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清廷對留學生殿試考核,被授予一等進士。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一宣統三年(1906至1911)間,歷任北洋司法官養成學校監督(校長)、洋務局會辦、陸軍部一等首席參事官、川粵鐵路督辦等職。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南北和議中,唐曾任北方總代表唐紹儀的參贊。民國肇建後,歷任北方政府國會眾議員、大總統顧問、直隸都督府顧問、外交科長、綏遠將軍署高等顧問、榮旗墾務督辦署秘書長、歸綏警務處處長等職。1924年11月退出政界後,之後在北京、天津兩地開辦律師事務所,並在天津定居專執律師職業。 唐寶鍔是中日之間的法律問題專家,天津有名的大律師,曾被聘為北京鐵路局的法律顧問。唐寶鍔還作為京津律師代表,多次出席全國律師協會代表大會,並被大會選為執行委員、會長。
約1948年,唐寶鍔年邁,停止律師業務,1953年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有《東語正規》、《日本明治維新概要》等多種著作留世。

⑷ 北洋政府司法制度的特點

擴大外國人的司法特權;濫施軍事審判權;實行司法專橫。縣知事兼理審判是北洋時期基層的法律結構。

⑸ 民國北洋時期京兆尹,步軍統領,警察總監有什麼區別

北洋時期官制名稱極為復雜,新式官名與舊式官名往往同時使用,舊式官名之使用在司法及地方軍政領域有甚,如民初大理院之院長、推丞、推事共存;平政院肅政廳之都肅政史、肅政史;更遑論地方民政之巡按使、道尹、縣知事;地方軍政之將軍、巡按使、鎮守使、都統等復古職銜。但此類舊式官銜多為借名而非沿用,且變動頻繁,至北洋末訓政初,此類官銜大多都被改為新式官名。但本文所要描繪的「京師步軍統領衙門」是其中的一個特例,也是北洋政制中的一朵奇葩。
「京師步軍統領衙門」前身是清朝的「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步軍統領衙門」,也稱「九門提督」。這個機構的奇葩之處在於,它是共和之後沿用前朝的一個機構,名稱不變(還是叫衙門!),機構職官基本不變,職能基本不變。為什麼在政權機構全面重建改稱的過程中會保留這樣一個殘余?筆者對其百思不得其解,目前亦沒有找到相關的著述,在此且作為一個懸案留待研究。
按照《最新清國文武官製表》上的記述,清代步軍營官制分以下諸等:

統領(從一品)
翼尉(正三品)
協尉(正四品)
城門領(從四品)
副尉(正五品)
步軍校(正六品)
捕盜步軍校(正六品)
署步軍校(正六品)
城門驍騎(正六品)
城門吏(正七品)
門千總(正七品)

下面,是《中華軍事職官大典》上有關北洋「步軍統領衙門」相關職官的介紹:

· 【步軍統領衙門】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沿置步軍統領衙門,以步軍統領為主官,下屬左、右翼總兵各一人。所轄組織機構有:步軍左右翼,巡捕五營(中、南、北、左、右),將校研究所,軍械庫,軍法執法處,四郊路工、衛生、國捐三總局等。(筆者按:步軍左右翼,巡捕五營等同清制)
· 【左右翼總兵】:中華民國初期,北洋政府軍事職官名稱。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始置,左右翼總兵各一人,隸屬於步軍統領衙門主官步軍統領。(該詞典【總兵】條目雲:辛亥革命後,直、豫、甘、新等省曾設置總兵,不就陸續廢去。何故唯步軍統領衙門不變?)
· 【步軍翼尉】:1. 清代八旗步軍營的營官,位正三品。步軍統領下設翼尉二員,分置左、右。翼尉統領步軍校,負責京師治安、衛戍、緝捕盜匪等事宜。2. 中華民國初期,北洋政府沿設步軍統領衙門,負責維持京師治安,亦分左、右兩翼,各設翼尉一人。職掌與清制相同。
· 【步軍協尉】:清代及民國初期北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軍事職官名稱。請代為正四品武官,共設24名。民國初年,左、右兩翼各16人。其職責是分別稽查八旗地面各官廳,統步軍校,維持各區治安、衛戍、緝捕之事。各地面官廳協尉之下有副尉一人,左、右兩翼各13人,為正五品官。
· 【步軍副尉】:清代軍事職官名稱。如,守衛京師的提督九門步軍統領下有翼尉、協尉、副尉,負責守衛、巡警、掃除事務。
· 【步軍校】:1. 清代軍事職官名稱。八旗步軍營內設步軍校1228名,正六品,又有捕盜步軍校40名,委署步軍校72名。在步軍統領轄下,分汛駐守京師各區,負責京師的治安、衛戍、緝捕之事。2. 中華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步軍左、右翼仍置步軍校,共約250人。職掌與清代相同。
· 【城門領(門領)】:隸屬步軍統領,掌領各城門守備部隊,負責城門的啟閉、出入與治安管理。屬吏有城門吏與門千總。民國初,步軍左、右翼共設城門領25員,城門吏25員,每門一至二人;門千總32人,每門二人。
· 【城門吏(門吏)】:隸屬步軍統領衙門,是城門領的屬吏,位正七品,負責城門的治安秩序。
· 【門千總】:隸屬步軍統領衙門,掌理門禁事務。京城內九門設城門領、城門吏、門千總各18人,均用滿洲籍;外七門設城門領、城門吏各7人,門千總14人,都是漢軍籍。所統有門軍600餘人,炮手32人,並有驍騎營馬甲300餘人協同防守城門。中華民國初北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仍有此職。。。。。。

⑹ 列舉1919年北洋政府罷免官職的三個人

曹汝霖
清末民初高級官員,新交通系首領。字潤田。生於上海。幼年入私塾,後去漢陽鐵路學堂讀書。

1900年赴日本留學,鼓吹君主立憲,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04年歸國,任職商部商務司。後被調入外務部。1913年被袁世凱指派為第一屆參議院議員。同年8月任外交部次長。1915年1月參與同日本公使談判「二十一條」。1916年4月任交通總長,後兼署外交總長,並任交通銀行總理。翌年1月通過西原龜三向日本興業等銀行借款500萬日元。1917年7月任段祺瑞內閣交通總長。次年3月兼任財政總長,又向日本大宗借款,充作軍餉。1918年秋,不惜喪失山東鐵路主權,向日本再次借款。他依仗在交通、財政方面所據要職,成為新交通系的首領。1919年初任錢能訓內閣交通總長。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包圍並沖入曹宅,放火焚毀其房屋。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罷免他的職務。此後,任井陘正豐煤礦公司董事長。抗日戰爭時期任漢奸組織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和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委員。1949年去台灣,1966年8月死於美國底特律。著有《一生之回憶》。

章宗祥
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吳興人,字仲和。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職。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1914年任司法總長。1916年任駐日公使,與當時的交通總長曹汝霖、前駐日公使陸宗輿勾結,在段祺瑞指使下,出賣國家主權,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國人民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下,北洋軍閥政府被迫將曹、章、陸等免職。1920年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經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銀行總經理。1928年後,寓居青島。1942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居上海。

陸宗輿
陸宗輿(1876—1941)字潤生。浙江海寧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02年歸國後,任進士館及警官學堂教習、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隨載澤出國考察憲政。1907年調任奉天洋務局總辦兼管東三省鹽務。次年升任候補四品京堂。1909年進京任憲政編查館館員。1910年10月,被選為資政院議員。次年秋任交通銀行協理、印鑄局局長。武昌起義後,任度支部右丞並代副大臣。後任袁世凱總統府財政顧問。1913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同年12月被任為駐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凱派遣,與陸徵祥、曹汝霖一起與日方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6月8日,由他在東京與日本換文批准該條約。1917年8月,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理,多次經手向日本借款。1919年4月19日,任察哈爾龍陽鐵礦(今屬河北)公司督辦。五四運動中,與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眾斥為賣國賊。6月,被罷免。1925年後一度出任臨時參政院參政。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被聘為行政院顧問。1941年6月1日病死於北平。

⑺ 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南京臨時政府,的先後順序請幫忙排一下!!

1、南京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2日)

1912年1月1日成立,由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之臨時管治機構,也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改用民國紀年,中華民國正式建國。

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1912年4月1日,孫文在南京向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4月2日解散。

2、北洋軍閥政府(1912年——1928年)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標志著北洋政府正式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

3、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

1927年4月15日,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蔣介石、胡漢民、吳稚暉、李石曾、張靜江、鄧澤如、陳果夫等在南京開談話會,決定建都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取消武漢國民政府。

1948年3月29日,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行憲國大,選出蔣介石為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中華民國由訓政時期進入憲政時期。同年秋冬,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決戰,組織了三大戰役,國民黨政府的覆滅已成定局。

(7)北洋司法局擴展閱讀:

北洋軍閥政府的統治,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內容包括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府建立,袁世凱復辟帝制及其失敗。

2、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內容包括北洋軍閥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權,直皖戰爭皖系戰敗。

3、直系軍閥統治時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內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戰爭和馮玉祥北京政變等。

4、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內容包括張、段、馮的短暫聯合,直奉聯合反對國民軍,北伐成功,奉系軍閥張作霖退回東北。

⑻ 北洋時期的國務院是幹嘛用的

中華民國國務院,是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時期和北洋政府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以國務總理為首長。
1912年4月20日,始設國務院。1915年5月1日,袁世凱為集中總統權力,改《中華民國約法》,廢除國務院,設政事堂,廢除國務總理,設國務卿。政事堂附屬總統府,不再是獨立行政權力機關。1917年5月8日,恢復國務院建制。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段祺瑞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11月24日任臨時執政,集總統、國務總理權力於一身,廢國務院與國務總理,1925年12月26日復設。張作霖於十七年(1928年)6月18日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自任中華民國安國海陸軍大元帥,也設置國務院與國務總理。
歷屆國務院均以秘書廳為辦事機構,秘書廳設秘書長,下分若干課。國務院所轄各部:南京臨時政府有陸軍、海軍、司法、外交、財政、內務、教育、實業、交通九部。遷都北京後,國務院設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司法、教育、農林、工商、交通十部,後撤銷農林部、工商部,設農商部。中華民國軍政府時,設外交、軍事、內務、財政、司法、教育、實業、農工、交通九部。
以上摘自維基網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⑼ 為什麼軍閥各派系爭奪北洋政府的領導權

北洋政府實際上就是沒了皇帝的清政府。以太平天國為代表的晚清大動亂,讓清朝中央政府的權力嚴重下移,形成了清朝中央政府和江南督撫勢力的二元權力格局,這兩方在對外政策上往往存在分歧,不能一致對外,是造成甲午戰爭失敗,庚子國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為這兩次戰爭,清朝中央政府權威大降,南方督撫的權力進一步增強。辛亥革命實際上就是這些人對清末新政權力分配不滿的造反。辛亥革命後維持封建統治秩序的儒家道德體系隨著清王朝滅亡也隨之崩潰,這種情況下,掌控國家只能靠強人政治。民國初年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民主憲政制度,讓國家步入正軌,但宋教仁遇刺讓中國憲政遭到巨大損失,隨後孫中山挑起「二次革命」開了軍閥混戰惡劣的先例。當時的人們都知道民主共和好,但怎麼做,怎麼實現都不知道,唯一的帶頭人宋教仁也被暗殺,當時如果用司法程序來解決宋教仁遇刺案,無疑是一次普及憲政思想的好機會,但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讓很多人看到天天宣傳民主共和思想的人都用槍桿子來解決問題,這些人也就學著用槍桿子解決問題。袁世凱活著的時候,面臨地方勢力不斷索要權力,走憲政這條路走不通,最後又走回了帝制的老路,結果在反對聲中敗亡,袁世凱死後再也沒有強人可以控制全局,北洋政府隨之分裂,列強出於自身利益考量,扶植各個派系軍閥,讓彼此間誰都不能輕易消滅誰,加劇了中國的分裂。

⑽ 北洋政府為什麼叫北洋

北洋政府是史稱,被叫「北洋」的原因是:當時掌控北京政府的主要是北洋軍閥,北洋軍閥一稱是指在晚清時期由袁世凱培植起來的北洋新軍的一些軍事將領。

北洋政府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

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北洋——黃海的別稱

北洋在古代,最早是黃海的別稱,約從宋朝出現。清朝乾隆後期,把上海吳淞口的長江出海口定為北洋的南界,長江以北地區,統稱為北洋,反之稱南洋。

咸豐十年(1861年),朝廷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三口通商大臣撤銷,所有洋務事宜,一並由直隸總督接管。直隸總督管的北洋地界,也稱北洋通商大臣,或簡稱為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這一年接任直隸總督,管理北洋。

熱點內容
哪項屬於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項目 發布:2025-08-26 17:46:55 瀏覽:444
國務院文件和地方規章 發布:2025-08-26 17:29:26 瀏覽:96
金融監管的道德風險 發布:2025-08-26 17:29:06 瀏覽:174
大成律師事務所創始人 發布:2025-08-26 17:06:02 瀏覽:983
中華人民共和國運輸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6 17:00:14 瀏覽:28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8-26 16:53:27 瀏覽:409
取消代理人資格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6 16:52:27 瀏覽:169
深圳大學2020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26 16:51:36 瀏覽:321
基層黨組織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6 16:49:24 瀏覽:279
怎麼法治機關 發布:2025-08-26 16:49:11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