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優先承租權民法典

優先承租權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12-06 10:14:25

A. 租賃合同中約定的優先租賃權是什麼

優先租賃權,是不要約定的。法律規定的是,如果出租人出賣或者委託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的,承租人具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但是承租人也可以放棄該優先購買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
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第七百二十六條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十五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第七百二十七條
出租人委託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拍賣五日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未參加拍賣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B. 房屋租賃期間次承租人如何獲得優先租賃權

房屋租賃的次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優先承租權是指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出租的,次承租人可以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於其他第三人取得租用權。優先承租權是法律基於特殊性政策性考慮而賦予某些特種債權或其他權利的特殊效力,以保障該項權利較之普通債權優先實現。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
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C. 優先承租權是不是房屋先買權的前提條件

優先承租權不是房屋先買權的前提條件。具有房屋的優先購買權的人包括承租人、房屋共有人、公有舊房原住戶與原產權單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時間一般為15天;共有人和承租人同時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共有人可以先於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零五條
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七百二十六條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D. 租賃時能約定優先租賃權嗎

優先租賃權不需要約定。民法典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當事人不需事先約定優先租賃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條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第七百三十四條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E. 租賃房屋承租人要怎麼個優先權

房屋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優先承租權是指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租賃期限屆滿出租人繼續出租的,原承租人可以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於其他第三人取得租用權。優先承租權是法律基於特殊性政策性考慮而賦予某些特種債權或其他權利的特殊效力,以保障該項權利較之普通債權優先實現。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
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F. 優先承租權怎麼設定

現有法律沒有,通過合同設定。律師很有必要24小時錄音,隨便遇到一個事情或咨詢,聊一聊基本上都能成為文章,稍微一整理就好多篇章,這個優先承租權就來自周日的咨詢。

承租人有優先購買權,這是法律規定和房屋買賣都很常見的權利,指的是房主應當在出賣房屋前的合理期限內提前告知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承租人有權優先購買該房屋。除此之外,股權轉讓前的公司股東、共有財產轉讓前的共有人,也享有轉讓財產的優先購買權。

至於優先承租權,法律並沒有這個概念,但很容易從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理解這個說法:租賃合同到期後,出租人仍然繼續出租房屋,在有多個承租人都打算承租的情況,原來的承租人有優先承租的權利,同樣也有個前提:同等條件下。

同等條件怎麼理解?這可以說是玄學,一般理解是價格,但如果確實不想再租給原來的人,可以是戶口、學歷、性別、星座、用途等多個限制條件,那這種優先權還有設定的必要嗎?

當然有了,想想那些地標性的建築物,一提到東方明珠你想到的是什麼?一提大褲衩你想到的是什麼?公司經營也需要這種穩定性和個性化,當公司的辦公場所成為一種標志時,當然有動力繼續租賃房屋,哪怕成本高一點呢。

如果不是另有承租人惡意競價,哪怕多付出一點成本,也很難低於承租房屋的收益,但為了以防萬一,可以在優先承租權條款中進行多種約定:漲價范圍、競價人數、同等條件的范圍

這樣一來只要還繼續出租,承租人總有機會租到,但如果不出租了,那這個優先權條款也就沒有作用了。

哪怕是到期了不出租了,過了幾天又想出租了,所以租給了別人,原承租人基本沒別的辦法,要是擔心這種情況,也可以約定到合同里。即便《民法典》第734條生效,精細化約定仍有必要,無論何時都要記得:合同越具體,權利保障越充分。

G. 優先承租權又稱為什麼優先權

優先承租權不是法定權利,優先購買權是法定權利。優先購買權發生於出租人將房屋出賣於第三人的情形下,是承租人依房屋租賃合同約定而享有的,為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的十五日內。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六條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十五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第七百二十七條
出租人委託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拍賣五日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未參加拍賣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H. 民法典擬增加住房承租人優先承租權制度嗎

8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據了解,在對弱勢合同當事人一方的保護方面,草案加大了力度。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的要求,保護承租人利益,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草案增加了住房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制度。此外,還規定了電、水、氣、熱力供應人以及公共承運人對社會公眾的強制締約義務,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

為落實民法總則綠色原則的要求,草案規定,當事人在合同履行中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交易習慣負有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義務,在合同終止後負有舊物回收義務,同時還規定買賣合同的出賣人依法負有回收義務。

I. 民法典從第一條開始,按照哪四個

總則編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對《民法典》其他各編起統領作用。

總則編共10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共204條。

其中,總則編第一章為基本規定,共12條。第一章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及依據(第1條)和民法的調整范圍及對象(第2條);第二部分,民法的基本原則(第3條至第9條);第三部分,民法的法源(第10條)、法律適用(第11條)及效力范圍(第12條)。

一、關於調整主體及調整范圍的理解(第2條)

【條文】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學習總結】

基於上述規定,第二條涉及民法的調整主體及調整范圍,調整主體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調整范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一)就調整主體而言

1.自然人

這一概念區別於《民法通則》中「公民」的概念,自然人的概念更為廣泛,也更符合現實需要。自然人是與法人相對應的民事主體,包括本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藉助人體胚胎、生殖輔助技術出生的人,同樣屬於自然人。

按照《民法典》總則編中的第16條規定,胎兒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雖然沒有出生,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需要法律承認。機器人不具有自然生物屬性,在現階段法律不承認其為自然人。

2.法人(有法律人格的組織)

法人作為一種組織,其既可以是人的結合團體,也可以是依特殊目的所組織的財產。與自然人相較而言,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自然人的集合體。

《民法典》將法人分為三類:(1)營利法人。是指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2)非營利法人。是指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3)特別法人。是指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

3.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律人格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亦稱非法人團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非法人組織的主要特徵是:(1)從性質來看,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擬制的法人資格,是介於自然人與法人之間的特殊民事主體。(2)從是否具有營利性來看,個人獨資企業、部分合夥企業具有營利性特徵,大部分專業服務機構屬於非營利性質組織。(3)從承擔法律責任來看,非法人組織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其出資人或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就調整范圍而言

1.人身關系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包括三類:(1)基於民事主體人格產生的人身關系。主要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的人格權,包括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2)基於民事主體一定身份產生的人身關系。如自然人基於親屬關系產生的親權(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身份權),基於監護關系產生的監護權;民事主體基於知識產權獲得的權利(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中的人身權)。(3)基於其他社會關系產生的身份權,如榮譽權。

2.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主要表現為兩種:一種是財產所有關系,另一種是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所有關系是民事主體在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表明財產的歸屬關系,體現財產歸誰所有,以及其他人就該財產與財產權利人之間的利用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民事主體在轉移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是動態的財產關系,包括物的流轉關系、遺產流轉關系以及其他財產流轉關系,其中物(商品)的流轉關系是最主要的財產流轉關系。

財產所有關系著眼於利益的享有,是享有的自由和安全,主要由民法中的物權制度來保障。財產流轉關系著眼於利益的獲得,是交易的自由和安全,主要由民法中債和合同制度來保障。民法調整財產所有關系的目的在於維護財產的歸屬秩序,以保護財產的靜態的安全;調整財產的流轉關系的目的在於維護財產的交易安全和秩序,以保護財產的動態的安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以所有權為核心的物權制度和以合同為核心的債法制度,是一個國家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支撐市場經濟的兩大法律基石。

二、關於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第3條至第9條)

(一)私權神聖原則(第3條)

【條文】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J. 優先承租權的權利

優先承租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所有權變動後的合同效力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六條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十五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熱點內容
濟民法師圖片 發布:2025-08-23 21:05:56 瀏覽:166
道德與法治強奸 發布:2025-08-23 20:40:49 瀏覽:957
合同法的解釋第16條 發布:2025-08-23 20:37:05 瀏覽:71
合同法違法分包獲利 發布:2025-08-23 20:36:31 瀏覽:828
2015年新的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20:36:29 瀏覽:432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旅行中如果應按照 發布:2025-08-23 20:36:28 瀏覽:795
色達縣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20:20:46 瀏覽:561
特種行業勞動法 發布:2025-08-23 20:18:28 瀏覽:106
條例和斷例 發布:2025-08-23 20:07:59 瀏覽:324
兩個條例反響 發布:2025-08-23 20:07:25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