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污染源頭

司法污染源頭

發布時間: 2021-12-10 00:30:12

A. 如何從源頭控制污染

2009-02-04 00:00:00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環節,是有效預防污染的重要手段。各級環保部門為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辦法,在項目管理的實踐中對企業從項目的申請立項、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到環境保護設施建設與驗收諸環節起到了規范作用,收到了顯著成效。
然而,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內部而言,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管工作還存在脫節問題,不利於污染防控。具體表現為:
評估論證與監管脫節。目前的管理程序是按建設項目的性質及管理許可權,分別由國家、省、市、縣審批。審批過程中,項目單位首先向所在地環保部門的項目管理科室申請,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及評估論證後,由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審批並付諸實施。上述評審過程中缺少環境監察部門參與。監察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承擔著對建設項目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情況及生產運行情況的監管職責,監管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建設項目污染防治設施在設計、建設及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由於這個過程中沒有環境監察部門的參與,導致監察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同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映,使得此類問題容易在新項目建設中再度發生;同類項目建設中積累的經驗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吸收與採納。監察部門管理角色的缺失,不利於項目的環境管理,不利於污染源頭控制。
建設中的監管與驗收脫節。項目完成審批後,項目單位付諸實施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無論是由哪級審批的,都交由項目所在地環保局監督管理,具體的監管工作則由所在地環保局監察部門實施。這一期間,監察部門則按照環評報告要求及行政審批意見,逐條逐項實施監督管理,對號入座地要求項目單位建設污染防治設施,這種監管對項目單位落實環評要求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促進作用。盡管如此,也還有許多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環評要求落實污染防治設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存在問題。但是一旦主體工程建成了,生產能力形成後,無論污控設施是否建成,項目單位都要申請試生產或正式投產。這一環節中,如果驗收工作由監察部門負責,則驗收工作可以和前期建設過程中的監管相銜接,可以根據監管中掌握的情況衡量項目是否具備驗收條件。如果驗收工作不是由監察部門負責,或監察部門不參與驗收,那麼就會出現監管與驗收脫節的問題,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驗收中未必能發現,或驗收中未必當成問題來對待。這可能會導致新上項目帶「病」通過驗收,帶「病」投入運行,因而便產生了新的污染源或群眾上訪的新案源。
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辦法就是從初始環節解決監管缺位、斷檔問題,把監察關口前移,從項目的評估論證開始進行提前介入,超前監管,從源頭參與意見,從而可以使新上項目從開始就廣泛吸取專家意見、審批部門意見、監管部門意見,減少漏洞、減少失誤,確保新上項目達標運行。(作者單位:吉林省大安市環保局)

B. 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是什麼

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差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已知的約有100多種。

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並且以後者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主要過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氣傳播、人與物受害這三個環節所構成。

(一)大氣污染的天然源

1、火山噴發:排放出H2S、CO2、CO、HF、SO2及火山灰等顆粒物

2、森林火災:排放出CO、CO2、SO2、NO2、HC等

3、自然塵:風沙、土壤塵等

4、森林植物釋放:主要為萜烯類碳氫化合物。

5、海浪飛沫顆粒物:主要為硫酸鹽與亞硫酸鹽

    在有些情況下,天然源比人為源更重要,據相關統計,全球氮排放的93%和硫氧化物排放中的60%來自於自然源。

    (二)人為污染源

    通常所說的大氣污染源是指由人類活動向大氣輸送污染物的發生源。大氣的人為污染源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方面:

    1、燃料燃燒: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過程是向大氣輸送污染物的重要發生源。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並含氫、氧、氮、硫及金屬化合物。燃料燃燒時除產生大量煙塵外,在燃燒過程中還會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機化合物及煙塵等物質。

    2、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放:如石化企業排放硫化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色金屬冶煉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含重金屬元素的煙塵;磷肥廠排放的氟化物;酸鹼鹽化工業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及各種酸性氣體;鋼鐵工業在煉鐵、煉鋼、煉焦過程中排出粉塵、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氫、酚、苯類、烴類等。其污染物組成與工業企業性質密切相關。

    3、交通運輸過程的排放:汽車、船舶、飛機等排放的尾氣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內燃機燃燒排放的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含氧有機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鉛的化合物等物質。

    4、農業活動排放:田間施用農葯時,一部分農葯會以粉塵等顆粒物形式飄散到大氣中,殘留在作物體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揮發到大氣中。進入大氣的農葯可以被懸浮的顆粒物吸收,並隨氣流向各地輸送,造成大氣農葯污染。此外還有秸稈焚燒等。

大氣污染

C. 從目前環境來看,污染最大的源頭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用「感覺」,環境污染最大的源頭就是工業化,工業時代下白色垃圾、污水、重金屬、有害氣體等,對土壤、水資源、海洋、大氣造成了全方位污染,且這種污染依靠地球自身恢復需要很長時間,網路上曾經有段子說,若干年以後的子子孫孫在挖掘地下時,出土的就不再是文物,而是未被地球消化的各種垃圾,海洋表面也會冒出多個垃圾島嶼。

最後說大氣污染,這一點就比較直接了,相信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見過熱電廠、化工廠的大煙囪,理論上經過處理的有害氣體對環境污染沒有這么大,但總有一些企業會偷排偷放,特別是晚上,趁著夜色直接排放的污染氣體最嚴重。像我國工業發達城市,比如山東淄博、陝西西安、山西太原等,夜晚幾乎不再能看到星星,想要看漫天繁星,只能到農村地區。

D. 陸地污染的源頭是什麼

不同的污染,源頭不同,比如:
汽車尾氣排放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總的來說,污染受工業發展影響巨大。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

E. 誰是環境污染的最大源頭

【】生產企業是是環境污染的最大源頭。主要包括工業生產污染源、農業生產污染源、交通企業污染源、建築企業污染源。

F. 導致大氣污染的源頭有哪些

導致大氣污染的源頭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並且以後者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主要過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氣傳播、人與物受害這三個環節所構成。
上海毅礪節能環保專注於廠房空氣治理、加工廢液處理、工業廢物再利用以及節能服務的治理凈化處理。
希望能夠幫助你。

G. 土壤生物污染的污染源頭

由於人畜糞便未經徹底無害化處理施人農田,日常生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醫院污水等未經處理而進入農田灌溉或利用底泥、垃圾施肥,病畜屍體處理不當或未經深埋,都會使土
壤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放線菌、真菌以及寄生蟲卵,從而引起土壤污染。受污染的土壤,當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時,又可通過不同途徑使人、畜感染發病,如人畜與污染土壤直接接觸或生食受污染土壤上種植的瓜果、蔬菜等。 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大氣圈和水圈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進入土壤引起生物污染。 造成土壤的生物性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來源:
(1) 用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進行施肥;
(2) 用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和醫院污水及工業廢水進行灌溉;
(3) 病畜屍體處理不當。
致病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 病原微生物 糞鏈球菌 沙門氏菌 志賀氏菌 結核桿菌 霍亂弧菌 炭疽桿菌 存活時間 26-77天 15-280天 1-3個月 6個月 8-60天 15-60年

H. 最終幻想14討伐污染源頭魔界花在哪

這是30級的行會令任務,只要達到30級就可以通過任務搜索器組隊了。
不懂請追問,
明白請採納。

I. 要構建以什麼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成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海陸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包括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

J. 造成環境污染的源頭是什麼

環境污染主要來源有兩類:自然源和人為源。自然源的源頭是火山噴發等自然因素。人為源的源頭是人的生產、生活活動,是由於人為干擾、排放所導致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員工違紀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8-22 21:23:21 瀏覽:532
司法部請假 發布:2025-08-22 21:22:23 瀏覽:753
公司法20 發布:2025-08-22 21:20:48 瀏覽:482
合同法解釋定金 發布:2025-08-22 21:08:55 瀏覽:829
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8-22 21:00:33 瀏覽:730
電梯公司規章制度模板 發布:2025-08-22 20:55:36 瀏覽:214
道德經得一 發布:2025-08-22 20:53:27 瀏覽:356
刑事訴訟法關於查封凍結扣押 發布:2025-08-22 20:41:58 瀏覽:609
擬修訂婚姻法 發布:2025-08-22 20:32:53 瀏覽:931
一級智障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20:32:51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