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刑法
㈠ 怎麼能學好刑法
認真學好總則!
對主要罪名的構成認定一定要准確把握!
多研讀分析案例.
多了解實踐情況.
對一個初學者,這已經足夠了.
㈡ 怎樣學好刑法
推薦你聽下韓友誼老師的刑法課件,老師講的很有意思!幽默風趣中可以學到知識!我在學校那會連最起碼的故意和過失都分不清,後來聽了老師的課後,我才明白不是我學的不好,是大學時老師的水平不行!
㈢ 刑法如何學
看你學刑法的意圖是什麼。
如果你是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的,那麼就要購買相關的學科專業教材,進行系統的學習。
如果僅僅是作為一門愛好或作為一門儲備知識來學習的那麼可以通過觀看視頻,看刑法相關案例書籍來學習。
但無論如何備好刑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匯編書籍,以及准備好筆記本來做筆記,這是必須的。
㈣ 怎麼學好刑法
刑法是用文字來限制打擊的范圍和打擊的方式的規范,刑法的體系中有很多細致的討論和推理,但目的並不是使刑法能夠有效地消滅犯罪(實際上也不可能),而是在維持一個講理的原則。基於這樣的認識,學習刑法必然圍繞三個方面進行:法條、概念、案例。
對法條的熟悉是學習刑法的第一步。我們要熟悉法條的文字、標點、段落等的使用原則,能夠進行初步的文理解釋。我們要養成對法律文字的敏感,要勤於、勇於、善於「摳字眼兒」。如《刑法》第20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單從文字我們就可以知道:(1)正當防衛行為實施者面對的不僅是一種「侵害」,而且必須是「不法」(即違法)的「侵害」;(2)正當防衛是一種「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加害行為,如果防衛者的行為並不會給對方造成損害,也就不成立(或者說不必要成立)正當防衛,如大喊將盜竊者嚇走的行為就不是正當防衛……再看《刑法》第21條第一款的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的成立需要面對「危險」,並不需要一定是「不法侵害」,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對緊急避險(合法的侵害)是不能進行正當防衛的,但是對緊急避險(一種危險)是可能進行再避險的。
如果我們能夠最終能夠和法條文字每日進行對話,則法律水平自然而然就會有非常大的提高。這需要我們作為法律人時時帶著法條,沒事的時候多琢磨法條。
二、概念
現實世界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是事物的外在,而不是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如果被人們所認識,總是體現為幾個基本的概念。就法律學作為處理人類社會問題的學科而言,沒有基本概念,也就失去了解決問題的快速有效的工具。即使判例法體系也無法脫離概念,否則羅列判例也根本沒有意義。具體在刑法的學習中,「行為」、「法益」、「主客觀相一致」等基本的概念本身就是解決案例問題的鑰匙。如了解了「行為」和「法益」的基本內容,則「行為」和「法益」的組合模式就完好地解釋了罪數論問題:一行為侵犯一個法益,成立一罪;數行為分別侵犯數個法益,原則上成立數罪;一行為同時侵犯數個法益,是想像競合犯……再如我們將「主客觀相一致」概念在頭腦中弄清楚的話,對於解決事實認識錯誤問題就會完全沒有障礙。解決概念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選擇好的刑法教科書和聽課,並且養成重視概念、並不斷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概念的習慣。如對「罪刑法定」可以解釋為:如果有一個人做了一件危害社會的壞事,只要法律沒有將其描述為犯罪,則再怎麼恨他,也不可以用刑罰來懲罰他。
三、案例
對刑法條文和概念的精細理解,最終是通過對案例的精細琢磨實現的。案例又可以分為中規中矩的典型案例和考驗文字解釋能力極限(即概念的邊緣)的極端案例。對於快速有效提高刑法學的研習能力而言,第二種案例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考查盜竊罪的對象時,可以解決下面的案例:古有鑿壁偷光,今有人鑿壁偷冷氣,是否成立盜竊罪?又如考查間接正犯的支配性時,可以研究下面的案例:甲醫生意欲殺患者丙,在葯劑中加入毒葯;不知情的護士乙在注射葯劑時,誤將無辜的丁當做了丙,丁糊里糊塗地掛了。則如何追究甲的刑事責任。再如在區分盜竊罪和侵佔罪時,對主觀認識的剖析可以通過下面的案例來說明:甲扛兩個包行走,被丙從身後搶走一個,丙轉身逃走,甲放下剩餘的包去追丙。此時路人乙拿起甲放在路邊的包跑掉。事後,乙說,自己看見甲在追趕丙前向自己看了一眼,自己認為是甲希望他照看包裹。而甲則說,自己是瞪了乙一眼,意思是你別動我的包!乙的行為到底是盜竊罪還是侵佔罪呢?
對案例的研習,一定不要因為考試沒有那麼難就逃避這種考驗解釋能力極限的難題。由於中規中矩的典型題目憑借著一般的刑法學常識和簡單的記憶就可以分析出結果,所以思維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思維不會「犀利」。而難題的解決過程是最好地鍛煉一個人思維的過程,會讓人在解決問題時特別的「犀利」。知道答案不過是獲得了「魚」,從復雜的事物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才是獲得了「漁」。要讓自己在考試中發揮恆定,就要既有「魚」,又有「漁」。
獲得這種愉悅而有效的研習過程,要求我們在日常的閱讀(書籍、電影、他人的生活)時,能夠時時想到法律,運用法律的思維來梳理我們看到的社會矛盾。
㈤ 如何學好《刑法》
1、多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可以從條規出台的背景去理解其精神實質和內涵。
學習不用面面俱到,對常見罪要全面系統掌握,對較邊緣的可以作一般了解,待以後遇上案件後再作系統學習。
2、多看案例介紹及相關研討文章。
3、多辦案。實踐和理論往往相差很大,要在實踐後再回頭來學習,理解就深刻了,也容易記住。
㈥ 如何學好刑法
結合案例學習是根本的、唯一正確的學好刑法的方法。
刑法總論部分要學好犯罪構成專的四個構屬成要件,尤其是犯罪的主觀方面的分析,難點是間接故意和輕信能避免的過失的區分;犯罪形態;罪數及歸責原則等問題都是總論部分的難點及司法實踐中極易出現的問題。分則部分的學習主要是要注意對犯罪行為(也就是客觀要件)的准確把握。刑法分則的分類是按所保護的客體進行分類的,所以要注意具體刑法罪名在各章節中的歸類(這是初學刑法者易忽視的,如搶劫罪侵犯的是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雙重客體,但卻歸類在財產犯罪中,所以如何區分搶劫與搶奪、敲詐勒索甚至盜竊是重點),這有助於准確定性。
最後建議你多看看案例評析、研究方面的書,尤其是高法編的《刑事審判參考》。趙秉志教授編的案例研究的書挺多,挺實用,對你學好刑法會有幫助的。
㈦ 如何學好刑法學
我是經過三年司法考試才以較高分數通過司法考試的。三年中有不少教訓,可供兄弟參考:
1、做題是關鍵,不管理論是否已理解透徹,不管法規是否已記住,特別是近5年的司法考試真題,要反復做,反復理解,再回頭背法規、溶匯貫通理論。
2、刑法學是難點,當然要結合案例,牢背法規、比較記憶、痛下苦功才能學好。
㈧ 怎麼學好刑法
1、深刻了解刑法總則的基本知識,分犯罪論和刑罰論兩大塊。犯罪論如刑事法律關系主體、客內體、權容利及權力、義務;刑法的基本原則等等。
2、案例學習,反復學習幾個案例。
3、上各地的法院網站找最新的刑事判決書或者其他訴訟文書,大致了解刑法這一實體法的適用流程。
4、分則的學習,以總則為指導,記住相關法條,結合案例學習。每周看兩篇左右關於具體案例的專業性論文。
㈨ 如何學習刑法
我認為你可以把張明楷的書 全部找過來
然後從刑法學教科書開始看
由淺入深的看
一定有所成功的
㈩ 如何學好刑法
(1)正當防衛行為實施者面對的不僅是一種「侵害」,而且必須是「不法」(即違法)的「侵害」;(2)正當防衛是一種「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加害行為,如果防衛者的行為並不會給對方造成損害,也就不成立(或者說不必要成立)正當防衛,如大喊將盜竊者嚇走的行為就不是正當防衛……再看《刑法》第21條第一款的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的成立需要面對「危險」,並不需要一定是「不法侵害」,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對緊急避險(合法的侵害)是不能進行正當防衛的,但是對緊急避險(一種危險)是可能進行再避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