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總論判斷題

刑法總論判斷題

發布時間: 2021-12-06 06:48:11

刑法總論的題,誰能幫幫忙

1.CD 2.BC 3.CD
1、結合我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論述刑法的空間效力。
(1)刑法的屬地管轄權
刑法第條第1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這里所說的我國「領域」,是指我國國境以內的全部區域,具體包括:領陸、領水(即內水和領海)以及領空。這里所說的「法律有特別規定」,主要是指:①刑法第11條關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的規定。②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規定。
刑法第6條第2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這里所說的船舶或航空器,既可以軍用的,也可以是民用的;既指航行途中,也指停泊狀態;既指在公海或公海的上空,也指在別國的領域內(在別國領域內犯罪,當然別國也有權管轄)。總之,凡在我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不論該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何地點,我國均有刑事管轄權。
此外,凡在我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內犯罪的,也應適用我國刑法。
刑法第6條第3款還對什麼叫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犯罪地標准,作了明確的規定,即「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2)刑法的屬人管轄權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即使身在國外,也仍然受我國法律的保護,如果他們當中有人在國外犯了罪,原則上也適用我國刑法。刑法第7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照本法規定的最高性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7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這里,所謂「可以不予追究」,是表明不予追究的一種傾向性,但不是絕對不追究,仍保留有追究的可能性。此外,如果是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軍人在域外犯罪,則不論其所犯之罪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法定最高刑是否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國司法機關都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10條的規定,中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國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到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3)刑法的保護管轄權
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這條表明,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國刑法有權實行管轄,但這種管轄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這種犯罪按我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必須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應受刑罰處罰。
(4)刑法的普遍管轄權
刑法第9條規定:「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根據這一規定,凡是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罪行,不論犯罪分子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其罪行發生在我國領域內還是我國領域外,只要犯罪分子在我國境內被發現,我國都應當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管轄權。

2、試比較侵佔罪和盜竊罪不同。
侵佔罪與盜竊罪兩罪的客體、主觀方面、主體均相同。二者的主要區別是:(1)犯罪形成的時間不同。前罪非法佔有的故意產生於持有他人財物之後;後罪非法佔有的故意產生於持有他人財物之前。(2)客觀方面不同。前罪行為人在實施侵佔行為時被侵害之物已在其實際控制之下,以種種借口或採取各種手段拒不歸還或拒不交予物主;後罪行為人在實施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行為時,並未控制財物,只是通過秘密竊取的方法才將他人財物非法轉歸己有。(3)犯罪對象不同。前罪的對象是行為人事先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他人的遺忘物或埋藏物;後罪的對象,則可以是任何公私財物。

⑵ 想要一些刑法總論的一些配套習題,誰能幫幫忙

1.比喻其表達了厭惡之情是貶義的
2.是心理描寫寫出了小男孩心理有堅強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
28.不好意思不了解課文...

⑶ 刑法總論 論述題怎麼答

基本注意事項:字數符合要求,字跡工整,邏輯清晰,推理嚴謹,法言法語內。
注意結構: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容。
忌:空白,潦草,沒有結構。

當然必須建立在理論知識扎實的基礎上,如實在不會,在形式上也要符合上述要求。起碼看起來態度是認真的。

考試前多看歷年考題,不要貪多,看一個吃透一個,多做練習。

⑷ 有關刑法總論的一個案例題

賈窮則思變,李惻隱之心,杜明哲保身,傅權衡利弊。皆為人性,一切皆是錢做碎若須問個誰之錯!我之錯。怪我活在塵世間。

⑸ 給我一些刑法總論的案例分析題

1.甲與乙因瑣事吵架後動手,甲將乙殺死,由於當時無人發覺,甲未去自首,此案一直在偵查之中,一年後,甲與丙由於生活糾紛打架,將丙打死,被抓後在審訊過程中,甲又交待了曾殺死乙一事,請問甲兩次殺人在法理上屬於何種犯?是一罪還是數罪並罰?

答:兩個獨立的故意殺人罪。同種數罪的處理,既可以數罪並罰,也可以按一罪從重處罰。取決於是否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對於故意殺人罪,一般按照一罪處理就可以了(都是死刑)。

2.某人愛好收集各種匕首(管制刀具),某天,此人從另一個喜歡收集的朋友那裡得到一把,帶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富婆走在路上,頓生財意,上去搶奪了她的包。在此期間,那把作為收集愛好的匕首(管制刀具)一直在他的口袋裡沒動過。問:此人構成搶劫罪還是搶奪罪?

答:如果行為人在現場意識到自己所攜帶的凶器並進而實施搶奪的,定搶劫罪。考試中如果碰到這種案例題,假如所給信息較少的話,答搶劫比較保險一些。但如果明確說明攜帶凶器和犯罪無關,行為人不過是突然起意,沒有現場使用凶器的意識,則必須是搶奪罪。

「攜帶凶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攜帶的器具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確實有兩層含義,但這是對「凶器」的解釋:所謂凶器者,分為性質上的凶器和用法上的凶器。「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攜帶的器具」屬於性質上的凶器,而菜刀、磚頭、木棍、U型鎖等只有在把它們當作行凶工具時才是凶器——即用法上的凶器——「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

3.李某是一瓜農,眼看又是西瓜成熟的日子,時常有人到李某的瓜地偷瓜,李某非常憤恨,於是攜帶獵槍躲在遠處伺候偷瓜賊,某日,一賊光顧李某的瓜地,李某悄悄的用槍非常精確的瞄準了偷瓜賊的後腦,偷瓜賊應聲倒地……請問,1. 李某的故意殺人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2.李某是防衛過當嗎3.如果李某不是親自用槍擊斃偷瓜賊,而是在瓜地里秘密的安裝了一個自動射擊裝置,該裝置在他人一旦進入瓜地偷瓜時就能自動有效的擊斃偷瓜賊的情況下,李某是間接故意殺人還是直接故意殺人?

答:①根據中國刑法理論界的通說,否認防衛過當有直接故意。因為行為人意圖為善——防衛。
②李某為泄憤而殺人,並不是為了防衛自己的利益,所以不屬於正當防衛的范疇,應定故意殺人罪(直接故意)③如果李某知道必有人偷瓜,自動裝置必能殺人,也應該是直接故意。

4.①一輛載貨汽車路過收費站的時候,路政管理人員將其阻攔,經檢查發現超重,就對該車予以罰款(車主予以交納),並要求車主出示營運證,車主不交,路政人員遂掰車牌,車主甲上前踢路政人員,其他路政人員也上前幫忙,車主甲與司機乙與路政人員發生斗毆,歐斗中,甲乙二人見不敵,就一起跑到後備箱中取來兩根鐵管,分別打向丙丁。甲致使丙顱腦損傷死亡,乙致使丁輕微傷。問:甲與丁如何定罪?理由如何? ② 甲與乙共同盜竊,盜竊得手後,甲欲放火焚燒房屋並將煤氣管道打開,乙見之未與阻攔,問甲乙如何定罪?理由如何?第一題中甲應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乙應構成妨害公務罪。理由是甲乙本身均為妨害公務行為,但是甲之行為了丙死亡,已經超出了妨害公務的限度,應以故意傷害定罪。而乙自然構成妨害公務罪。問題是:實踐中,是否可能對甲乙以共同傷害罪定罪處罰。請老師解答。第二題中,甲乙一同去盜竊,甲欲防火並實施了 行為,那麼乙如果不阻攔,是否就是放火罪的 共犯?如:甲乙共同傷害丙,乙打了丙 兩下就退出了,甲拔出尖刀乙未與阻攔,甲遂刺扎丙要害部位多次,致使丙死亡,那麼甲乙二人是否共同殺人犯罪。

答:①甲乙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共犯。甲乙具有使用致傷暴力的共同故意,實施了共同的行為。
②第二個問題分情況來看:如果乙對於甲的點火行為採取支持或者放任的態度——共犯。如果乙是反對的態度,但是沒有能力也不敢阻止——不構成放火的共犯。如果乙以為是幫助甲輕微傷害丙,卻不知甲要故意殺害丙,屬於幫助犯的錯誤,不為死亡結果承擔責任

5.對象錯誤中,甲把乙當作丙殺掉,對於殺乙,甲構成直接故意殺人罪,那麼對於丙,甲能構成殺人未遂么?請老師指點。
答:對於丙,不能認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因為這里乙和丙代表相同的客體,只要其一受到侵害,就符合一個既遂的犯罪構成。就如同甲想砸爛一隻特定的花瓶,卻打擊錯誤導致花瓶旁邊的電視機損毀,只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數額足夠的情況下),沒有未遂砸花瓶的問題。因為未遂也是某一個具體罪名的未遂,在對象錯誤不影響客體的情況下,只觸犯了一個罪名,這個罪名處於既遂狀態。

6.甲想殺害乙,一日在路邊甲給乙喝了裝有毒葯的飲料,(毒葯五分鍾後可以致人死亡)。乙喝後甲跑開了,四分鍾後乙受毒葯影響迷糊中爬到公路上被正常行駛的汽車撞死。問甲的行為對乙的死亡有沒有因果關系,應該以什麼罪論處。汽車撞死乙算不算是介入因素?
答:①乙死亡的結果是由於兩個條件的作用:一、毒葯的葯性;二、汽車的碾壓。根據條件說,二者都是死亡的原因。?②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既遂。③汽車屬於介入因素,但正常行駛的汽車之所以會壓死人是由於乙葯性發作,無法正常行走和躲避汽車,所以不是獨立於先在下毒行為的因素,不能隔斷下毒和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④司機是否構成犯罪,要看他承擔的責任是否主要。從本案現有條件看,司機的責任沒有達到主要責任的地步,所以不承擔刑事責任。

7.陸某系公交車司機,01年3月某日,因乘客張某上車後與陸某發生爭吵,陸某為還擊張某的毆打,而離開駕駛座位,置行駛中的車輛於不顧,公交車因無人控制,撞死一人,撞毀他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問:陸某和張某各具體構成何罪?

答:司機在汽車行駛中離座與人相毆,是應當履行駕駛義務而不履行——不作為,對汽車可能造成的法益侵害,司機有充分的認識可能性,司機對於這種法益侵害持一種放任的冷漠態度,結果造成了危害後果,屬於間接故意犯罪。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殺人罪的競合,從一重,應定故意殺人罪。(司機完全可以一腳剎車以後再行還擊)。乘客乘車期間毆打司機,如屬於輕微毆擊,從而直接引起交通事故的,定交通肇事罪。但本案中的後果本人以為是由於司機主動放棄駕駛引起的,切斷了乘客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不承擔刑事責任。

8.陸某系公交車司機,01年3月某日,因乘客張某上車後與陸某發生爭吵,陸某為還擊張某的毆打,而離開駕駛座位,置行駛中的車輛於不顧,公交車因無人控制,撞死一人,撞毀他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問:陸某和張某各具體構成何罪?

答:司機在汽車行駛中離座與人相毆,是應當履行駕駛義務而不履行——不作為,對汽車可能造成的法益侵害,司機有充分的認識可能性,司機對於這種法益侵害持一種放任的冷漠態度,結果造成了危害後果,屬於間接故意犯罪。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殺人罪的競合,從一重,應定故意殺人罪。(司機完全可以一腳剎車以後再行還擊)。乘客乘車期間毆打司機,如屬於輕微毆擊,從而直接引起交通事故的,定交通肇事罪。但本案中的後果本人以為是由於司機主動放棄駕駛引起的,切斷了乘客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不承擔刑事責任。

9.甲下毒意圖殺害乙,卻因毒葯葯量不夠不能毒死乙,乙倒地打滾掙扎,甲這時心生憐憫,於是將乙送往醫院救治,救治過程中因醫療事故乙死亡,問甲如何定罪?
答:如果甲當時認為自己投毒的行為能夠殺死乙,但在乙痛苦時予以挽救的,應該認定為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成立條件「能打而不欲」是否「能」屬於主觀標准,根據行為人的認識和意志來確定。

10.某乙上街看見了某甲曾經在3個月前盜竊自己的摩托車,於是上前准備要回,但無奈某甲身強力壯,於是只好作罷。當天夜,某乙秘密跟著某甲到家後,正准備偷偷偷回車,但某甲上前阻攔,某乙抽出准備好的一三角刀威脅某甲隨後騎車離去。問怎樣分析某乙的行為?
答:這種情形可以不按照犯罪處理,行為人主觀上並沒有非法佔有的故意,是對自己擁有財產所有權的財物採取措施取回,因此,並不符合搶劫罪的犯罪構成。但,其攜帶凶器的行為如果嚴重,可以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來處理。

網上找的,供你參考吧。

⑹ 刑法學模擬試題判斷題

1、正確;刑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規定之內容。
2、錯誤;過失行為同樣也構成相應的犯罪行為。
3、正確;構成同時犯,而非共同犯罪。
4、錯誤;兩人以上即可。
5、正確;刑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之內容。

⑺ 案例分析題(刑法總論)

易法通解答:
1. 本案中,王某的行為應該屬於故意傷害罪。雖然最後江某專的傷是輕傷,但是王某在屬行為實施過程中,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根據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 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王某實施故意傷害行為時仍在5年的期限內,屬於累犯。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2015 發布:2025-08-23 21:18:45 瀏覽:359
濟民法師圖片 發布:2025-08-23 21:05:56 瀏覽:166
道德與法治強奸 發布:2025-08-23 20:40:49 瀏覽:957
合同法的解釋第16條 發布:2025-08-23 20:37:05 瀏覽:71
合同法違法分包獲利 發布:2025-08-23 20:36:31 瀏覽:828
2015年新的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20:36:29 瀏覽:432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旅行中如果應按照 發布:2025-08-23 20:36:28 瀏覽:795
色達縣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20:20:46 瀏覽:561
特種行業勞動法 發布:2025-08-23 20:18:28 瀏覽:106
條例和斷例 發布:2025-08-23 20:07:59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