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條文侵權
⑴ 民法典中的侵權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嗎
民法典規定侵權責任適用過錯責任。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__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__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⑵ 侵犯民法哪些條款會構成侵權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侵犯以下民事權益會構成侵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百一十三條
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⑶ 民法典中侵權損害賠償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侵權損害賠償是指行為人因侵權而造成的他人財產、人身和精神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以給付金錢或實物為內容的民事責任方式。侵權損害賠償是一種適用最為普通、經常的民事責任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⑷ 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編有哪些主要內容
8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侵權責任編在總結侵權責任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益做法,對侵權責任制度作出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據了解,實踐中,無償搭乘引發的損害賠償問題爭議較大,為了既保護受害者的權益,又鼓勵大家助人為樂,草案規定,無償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機動車駕駛人賠償責任。
為落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的要求,和「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的決策部署,草案規定侵權人故意違反國家規定損害生態環境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草案還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
⑸ 《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篇》在內容上與《侵權責任法》有哪些不同的規定試羅列出幾條並進行評述
《侵權責任法》第一章有5個條文組成,分別為第1條立法目的、第2條保護范圍、第3條被侵權人請求權,第4條法律責任的聚合與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和第5條本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在侵權責任編中,這一章內容全部刪除。這是因為:
《侵權責任法》在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和《民法典》分則的一編有很大的不同。《侵權責任法》在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時,必須規定立法目的、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重合時的處理規則、《侵權責任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等;而把侵權責任法作為《民法典》分則的一編,就僅僅是《民法典》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凡是涉及《民法典》總則的內容,侵權責任編就不必規定。
如上圖所示,《侵權責任法》第一章第1、3、4、5條的內容分別在《民法典》總則編的第1、120、187、11條作了規定,為免重復,侵權責任編就不應再作規定。
而《侵權責任法》第2條是關於侵權責任法調整范圍的規定,由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的規定所替代,成為了確定侵權責任保護范圍的新規則。這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創新之一。
《侵權責任法》第2條借鑒的是衣索比亞侵權法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立法模式,即「概括+列舉」式。第2條第2款的列舉式規定雖然詳盡明確,但掛一漏萬,立法技術所帶來的問題需要法解釋來解決,倒不如採用概括式規定。
(5)民法典條文侵權擴展閱讀
其一,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的表述在形式上與《民法典》其他分則編表述一致,如物權編「本編調整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合同編「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人格權編「本編調整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系」、婚姻家庭編「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採用一致的表述方式,更顯結構上的工整、優美。
其二,《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表述為「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按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仔細分析此款條文,其邏輯重點在於保護權利,承擔責任,而非落腳在侵權法保護的范圍上。既然立法者設立該條是為了確定侵權法保護的范圍,那麼,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的表述顯然更加清晰、明確且簡練。
⑹ 侵權責任法與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區別及原因
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不同的地方以後面那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為准。原因就是因為新修訂了民法典
⑺ 《民法通則》上的侵權法規范主要規定在什麼
侵權法屬於新法,同來時屬於特別源法。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侵權法效力優於民法通則,即民法通則規定與侵權法沖突的條文自侵權法實施之日起自動失效。
注意:侵權法不能看成是民法通則的一個部門。理由如「蘇州錦綉江南」所述:「我國目前還沒有成文民法典,民法通則其實相當於民法典的總論部分,侵權責任法相當於民法典裡面侵權法部分。你可以比照我國的刑法典進行理解。」
⑻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規定的侵權責任歸責原則不包括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是指在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時,根據何種標准和原則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是侵權行為法的核心,決定著侵權行為的分類、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舉證責任的負擔、免責事由等重要內容。它既是認定侵權構成,處理侵權糾紛的基本依據,也是指導侵權損害賠償的准則
我國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主要包括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過錯推定原則與公平責任原則。
⑼ 民法典侵權編主要內容
2020年5月份通過的民法典侵權編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章 一般規定
即對侵權的解內釋和民法中的容運用以及意義 第二章 損害賠償
第三章 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
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五章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第六章 醫療損害責任
第七章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
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 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⑽ 民法典侵權責任的歸責體系是什麼
所謂歸責,是確認侵權行為人是否構成侵權的原則與方法。我國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編的歸責原則回體系是答以過錯責任原則為核心,輔以無過錯責任原則為基礎,以過錯推定原則作為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以公平責任原則作為責任承擔的兜底規則,而共同形成的一個歸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