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商法案例選評的書評
A. 學習海商法的意義
首先,活著的意來義在於對社會貢獻的自多少,在於得到他人的認可,在於自己感到活得精彩。
其次,學習的意義在於提升自己影響他人的能力,提升他人認可自己的砝碼,在於能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然,知識爆炸式地增長,一個人不可能用一生的時間學到所有的知識,故,只能擇一個專項深入學習。
再次,該專項的選擇,要看個人的興趣。所謂人各有志,選擇有所偏向。而海商法作為法律帝國中的一個細胞,結構也是極其復雜,自成體系。
最後,深入學習海商法的功利意義,在於其專業性很強,其他法學專業學生很難涉足進來,當然賺錢也是相對較多的,就業競爭小。人文意義在於,該專業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很短,1993年海商法典才得以問世,其中很多制度還值得研究,屬於處女地。只要肯下功夫,還是大有作為的。但是,海商法入門要求相對較高,首先法學功底要好,特別是民商法;其次,英語水平要求高,最好能出國留學,達到母語級;再次,要有航海資歷最好,能做到船長,或至少是航海專業、航運業務上不存在專業知識上的障礙。時間原因,就寫這些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B. 海商法出國容易嗎一般選擇哪個國家好
開設有海商法專業的國家不是很多。其中以英國、荷蘭、瑞典都是相當有優勢的,提供幾所開設有海商法master課程的大學供你參考。
英國:
Southampton: LLM maritime law
Cardiff: LLM in legal aspects of marine affairs
Swansea: LLM in commercial and maritime law
Nottingham: LLM in maritime law
荷蘭: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M.Sc. in maritime economics and logistics
瑞典:
Lund: LLM in maritime law
World Maritime Univ: Master of Science of Maritime Affairs
拿到學校的錄取,拿簽證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海商法現在的就業前景還是不錯的
C. 海商法2案例分析
1.承運人無需對甲貨主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在大連港開航前和開航當時,承運人已經履行了謹回慎處答理使船舶適航的義務。而在中途港廣州港,對於甲貨主來說,是屬於船舶航行之中,此時發生的火災屬於管船過失。
因此,承運人不承擔甲貨主的損失。
2.承運人需對乙貨主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在中途港廣州港,對於乙貨主來說,屬於開航之前,因此承運人有使船舶適航的義務。此時發生的火災使船舶處於不適航的狀態。
因此,承運人應承擔乙貨主的損失。
D. 海商法案例題求解!
1. 屬於船抄舶優先權。
2. 船舶優襲先權優於船舶抵押權受償。
3. 船舶優先權的清償順序是:船員工資>港口規費>救助款項>碰撞損失。
參考資料:
1.《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享有優先權的內容是: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遺反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費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2, 船舶優先權的受償順序,又叫船舶優先權的位次,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優先權競合時,如何決定其效力的優劣次序問題。我國《海商法》第23條對此作了如下安排:前述5項海事請求,依照順序受償,但是,第4項海事請求,如果後於第1、2、3項發生的,應當先於第1、2、3項受償;第1、2、3、5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不分先後,同時受償;不足受償的,按照比例受償。第4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後發生的先受償。
E. 急解海商法案例
1、該船舶上有三種擔保物權。A公司的船舶抵押權;海難事故、船員工資的船舶優版先權;修船廠的船舶留置權權。2、對於拍賣的800萬元價款,如何分配?《海商法》第25條規定:「船舶優先權先 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 償。」《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享有優先權的內容是: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四、海難救助費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所以800萬元要先賠償優先權部分:船員工資50;海難費用120萬元;然後是留置權的200萬元;剩餘的才是A公司的抵押權。
F. 海商法案例分析
答案: 根據1924年海牙規則的規定,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義務主要有兩項:其一。承運人必須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克盡職守,使船舶適航。其二,承運人在航行中應謹慎管貨。本案涉及承運人的主要義務是船舶的適航問題。船舶的適航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首先指船舶必須在設計、結構、條件和設備方面經受得起航程中的一般風險;其次還要配備合格、健康的船長和合格的船員,船舶航行所用的各種設備必須齊全,燃料、淡水、食品等供應品必須充足,使船舶能安全地把貨物運到目的地;船舶的適航性還包括適宜載貨,即適宜於接受、保管和運輸貨物。如果承運人沒有盡到以上應盡之義務,船舶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即處於不適航狀態,因此而引起的貨物損失,承運人應負責賠償。
本案承運人以Q輪在開航前和開航時具有各種有效證書為據,證明自己已克盡職守使船舶適航是不成立的。上述證書只能作為船舶適航的初步證據,但要最終確定船舶是否真正適航,還要考慮船舶、船員、貨艙等設備的技術狀況是否與特定的航線和航區的實際情況相適應。Q輪在開航前收到的一份遠航建議書已明確指出Q輪航行中將會遭遇大風暴,而船舶裝運的又是易受潮的玉米,船長僅以有關證書為據輕率判斷船舶將適應未來的航行是錯誤的。Q輪抵海口港後的檢驗證實:貨艙蓋嚴重銹蝕並有裂縫,艙蓋板水密膠條老化、脫開、變質、通風箱不水密。船舶設備方面的這種缺陷顯然需要較長的物理、化學變化方可形成,並非在本航次中驟然出現的。因此可以推斷:Q輪在加拿大溫哥華港開航前和開航當時上述缺陷既已存在,船舶不適宜接收、保管和運輸貨物,即處於不適航狀態。由於承運人在提單中載明提單適用海牙規則,因此應按該規則來處理本案糾紛,貨物的損失應由承運人負責賠償。
【小結】本案涉及承運人的主要義務是船舶的適航問題。如果承運人沒有盡到應盡義務,船舶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即處於不適航狀態,因此而引起的貨物損失,承運人應負責賠償。
G. 海商法案例問題,每問100字以上(回答好追加高分)
爭議焦點:承運人裝載甲板貨是否可以享受免責與責任限制權利;管船過失與管貨過失的區別。
1. 對於裝載在艙面的10輛轎車的損壞,A應賠償。賠償額為200000美元。
分析:A將部分轎車裝載在艙面,並未徵得B的同意, 也不符合航運慣例。
根據我國海商法第五十三條 承運人在艙面上裝載貨物,應當同托運人達成協議,或者符合航運慣例,或者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承運人依照前款規定將貨物裝載在艙面上,對由於此種裝載的特殊風險造成的貨物滅失或者損壞,不負賠償責任。
承運人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將貨物裝載在艙面上,致使貨物遭受滅失或者損壞的,應當負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海商法第五十九條經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損失而輕率地作為或者不作為造成的,承運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條或者第五十七條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由此可以得出對於該10輛轎車,A喪失賠償責任限制。故應全額賠償。
2. 對於在艙內因互相碰撞擠壓而造成損壞的10輛轎車, A不必賠償
分析:, 由於風浪太大, 致使艙內有10輛小轎車發生移動而互相碰撞擠壓,經事後鑒定,均已完全報廢
事後查明:承運人對於艙內轎車的積載,並無不當。
這10輛轎車的損害是由於海難,承運人免責。故A不必賠償這10輛轎車的損失。
3. 對於遭海水浸泡而損壞的10輛轎車,A不必賠償。
分析:這10輛轎車的損失是由於船員在管船過程中發生的失誤所造成。屬於管船過失,故A不必賠償。
4. 對於掉落艙底而損壞的10輛轎車,A應賠償。賠償額是52000美元。
分析: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船長下令將未受水濕的汽車移致二層艙.但在搬移過程中, 由於操縱吊機的船員因連續抗風, 過度疲勞,因而錯誤地按動了按鈕,又致使10輛汽車掉落艙底,完全毀壞.
為了貨物過多受損而轉移貨物屬於保管貨物的行為。此時發生的過失屬於管貨過失,承運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B所提供的貨物發票等證據,小轎車的到岸價格(CIF 大連)為20000美元/輛;該小轎車每輛毛重2000公斤.
B未直接提供提單來證明小轎車的價格,說明其未將小轎車的價格寫在提單上,故根據我國海商法第五十六條 承運人對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的賠償限額,按照貨物件數或者其他貨運單位數計算,每件或者每個其他貨運單位為666.67計算單位,或者按照貨物毛重計算,每公斤為2計算單位,以二者中賠償限額較高的為准。但是,托運人在貨物裝運前已經申報其性質和價值,並在提單中載明的,或者承運人與托運人已經另行約定高於本條規定的賠償限額的除外。
計算如下:
按件:666.67*10=6666.7
按毛重:2000*10*2=40000
故A應賠償的金額是40000*1.3=52000美元
H. 海商法專業出國留學選哪所學校比較好
I. 海商法案例,急求!!!!
法律依據是《海商法》第22和23條,內容如下
第二十二條 下列各項海事情求具有船舶優先權: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范圍。
第二十三條 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所列各項海事請求,依照順序受償。但是,第(四)項海事請求,後於第(一)項至第(三)項發生的,應當先於第(一)項至第(三)項受償。
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一)、(二)、(三)、(五)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不分先後,同時受償;不足受償的,按照比例受償。第(四)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後發生的先受償。
根據上述條文規定,(1)(2)(3)項偉船舶優先權,清償順序為(3)(2)(1);同時還剩下的是(4)和(5),其中(4)為船舶抵押權,(5)為一般債權,所以順序是(3)(2)(1)(4)(5)。
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