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保衛對象

刑法保衛對象

發布時間: 2021-12-06 02:44:47

1. 犯罪對象是指什麼

是指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犯罪行為所作用的客觀存在的具體人或者物。
大多數具體的犯罪行為,都直接作用於一定的標的,使之發生損毀滅失或歸屬、位置、狀態、行為方式等的變化,使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危害,進而阻礙、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行,對社會造成危害。人們對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認識過程,往往開始於對犯罪對象的感知,進而認識到犯罪對象所代表的,受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危害的情況,確定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和構成犯罪的性質。
犯罪對象具有客觀實在性和可知性的特徵。犯罪對象的客觀實在性表現為它一經犯罪行為作用,就成為客觀的存在,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任何犯罪行為作用於犯罪對象,必然或多或少地在犯罪對象方面留下其作用的痕跡與影響,從而忠實、准確地反映了犯罪行為對其作用時的實際情況,這一特點,使犯罪對象在刑事訴訟中具有提供證據和檢驗證據的雙重功能。犯罪對象的可知性,表現為盡管其紛繁復雜,但是可以被人們所認識

2. 刑法中一般預防的對象主要是

您好,所謂一般預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預防的對回象不是犯罪分子,而是沒答有犯罪的、可能實施犯罪的社會成員。
在刑罰執行時應側重特殊預防,因為刑罰執行的對象是具體的犯罪人,行刑的目的是就是要將受刑者改造為守法公民,使之不再犯罪。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沒有改造好的刑滿釋放分子、逃跑的勞改犯和勞教人員等遇有適當的時機就可能進行危害社會的犯罪活動,人民法院通過對犯罪分子判處刑罰,用具體實際的案例說明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行為,並警告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法不可違,罪不可犯,在我們的國家裡誰犯了罪都脫逃不了刑罰懲罰。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刑法保護的首要對象是國家安全嗎

現在司考主要還是針對公民的人身財產權利。國家安全其實被放在最後一位。當然你可以這樣想

4. 刑法規制的對象是什麼

您是說,刑法調整對象嗎?是危害行為所作用的人或物。即受保護的法益。

5. 我國刑法的斗爭對象是

犯罪行為。刑法第二條【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

6. 關於刑法上犯罪行為對象問題

首先說一下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之間的區別。

比如搶劫犯罪,犯罪對象,可能是財務的所有人、持有人,但是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財產和人身權。

對於A和D來說,是一個意思,就是說犯罪都有犯罪對象或者是犯罪行為的組成部分。這兩種說法欠考慮。比如脫逃罪,就沒有犯罪對象。

選項C說法不對。行為對象,只是區分標准之一。還要看具體的罪犯構成以及實際情況。區分比較復雜,需綜合考慮。但是犯罪客體決定犯罪性質,也就是通過犯罪對象所反映出的社會關系。

7. 我國刑法懲罰的對象和手段是什麼

對象是犯罪分子。手段是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死刑,另外有緩期和立即執行。

8. 刑法的威懾功能所針對的對象是

沒有犯罪的人,可能犯罪的人

9. 刑法的調查對象是什麼

刑法的調查對象是:

10. 刑法規定的有期徒刑的適用對象有哪些

有期徒刑的適用對象包括了:
1、長期徒刑適用於罪行比較嚴重,情節惡劣、人身危險性較大的罪犯;
2、中期徒刑的刑期幅度范圍較廣,適用面也較寬,一般是普通的刑事犯罪;
3、短期徒刑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犯罪。
第四十七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五條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四十六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
第四十七條
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熱點內容
濟民法師圖片 發布:2025-08-23 21:05:56 瀏覽:166
道德與法治強奸 發布:2025-08-23 20:40:49 瀏覽:957
合同法的解釋第16條 發布:2025-08-23 20:37:05 瀏覽:71
合同法違法分包獲利 發布:2025-08-23 20:36:31 瀏覽:828
2015年新的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20:36:29 瀏覽:432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旅行中如果應按照 發布:2025-08-23 20:36:28 瀏覽:795
色達縣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20:20:46 瀏覽:561
特種行業勞動法 發布:2025-08-23 20:18:28 瀏覽:106
條例和斷例 發布:2025-08-23 20:07:59 瀏覽:324
兩個條例反響 發布:2025-08-23 20:07:25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