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寨鎮司法所
『壹』 民告官第一案的存在風險
告官者被當庭拘押
近日,武夷山市人民法院的審判法庭內發生了一件怪事:身為行政訴訟案件被告的武夷山市公安局在案件訴訟期間當庭出示拘留證,欲強行拘留該案原告,後又進入法院辦公樓強行抓原告。
1992年6月23日,原告彭朝陽不服武夷山市公安局收容審查,8月15日下午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庭審期間,市公安局先後開來警車、摩托車四輛,出動公安幹警八九人,當審判長宣布休庭,書記員准備和原告核對庭審筆錄時,市公安局公安人員沖上前去,在未對原告宣布解除原治安處罰決定的情況下,向原告出示拘留證,亮出手銬,欲將原告當庭抓走。審判長當即予以制止,將原告帶進法院辦公室核對筆錄。公安人員緊追不舍,闖入辦公室,被審判長再次制止後又在法院會議室內守住樓梯口,將彭朝陽堵在行政庭辦公室,聲稱:「我們早就要抓人了。」法院人員雖極力制止,同時報市委、市人大,彭朝陽仍於次日凌晨被押往市拘留所,以致法院要詢問原告須經被告同意批准。
摘編自1992年9月8日第5版原題《被告當庭抓原告百姓怎敢再「告官」》
山東「曹縣貼案」概要
曾受人們高度關注的山東「曹縣貼案」終於塵埃落定。在互聯網上發貼反映庄寨鎮黨委書記有關問題的曹縣青年段磊日前獲曹縣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國家賠償款16798元,而山東省有關部門對段磊所反映的問題也展開了調查。 (據新華網濟南8月31日電)
山東「曹縣貼案」深層次問題
本來是「民告官」的事件蹊蹺地轉化成了「官告民」的事件。當地公檢法全部上手,迅速地完成了立案、偵查、刑拘、逮捕、提起公訴等司法程序,但終因證據不足,相繼撤案撤訴、釋放當事人、公開賠禮道歉、向當事人進行國家賠償。這一司法過程從氣勢洶洶開始,到顏面喪盡收場,既如同一場隨心所欲的兒戲,又恰似一場不負責任的鬧劇。
其惡果,至少有三:
其一,國家賠償最終由國家財政買單,司法機關的過錯使國家財政平白無故地支出了一筆冤枉錢;
其二,司法機關的魯莽行為使其自身的執行力、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無法彌補的損傷,同時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被執法者在不經意間嚴重踐踏;
其三,對群眾監督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產生的消極影響難以估量。而事情的關鍵,那個鎮黨委書記到底有沒有問題,在從2月份段磊發貼至今長達半年多的時間里,被懸了下來,究竟如何,還要等山東省有關部門調查結果出來後再說。
在我們現在這樣的法治社會和大力反腐的環境下,群眾反映領導幹部有關問題,應該說是極其正常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與民主人士黃炎培的談話中有這樣的意思:只有人民起來監督政府、監督官員,政府和官員才不敢懈怠,我們的人民政權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不再重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覆轍。而我們現在的一些官員,遇到「民告官」、出現群眾批評和質疑的聲音,立即有一種自己的尊顏被冒犯、小民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反應,怒不可遏,甚而反戈一擊,來個「官告民」,企圖將反映自己問題的老百姓送進看守所、送上法庭。該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部分官員已經絲毫聽不得任何批評,已經完全忘記了革命領袖要求我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教誨。這種傾向發展、蔓延,將是極其危險的!
山東「曹縣貼案」的反思
「曹縣貼案」的當事人段磊,反映鎮黨委書記有關問題,但這些問題遲遲不被重視,反而受到傳訊、刑拘、逮捕,可見「民告官」之如此艱難與坎坷。相反,被反映有問題的鎮黨委書記以自己被誹謗為由報案,公安機關即於2月8日立案偵查,2月25日將段磊刑拘,4月4日執行逮捕。其辦案「效率」之「高」,真是令人嘆服!可見,「官告民」是這樣的簡便易行、效果明顯。一些司法機關就是這樣,到現在還沒有樹立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的先進理念,而是固守著重官輕民、官官相護的陳腐思維。對普通老百姓反映的事,能拖則拖,想什麼時候處理就什麼時候處理。而在權勢的影響下,不怕違法辦案,失去法制理性,人為地將法律的天平偏向官員一方,導致出現錯案。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民告官」難、「官告民」易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和注意!
民告官,表明民主渠道暢通、監督機制正常、民意表達有序;官告民,表明一些官員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極其淡漠、濫用權力傾向極其嚴重,消除權力對司法公平的影響任重道遠。民告官,有利於促進黨和政府反腐倡廉、正確決策、長治久安;官告民,直接間離黨和政府與人命群眾的血肉聯系,逐漸地會危害到社會和諧穩定,進而銷蝕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因此,在我們的社會生活里,應該多重視些「民告官」的問題,少出現些「官告民」的現象。
『貳』 輿情監控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嗎
輿情監控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網路的力量越來越大,網路輿情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下面我用事實說話。
一種應運而生的網路輿情工作新工具
一、 網路輿情之時代背景
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
——胡錦濤
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國網民數量達到3.38億人,網民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的影響力也日益提升,網路輿論已成為不可小覷的強大社會力量。
近年來,網路熱點事件頻發,其大背景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期,涌現出一些新矛盾和新問題,如貧富懸殊、官員腐敗、傳統價值觀受沖擊等;二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上網獲取新聞信息,發表見解和訴求,傳統媒體壟斷的傳播格局被打破,網路成為草根階層最便利的表達渠道。專家指出,一個事件能引起網民的高度關注,聚集網路輿情焦點,主要是該事件刺激了網民乃至社會公眾「最緊綳的那根神經」,這體現在以下8個方面。
網路輿情焦點
典型事例
1
個別政府官員的違法亂紀行為
天價煙、羅彩霞案、貴州習水官員嫖宿幼女案
2
涉及代表國家機器的政法、城管隊伍
俯卧撐、躲貓貓事件、鄧玉嬌案 、王帥案
3
涉及代表特權和壟斷的政府部門、央企
北京站售票、央視大火、3G頻段分配
4
衣食住行等全國性的民生問題
房價、養老保險、醫療體制改革、教育公平
5
社會分配不合理、貧富分化
國泰君安天價薪酬、高管降薪
6
涉及國家利益、民族自豪感
家樂福事件
7
重要或敏感國家、地區的突發性事件
奧巴馬就職
8
影響力較大的熱點明星的火爆事件
艷照門
近期網路曝光部分案例
序號 網路曝光時間
事件
備注
載體
1
2009-02-03
段磊發帖舉報曹縣庄寨鎮書記郭峰
段磊被逮捕,後司法機關撤訴並道歉
天涯社區/新浪博客等
2
2009-02-12
王帥發帖舉報政府違法征地
枯王帥被跨省追捕,後警方承認是錯案
天涯社區
3
2009-03-03
浙江溫州市官員低價購拆遷安置房
官方證實事件屬實,隨後司法介入,三個責任人被判刑
天涯社區
4
2009-5-22
湖南祁陽接待領導幹部涉黃消費清單
紅旗水庫管理所原所長楊某等9名黨員幹部受到免職和其它相應處分
天涯社區
5
2009-06-17
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
市委成立聯合調查組,該副局長停止工作接受調查
新華網
網路
6
2009-06-23
湖北29歲市長「打傘照」
官方無回應
凱迪社區
7
2009-06-25
重慶市高考狀元造假
高考狀元沒被錄取
各大論壇
8
2009-06-29
溫州一警車在路上慢悠行駛被網友戲稱「遛狗門」
公安局黨委決定免除支隊副隊職務,並全市通報,研究加強隊伍管理
溫州「703804」論壇、新浪、網易、騰訊
9
2009-07-03
河北鹿泉市地方幹部暴打請願群眾
官司方證實該事件屬實
10
2009-07-20
四川洪雅縣官員就餐後打砸飯館引發飯館人員上訪
招商局局長作黨內警告處分
四川在線天府論壇
11
2009-08-29
北京經適房資格公示「最牛身份證號」
網友和媒體從政府公示中發現線索,相關部門作出解釋
各大論壇
12
2009-09-10
上海交通管理部門「釣魚執法」
當事人發帖求助,司法介入,糾正錯誤執法
天涯社區
13
2009-10-08
新疆建設兵團「最牛團長夫人」打人
發貼曝光團長夫人歐打講解員,其夫婦雙雙被免職
新華網論壇、紅網論壇
14
2009-11-05
承德某鄉鎮書記「要跳樓就去五樓」
該書記因「對待接訪工作不負責」被免職
各大論壇
15
2009-11-09
南京徐寶寶住院死亡案件
網友參加調查組推翻官司方結論,值班醫生的確在玩游戲,患兒母親曾下跪求救
天涯社區
16
2009-11-27
內蒙古貧困縣阿榮旗檢察院檢察長劉麗潔借豪車
有關部門給予黨內警告和行政處分,本人提出辭呈。
人民網
中國報業網
大河論壇
17
2010-2-28
廣西來賓市煙草局原局長韓峰的「日記門」
已被批准逮捕,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天涯社區
……
二、網路輿情之工作現狀
作為信息時代的新興產物,部分地方政府、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面對網路輿情尚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認識不夠:片面認為網路是年輕人的娛樂工具,有荒誕低俗甚至「很負面」的東西。表現在工作中,滿足於傳統或既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習慣地認為做工作還是靠開會、發文件、看報紙來得現實;
二、重視不夠:不願意接受來自「虛擬世界」的聲音,與其看到或聽到不那麼「順眼」的「惡意」攻擊,不如不看不聽「眼不見」為凈,信奉「真相不辯自明」,「身正不怕影子斜」,「謠言止於智者」等信條;
三、直面不夠:內心怕網路、主觀躲網路,「不怕通報,就怕網報」。一旦出「負面情況」避之不及,不是下達「封口令」就是擺起「鴻門宴」,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意與網路保持一定的距離;
四、反應不夠:敷衍塞責,一方面是不好說而不想說,另一方面是不屑一說,雖有所回應,但猶抱琵琶半遮面,三言兩語,閃爍其詞,凡此種種。
作為地方政府或領導幹部,不敢面對網路輿情,小則影響個人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大則影響發展大局和社會穩定。網路輿情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
事實表明,大多數網路輿論事件的發源地都在基層,但解決路徑卻依賴著高層;對於事件的處理,網民大都對黨政高層存在較高期待和好感,對基層則持失望和不信任態度,表現出顯著的輿論落差。對網路輿論事件的干預解決,主要是越級干涉,發生事件的主體部門、同級乃至直接上級主管部門大都沒有參與事件的解決。雖然越級干涉的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它不可能成為常規的解決方式,而且也會刺激此類事件越來越多。如果不激發基層政府解決問題的活力和動力,而是一味將矛盾上交,很有可能引發更大的風潮。而從干涉的時機來看,嚴重滯後!在危機公關和議題管理上,最好是事件發生後12小時內作出反應和啟動應急預案。但目前政府多是在事件成為網路輿情熱點後才「千呼萬喚始出來」,錯過了改變輿情意見流向和正負態勢的良好時機,往往造成網民的情緒淤積。如天價煙事件11天後干預,躲貓貓事件7天後干預,北京站售票事件4天後干預。
由此可見,地方政府應對網路輿情的能力亟待提高。造成應對能力嚴重滯後除有前述的主觀因素外,也與目前我們地方政府網路輿情專業人才短缺,應對機制不全,網路輿情監控的技術手段嚴重缺乏有著最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