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與徵收

民法典與徵收

發布時間: 2021-12-12 14:59:37

① 根據民法典為了什麼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1)民法典與徵收擴展閱讀:

物權法關於徵收制度的規定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物權法以基本法的形式明確了徵收的條件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徵收必須符合以下幾項基本條件,即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對象必須合法、徵收後應依法給予補償。

(二)物權法明確了徵收制度適用的范圍

物權法有關徵收制度的規定,不僅適用於所有權,而且適用於用益物權。但物權法所規定的徵收,只限於將集體或私人所有權移轉為國家所有的情況,並不包含限制集體或私人所有權的處分許可權這一含義。

②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的規定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徵收和徵用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憲法為了正確處理私有財產保護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而確立的我國徵收、徵用制度。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③ 2021年10月1號以後的民法典允許強拆嗎

私自強拆為侵權違法行為,按照法律規定受害人可以起訴。按照規定房屋如果要拆遷的話是要經過法定的程序的,部門實施強拆的行為是不合法的,實施強拆必須要符合一定的法定條件。強制拆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首先是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法律後果一是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人民政府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拆遷;其次是人民法院不能強制執行。實踐中有些市、縣人民政府不守法,違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法院不能依法進入強制執行程序,進行強制拆遷。最後,強制拆遷以補償決定為前提。如果沒有補償決定,任何單位都不能採取強制拆遷。實踐中,可以強制拆遷的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簽訂了補償協議,不搬遷的;二是作了補償決定,既不搬遷又不按照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被拆遷人在遇到強制拆遷之後,向人民法院提出保護請求民事權利訴訟時效為三年。如果其他法律有特殊規定,就按照他的規定進行。訴訟時效是在被拆遷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當天算起,但是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當天起超過20年,人民法院將不會授權保護。如果是被拆遷人有特殊情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被拆遷人房屋被強制拆遷,被拆遷人可以在非法強拆行為發生當天六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有很多被拆遷人法律意識淡薄,不知道訴訟時效,我國法律會對這一種情況做一定的寬限。如果不知道訴訟時效為六個月,那麼要在一年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規定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④ 民法典征地補償款是否能按照遺產繼承

能。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征地補償款是屬於全體村民所有的,征地補償款分配給被繼承人的,可以按遺產進行繼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農村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⑤ 中國民法典關於土地收益徵收管理條例嗎

你好,土地徵收依據的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其他相關的法律規定及政策。但是,不論依據的是什麼,若遇到補償不合理的情況,建議採取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⑥ 政府徵收行為發生在民法典頒布前2個月,但徵收補償糾紛一直到民法典頒布後,適用民法典嗎

政府徵收那是你跟政府之間的訴訟,那是行政法管的,這和民法典沒有任何關系根本就不適用。

⑦ 2021年9月1日民法典規定違法強拆不僅要賠償還要蓋回去是真的嗎

你說的是民法典的237條規定吧,《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這一條款說的是恢復原狀請求權,他的本意是指權利人的財產因受非法侵害遭到損壞時,如果存在恢復原狀的可能,可以請求侵害人恢復財產原來的狀態。但是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能夠恢復原狀。因為房屋拆遷是事實行為,不管是合法拆遷還是違法拆遷,只要房子被拆了,物權就不存在了,也就不可能恢復原狀了。但是可以要求補償。
另外,《民法典》中沒有關於違法佔地的房屋強拆規定。如果遇到強拆,可以按照侵權責任法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主張侵權責任和經濟損失。

熱點內容
法官被仇殺 發布:2025-08-22 08:34:51 瀏覽:772
安徽台胞投資條例 發布:2025-08-22 08:33:59 瀏覽:693
蔡雅奇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5-08-22 08:32:39 瀏覽:452
勞務派遣公司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8:32:30 瀏覽:767
珠海法院選調 發布:2025-08-22 08:27:40 瀏覽:454
申論立法的意義 發布:2025-08-22 08:16:59 瀏覽:341
醫院合同工適用勞動法么 發布:2025-08-22 08:16:27 瀏覽:465
綿陽法院辦公室 發布:2025-08-22 08:07:48 瀏覽:243
最高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22 08:07:07 瀏覽:850
上海閱瀚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08:00:37 瀏覽:932