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保理
❶ 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民法典中的保理合同
保理合同雖然涉及債權讓與,但與一般的債權讓與仍有區別。民法典(草案)第七百六十四條就對保理中債權讓與的生效條件作出了明確規定。該規定在法考客觀卷中考查的概率可能不會太高,在法考主觀卷中卻有較大的考查空間,並且在司法實踐中,有重要的意義,就此而言,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有哪些呢?
立法規定:
民法典(草案)第七百六十四條【保理人的通知權】 保理人向應收賬款債務人發出轉讓通知的,應當表明保理人身份並附有必要憑證。
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四十六條【債權讓與中的通知義務】
債權人轉讓債權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但是債務人明知該債權轉讓給受讓人的除外。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規范解讀:
根據以上立法,可以得出以下具體結論。
1、債權人,保理人均可以通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的事實。
(1)保理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原則上是債權人通知債務人,債權已經移轉給保理人。【民法典(草案)第546條】
(2)同時,保理人也有權通知債務人,債權已經移轉給保理人。【民法典(草案)第764條】
2、通知債務人,才能對抗債務人。
(1)無論是債權人通知債務人,還是保理人通知債務人,只有通知債務人之後,債權讓與才對債務人生效,才能對抗債務人。
(2)所謂對抗債務人,是指受讓人,保理人才能請求債務人清償債務。否則,不行。【民法典(草案)第546條】
3、未通知債務人的,不影響保理合同(讓與協議)的效力(有效)。
如果只有債權讓與協議或者保理合同,但沒有通知債務人,債權讓與協議和保理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即,仍然有效。
4、保理人行使通知權時的顯名義務。
保理人通知債務人的,保理人應當表明自己的保理人身份,並附有必要憑證。憑證包括,生效的保理合同,保理人的營業執照等。
擴展理解:
1、理解明保理與暗保理
讓與債權,並且通知債務人的,是明保理。讓與債權,但不通知債務人的,是暗保理。
在暗保理中,保理人難以與買家(債務人)進行接觸,因此,保理人對於交易的真實性難以有效核查。因為,交易記錄、基礎合同、發貨憑證、驗收憑證等文件,均主要依賴於賣家提供。
2、應收賬款轉讓登記的效力
(1)結論:債權轉讓登記不能產生法定的對抗債務人的效力。
第一,應收賬款轉讓,即使在一些系統中進行了債權轉讓登記,也不能發生法定的對抗效力。即,債權轉讓登記,並不發生強制性的對抗效力,並不能發生債權轉讓通知的效力。
第二,保理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登記,但可以對抗沒有登記以及登記在後的保理人。
(2)說明
我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商務部,建立了一些信用體系信息化平台,以便於當事人查詢有關動產債權的權利狀況。如果當事人僅僅在上述平台進行了債權轉讓的變更登記,而沒有就債權轉讓實際通知債務人,該債權轉讓仍然不能對抗債務人。
3、僅僅通知回款賬戶變更,並不是明保理
(1)保理人的應收賬款轉讓通知,應當明確記載,保理業務項下的應收賬款已經實際發生轉讓,轉讓給保理人。
(2)如果保理人沒有這種明確的表述,只是通知債務人回款賬戶變更,變更為保理人的賬戶,這並不能視為完成了通知債務人的行為。因此,債權讓與,不能產生對抗債務人的效力。
4、應收賬款讓與通知的具體內容
(1)對於具體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應收賬款轉讓通知書中應當包括,應收賬款債務人,應收賬款金額,應收賬款到期日,以及支付方式等全部要件。
(2)對於概括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上述應收賬款的細節信息可能無法完全知道,只要就能夠知道的具體內容通知債務人即可。
以上就是民法典中的保理合同有關內容,民法典有大變動的,基本都在這些分編中。雖然變動很大但是這些分編在法考中的佔比不大,所以考生在民法典正式公布之前,可以先把幾分編的內容放一放,等3月後再開始復習。新增新修幾乎每年必考,那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變化恰好可以幫助考生劃重點,而且首次公布的新法都考的比較基礎相當於送分題。所以2020年的法考生要抓住這次機會,重點關注一下民法典的相關消息。
❷ 民法典新增的典型合同有哪些
民法典新增的典型合同是保理合同,典型合同就是指有名合同,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保理合同是唯一新增的有名合同,保理合同是指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等服務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六十一條 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❸ 商業保理是什麼
1、商業保理指供應商將基於其與采購商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版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權,由保理商為其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管理及催收、信用風險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的貿易融資工具。
2、商業保理的本質是供貨商基於商業交易,將核心企業(即采購商)的信用轉為自身信用,實現應收賬款融資。
(3)民法保理擴展閱讀
保理業務主要涉及的法律包括《合同法》和《物權法》。《合同法》規定了上述所說的債權轉讓確權的問題、限制轉讓以及債務人抗辯權等。《物權法》則是對應收賬款做了定義,保理業務在規定的應收賬款范圍內開展業務。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民法典合同編(草案)》加入了保理合同章,主要原因是保理商在發生保理業務糾紛時,向法院提起訴訟存在沒有案由的問題,只能以民事糾紛或經濟糾紛立案。此後,《民法典合同編》頒布後,就可以直接以保理合同糾紛進行立案。
並且要求債權債務人虛構的應收賬款進行轉讓,保理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展保理業務,到期債務人不能因為應收賬款不存在對保理商進行抗辯,拒絕付款。加入此條款也是因為保理業務案件大部分都是因為偽造貿易背景造成的,通過立法減少保理商業務風險。
❹ 民法典新增了那些典型合同
《民法典》新增加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中介合同等典型合同。保證合同是為保障債權的實現,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條
保證合同是為保障債權的實現,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合同。
第九百三十七條
物業服務合同是物業服務人在物業服務區域內,為業主提供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管理維護等物業服務,業主支付物業費的合同。
物業服務人包括物業服務企業和其他管理人。
❺ 書面保理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保理合同包括下列內容:應收賬款的債權人與保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業務類型;服務范圍;服務期限;基礎交易合同的情況;應收賬款信息;保理融資款或者服務報酬及其支付方式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六十一條
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第七百六十二條
保理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業務類型、服務范圍、服務期限、基礎交易合同情況、應收賬款信息、保理融資款或者服務報酬及其支付方式等條款。
保理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七百六十三條
應收賬款債權人與債務人虛構應收賬款作為轉讓標的,與保理人訂立保理合同的,應收賬款債務人不得以應收賬款不存在為由對抗保理人,但是保理人明知虛構的除外。
❻ 買斷型保理和無追索權辦理的區別
有追索權保理與無追索權保理
依保理商是否承擔債務人的信用風險分類,保理可分為有追索權保理(回購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買斷保理)。
有追索權保理:又稱非買斷保理、回購保理,指保理商不承擔為債權人提供信用風險但保義務的保理。無論應收賬款因何種原因不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權向債權人索回已付融資款項並拒付尚未收回的款項。
無追索權保理:又稱買斷保理,指保理商承擔債務人付款風險的保理。如債務人發生信用風險,保理商不能向債權人追索已發放的融資款,並應履行全部付款義務。《民法典》關於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分別是怎麼規定
按照保理人在債務人破產、無理拖欠或無法償付應收賬款時,是否可以向債權人反轉讓應收賬款,或要求債權人回購應收賬款或歸還融資,可以區分為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
有追索權保理,是指保理人不承擔為債務人核定信用額度和提供壞賬擔保的義務,僅提供包括融資在內的其他金融服務,有追索權保理在應收賬款到期無法從債務人處收回時,保理人可以向債權人反轉讓應收賬款,或要求債權人回購應收賬款或歸資,又稱為回購型保理。《民法典》第766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有追索權保理的,保理人可以向應收賬款債權人主張返還保理融資款本息或者回購應收賬款債權,也可以向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張應收賬款債權。保理人向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張應收賬款債權,在扣除保理融資款本息和相關費用後有剩餘的,剩餘部分應當返還給應收賬款債權人。
無追索權保理,是指保理人根據債權人提供的債務人核准信用額度,在信用額度內承購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並提供壞賬擔保責任,債務人因發生信用風險未按基礎合同約定按時足額支付應收賬款時,保理人不能向債權人追索,又稱為買斷型保理。《民法典》第767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無追索權保理的,保理人應當向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張應收賬款債權,保理人取得超過保理融資款本息和相關費用的部分,無須向應收賬款債權人返還。
❼ 保理合同的概念和特徵
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民法典》第761條)
1、雙合同構造:保理合同涉及兩個合同、三方當事人。
(1)基礎合同(通常為買賣合同):(應收賬款)債權人與債務人
(2)保理合同:債權人與保理商
2、保理合同為要式書面合同(民法典第762條第二款)。保理合同的當事人為債權人與保理商。
3、保理合同的實質:
(1)保理人為債權人提供保理融資款(也稱「應收賬款轉讓預付款」或「貸款」)或應收賬款管理或催收或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
(2)作為保理融資對價,債權人將基於基礎合同對債務人享有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保理商,以債務人對保理商負擔到期清償債務的方式,作為保理商保理融資本息、服務費、行權費用等債權獲得清償的「第一還款來源」。
❽ 保理合同是什麼意思
根據《民法典》第七百六十一條的規定,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民法典》生效時間是2021年1月1日)
❾ 保理合同入民法典的意義
保理合同入民法典的意義:
1、保理業務實現了從無名合同到有名合同、從債權轉讓一般規定到有專門法律條款可依的歷史性突破。
2、法律層面對保理的肯定,為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使得商業保理企業能夠基於法律規范開展業務,推動行業規范依託於企業實踐逐步完善的同時,更好保障企業能夠利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有效權益。
3、當商事債權轉讓(保理)規則列入民法典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民法典中明定保理合同為獨立的典型合同的國家。這是國際保理界一個標志性事件,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保理業的發展,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商事債權轉讓(保理)立法也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❿ 民法典關於保理合同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保理合同的規定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七百六十一條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