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林地的司法解釋

林地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2-04 02:53:14

① 怎樣構成非法佔用林地罪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非法佔用林地罪構成如下: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林地,改變被佔用林地用途,在非法佔用的林地上實施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種植農作物、堆放或排泄廢棄物等行為或者進行其他非林業生產、建設,造成林地的原有植被或林業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規定的「數量較大,造成林地大量毀壞」,應當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佔用並毀壞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五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並毀壞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十畝以上;

(三)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數量分別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其中一項數量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兩項數量合計達到該項規定的數量標准。

(1)林地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1、非法佔用林地的行為通常表現為三種形式:

(1)未經批准佔用林地,即未經國家土地管理機關審核,並報經人民政府批准,而擅自佔用林地;

(2)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林地,即少批多佔林地的,其中一部分林地的佔用經過合法批准,一部分林地的佔用則未經批准;

(3)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佔用林地,主要是以提供虛假文件、謊報用途或借用、盜用他人的名義申請等欺騙手段取得批准手續而佔用林地。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法佔用林地

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② 佔用林地有啥法律規定

佔用林地的規定有:佔用林地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依照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佔用林地大體按照1—3年、4—13年、14—20年、21年以上等年份進行階梯性分段補償,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法律依據】
《森林法》第十八條
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③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七條

多次實施本解釋規定的行為依法應當追訴且未經處理的,應當按照累計的數量、數額處罰。

④ 司法解釋擅自開墾林地

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和違法者支付。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

⑤ 非法佔用林地立案標準是

非法佔用林地立案標准情況具體如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規定:

第一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林地,改變被佔用林地用途,在非法佔用的林地上實施建墳、建房、挖沙、採石、堆放或排泄廢棄物等行為或者進行其他非林業生產、建設,造成林地的原有植被或林業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規定的「數量較大,造成林地大量毀壞」,應當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佔用並毀壞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五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並毀壞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十畝以上;

(三)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數量分別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其中一項數量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兩項數量合計達到該項規定的數量標准。

第三條 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四百一十條規定的「致使國家或者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應當以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非法批准徵用、佔用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二十畝以上;

(二)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四十畝以上;

(三)非法批准徵用、佔用林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達到六十萬元以上,或者造成本條第(一)項規定的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十畝以上或者本條第(二)項規定的林地數量達到二十畝以上毀壞。

(5)林地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

第五條實施本解釋第四條規定的行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價額達到六十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四百一十條規定的「致使國家和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應當以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六條 單位實施破壞林地資源犯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關定罪量刑標准執行。

第七條多次實施本解釋規定的行為依法應當追訴且未經處理的,應當按照累計的數量、數額處罰。

⑥ 司法解釋:當事人因擅自改變林地用途多次受到行政處罰,能否以此作為刑事立案依

不能!能否作為刑事立案的前提條件是他是否具有刑事犯罪行為的事實,而不是他曾經受過幾次行政處罰。如果當時的行政處罰不當,那麼又另當別論。比如:之前的行政處罰過輕,依法該入刑的,在最低時效5年內,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⑦ 生態公益林的司法解釋

長汀查處一起瀆職案引發高檢院頒布司法解釋兩疑犯因違法批准煉山造林造成414畝生態公益林被毀遭起訴閩西新聞網 www.mxrb.cn 作者:鍾喜陣 張建華 來源:閩西日報 2007-06-16 昨日,長汀縣林業局營林股股長王某某、副股長張某某因違法批准煉山造林造成414畝生態公益林被毀一案由市檢察院正式移送檢查起訴。此前的4月26日,長汀縣檢察院依照最高人民檢察院新頒布出台的司法解釋,以涉嫌玩忽職守罪對這兩名犯罪嫌疑人立案偵查並決定逮捕。 2006年7月2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張某某由縣林業局指派前往濯田鎮劉坑村逕哩、下逕山場,對造林個體戶黃某某申請重新造林的山場進行造林作業設計。犯罪嫌疑人張某某與王某某對造林山場進行繪圖、勾圖時,嚴重不負責任,誤將541畝省級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林)劃入造林面積進行勾圖。在進行造林施工設計作業方案時,兩犯罪嫌疑人又沒有認真查驗該林地的林種性質,僅憑黃某某提供的林權證上的林種性質,將省級生態公益林541畝當成用材林,在制定清山方式時,錯誤設計為全面劈草、煉山、堆燒。2006年8、9月間,黃某某根據造林作業設計方案和野外用火審批手續,兩次組織工人對541畝生態公益林進行煉山。經鑒定,兩次煉山共燒毀生態公益林414畝、幼樹12707株、胸徑在5厘米以上的樹木材積17.248立方米,給國家、集體利益造成重大損失,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此外,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還於2006年至2007年2月間,在負責造林驗收工作中,利用職便收受造林戶黃某某等人送給的賄賂計人民幣13000餘元。今年4月,長汀縣檢察院發現此案線索後,對該案高度重視,立即派員前往調查。初查該案時,辦案人員內部出現較大爭議,由於《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中,對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以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以外的方式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的行為的立案標准,未作出明確規定。因此,長汀縣檢察院當即逐級向上請示。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該院的請示,於日前專門頒布了《對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之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的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的司法解釋,規定「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以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以外的方式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以濫用職權罪或者玩忽職權罪追究刑事責任。」長汀縣檢察院依照此司法解釋,即以玩忽職守罪對兩犯罪嫌疑人立案偵查並決定逮捕。

⑧ 林地確權的程序及相關法律規定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的規定,基本程序是:
1、 「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 2、 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受理後,指定承辦人,對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情況進行調查。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經該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4、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報送同級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上達處理決定。
5、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行政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九條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第十條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四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農民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3、《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四十六條 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第四十七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第四十八條 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第五十二條 國防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共七條,自2005年12月30日起施行。該解釋是對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疑。

熱點內容
2013河北政法幹警民法真題 發布:2025-08-24 19:02:58 瀏覽:135
口頭保證的錄音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4 19:01:27 瀏覽:898
建築工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24 19:01:26 瀏覽:54
西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庭 發布:2025-08-24 19:00:25 瀏覽:400
學術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8-24 18:55:30 瀏覽:562
工資協商法 發布:2025-08-24 18:55:30 瀏覽:832
刑法張宇琛幾歲了 發布:2025-08-24 18:49:54 瀏覽:722
行政法制外部監督指 發布:2025-08-24 18:47:23 瀏覽:896
機動車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24 18:29:31 瀏覽:259
江門法律咨詢律師 發布:2025-08-24 18:17:30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