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45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共有多少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共有1260條.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2. 中國民法典多少條
民法典一共有1260條。民法典是包含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版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的網路民法叢書。
3. 民法典49條規定內容
民法典第49條【被宣告死亡期間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並未死亡的,不影響該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4. 民法典第1254條的規定說明了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民法典》第1254條在《侵權責任法》的基礎上作出完善,破解高空拋物行為「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的連坐尷尬局面。《民法典》第1254條明確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了能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人員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民法典》第1254條雖然延續了《侵權責任法》由可能加害人共同承擔責任的立法思路,但也進一步明晰了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承擔主體,新的變化如下:
第一,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居民從建築物向外拋擲物品,不僅不道德,更是違反了法定義務,這給所有人都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警示和要求。
第二,明確補償人具有追償權。「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相當於承擔墊付責任,而不是以前《侵權責任法》所規定的「連坐」責任,在承擔補償責任後對侵權人享有追償權。原來高空拋物案件處理中的難點,主要是確定被告的難度較大,絕大多數被告既無過錯,也沒有實施任何行為,但卻被判決承擔責任。於是,很多無辜被告都非常抵制判決,也不會主動履行判決,社會效果不好。
第三,明確建築管理人的安全保障義務。建築物管理人是指建築物的管理者,即物業服務企業或管理人,他們對建築物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來防止高空拋物或墜物致人損害的行為發生;若管理不當,致使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墜落,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第四,新增公安機關調查等義務。發生高空墜物,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最大可能直接確定侵權責任人。立法專家楊立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條規定實際上就是要求採用刑事方法解決,只有在動用偵查手段仍然查不清高空拋物行為人的,才可以適用本條規定的責任認定規則。相信偵查責任到主體下,更有利於侵權人的偵查。
5. 合同法第45條在民法典哪一條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本條是對附條件合同效力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條件,即附條件的合同。所謂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某種事實狀態,並以其將來發生或者不發生作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條件的合同。
所附條件是指合同當事人自己約定的、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用來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種合法事實。所附條件有以下特點:
1.所附條件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並且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其與法定條件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由當事人的意思取合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件。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得以法定條件作為所附條件。
2.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事實或者將來必定發生的事實或者必定不能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所附條件。此外,法律規定的事實也不能作為附條件,如子女繼承父親遺產要等到父親死亡,就不能作為條件。
3.所附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屬意思表示。它同當事人約定的所謂供貨條件、付款條件是不同的,後者是合同自身內容的一部分,而附條件合同的所附條件只是合同的附屬內容。
4.所附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如雙方當事人不能約定某人殺死某人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
所附條件可分為生效條件和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不發生的條件。在此條件出現之前,也即本條所說的條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當此條件出現後,即條件成就後,合同生效;當條件沒有出現(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例如甲與乙簽訂買賣合同,甲同意把房子賣給乙,但是條件是要在甲調到外地工作過後。這個條件一旦出現後,則賣房的合同即生效。解除條件又稱消滅條件,是指對具有效力的合同,當合同約定的條件出現(即成就)時,合同的效力歸於消滅;若確定該條件不出現(不成就),則該合同仍確保其效力。
附條件的合同中,所附條件的出現對該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決定性作用,根據本條的規定,附條件合同在所附條件出現時分為兩種情況:生效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產生法律效力;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中,解除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失去效力。
6. 我國民法典525條規定
答:《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7. 民法典有多少條
民法典共有一千二百六十條,最後一條的規定是: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8. 民法典500條內容是什麼
《民法典》第500條的內容是: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9. 民法典第5條規定
現在的民法典就是過去的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內等9部法律,整合後容的規定
便於自己學習,網上一搜便可以看到
民法典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